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中印边界西线争端说起:7公驼汗,狮子汗,狮子王大PK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07:5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草蜢 于 2011-8-13 08:03 编辑
6 r3 X( f3 x! ]+ m1 C  B
" j2 k  z: h. X我首先要检讨一下。在上一佛国的反击.狮子王PK公驼汗 ,我玩了一点春秋笔法。
4 h. g! S) L  k) B
# x! k  y* o+ f( x
事实是这样滴:
, e8 X% x/ L0 f# c
其实在上篇中被PK的两代黑汗国君主都不是公驼汗。 他们都是货真价实滴黑汗国大汗: 阿尔斯兰(狮子)汗。
5 l( \1 W) V- k
阿尔斯兰(Arslan)是突厥语中”雄狮“的意思。
+ M  d/ a' F" C, }5 O; |
俺第一次听说阿尔斯兰(Arslan)这名字还是在中学时候。当时看了一部日本卡通电影,根据田中芳树同学写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亚尔斯兰战记》。亚尔斯兰是阿尔斯兰(Arslan)的不同音译。

1 }) F$ R/ h8 n
《亚尔斯兰战记》中的亚尔斯兰(Arslan)
  q: b: l# \! D: {$ s& e: W

3 I  n$ }$ _) r. ]
( {: [& W$ l/ v* G; ~: r* d

! X6 ?0 b+ ?7 [  N5 p9 V7 _

% I( N* m. N/ z8 H. u
田中芳树同学的《亚尔斯兰战记》的大批人物名字来自于第三篇中印边界西线争端的来龙去脉 3圣战 中提到的波斯史詩《列王紀》Shahnameh。
( Y5 `5 V- A1 y* r2 D- F0 |9 g. S. X
6 B7 @. J$ C' d: P3 L$ f2 o0 `9 `
而波斯史詩《列王紀》讲的是萨珊波斯,这个拜火教帝国的历史,从世界诞生到阿拉伯人入侵,末代皇帝伊嗣俟三世战死,灭教毁国。《列王紀》的作者对波斯第二帝国的毁灭和波斯本土被阿拉伯和突厥人的征服和蹂砺是深感痛心的, 所以反阿拉伯和反突厥的中心思想贯穿了整部史詩巨作。本来《列王紀》是中亚的萨曼波斯王朝的宫廷诗人写来献给在阿拉伯帝国衰败以后复兴波斯文化的萨曼波斯君主的,结果最后却是在一个与黑汗国联手灭亡萨曼波斯帝国的波斯化突厥头子, 伽色尼帝国的创始人,加兹尼的马合木的命令下完成的。历史也喜欢开玩笑。

  d4 d* E! D7 R
顺便说一下,萨珊波斯末代皇帝伊嗣俟三世的儿子,萨珊波斯末代太子俾路斯逃过了大劫,避开了阿拉伯帝国圣战军队的锋芒,一口气跑到长安请求李世民李二同学帮他复国。李二同学让手下裴行儉附送俾路斯回国,但裴行儉将俾路斯一行送到未来的大诗人李白的故乡,未来的大唐中亚重镇碎叶城,就回国了。 整么看起来像遣返非法移民?害得娇生惯养的太子俾路斯同学在阿富汗那疙瘩打了20年的游击。最后俾路斯的儿子,下一代萨珊波斯准太子泥涅师认清了问题的根本:阿富汗本来就是帝国的坟场嘛, 复国无望也!干脆打点了包袱上长安去做富翁去了。
2 ?" P7 U  R% k
《亚尔斯兰战记》中急于复国的亚尔斯兰(Arslan)倒是很像俾路斯。+ x* K, i& N5 H5 M& c2 ?
. E' h* A0 i3 C  M. ~

