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94|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金时代(完整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5 23:1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5-11-15 11:47 编辑

习近平访问英国结束了。中国国家元首出访早已不像毛泽东、周恩来时代那样稀罕,现在已经是常事了,即使习近平也已经出访过好几次了。但这一次不一样。英中双方不仅高度重视,还把现在的英中关系用黄金时代来描述。在中国与主要西方国家的关系史上,这好像是第一次。

英国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但英中关系长时间里不好不坏。都说英国财政部长奥斯本是黄金时代的最有力推动者,他被英国国内认为有可能成为下一届保守党首相,但他只是卡梅伦的财政部长,依然受卡梅伦的政治领导,英国与中国的黄金时代战略最终是要由卡梅伦拍板的。卡梅伦谈不上“亲中国”,与北京更是曾经无感,在上任之初特意选择了正式会见达赖喇嘛这样公然刺激北京的行动以凸显“不怕中国”,引起中国强烈反弹。中国没有什么可“怕”的,但公然与中国作对是不符合英国利益的。几年后,卡梅伦180度急转弯,全力打造与中国的良好关系。这不是卡梅伦突然热爱中国了,而是他看到了更深、更远的图景,决定超越常规与中国打造黄金时代,甚至抢在美国之前支持中国获得IMF的SDR地位,帮助中国从世界经济的玩家晋升为庄家。

英国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中的老牌,曾经是独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与英国之前轰然崩盘或者黯然淡出的其他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相比,英国的衰落是更漫长、更平和的过程。在英国的鼎盛时期,英国学者就在研究帝国兴盛与衰亡的问题,现在则有不少学者在研究英国的和平衰落问题。但这些都不是眼下最重要的,眼下最重要的是为什么英国“出列”,在若干“原则问题”上不顾“英美特殊关系”,与美国唱反调。英国这是怎么了?

英国是现代议会和公务员制度的诞生地,具有完整、成熟的政治传统。英国政府也是主要西方国家中具有最长连续历史的一个,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厚的政治智慧,从不冲动行事,更不以标新立异为特色。英国政治有失算的时候,但即使失算也不是轻率冲动的结果,而是算计错误。英国不顾美国的坚决反对率先在西方主要国家中加入亚投行,弄得美国传统阵营里只剩下美国、加拿大和日本自己玩孤家寡人;英国对习近平的访问远远超过铺开红地毯,卡梅伦和奥斯本怕是连内裤都换上了中国红。英国只是因为看中中国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第一大经济)、与中国交往有经济好处?

英国是一个很特别的国家。在几百年的争霸和近百年的衰落历史中,积聚了超常的政治智慧,其中不乏为人熟知的名言: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是维多利亚时代的首相帕尔默斯顿的名言。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的全盛时代,也是盛极而衰的开始,只是那个时代还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一点。英国是思想启蒙之后第一个世界霸权。思想启蒙的一个作用是理性化,天下万物都可以用理性思维和科学方法去研究,因此英国也是第一个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大国兴衰的国家,汤因比的《罗马兴衰录》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美国继承英国这一学术传统,成为现代国家研究的中心,保罗?肯尼迪、约翰、米尔斯海默等就是这方面的著名学者。但身在霸权的顶峰者对世界的变化的认识是盲目与过敏的奇怪混合体,一方面对任何危害帝国体系秩序的大小事情有着超常的敏感,对一切敢于冒犯帝国威严的举动有着立刻惩罚的冲动;另一方面站立于世界之巅的优越感和自信对于世界大势的微妙但深刻的变化反而有一种几乎天生的盲目感,“帝国当年打天下的时候,这种暗流、支流见得多了,这也只是过眼烟云,会过去的。”这些“暗流、支流”不可避免地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把对方的问题线性无限延伸放大,总可以看到对方重蹈历史上其它挑战者覆辙的前景。当然,帝国的经验是有道理的,否则帝国也就不成为帝国了。但帝国的经验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尤其是没有看清世界大势的情况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英国与德国进行了一场海军竞赛,在大英帝国实际上已经式微的时候,还要打造两强舰队甚至三强舰队,这就是英国对世界大势看走眼的例子。另一方面,张伯伦在慕尼黑与希特勒签订和平协议,则是看走眼的另一个极端。

