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大哈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斯大林格勒—孤岛英雄(5)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7-13 03:21
  • 签到天数: 3 天

    [LV.2]筑基

    21#
    发表于 2020-5-4 11:11:35 | 只看该作者
    怎这样呢 发表于 2020-5-4 04:13. [1 H: O( z7 C0 M
    要是换成后来的赫鲁晓夫楼,这仗打到这里恐怕就结束了
    5 k2 ~  f; H. M6 p5 W. l4 u) s' i" ?
    如果你说的是国内概念上的“赫鲁晓夫楼”,我也赞成。
    3 f3 W- X. r- U
    , M' _* h5 d  {如果说的是苏联的赫鲁晓夫楼,还是非常硬核的,下面的纪录片能说明问题:
    & n& b9 T# S3 d2 B# D2 D- N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hE69DiFGdE
    1 R' E% {% \- d$ D& ~( O" m7 B  l: ]" a4 R6 V+ I* ?7 X
    后期在五层单元楼的基础上,延续预制板吊装,发展成高层装配式建筑,这是1978年的水平:9 P) ?% w! Q3 Q. N: T$ D2 G: 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lcUaA6RYpo
    * C* q; {# x. M% l6 I6 {6 m6 G  x) T1 S( f- F# R8 D- Z" {
    1 `3 C$ B$ Q7 w9 c& N% o; D
    赫鲁晓夫楼的核心设计思想是工厂标准化预制板,现场吊装,省工省时,标准化出品,解决了苏联二战后劳动力短缺和住房需求高涨的两大矛盾,最快速实现全面免费住宅来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这需要充足的水泥、钢筋和运输安装设备。这也要等到二战结束十年之后才能铺开。
    + |$ d' h. [5 y+ G4 I- {4 \$ g, B4 F1 z& q8 c: A0 q0 }' m
    如果战前就能全面铺开视频里的赫鲁晓夫楼,那个位面的苏联的工业化能力只会比现实情况强悍得多。7 c% t, G5 c, {: p1 a3 T( ]8 e

    点评

    涨姿势: 5.0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20-5-4 11: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6 天前
  • 签到天数: 54 天

    [LV.5]元婴

    22#
    发表于 2020-5-5 10:07:48 | 只看该作者
    说句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话,为什么德国空军没有把这个街区炸平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楼主| 发表于 2020-5-11 21:22:07 | 只看该作者
    testjhy 发表于 2020-5-2 22:26
    * Q" w  }. R4 ~. C大哈瑞的作品得一个字一个字读,血肉横飞,可歌可泣,崔可夫62集团军太不容易了。是不是朱可夫他们已经有预 ...
    5 E+ h; z3 ]% n' ]! m" t
    很多人都这么认为。但是,苏军总参谋部不这样认为。
    9 K" N, r9 A8 \; ~, P& |8 g' K1 B, [$ ?" C; t! F# v$ Q- ~: s
    斯大林格勒城区一旦失守,B集团军群手上马上就有大批机动兵力可用。魏克斯一定会立即把斯大林格勒城区高度密集的部队(10个师)分开,以加强左右两翼意大利军、罗马尼亚军和匈牙利军的战线。特别重要的是,德军陷在市区的装甲部队可以立即部署到预计苏军可以发起进攻的地段,进行机动作战。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费尽心机好不容易造成了敌军的两翼兵力虚弱的有利态势。这是“天王星”行动的核心——深远突击合围的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条,苏军的大反攻将遇到严阵以待的轴心国军队。几乎可以肯定,斯大林格勒失守后苏军不可能这么轻松快速地突破敌人防线,更不可能按照计划在四天后拿下卡拉奇的顿河大桥。投入进攻的苏军有可能止步于敌人的浅近纵深,打成胶着状态,完成不了合围,整个“天王星”计划就会泡汤。正因为上述原因,红军总参谋部才天天揪心地丈量和评估斯大林格勒城区以米计算的战斗得失。
    8 t  Q# t( ]% E) }
    6 C5 V' z5 e8 H- n2 |  \  C1 j崔可夫 的第62集团军死守斯大林格勒城区是绝对必要的,其意义不仅仅是战役性的,而是战略性的。不夸张地说,是苏联的国运所在。/ ~& O) W( j, y; ~
    + G* A6 q2 I2 ~0 q6 ?9 ?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示弱于敌是总参谋部的战略意图。所以,叶廖缅科不给崔可夫太多的增援是蓄意所为。叶廖缅科掌握增兵力度非常精密,恰到好处又不露声色。他的目的是既能把德军吸引在斯大林格勒拖延时间又能消耗德军的有生力量,同时给敌人造成预备队枯竭的印象。诱饵就是苏军增援日益不足,不得不一点点地把阵地丢掉。当然,必要时叶廖缅科甚至连孤岛也可以牺牲掉,关键是城区阵地必须守住。叶廖缅科这一招不但蒙过了德国人,也蒙过了自己人。战后复盘才能体会到叶廖缅科的真实用意。对叶廖缅科在战役中的表现我还是非常佩服的。% Q! G8 j8 g% J/ r
    9 `  d" h# e" ]! T& t/ V( n
    叶廖缅科这样做就难为了崔可夫。他又要守住阵地又没有足够的兵力,自身消耗那么大,连续几个月在高压下昏天黑地的死战,牺牲了太多的官兵。以这么不利的条件打出了那么漂亮的战绩实在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M7 r- {8 _5 m& C
    # Q/ ?+ F$ D9 D9 n' P
    在崔可夫无路可退之际,突然出现了孤岛。孤岛的存在成为争夺城区新的聚焦点。它吸引了德军主力部队,客观上有利于减轻第62集团军主防区的压力,也有利于叶廖缅科拖延时间准备大反攻。可柳德尼科夫就那么点人那么点地,加上补给中断,能否坚持下去不被看好。所以说柳德尼科夫比崔可夫更难,称其为置之死地一点也不过分。孤岛守军以惨重的牺牲为代价守住了阵地,打得只剩下不到一个营。但是最后居然能够绝地逢生,创造出辉煌战绩,令所有人刮目相看。
    # K+ I/ E! D3 J9 j" B4 c- c- @; V6 f4 x6 |+ e
    这些都是个人看法,不一定符合实际。欢迎提出不同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006 天

    [LV.Master]无

    24#
    发表于 2020-5-12 05:39:35 | 只看该作者
    大哈瑞 发表于 2020-5-11 21:223 {# {) \2 f4 ~7 a9 r' k6 D
    很多人都这么认为。但是,苏军总参谋部不这样认为。
    9 {# Q9 @. }* Z3 V% E2 s) c: X" y! e/ G7 t8 n
    斯大林格勒城区一旦失守,B集团军群手上马上就有大 ...
    7 w) D% t9 C3 X0 w/ M! @$ o, R
    如果是苏军全力以赴增援伏尔加西岸形成的结果大家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他的目的是既能把德军吸引在斯大林格勒拖延时间又能消耗德军的有生力量,同时给敌人造成预备队枯竭的印象。诱饵就是苏军增援日益不足,不得不一点点地把阵地丢掉。

    5 q+ M/ l7 r' o# M主要是这种描述,西岸岌岌可危的状态一旦真的失守,钓鱼不是弄巧成拙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8-11 15:16 , Processed in 0.03948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