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5-1-27 21:44 |
---|
签到天数: 141 天 [LV.7]分神
|
本帖最后由 柏林墙 于 2018-4-17 20:20 编辑 0 b2 ~: r# f# G) S1 p
+ x% ]. c; s1 M! o$ K# N 挖的坑要填。其实隔壁晨大已经说的差不多了,我继续补充。8 n/ l% b8 V4 `% Z, S; _" P2 I
3 C) \7 F" W: A G+ I
巡航导弹的抗击从早期预警征候开始已经有所区分,主要是发射平台的不同和作战目的的不同。
* z, F0 u' D" F7 n
- y+ i5 T3 D* }7 E% R 美军发射平台海空兼备,中俄还加上路基,两者的战术原则不完全相同。海空平台作为快速反应的打击手段被经常使用,因为可以尽量靠近目标区,增加袭击突然性,又可以保障发射平台的安全。当对方抗击实力较强时会选择先发制人的打击,主要针对防御系统如信息节点、情报总台、雷达前沿、火力阵地等,对方较弱时优先选择机场。如果配合登陆行动会进一步进行战场遮断,巡航导弹会针对桥梁、油库、隧道等关键目标。海空平台的预警主要针对载具,发射企图表现为突然的接近、机动,一般会伴随加强的航空、电子侦查。3 H/ i" |: H& N- X1 s" v9 p
1 k# M; i& I% |3 ~; Z5 w8 _9 ^' B: j
路基平台主要针对战略性目标(因为主要是中俄在使用),打击常伴随其他核突袭,征候主要体现在对抗升级的过程中。9 \ o4 y5 e/ o' n9 \
2 }+ i% r' K( V7 \4 v' ]7 P+ ~
我国系统论证抗击手段时间较早,但利用研究成果提高新型系统防空效能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举例来说常见2000年前的论文将指挥镜、一米测距仪列为搜索器材,之后就完全不见了。
* W1 r m. X0 D0 }5 h) g2 _* h9 w4 g4 d8 N5 _
军方对低空小目标的搜索概率分为统计与计算两种,有大量繁琐的计算和论证过程,其中重要收获是获得了识别算法模型,即“正侧投影反差对比法”,成为后期光电系统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对雷达的研究成果最明显的是给红-7系统增配搜索雷达,其他还尝试过气球悬挂雷达等方法,听起来就不怎么靠谱的事也没什么下文。& n# F% f4 c* u# [
" C% l J/ Z0 h, M2 y1 E0 {
预警机参与抗击被证明在大型预警平台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是难以做到,对巡航导弹大小的低空目标探测距离只几十公里,迫使军方下大力气完善了海上对空观察哨的雷达自动化系统,并为其配备了拒止地方海上袭击的手段,这些系统变为近岸小型作战平台。
3 ^- A# j- K- h! j
{. I# Q$ `, {) l6 U0 t' k, U 对火力火器的研究也一直在发展,长话短说只说结果,证明了航路捷径对火炮系统抗击低小目标几乎没有影响,但对导弹系统影响较大。火炮系统要保证命中数,避免内蒙靶场出现过的靶标被命中仍摧毁目标的现象,最好的办法是增加射弹数,结果后来出现了双35和陆盾自用版参与。火炮和导弹系统都增加了空情的大网通播能力,就是一个前出单位的消息传遍全网。火炮实际发现距离约2000米,射击距离基本从1000米开始。便携导弹以红缨-5为例,对迎头攻击的目标最大速度限制在160米/秒,因此只能追尾攻击,射击准备时间5秒,导弹临空窗口只有1-2秒,因此需要提前打开电源进行准备。这个结论在后期便携导弹发展后有一定修正,如报道过的激光制导便携弹参与抗击,但所有这些系统都不能保证相当的毁伤率。如果大家注意过,单兵系统开始配备数字终端就是这时候,还有军区级别研制的,以二极管和头盔配合的简单指示系统,目的就是保证提前15分钟进行射击准备。
+ T0 l3 |3 g! I9 Y0 Y; {+ l, _7 S3 q# c5 `1 y( b( P8 w6 L
设置障碍的方法也曾被看好,除了防空气球还有空雷(我也很被雷到),甚至遮蔽区域消除特征的手段也曾经使用过,烟雾也曾经用过,效果均模棱两可,但也没有完全退出视野。
1 N+ N* B5 h, I1 \8 F$ i& G7 U# e/ |. |" e( A
再后期的事情就…只能再等了…
; g1 ^3 t' t- i8 i4 @' U8 E: {1 X, ]+ n1 J5 [: X$ ?
那么我们下一篇分析一下LRASM。$ r4 H- ?1 D- h4 o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