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年,徐先生(是我们化学界的牛人)来我们学校讲座。但是我刚刚一年级。处于对前辈的敬仰,也跑去占座(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单纯而有追求的科研孩子)。徐先生来了,年纪已经很大了。印象里当时他已经快80岁了。由一个年轻姑娘扶着走上讲台。当时作的是一个比较爱哦宏观的讲座,貌似关于宇宙的7个结构层次。记忆最深刻的是徐先生在讲座里提出了时间的最小单位,10E-47.6 G' r) r8 N O5 U
8 |7 M2 T4 {5 f6 f% s) @$ F% ~讲到中间,休息10分钟。一些人去洗手间。我也需要放水。走到门口的时候,正好徐先生也走到门口,而一个老师过来问他一个问题。徐先生就站在门口和他说话。由于门只开了一扇,徐先生站在那正好堵住了门口。我前面的一个学生就站在徐先生后面。但是他没吱声,就站在那静静地等着。我也没说话,等着。后面的学生越来越多,大家都出不去,但是不知为什么,没有一个人说话,就是站在那里静静等待。徐先生说了一会,无意中一回头,发现自己挡住了出口,连声道歉。我们鱼贯而出,貌似每个人对徐先生的歉意都报之以微笑。& V/ ~0 s3 X2 Z' H" i
! z- D: k2 ^/ _3 Y
那是一个及其温馨的场面,一群科研孩子对自己的前辈表达了自己由衷的敬慕。 ' m- G' W$ M& }: b+ q. a) S- Q. j) }1 X Z8 S6 F' c* h$ N
- m- V* m ?$ n( y# S V
徐先生不是最早做稀土分离的,甚至也不是第一个用萃取方法降低稀土分离成本的。这个就是学术界的隐情了。, p3 Q |! }6 ?) \ m! I k
一些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但是另外一些幸运者接手后由于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能够发扬光大,从而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J9 N2 H I. ]- }9 ~
6 f1 E [4 }/ W# z! v中国第一个将稀土用萃取分离到高纯的人叫李有漠。是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员。已退休。" B2 f# J. X$ Y5 s5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