% l6 d- R5 c* K. i; w& l; a5 z; t. ~: b
田中大神& Y* V/ i+ [$ `0 q+ @  h

6 F  t5 W) y% P. f& v* V0 ^
! S. l9 A5 l; I8 p+ `9 M. x7 u- ^% B8 L7 n" u
2 Q4 \: S2 O3 x, L/ w
, S$ a; [8 j3 w

* J) {& N& T0 |: [# m
说远了,拉回来。

, I  J/ W  O6 P4 |. j* I) R) l
突厥人好像对狮子有很深厚滴感情。 西州回鹘的大汗也自称为阿尔斯兰(狮子)汗。
4 ?$ [3 d: t* F$ ]3 u* O' E
好像中亚那时候唯一的土著大型猫科动物就是新疆罗布泊的新疆虎吧? 里海周围的湿地中也有里海虎。 但不知道草原上的突厥人对狮子的深刻印象哪来的? 哦,还有吐蕃语中的狮子Seng-ge(对,就是在八里桥面对英法联军带领蒙古骑兵演出最后的绝唱,最后却栽在汉人的捻军骑兵手中的蒙古亲王,僧格林沁,那个僧格Seng-ge)也是,高原雪域哪来的什么雪山Seng-ge?
  n, W, Q! J+ ?9 V% I/ [
又说远了,拉回来。

  y' K# t& r& @5 m5 F* E/ ~% F2 F9 E' c
继续检讨:
8 t# w: R  |2 _3 c
好像没有人给突厥人讲"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的道理。 也可能突厥人的草原实在太辽阔了,从兴安岭到匈牙利大平原,无遮无边,一个太阳还真忙不过来。

* Z" W2 L4 J# d. B# t% I4 J' D9 b
匈牙利大平原

9 ]) H+ G5 k* o5 h
% [+ x- s& e4 _) P
4 V3 ?# a* ^1 J9 y
自从阿史那土门(土门,Tümn,万人长之意)被草原霸主柔然主阿那环拒婚,而联姻与西魏,娶西魏长乐公主对柔然而战,颠复柔然汗国,逼杀柔然汗阿那环而自立为”伊利可汗”(Il qagan),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突厥帝国以来, 突厥汗国就有双汗制。阿史那土门的弟弟莫贺咄叶护(叶护为突厥高爵),也就是室密点可汗(瑟帝米可汗Istmi qagan )负责开拓了西域和中亚。双汗制最开始的结果是很可观的:

* S% f  H- E) H, A2 I
”遂击茹茹(柔然)灭之”(指灭柔然残余),“又西破囐哒,东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

1 ?; t7 [, x: X; T/ z8 x
突厥汗国的疆域“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皆属焉”。(西海即里海,沙漠疑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或中亚沙漠,北海指贝加尔湖,因此沙漠也可能指漠南戈壁)。
& U- K  Y( P& I% Y2 W
当然最终结果还是东西突厥分裂。西突厥汗国可汗是室密点可汗的子孙,东突厥汗国可汗则为创立者伊利可汗的子孙。

! o- H/ _$ n( ]6 N: s0 a6 J
黑汗国像以前的突厥汗国一样实行双汗制和双都制。大汗称阿尔斯兰(狮子)喀喇可汗,汗庭建于八拉沙衮(今巴尔喀什湖楚河河源西南,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东),后移驻疏勒(今新疆喀什,全名喀什噶尔)。 副汗称博格拉(公驼)喀喇可汗,驻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大汗直接统治东部(从八拉沙衮向东到伊犁河谷),副汗治西部包括怛逻斯和疏勒。正、副汗之下有若干小汗,小汗之下由王公贵族组成封建等级阶梯,分治各地。汗国一开始就具有分裂趋势。

. o* Y3 T+ N3 g
黑汗国与于阗国对持的地图,上面标有黑汗国双都八拉沙衮,疏勒以及怛罗斯位置。点图看大图哈!

# r3 y4 I+ h! r  W" g" f
! G6 {9 s# {8 M" O' e2 B( q0 E9 O
# k8 o5 K  i/ V0 ~; q
黑汗国开国君主阙毗伽·卡迪尔汗(Kül Bilg Qadir Khan)死后,阙毗伽·卡迪尔汗的小儿子奥古尔恰克担任博格拉(公驼)可汗,大儿子巴兹尔担任阿尔斯兰(狮子)可汗。
  H& b6 h  Q/ @9 m  @* Z* ^% K
在阿拉伯入侵N年后在重振波斯文明的萨曼波斯王朝在其如日中天之时发动了针对宗教信仰还是多样化形态的黑汗国的圣战, 并在怛逻斯附近击败了黑汗国的副汗,博格拉(公驼)汗奥古尔恰克。 (又是怛逻斯,这里是西突厥诸部的大本营,当年唐将高仙芝同学就是因为黑汗国的先祖葛逻禄的临阵叛变而栽在此地) 公元893年,波斯萨曼王朝的伊斯迈尔·本·阿赫马德率兵侵入怛逻斯,并俘走了奥古尔恰克的“可敦”(王妃)及一万多人口,还杀了一万多人。并把这里的基督教教堂改建成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 W. Z  @* s8 S2 ?/ K: i
博格拉(公驼)汗奥古尔恰克,将汗庭从怛逻斯迁移到了疏勒(今新疆喀什,全名喀什噶尔)。怛逻斯之战的失败,使奥古尔恰克·卡迪尔汗更加仇视伊斯兰教。
8 V; q- i5 J3 S7 i3 X; v2 r
后来, 波斯萨曼王朝内讧,萨曼王之弟纳斯尔.本.曼苏尔发动政变,未遂,失败后逃到喀什噶尔。

