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5 小时前 |
|---|
签到天数: 3469 天 [LV.Master]无
|
本帖最后由 喜欢 于 2013-11-18 16:51 编辑 . G/ }7 a @$ x! W1 j8 s
+ Z# @* \5 M) i* F/ Q【前面的话】
7 B* Z% X1 H K5 Z: c" p8 k: h& C0 D! ^
本次比赛的第十号作品《妞妞的故事之——大蚌》实际上写于2000年,发表在一个早已不复存在的论坛上。那是我“触网”所到的第一个论坛,用的还不是“喜欢”这个ID。2007年我又把它发表在西西河。那时“喜欢”这个ID早已固定下来,陪伴我多年了。这次小小说大赛,我决定再炒一次冷饭,因为我喜欢它,也因为我一时写不出新的小说来。由于大赛规定“建议在1000-1500字左右(包括标点符号),最多不可以超出2000字,并且不在1000-1500字数范围内的作品可能会影响到最终评分”,我努力地把原文从两千一百多字,压缩到现在的一千五百字以下。
, _. |3 n, @8 c7 H5 W1 j2 Q, V
3 w$ h' b3 d# ?; g感谢这样的比赛形式,它使得大家的作品都经过了众多读者的一再咀嚼,文章即使不得奖、不得票,也值了,因为通常情况下,自己发出来一篇小说,基本没几个人看,看了也没几个人评,评了也没几句话。而这次本文得到了42票,将近三分之一的投票人都曾分给它宝贵的一票。谢谢大家的捧场;感谢叶子、罢了等朋友的细心解读;还有好几位朋友的喜爱、称赞。+ i& z6 W: Y- S/ }1 @8 n$ v" p
. ?) l% F0 m& { L. }! ]7 }
按说,文章写出来了就应该交给读者了。有时读者的体会比作者的初衷还有更深刻的想法呢,作者多说反而添足。比如,叶子MM读懂了:“人心就像是大蚌的柔嫩身体,其实里面都是极美的,但需要硬壳来保护。//千万不要轻易打开。”罢了兄理解其寓意说:“有助于理解当前的信任危机。不相信人的人一定被骗过,吃亏上当次数多了,人的心就会变成死去的蚌壳,再也无法还原。”又或者像我前两次发表,几乎没人深评,我也就失去了多写几句的意愿。这次有人深评,有人想知道究竟要表达什么,那我就回忆一下当初的写作动机吧。* D- @5 e Z! {- [1 Z/ Y' j2 M
5 T+ |2 J+ `; ~【写作动机】
2 h( ]+ M' r) P8 v0 T: ]& m
4 e Z+ ?6 s- z人总是有一点话语、心思、想法、感情是深藏在心底的;人总是害怕把心里最柔软的部分暴露给别人,尤其是不懂得珍惜的那些别人;人总是有跟别人交流的愿望,但却怕所托非人,怕被辜负,怕一腔真心换来漠视,怕一觉醒来才发现,ta原来不是你以为的那个ta。. ~, `' I# w9 z, E7 o2 m
; y4 H; w' w; j- ?4 L. y3 {
当一个人最不设防地真情流露的时候,正是ta最柔弱、最容易受伤的时候;对于一个敏感的心灵,忽略和轻视有可能是致命的,更遑论正面的打击!% M- X" P# E- q) R6 A1 n2 N
1 Z8 q- U5 ?+ V# ?7 J% e
要怎样表达这样的恐惧、危险、以致现实? o5 T2 I( A% Z+ p5 L \
6 p& P+ ^# I- }我想到了小时候遇见的一个真实事件:那真是好大的一只大蚌,尤其对五、六岁的小孩子而言,那就是大得不可思议。但是它死了,本来紧闭的壳张开了。河湖本是它生息繁衍的地方,水缸却成了它的葬身之地。谁能知道为什么?谁能知道在它死去的那个深夜曾经发生了什么?
4 _% p6 Y( y5 A- ~ @6 I* q* O: L6 ~/ Z8 W; c
于是,这只无辜死亡的大蚌成了我故事中的主角之一,成了载负我的寓意的道具。几十年后曾经的小主人将这大蚌入文,也算它没白来这世上一回。
8 E+ e/ k+ q( I1 j' ~/ e2 X0 I Z/ C X8 i. M* o6 I1 q
其实,这世上有太多涂炭弱小生灵的小手,这早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但作者仍不忍心描述那样残忍的故事,宁愿相信要了大蚌性命的小姑娘只是无心之失,绝非她的本意。
3 J6 W0 P' v. t5 o$ k- x
9 ^, `9 z3 I8 S5 d& I) n但终究,大蚌还是死了。它像一朵花儿,在尽情绽放的时候凋零;它的生命在最绚烂的时候戛然而止;它在最充满希望、满怀真情的时候,遁入虚无的世界;它为它的全心投入,付出了最高昂的代价!3 a4 F+ m2 K# c3 b: z& T
) h( X" B$ s2 P, S, k有人说这不是童话,而是寓言。我说,这是载负着寓意的童话。
" o! \# z: H( b: Z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