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20-9-15 15:01 |
|---|
签到天数: 266 天 [LV.8]合体
|
本帖最后由 虎痴 于 2011-10-13 15:49 编辑 6 q. w- E5 v' t& _
: C( \, H) S$ S( i$ A; x+ D还是今年初写的一些东西,现在回过头看看,谁也没有料到半年时间多晶硅价格变化会变化这么大!!!+ m+ W% F; `. l4 i ?' ^- K6 g4 \- p
7 c: U0 E' L: p/ U$ Y4 x6 D
/ ]2 L8 ]8 |- D' k+ c a1、世界多晶硅行业. ?- Z. @5 e1 D/ U$ y; C( x
(1)厂商及产能
! f% ?% s- ~0 w! }* |) [0 b: Q6 ]全球多晶硅生产厂商可划分为3类。第一类包括传统七大厂商(详见表1),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德国和意大利,代表行业最高技术水平,在成本控制、质量稳定、清洁生产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生产成本在25~35美元/kg,2008年第一类厂商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3%左右,2009年占66%,2010年占48%。第二类厂商主要是有潜力和竞争实力的新进入者,主要包括DC Chemical、M-Setek、Elkem、Timminco、PV Crystalox,以及部分中国企业,包括洛阳中硅、徐州中能、LDK、亚洲硅业和顺大等,此类厂商具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和竞争能力,且具有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潜力,但产能完全上线还需要1~2年时间,在产能完全上线后可能达到40~50美元/kg的生产成本。新兴厂商2009年的多晶硅供应量占总供应量的24%,2010年占35%。第三类厂商技术落后,竞争力低,随着多晶硅价格的下滑将无法盈利。
3 t# _0 M% F1 i5 s) f+ T: X: n表1 国际七大多晶硅巨头2010年产能$ d, G5 F$ {! @" L0 B/ o
序号 公司名称 2010年产能(t)
! i9 [+ H7 W/ U; ]7 N* S; r% u. w6 H1 Hemlock(海姆洛克) 500008 r& s. R, ]& O* e% ~
2 Wacker(瓦克) 35000! u4 c& M. x8 w3 l1 a; a$ ?0 F) ]3 G$ O
3 REC 195004 _& d" T1 o+ c: \
4 MEMC 15000
+ E, { ?+ X0 N% N+ Z5 Tokuyama(德山化学) 9200# { n# V! c2 f+ S0 |( M+ A
6 Mitsibishi Matcrial 4300
$ W: X5 |6 u8 d4 j7 Sumitomo Titanium 1400
/ n$ N' V% w. C: E1 U- e 合计 1344003 H6 \) s+ V0 T6 X
7 k' m3 n' b1 s7 \* P+ J$ @(2)价格预测
/ P, ?, H. v. Q! _2008年底,全球多晶硅产能达到84000t,当年年底价格为500美元/kg左右,10月后受金融危机波及,下游需求迅速收缩,市场开始出现供应过剩的局面,导致多晶硅价格一度暴跌至100美元/kg以下。然而这只是短暂下跌,在2009年年中,多晶硅价格又开始回升。根据多晶硅的价格已在回升的事实和2011年将供大于求的预测,李宗炜等专家预测2011上半年多晶硅的价格持续稳定上升,而在下半年会逐步降下来。
" i4 P) @$ `+ @$ p# d7 y' N, V/ u, {- d1 P
6 [" a+ I2 F* k9 \0 E) d8 l0 M
3 t+ G* r' n7 a/ ?: H2 q
+ r- `6 N! D$ T# L, g* |
0 y" v. L4 l5 J) G* b$ v, T% H0 i2 H" a: q. D
7 r$ ^$ q* O: `+ v: c! K
5 `- G) N6 }3 I5 I6 x6 j2 B, N% t5 t4 |. p) G- m
. h% {, q8 z h$ {5 h; H* M' ?! C4 |( o
图 多晶硅的价格走势
5 b% L; r6 F1 c: K. d(3)技术. r2 {* ]7 s( n' ^# m+ ^7 Y
世界多晶硅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存在极大的不均衡性。美国、日本和德国几乎垄断了多晶硅生产先进技术和世界市场,而且不断开发积累、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精益求精、经久不衰。) }9 g" d& D; z% X
多晶硅生产方法,除美国AsiMi-SGS和MEMC公司采用硅烷热分解法,占总量的近24%,其余各公司均为西门子法,占总量的76%,居主导地位。西门子法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发明,由此得名。改良西门子法又称TCS(三氯氢硅)法,目前仅美国、日本、德国在此生产工艺和技术的运用上已经成熟。经五十余年地不断改善,技术上成熟、可靠,电耗和生产成本较低,产品能适应半导体和太阳能用材料的需求。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仍会继续占主导地位。国际上生产多晶硅的技术路线还有流态化床法和冶金法,但是其产品质量等指标暂时还无法和改良西门子法以及硅烷法抗衡。
7 z1 R5 n f7 a! p& W! d( @! O; y) e2、我国多晶硅行业现状/ x1 V' g r J3 p# D
国内主要多晶硅生产厂商有洛阳中高科技公司、东汽峨眉半导体厂四川新光硅业公司、乐电天威及四川永祥等。近两年虽然我国多晶硅的生产能力提高,但从市场需求来看,国内多晶硅产量仍不能满足需求。2010年全年进口多晶硅4.5万吨,国内实际产量4万吨,意味着国内游50%的多晶硅依赖进口。这与2009年多晶硅消费进口50%左右的市场格局基本相同。根据咨询机构iSupply的估算,2011年国内的多晶硅产量预计在6~7万吨,以此核算,多晶硅的供应缺口在一半以上,市场需求缺口将接近8万吨左右。; L3 g5 U: R3 i; w
虽然各机构对2011年多晶硅需求量的预测有所不同,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2011年多晶硅必然是供小于求。因此,多晶硅的价格将突破100美元/kg,向200美元/kg靠近。到2011年下半年,随着乐山电力、天威英利、还有国外生产厂商的项目正式投产,多晶硅需求市场将可能转为供大于求,价格会下调,降至100美元/kg以下是很有可能的。从长远来看,新能源产业的定位是目前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战略,多晶硅行业的前景看好。
5 \7 S# p( S/ p( `我国多晶硅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原创性技术研发能力低、产品多为中低档、企业分散、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较落后、国内自给率低。因此,国内企业在增产的同时,也要注意控制多晶硅生产能耗,提高综合利用率,提升生产技术水平。1 A& I- G/ H# T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