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0-4-8 10:45 |
---|
签到天数: 227 天 [LV.7]分神
|
脚小人小棺材小,名多友多著作多——三健将之姚民哀(近现代武侠小说梳理之五)
* z* G! b p5 @
3 Y# K5 q' F5 _$ Q20年代的近代武侠小说大家中,除了之前重点评述的向恺然与赵焕亭。就得算上这三个经历、性格和作品迥异的文人了。这三个人的籍贯都在南方,但却和之前的有南向之称的向恺然不同,受海派文化影响颇深。其中顾明道更是是鸳鸯蝴蝶派的中坚人物。与向恺然的革命出身,大义名分有天壤之别。而姚民哀虽然入了南社却以汉奸之名而终,其经历也颇堪玩味。只有文公直的经历似乎有些向的影子。但却只写历史演义小说,以褒扬历代忠勇义士为己任。所以说这三个人物,虽然被统称为双雄之外的武侠小说三健将,但却是完全不同的样本。( O0 z: Y; ^9 `5 L4 T r* C
3 g0 |. S9 I5 L' }. O" l
我们先从经历最为复杂的姚民哀说起吧。此公经历可称传奇,行事也很是奇诡,作品也可称为瑰丽;但同样他的际遇也足以让人唏嘘。我之前在《民国前十年》那篇文章中提到的第一个武侠大家,也号称是级别最高的武侠作家叶楚伧也与姚颇有交情。他在姚民哀作为汉奸被处决之,题了一副挽联:“早识聪明味,难知天地心”。十个字可以说是叹惋交集,唏嘘满腹啊。
) V2 K" _- J' p+ j0 k3 ~
+ I! h- e x# G) }9 H2 [6 u姚民哀是常熟人士,出身和说法都颇有些传说。据说祖上是出名的桐城派名家姚鼐。说到这里我还记得当年苦苦背诵的《登泰山记》中的警句——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而流落到姚民哀这一辈,文人家世已经破落,姚与父亲和弟弟三人在江浙一带流落说书为生,尤其以西厢为最佳;父子三人因为耻于提自己的显赫家世,所以登台便以艺名为主。姚的艺名就是朱兰庵。因为姚身量狭小,形似侏儒,脚也小到只有五寸六分(大约是现在鞋码的32-31左右,童鞋大小);却又学识渊博,技艺纯熟。所以被送了个雅号称为“当代柳敬亭”。说到这里,俺到想起来了一首清初才子曹贞吉的词,当年偶尔得到一本龙榆生的《近三百年名家词》,其中读到这首词异常经验。家国破败、世态蹉跎与文人豪情尽在其中。附在下面以飨读者:" i- D& a8 i( X% u8 G" N3 o
贺新郎——再赠柳敬亭1 p: B V/ S$ \5 \
+ J2 g& c0 L6 J) ~ 咄汝青衫叟!7 ?5 H, ]$ K, k ~4 I- }+ l4 k" v
阅浮生繁华萧瑟,白衣苍狗。5 {( i4 r2 I# k Z& R
六代风流归抵掌, i% [, G; `% D* n, G; N2 E
舌下涛飞山走。: f% h0 p# B0 u# T2 J1 M3 @
似易水歌声听久。6 _/ z. n+ u! ^2 l9 c
试问于今真姓字,2 D. q% I9 P& F& c6 i
但回头笑指芜城柳。
* d1 ]: Y7 N0 d3 O( R 休暂住,谭天口。
) D( ` T+ ^8 X; P6 D% k; m) O6 p* U6 m& x0 A8 A( G
当年处仲东来后,! S: r' n3 c* X4 z2 R" Z' ^
断江流楼船铁锁,落星如斗。7 y' Y5 o4 S7 Z5 M/ {% c! ^, n
七十九年尘土梦,8 b% d1 Z9 Y: X) ~3 Q c) I
还向青门沽酒。
1 n/ u: k: e8 L 更谁是嘉荣旧友?
3 I6 [8 S0 p# g4 J' m2 J 天宝琵琶宫监在,8 @4 c$ ]$ B0 H6 `! G2 t. E: N
诉江谭憔悴人知否?* b4 B: D5 H6 a8 @# z$ V3 ?
