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晨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事热点] 奥巴马的政治遗产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
发表于 2015-4-20 04:32:51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5-4-20 04:23
这么办吧:你举一个数据说明一下,美国制造业的产值或者就业增长有多少百分比是由于产业回流。 ...

这个我也正在找。上面的文章在这个方面确实是弱点。我也注意到了。但是要说没有,也得有数据不是。否则大家都是定性分析。

而且我已经举了一个苹果的例子。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
发表于 2015-4-20 04:38:45 | 只看该作者
natasa 发表于 2015-4-20 00:57
美国制造业真的重启了就不至于只有cs行业好找工作,美国的数据并不比统计局的更值钱些,统计方法大家都会 ...

回归的首先就是高端制造业,当然CS 明显

“以工业生产指数衡量,欧元区和日本的制造业在经济危机过后均遭受重创,至今仅恢复至2003年左右水平。即便是制造业复苏形势最好的德国,也未能达到美国制造业复苏的高度,即超越2008年危机前的顶峰水平。

  总之,以机器人、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以及页岩油气革命所带来的能源成本下降,已经使美国制造业出现了结构性复苏,并逐渐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工业生产指数谁有

另外,我觉得美国房地产复苏,这方面中国富豪功不可没,估计比制造业回流不少。

该用户从未签到

43#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04:51:50 | 只看该作者
顺风船 发表于 2015-4-19 14:32
这个我也正在找。上面的文章在这个方面确实是弱点。我也注意到了。但是要说没有,也得有数据不是。否则大 ...

那就苹果吧。苹果在全世界(或者中国)有多少生产能力,其中有多少回到了美国?就我所知,苹果最大的一头iPhone、iPad还是在中国制造的,iMac、MacBook不清楚,但这肯定不是大头。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04:52:16 | 只看该作者
顺风船 发表于 2015-4-19 14:38
回归的首先就是高端制造业,当然CS 明显

“以工业生产指数衡量,欧元区和日本的制造业在经济危机过后均 ...

高端制造业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美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04:54:34 | 只看该作者
顺风船 发表于 2015-4-19 14:32
这个我也正在找。上面的文章在这个方面确实是弱点。我也注意到了。但是要说没有,也得有数据不是。否则大 ...


我没有说过没有,我说的“最多是支流”。换句话说,如果制造业回流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这样的数据很好找。我找不到这样的数据,也没有看到过有关评论。你说的这个是例外。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
发表于 2015-4-20 08:44:47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5-4-20 04:54
我没有说过没有,我说的“最多是支流”。换句话说,如果制造业回流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这样的数 ...

这样的评论不少,你用关键词搜一下。 至于主流,支流,确实需要分析。我觉得直接数据不见得像你说的那么容易得到。所以拿不到,不是不显著的理由。

看WSJ 的一篇文章
Companies Tiptoe Back Toward ‘Made in the U.S.A.’

里面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递增,但是进口不变。幅度还是不小的。支流不支流,每个人理解不一样。我觉得对增长部分贡献20%,就很不错了。

苹果是一条mac生产线,美国无需都搬回来,他就3亿人口。长期以来都是跨国公司,回来一部分就能解决不少就业。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31 04:0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47#
    发表于 2015-4-20 14:14: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atasa 于 2015-4-20 14:17 编辑
    顺风船 发表于 2015-4-20 08:44
    这样的评论不少,你用关键词搜一下。 至于主流,支流,确实需要分析。我觉得直接数据不见得像你说的那么 ...


    苹果挪个场子回来是政治需要,如果不在海外装配他的利润就要大幅度跳水,所以你选的这个切入点就不对. 苹果的利润主要来自于设计整合,不是毛利极低又是劳动密集型的装配工作,在美国本土搞厂子就等于要用利润大量补贴本地工人,这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之所以要建一个几百人的工厂,是为了向国内政治表态我们是支持增加美国工作机会的,但是你让他弄个几万人去装手机平板,他会乐意么?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
    发表于 2015-4-21 02:41:21 | 只看该作者
    natasa 发表于 2015-4-20 14:14
    苹果挪个场子回来是政治需要,如果不在海外装配他的利润就要大幅度跳水,所以你选的这个切入点就不对. 苹 ...