5 J& l% K) ]( |* k
与萨曼王伊斯迈尔有夺城俘妻宿仇的博格拉(公驼)汗奥古尔恰克,企图利用萨曼尼王国的内部矛盾待机复仇。也就是他为了对付曾经击败黑汗国的萨曼波斯王朝,收留了萨曼王伊斯迈尔的兄弟纳赛尔。
. U6 y6 Z7 y. m% G
黑汗王朝的民族构成并不单一,在宗教信仰方面此时也呈多样化形态:有漠北草原时代回鹊人旧有的萨满教和摩尼教,也存在西迁后几十年间陆续吸收的佛教和袄教(即拜火教);迁都喀什噶尔后,当地也有传统佛教与袄教并存。因此,喀喇汗王朝在臣民的宗教问题上本没有许多严格限制;但由于与中亚伊斯兰教主要势力的萨曼王朝关系交恶,促使喀喇汗王朝统治集团对伊斯兰教采取了敌对排斥的态度。

# M- k( d: q) R& m0 y
博格拉(公驼)汗奥古勒恰克把喀什噶尔以北40公里的阿图什作为纳赛尔的栖身之地,把阿图什交给他管理,同时还在阿图什修了一座清真寺供纳赛尔及其侍从们使用。这事大约发生在公元905年左右。
: Y' @; \5 b1 b3 N+ }1 m8 b- X
奥古勒恰克为流亡王子纳赛尔做了必要安置之后。便下令严禁本国臣民接近这一小股穆斯林及其所信仰的伊斯兰。正是这个伊斯兰教的死对头奥古勒恰克,在完全不自觉的情况下,让伊斯兰教闯入了喀什噶尔本土,使古代新疆出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清真寺和第一批迁居这里的中亚穆斯林。

0 R+ @2 F: f6 ~+ U# \3 c0 i6 h
历史又开了一个小玩笑。

$ G' F* A! m0 \% h% C& Z! z. e
接下来, 就是传奇故事了。
; s; w! H0 a9 i
奥古尔恰克的侄子萨图克,与纳斯尔年龄不差上下,当时与纳斯尔同住在阿图什,两人很快就成了莫逆之交。纳斯尔经常向萨图克及其他青年朋友们讲述伊斯兰教的教义、教旨和教规,传播伊斯兰教。

1 q8 ]4 d9 E. j3 o
萨图克此时年仅二十岁(也有一说是芳龄16),自幼聪明伶俐,办事刚毅果断,怀有远大抱负,对他叔父所统治的王朝日渐衰落深为不满,欲取而代之。萨图克幼年随叔父在怛逻斯时,就了解到中亚不少汗国以伊斯兰教治国的情况。他向纳斯尔吐露了这个想法后,纳斯尔向他献策,即依靠伊斯兰教在王庭内部和民间大力发展教徒,靠宗教力量发动武装政变。在纳斯尔的反复说教下,他首先皈依了伊斯兰教。

4 a0 c6 n; I* m8 P. {  j
萨图克接受伊斯兰教后,就在汗国秘密发展教徒,扩大势力,做推翻其叔父的准备。当其叔父奥古尔恰克发觉时,已经无可挽回局面了,萨图克已经发展了大批教徒,得到了大多数国民的拥护。叔侄两人水火不容,很快就发生了战争。
; O0 _' t& v8 u3 V+ {
据伊斯兰史料说,经过多(10)年秘密活动,到萨图克25岁时,在他周围已“集合了三百喀什噶尔的骑兵。他还得到费尔干纳的穆斯林自愿军的支持,于是他们总计达一千人。他们最早攻占阿忒八失;之后他们的人数变成三千骑兵。于是围攻喀什噶尔,并以伊斯兰征服了那里,挫败了暴君”。