今昔恨,一搔首。
" h9 T6 n7 C$ Z. {
. G7 p. J# A7 P' J& K" L* _- p试想姚民哀当年经历,九岁便随父说书走江湖,混迹帮会市井,饱尝世态炎凉。最后在上海十里洋场的大世界和东方书场成了评弹的角儿——诨名花萼楼主。却又正逢着辛亥首义的改天换日时节,基于义愤加入光复军敢死队,以陈其美、陶成章马首是瞻。南北议和,军阀混战之后又心灰意冷的抽身而退,重操旧业的同时开始为报纸撰文写剧评和小说。就这么写着写着,还写成了一代名家并与南向北赵齐名,也同步加入了近代号称以气节为标准的最出名的文人组织“南社”。对照这一番履历,再看看这首词的意境,与姚的经历端的是熨帖啊。(姚民哀在《江湖豪侠传》自序中说:“我年九岁,即随先君子旅食离乡,往返于江、浙乡壤间。时巢湖客民出没于太湖流域,所至以聚赌、贩盐为事,声势甚强。尝出入此辈秘窟中,对于个中之特殊术语及风俗,是时已习见熟闻。因见彼辈之见义勇为,同党相共患难,志坚金石,心窃慕焉。故余稍长,亦投身其中,并加盟于陶成章先生之光复会、陈其美先生之中华革命党为会员……”), P7 l7 X0 I, i) n2 J" @4 `. p
& S# S& c7 h2 t8 u3 H而姚民哀在抗战爆发之后,入汪伪和平救国军的徐凤藻幕中为文书。之后被军统忠义救国军的熊剑东擒捉。在常熟东张乡法灯庵广场公开处决。究其细节,好像是熊手下的杨义山部在常熟的支塘,白茆间拦查路人,查得姚携带伪军的文件,便一举擒获扭送司令部。熊剑东当时是忠义救国军淞沪特遣支队司令,在阳澄湖一带活动;据说样板戏的沙家浜中胡传奎的原型便是熊剑东手下的草头神。当时的敌我斗争情况复杂,对于姚民哀的情况也是纷纷众口。申报在38年2月20日和10月23日就登过两次姚民哀的死讯。第一次是作为常熟抗敌后援会常委抗敌不屈而死,第二次是做了汉奸之后被擒获处决。而十天之后的申报却又再次打脸,登出的文章称滑稽名家张冶儿在一个礼拜之前还在东方书场见过姚民哀并相谈甚欢。所以说姚民哀的汉奸情况颇有些扑朔迷离的感觉。何况熊剑东是军统系的人物,当时江浙,日、伪、军统、中统,共产党新四军,地方会道门等各种势力犬牙交错,相互倾轧。军统又一向有着对自己人施展阴谋伎俩的做派。别的不说,中统的上海区区长张瑞京就是熊剑东的老婆出买给日本人的。熊自己也在被捕之后作为汉奸而组建“黄卫军”,并多次主动进攻国军。所以说姚民哀的汉奸投敌也还是颇有些需要继续发掘澄清的情况的。
+ V- q! T/ `% {0 U$ u- m2 k+ f
6 q6 N& h7 `( Z/ R) Y- S0 S拉拉杂杂的考证了一通姚民哀的经历,以下再回到他的作品上来吧。现在的文章中,大多数都沿袭孔庆东的说法,以《山东响马传》为姚民哀的代表作。其实姚民哀的作品巅峰应该是《四海群龙江》和《箬帽山王》。山东响马传是姚的武侠小说处子作,契合了当时的时事,所以名声大噪。但是写作手法单一,略显沉闷。所以先从四海群龙江和箬帽山王说起吧。姚在写这两部书的时候,估计是借鉴评弹和评书的手法,以连环套的形式弄成了后世出名的三部曲形态。前后的人员设定,帮派环境一脉相承。这个做法被后世的现代武侠小说大家们纷纷借鉴,金庸有射雕三部曲,梁羽生有大唐系列,温瑞安更是整个一个武侠世界全设定,所有的书都能串在一起看。