对于世界大势的判断是基于对国家综合实力的判断,包括自己的国力和对手的国力。卡梅伦的180度急转弯正是看到了中国崛起的大势以及这背后的深刻历史意义,才有了红地毯和黄金时代这样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关于中国崛起,这是另一个很大的话题,容另文展开。

英国正是看到了中国崛起的全方位性和可持续性,才出手打造与中国的黄金时代。另一方面,即使在全盛时代,英国也总是面对若干强大的对手和并不可靠的盟友,从来没有一强独大的时候,这一点与今日美国很不相同。因此,在英国政治智慧中,远交近攻、合纵离横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在都铎时代,这是拉着法国压制西班牙;在路易十四时代,这是拉着普鲁士压制法国;在拿破仑时代,这是拉着普鲁士和俄罗斯压制法国;在一战中,则是拉着法国、俄罗斯然后是美国压制德国;在二战中,当然就是拉着法国、美国然后是苏联压制德国。一战和二战打碎了德国,也打残了英国。在大英帝国日薄西山之后,英国最终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战略定位,以传统影响和政治智慧作为杠杆,通过更强大的大国来实现英国的国际政治设计,在二战之后就是调动美国压制苏联,因此英国热衷于打造特殊盟友关系,美英特殊关系正是这样来的,而不是因为“同文同种”。

在21世纪,苏联威胁消除了,但单纯依赖美英特殊关系越来越不符合英国的战略需要。在后冷战时代,美国从欧洲收缩,英国关注的地中海和欧洲地区不再成为美国的重点,亚太转移之后更加速了这一趋势。前南斯拉夫战争、利比亚战争都是英国试图把美国战略重点拉回欧洲的企图,但只获得部分成功。另一方面,英国被美国拉入伊拉克战争,成为英国不能忘却之痛。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英国不可能不追随美国行动而不冒彻底破坏美英特殊关系的风险,但继续无条件追随美国已经越来越不符合英国利益。美国滥用经济霸权而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的做法也越来越使得英国难以接受。在这样的情况下,黄金时代就成为中英特殊关系。这不是对美英特殊关系的取代,而是补充。两者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也由未来美中相对国力和对英国的利益而变。

在丘吉尔打造美英特殊关系的时代,英国尽管外强中干,但依然至少在表面上还是超级大国,具有相应的影响和实力。如今英国已经沦为二流强国,但英国依然可以为中国提供影响欧美的渠道,这不仅是政治影响,更可以首先从中国最在乎的经济影响开始。英国积极参加亚投行,鼓励中国投资英国,不仅鼓励一般投资,而且鼓励在敏感领域的投资,如辛克利角核电站、高铁和国家电信网络,这不仅帮助中国在英国和西方建立商业和技术信誉,也直接使英国获利,是真正的双赢。中国为了确保信誉,必定会以超常努力确保质量、环保和安全,甚至可能比国内的政治任务项目做得还好。英国的环境和安全的标准与监管属于世界最高水平,中国获准投资与建造核电与高铁这样的高可见度项目,不仅有利于中国按照世界最高标准要求自己、证明自己,更有利于打响“中国创造”的品牌。另外,中国还参与经营辛克利角核电站,有助于中国克服工业文化中重制造、轻维护的恶习。这几点同样重要。很多年来,在国际上“中国制造”似乎成为廉价但降低质量标准的代名词,中国人自己在国际国内似乎也习惯于这样的定位,这对进步是致命的。在国际上达到最高标准,有助于把这种高标准思维和做法回流到国内市场,并从相关产业扩散到一般产业。在国际上,英国的使用经验有助于中国高技术打入其他国家市场,甚至劝说美国和澳大利亚改变对华为的歧视性规定,扩大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中国发展已经超过了粗放耕作的阶段,不是所有厂家都沉湎于仿造和降低成本,有人脱颖而出只是时间问题,其他人不在质量和创新上突变的话,注定会成为死在沙滩上的前浪。比如说,很简单的炒菜勺子,传统做法是金属“铲子”与木质、塑料或者金属手柄胶结,但时间久了,容易脱落。更先进的做法是金属“铲子”与手柄一体打制,整体不锈钢由于散热表面积大而拿在手里并不烫手。这里有并不简单的工艺问题,成本也相应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质量是有市场的,就看谁先认识到这一点了,炒菜勺子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