    看一下上面WSJ的文章吧,不只苹果。你怎么知道苹果回来还用富士康的方式而不是用机器人? 美国的私人养鸡场一天几千个鸡蛋,老农夫妇两人就够了。

    我觉得要说美国制造业回流不明显,也得有点数据才行吧。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31 04:0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49#
    发表于 2015-4-21 13:50:38 | 只看该作者
    顺风船 发表于 2015-4-21 02:41
    看一下上面WSJ的文章吧,不只苹果。你怎么知道苹果回来还用富士康的方式而不是用机器人? 美国的私人养鸡 ...

    WSJ的文章关于制造业的报道每次都是写的很含糊其辞,只能笑笑,前几年嚷嚷的挺欢的,去年开始就不怎么提了。如果成本真的能压缩到富士康的程度,为什么富士康自己不用机器人呢?你说私人养鸡场这个例子真的不好笑,因为国内养鸡场基本也是这样,几千只鸡真的不多啊。。

    你说制造业回流明显才应该拿出合适的数据才对吧,制造业回暖的话为什么制造业本身雇佣的人数没有大幅度增加?最高端的制造业美国一直强于欧洲日本,这些行业也并不需要雇佣太多工人,次一级美国放弃掉的基本都是德日生产的,这些美国本土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而对雇佣劳动力影响最大的中低端产业始终没什么起色,劳动就业率的攀升伴随着劳动参加率的下降,总的劳动参加人口是出于下降的阶段。 中国主要需要进口的都是高端制造业的产品,在国内没有替代产品之前,这些产品的进口依然会增加,用进口不能说明美国本身制造业发生了哪些变化。事实上奥巴马对重返制造业的规划除了喊口号之外就是在一些新技术和新领域投了一些钱,这些领域要想发展起来还需要时间,但是对传统制造业来说,没什么帮助。就奥巴马剩下的两年来说,他的主要精力是在外交上面,内务上掣肘太多已经做不得事情了,也不会给制造业有什么帮助。

    该用户从未签到

    50#
    发表于 2015-4-21 16:37: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顺风船 于 2015-4-22 04:39 编辑
    natasa 发表于 2015-4-21 13:50
    WSJ的文章关于制造业的报道每次都是写的很含糊其辞,只能笑笑,前几年嚷嚷的挺欢的,去年开始就不怎么提 ...


    我提的文章至少有点数据, 还有例子。要反驳少也得有点东西吧。不能光管人要啊。富士康用人是人便宜啊。到美国就是机器人便宜了。可以理解啊。WSJ的文章, 数据,例子都有,2015的文章。当然不严谨。 但比什么都没有强很多。回美国的不只苹果。都降不下成本,只是赚吆喝?不太可能吧。

    另外,我只是提出外面的观点,也是批判的接受。要是有更强的资料暗示没有回流,我也采纳。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
    发表于 2015-4-21 16:52:00 | 只看该作者
    顺风船 发表于 2015-4-21 02:41
    看一下上面WSJ的文章吧,不只苹果。你怎么知道苹果回来还用富士康的方式而不是用机器人? 美国的私人养鸡 ...

    APPLE用机器人做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装配,几乎不可能。苹果手机算是业内最难装,也是最难拆的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
    发表于 2015-4-21 21:41:53 | 只看该作者
    歪脖柳 发表于 2015-4-21 16:52
    APPLE用机器人做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装配,几乎不可能。苹果手机算是业内最难装,也是最难拆的了。 ...

    是Mac 吧。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0 06:20 , Processed in 0.03707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