4 \' `1 q7 d! ~& [8 s) |2 p姚民哀的小说特色严格来说其实并不完全是武侠。他的小说中最为奇诡的元素也并不是他作为一个文人而不太擅长的武功招式,也不是像后来的还珠楼主那样的恣睢汪洋的奇幻文采,而是江湖。说到这里,俺推荐一本书,也是说书艺人连阔如写的《江湖丛谈》。里面的春典切口、江湖规矩令人眼花缭乱,颇能让有好奇心的朋友满足。其实姚民哀的小说重要元素也就是以这些江湖隐秘和传奇故事组成的。用设计好的故事主线加上江湖的帮派背景再辅之以各种精确有趣的细节(像蜂麻燕雀之类的各派各行的规矩、切口等等),写出来的文章不仅满足了听故事的人情节曲折的要求,还同时也填补了读者对于江湖、帮派这种地下世界的好奇猎奇心理。而这个也让姚民哀在武侠小说中独树一帜了一个宗派——武侠会党小说或者叫武侠帮派小说。这宗文脉,后来十年的郑证因、白羽都有所继承,到了现代武侠的余晖温瑞安手里,更是被铺演了七帮八会九联盟出来,甚至温最出色的说英雄谁是英雄的主线也是金风细雨楼和象鼻塔之间的帮会斗争。更不用说后来风靡毒害了一代人的古惑仔系列也是此类的文化的滥觞。所以说从这一点来看,姚民哀也是开一代风气之先的人物。
+ k, B: |; E6 m8 O" w& n
* L$ F* Z' f% |# k0 g7 L _$ V《四海群龙江》的初始很像谴责小说的开头,丹徒一个县令包小拯的到任,此公名曰包小拯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贪官污吏,被百姓赠名八大天地——上任惊天动地,断案昏天黑地,报功无天无地,荣升谢天谢地。故事是从包小拯的表兄闵伟如投奔他不成反而被羞辱,然后落魄。结果引出小孟尝姜伯先和小诸葛任仲文。然后就是一番江湖经历。恩怨情仇,直到姜伯先被冤死。后来闵伟如和任仲文为他复仇。这篇文章之中,名为武侠小说,却少有的引入了热兵器。这却是武侠小说的的稀有场景,义贼雪狮儿暗战捕快头小溜溜,小溜溜就拿着手枪出战。虽然也一样落败,但是这个场景却也反向说明了姚民哀的武侠小说里武的成分并不太突出。到是义贼威胁捕快,并花五千大洋向捕快买走了他一对招子(就是眼珠),捕快接受之后,拿钱确认便自废双眼的情节还有些意思。这种民间异闻录或者都市传说的说书套路着实能够引人注目。而其中的血腥和江湖的阴暗又让人产生异常探索需求的猎奇感。却是也是姚民哀评弹艺人的本工活。这里面也不乏姚民哀的真实经历,姜伯先组织的“三不社”其实是颇有些早期革命党的影子的。这个似乎也是姚十八九岁的时候就参加革命党的影子吧。7 g! i5 e. R6 J+ U
' R3 J- K& S8 M. }+ o《箬帽山王》则是接着《四海群龙江》,讲述与小孟尝姜伯先齐名的箬帽山王杨龙海的故事,故事发生的区域也还是在太湖周边的南京,天长和淮安。只是这部书的内容有些复古的回到了七侠五义或者童林传的模式——也许姚民哀这个套路比较熟悉。以箬帽山王和秦渔隐的误会冲突为主线,铺演箬帽山王的两大手下丁海溪和曾海峰的失妹、盗镜,寻剑的江湖恩仇事。
6 h9 v: X7 h/ Q/ e
9 J. x+ \" C1 O; n& ]再回过头来说一下令姚民哀在武侠小说界一举成名的《山东响马传》。山东响马传是以23年震惊全国的临城火车绑架事件为契机写成的武侠小说。以今天的角度看,这种方式更像是报告文学的形式。虽然中国明确提出报告文学概念的第一人也是传奇的五重间谍袁殊,但是那也是在30年代初了。之前的公认最接近报告文学的题材是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但在我看来这部书就是梁启超先生自己的回忆录加了一些铺演而已。所以我的感觉,其实这部山东响马传是真真正正的中国第一部报告文学,和武侠小说的关系并不大。最多也就是披了个武侠小说的幌子招徕读者而已。而且姚民哀连载此书的杂志是以奇情曲折的社会案件故事闻名的《侦探世界》,紧扣着23年5月孙美瑶匪帮绑架列车的脉络连载了六个小节;又在第二年也就是1924年出了16回的单行本。这部小说的结构也很有意思,以第一人称写的,并以姚曾经做过的外资烟草公司的文员经历为基础,从一个烟草公司的雇员下乡调查烟草收成说起引入到事件本身——通过与自己同行的赶车人(书中叫赶脚史)的描述作为整个故事的脉络。