# b8 U1 k. H  I% s, l$ X: e% u# r
年轻的萨图克在纳斯尔的帮助下,依靠穆斯林的力量,战胜了他的叔父,登上了哈拉汗王朝副可汗的王位,结束了奥古尔恰克的统治。这大约是公元915年的事。

. X  I6 h. w( n6 ^0 q' c8 E
萨图克登上王位以后,宣布他的教名为阿不达勒·克里木,王号为苏里唐·萨图克·博格拉(公驼)汗,并宣布以教治国,定伊斯兰教为国教。同时采取传教与武力并举的手段,由阿图什向周围扩张。

, L& _& f9 A: W/ e' n2 I; Y1 N9 t* e
萨图克打败其叔父奥古尔恰克以后,夺取的只是汗国的副汗,即博格拉(公驼)汗,而此时他的父亲大汗巴泽尔就成了他的劲敌,成为他攻击的主要对象。
8 r+ S; Q9 n% m
公元942年,萨图克指挥教民发动了攻击大汗巴泽尔居住的巴拉沙衮(八拉沙衮)之战。
  @. V1 L2 B) a5 t9 q
大汗巴泽尔,沿袭祖制继承汗位后,同他的弟弟一样,因循守旧,依靠正统的势力,维持着汗国的统治。他虽然看到自己的儿子依靠伊斯兰教的力量夺得了副汗的王位,看到了教民的力量,但他还是不愿意放弃固有的对佛教的信仰,因而,父子二人只有刀兵相见。
4 S+ d$ x% q5 x+ f6 K
这次战争使双方伤亡惨重,但谁也未能消灭谁,萨图克攻城不下,只好再回到喀什噶尔。萨图克死于公元955年(回历 344年),在位四十年。

5 _: h, B5 R3 C5 w1 Z% v3 A/ U- g
每一个人群,无论种族和宗教信仰,都有为尊者讳的习惯。所以萨图克这段杀叔反父的历史往往被后来的学者和谐。
: ^8 D7 G' r0 \0 x. w" ~2 [
萨图克死后由他的儿子巴依塔什(突厥名字)继承王位,其教名为木萨·本·阿不达勒·克里木。木萨·本·阿不达勒·克里木是阿拉伯名字,意思是阿不达勒·克里木的儿子木萨。因为萨图克的教名为阿不达勒·克里木,所以他儿子就是木萨·本·阿不达勒·克里木。 奥萨马·本·拉登也就是拉登的儿子奥萨马。
2 W/ g  {& I$ ~. t) ~. k
木萨·本·阿不达勒·克里木为其父王修建陵墓,并举行盛大葬礼,送葬的穆斯林多达37 000余人。
# f; ^' K7 S' I) G
俺为新疆旅游局打一下免费广告哈!

* w8 |, Z5 ]' h# @
木萨·本·阿不达勒·克里木为其父王,新疆伊斯兰君主第一人,全世界第一位穆斯林突厥皇帝, 萨图克, 修建的陵墓就是这东东

5 H6 Q( T2 J4 P, l7 H4 c4 H
苏里唐麻扎位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首府阿图什市区西南二公里左右的麦西提村,全称为“苏里唐·萨图克·波格拉(博格拉的另外音译,当然还是公驼)汗麻扎”

; \& l: f5 S' y! a! ~. ^9 P6 t: \
) T/ G3 _8 ?. R( }9 p# B7 R3 F
$ _$ U* @  t+ H) t8 W5 v
这座陵园始建于公元955年,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陵墓前面的清真寺,是苏里唐·萨图克的叔父奥古尔恰克为纳斯尔王子修建的,比这座陵墓还要早五十多年,也是萨图克皈依伊斯兰教和发动教民向奥古尔恰克王宫进攻的地方。 这两所建筑物是至今发现在新疆最古老的伊斯兰建筑,它比闻名新疆的喀什艾提尕清真寺要早880多年,比喀什的阿帕霍加墓(香妃墓)也要早680多年。
" r# ~7 K- G' v  T( I
话归原题:
3 H8 Z) b& q1 [/ y8 m- r& }4 S
木萨·本·阿不达勒·克里木:喀拉汗王朝的第四代汗王,萨图克的长子,即阿尔斯兰(狮子)汗。是他继承了父亲的遗愿,在苏非派教士卡里马提的支持与帮助下,灭掉了长支大汗,自称喀拉汗(即伟大的汗),结束了其爷爷巴泽尔大汗的统治,这一军事行动,使二十万帐突厥人皈依伊斯兰教,这大约是公元 960年的事。