英国还有能力成为中国与欧洲之间的纽带,甚至成为中国与美国之间的中介。英国依然是重要的欧洲国家,英国与美国也依然是特殊盟友。中国与欧洲之间还是相对单纯的贸易关系,但中欧贸易关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自由贸易。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更加复杂,双方的猜疑随着中国崛起而加剧,有英国这样一个中介对双方都有益,不好明说的问题可以间接转达。对于英国来说,这好比可靠的银行转账,便利双方交易,它在中间则收取一点“小小的”手续费。伦敦的金融城有很大一部分业务不就是干这个的嘛,现在只是把业务扩大到唐人街。

现在西方有一个论调:要减少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降低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主要实例就是澳大利亚、巴西的资源出口受到中国经济增速减慢的重挫,当然还有世界石油价格。世界石油价格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单从供需平衡来说,现在石油价格不到50美元,而不到两年前还是110美元以上,世界石油需求量肯定没有成比例减少,所以把世界石油价格全算到中国头上肯定是有问题的。另外也有评论指出,中国经济“永久性”高速增长本来就是不可能的,但就增长的绝对量而言,2005年是中国GDP总值约23000亿美元,但2015年肯定超过10万亿美元,即使2005年的GDP增长为10%而2015年仅有5%,2015年的绝对增量也两倍于2005年。资源市场价格崩盘和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的经济困难主要不是由于中国经济,更大的原因在于无度扩大生产,在增长低于预期的时候造成资金链断裂,投资不能回收,但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并不是原因,苹果在中国市场照赚不误,阿里巴巴基本上是纯中国业务,盈利也只能用强劲来描述。真相究竟如何,只有时间才能证明,但卡梅伦看来是看清了,认定了,对中国铺开了红透的红地毯,据说连红地毯要与登机梯之间没有间隙这样的细节都没有放过。

有意思的是,习近平走了,莫迪来了。莫迪是个很有个人魅力的印度政治领袖,在海内外印度人中都有巨大的吸引力,据说莫迪访问伦敦时,将在温布利体育场讲话,预计将有6万人(主要是在英国的印度裔)捧场,这将是曼德拉和教皇之后最大规模的公众听众,而且门票供不应求。据说在伦敦期间,莫迪打算提醒卡梅伦,事实可能会证明,印度是比中国更加可靠的亚洲盟友,但英国似乎对这个双方都具有特殊情愫的前殖民地兼世界最大民主国家的呼吁没有展示出相应的热情,内中机关耐人寻味。谁知道呢,莫迪在英国签订了100亿英镑的协议,但有多少能按时兑现,只有恒河知道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收起 理由
shijz + 4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7-6-26 14:34
  • 签到天数: 56 天

    [LV.5]元婴

    沙发
    发表于 2015-11-15 23:38:28 | 只看该作者
    只有恒河能知道了…… 哈哈哈哈哈哈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5-6 16:15
  • 签到天数: 1127 天

    [LV.10]大乘

    板凳
    发表于 2015-11-15 23:43:08 | 只看该作者
    印象中,中国参与辛克利角核电站项目主要是财务投资~
    小道消息说,兔子想通过牛牛拿到自主知识产权核电技术的世界通行证,当然,这只是道路之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5 23:56:14 | 只看该作者
    大黑蚊子 发表于 2015-11-15 09:43
    印象中,中国参与辛克利角核电站项目主要是财务投资~
    小道消息说,兔子想通过牛牛拿到自主知识产权核电技 ...