作品的前6回,也就是连载的那部分讲的都是临城案件的事情,后来增补的那10回,叙述了孙美瑶落草的经历。其中第七回的描述更是直接通过邀请孙美瑶上山落草的土匪嘴里道出了作品的传承——“兄弟就是恭请虎驾的专使,还带一纸盟书在此。大哥要是不答应,莫怪我们抄袭吴学究相邀卢员外的法儿……”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的水浒新传啊。为了突出此书连载时的真实性,连载到第三回的时候,姚还专门抛出来了一封来信。说是因为给他透露内幕的赶车人已经被帮会杀害,他自己也因此遭到了帮会兄弟的威胁。所以断更了四个多月。这个小插曲目前的研究者大多并不相信,专门写姚民哀的徐斯年倒是笃信不疑,并以此推演出了后面的很多有趣故事——包括姚突然改变题材,把相对写实的类似于报告文学的体裁故意改的云山雾罩的像评书一样。还有在孙美瑶23年底被借故处决之后,姚才敢把整部书写完,并出版16回目的单行本。所以总结下来,姚民哀的武侠小说之路,其实是从一部故弄玄虚的纪实题材报告文学开始的。可惜为了销量,否则姚民哀倒真的是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部报告文学的作者。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评书艺人最讲究的就是通过语言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所以这个大约也是姚民哀的绝技之一吧。
i# A9 W6 G1 i/ W: E$ t( ~4 s( f, u( T3 X5 {- k6 s
综合以上所述,姚民哀的经历和作品也就概略的梳理了一遍。姚一生的经历还是非常传奇的,从名满上海滩的评弹艺人小柳敬亭,到参加光复会和中华革命党的革命军中马前卒,再到文思敏捷,多方涉猎的武侠小说一代名家,最后又以南社的气节文人面目摇身一变而为汉奸终于被处决。这一辈子的跌宕起伏,林林总总;我想套用俗气的翻译腔说法——他应该是经历丰富到可以和上帝或者魔鬼对话的人物了。总之姚的作品真真实实为读者打开了一个最接近真实版的江湖;虽然他及不上平江不肖生向恺然的侠之大者,但却也并不比赵焕亭的老派继承者差。而且在新的文学条件和社会环境下,他的一个个的继承者都在各自的时代里光彩夺目……
/ i, s! f0 w6 N也许有人戏赠姚民哀的对联比叶楚伧的那副挽联更能概括他的一生——脚小人小棺材小,名多友多著作多。
# {* j$ ~. @/ O3 \: {2 _% n) I' a2 V8 v! B: q! y3 ]/ q
又是写起来就收不住,本来打算吧三健将全写完的,这一个姚民哀就啰嗦了这么多,下次争取把顾明道和文公直一起说掉吧。# a7 E; P5 R: I8 S; j% A
, B! C# h3 d1 y8 k d
注两则:
( L% H' N5 t5 n1 [: `2 U6 c姚民哀是姚鼐之后的说法是孔庆东的论评之中引述号称是常熟文史资料的说法,后来又有常熟中学的朱新华老师考证姚民哀的始祖是明末东林党人姚希孟,也就是五人墓碑记里那个孟长姚公。并且姚家家道中落是因为庚子年间的太平军之乱。
# K' u4 p% }8 c# K5 f3 V3 H) O姚民哀的汉奸之名也有后世之人推测,他当时是被裹挟的情况下,想效仿徐庶脱离赤壁前线的招数,借传递文书的机会趁机脱逃的。但不管怎样,姚是和当时的伪军中的日本顾问一起被截获的。这一点也只能喟然一叹罢了。7 K! h$ i7 u1 Y; ~" S, q5 K
2 |+ [* f% [% K& d2 i) I. v9 m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