+ a; D; m8 Y" t9 d
木萨·本的统治,使黑汗王朝进一步伊斯兰化,“毫不留情毁庙宇,偶像头顶尽遗矢”,摧毁了喀什、阿图什、和田一带的佛教、景教建筑,使得“伽蓝百所,僧徒万人”的喀什、阿图什,寺庙佛塔,荡然无存,佛教建筑绝迹。

" z! R# x. M' [& j3 z7 }8 ~
木萨·本卒年不详,据说是在一次进攻东部佛教中心于阗的战斗中战死的,故有“殉教者”之称。也有人说他的陵墓在通往于阗的路旁。其实是身处异处,首级葬于战死的沙场(今阿克陶),身体葬于阿图什之皇家陵园。他的副汗(公驼汗)为弟弟苏来曼。

% v: ^0 g' w9 ]* ?
木萨的儿子,也就是奥布里·哈桑·阿里·本·木萨 (阿拉伯语,木萨的儿子,奥布里·哈桑·阿里)继位大汗之位,成为新一届阿尔斯兰(狮子)汗。他和他的老爸一样,在进攻于阗的战斗中,战死于英吉沙的东南,大约为公元998年。他的副汗(公驼汗)为堂弟哈龙·本·苏来曼(苏来曼的儿子哈龙),病死于从布哈拉回喀什噶尔的途中。
2 Y" Z3 h9 c8 F
所以说俺在上篇玩了一点春秋笔法,把木萨和阿里都降职为副汗(公驼汗)。因为偶觉得狮子王PK公驼汗这标题太棒了。俺在此做个检讨,还原于历史一个真相。史实是于阗狮子王PK了两个狮子汗。

. z% D, V: D4 j6 _) v( D  P
前篇说道了阿里·阿尔斯兰(狮子)汗被PK,于阗佛军与喀什佛教徒们,在鼓钹钟磬声中,再一次把战胜者的大旗插在了喀什噶尔城头。黑汗王朝到了危急存亡的严峻关头。
4 L6 d# ]7 x2 q: G* E, j
其实战略的天平正在倒向黑汗国。
. w, v( r/ s% x  B2 d, J" M" Y
喝水

" A& S; j9 X6 w$ p7 ~) H: O草蜢注:
$ d. Y: |  F) A% `. y
$ b+ [1 v$ z- ^, ]4 T1 X
& y- v' \& N/ v; a, \) N, \关于狮子的问题西西河友二十年后同学提供了解释,引用如下:3 l4 r/ l& R8 c/ S5 W4 @- C

6 v! h0 W  x% z& x
9 r) c& ^/ i8 V+ i. Q: o, B
中亚当时肯定是有狮子的 数量虽然可能比亚述那会已经少多了 但是依然应该很大量的存在 参照同时代华北平原 人口密度和连续分布程度远超过中亚 但是依然能常见到华南虎是一个道理
6 {" Y2 F/ E1 s8 ?+ D( }
而且就算是在现在 波斯狮依然没有灭绝 因为残存的最后一个亚洲狮种群——印度吉尔国家公园的不到500头狮子 实际上是在20世纪初印度狮灭亡以后 印度人从波斯引入的波斯狮的后代 而吉尔狮群的学名 正是Panthera Leo persica 见http://www.feline-china.com/htm/lion.htm

6 H  K1 j8 R$ i" ^5 y& J' R0 G
而很多学者相信 受地形影响的保护 伊朗北部山地 依然有波斯狮种群存在的可能 比起他们的兄弟巴巴里狮和欧洲狮 波斯狮应该算是幸运儿 比起华南虎和里海虎更是如此

, A: d4 p) m4 }5 W) D2 D
1 K1 R" Y8 }) Y' k. ]" ~6 `! ^' S6 a$ F4 N4 O& f! A5 n

" L" i$ L) M2 e' _: J# C3 D9 h: [+ R0 T) {; p: n1 }7 _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5 捐资 +2 学识 +1 收起 理由
万里风中虎 + 5 + 2 + 1 图文并茂

查看全部评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1-3 03:09 , Processed in 0.04304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