    只是财务投资的话,为什么在英国还那么大的反响?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5-6 16:15
  • 签到天数: 1127 天

    [LV.10]大乘

    5#
    发表于 2015-11-16 00:02:42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5-11-15 23:56
    只是财务投资的话,为什么在英国还那么大的反响?

    俩原因
    1、终于找到金主了~
    2、就算找到了金主,在现行能源价格下,还是TMD太贵了啊啊啊啊啊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0:05
  • 签到天数: 1150 天

    [LV.10]大乘

    6#
    发表于 2015-11-16 00:20:39 | 只看该作者
    又黑三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776 天

    [LV.Master]无

    7#
    发表于 2015-11-16 10:13:15 | 只看该作者
    核电站,用河里葡萄的话说,这次不光是输出技术,还拿到了相应比例的经营权,这是一项很大的突破。
    还有奥朗德访华,开始对华输出核废料处理技术,这可是当年高山仰止的技术,可望而不可即。
    解决此问题后,国内核电站建设将大大加快。
    所以这一波英法德的访问,在技术输出、输入上,各方可是大大的合作了一把。
    只是后续影响还没有这么快体现。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10:55:31 | 只看该作者
    料理鼠王 发表于 2015-11-15 20:13
    核电站,用河里葡萄的话说,这次不光是输出技术,还拿到了相应比例的经营权,这是一项很大的突破。
    还有奥 ...

    这一次是中欧结结实实合作了,把美国甩在一边,美国肯定有想法的,就看后面怎么动作了。欧洲并不是美国的永久牌盟友,只要中国不与美国摊牌,欧洲有很大的活动空间;中欧走动多了,与美国摊牌的必要也降低了。这是共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2-3 05:28
  • 签到天数: 448 天

    [LV.9]渡劫

    9#
    发表于 2015-11-16 11:45:29 | 只看该作者
    这次印度和英国签的协议里很多是英国对印度的投资意向,这和中国用真金白银投资在英国不同。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12:18:59 | 只看该作者
    中关村88楼 发表于 2015-11-15 21:45
    这次印度和英国签的协议里很多是英国对印度的投资意向,这和中国用真金白银投资在英国不同。 ...

    这就对了。英国人对到印度投资、与印度做生意具有比所有人都多的经验,不会再犯低级错误了。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11#
    发表于 2015-11-16 12:26:41 | 只看该作者
    英国人对印度的了解可能超过全世界任何人,包括印度的传统对手巴基斯坦和印度人自己。

    点评

    油墨: 5.0 油菜: 5.0
    给力: 5.0
    油墨: 5 油菜: 5 给力: 5
      发表于 2015-11-16 12:29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5-6 16:15
  • 签到天数: 1127 天

    [LV.10]大乘

    12#
    发表于 2015-11-16 14:34:54 | 只看该作者
    料理鼠王 发表于 2015-11-16 10:13
    核电站,用河里葡萄的话说,这次不光是输出技术,还拿到了相应比例的经营权,这是一项很大的突破。
    还有奥 ...

    这项目卖了几年都没卖出去,核心技术组建来自EDF和Areva,施工也是外方。
    经营权?这个就有点儿哈哈哈哈了。

    这个项目呢,从财务投资的角度出发确实没啥钱赚甚至还有可能亏损,主要是除中国以外的地方建设核电站的工期都拖太长了。目前看来,用EDF技术在全球建的几个核电站,好像最快完工的会是台山那个~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3 21:07 , Processed in 0.049573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