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55|回复: 6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新读毛选的一些感想 之一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7-6-12 10: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隧道 发表于 2017-6-11 21:57
的确很多地主,并没有剥削。
很多地主都是省吃俭用,勤劳刻苦,用自己的血汗钱换来的第一桶金,然后就轻 ...

1942东家的话,最明显的反证就是跟随毛主席打天下的泥腿子集体变身成东家了,而原来的东家灰飞烟灭。按照龙生龙,凤生凤的理论,这些泥腿子怎么解释?
这句话并非全无道理,但夸大成一种规律时,那只是为现实的不合理和不公平穿了一件看起来漂亮的衣服。这个逻辑下就会衍生一个笑话,《白毛女》里的坏人是杨白劳,是他首先违反契约精神,不守合同,黄世仁不过是遵照合同罢了,何罪恶之有?
事实上,跟随毛主席打天下的泥腿子的案例已经非常明显地证明,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并没有本质上的智商和能力上的差别,区别在于环境不同所造成的际遇不同,历炼不同,最后人生轨迹偏移。没有人是天生的搞政治(或其他任何工作)的料……人才也不只诞生于龙凤之家,寻常百姓家一样诞生人才。
因此,从大的上说,这句话是重建等级秩序的一种舆论和洗脑,说明我们这个社会的利益即将瓜分完毕,社会将重新进入新的等级体制。
在小的上说,这句话对个体有一定的适用性,提醒大家重视教育,搞好教育的重要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7-6-12 10: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隧道 发表于 2017-6-11 22:13
这东西主要是看利益。
就算自己全家全年都参加劳动,但是全村只有你家有地,别人都是给你家打工。
革命的 ...

地主或地主阶级,只是一个代名词而已,真正目标是毁灭旧社会的一切社会关系,将中国拖入现代社会。因此,个人命运的幸福与悲惨就忽略不计了。
任何一段历史,无论中外,要从个体的沉浮去看,各有各的惨绝人寰和暗无天日。纠结于某个体定位为地主是否合理,其理论是否自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7-6-13 10:16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7-6-12 10: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燕庐敕 发表于 2017-6-11 20:40
也不能说好诗词都是长征前后吧。

建国后也还是有一些很像样的词作的。《浪淘沙·北戴河》,《蝶恋花·答 ...

49年前诗词,忆秦娥算精品。泌园春二首一般。雪在高中时觉得好,现在觉得意境不够悠长,不能回味无穷。
建国后的除上面几首,读史也还不错,主要是语言凝练。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7-6-12 11: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ilewang 于 2017-6-12 11:08 编辑

糟得很和好得很,换个文绉绉的说法或许大家就明白了: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毛主席鼓励好的很,为好的很正名,并不是说他对糟的很不关心,甚至喜好,而是说,在当时的“反封建”目标下,他需要找到“反封建”的力量和方法,这好得很就是他找的力量和方法,只要能实现“反封建”这个目标,至于手段上是好的很还是糟的很,那不是做事情的人所需要特别考虑的。

49后,站在“反封建”这个目标上,TG基本实现了,但站在“改朝换代”打江山坐江山的立场,TG在1978的选择才是历史的方向。
显然,这个方向不是毛主席的革命理想,因此,他的战友从过去的战友变身成了“糟的很和好得很”中的那些地主老爷,他的方法自然也就一脉相承了。因为他面对的是同样强大的敌人,需要用这种暴死的方式才能实现他的革命理想。
唯一不同的是,他对TG这个他新手缔造的组织抱有希望,对他的战友还有希望,他的资源也在这个组织里,因此,49后,他实现革命理想的方法主要是希望通过在体制内抗争和改造体制来实现,当这一希望落空后,“糟得很和好得很”的手段就会上演,即使这样,他仍然在手段上有所保留,而没有真正走到49年之前那种程度。

如果把我们这些带有深厚文艺气息和小资情调的个体命运关注者扔到那个历史中,当我们还在纠结是好的很还是糟的很时,人头已经悬挂在地主或农民的城头了?在这种剧烈的社会革命中,只能选边站,个体命运的沉浮只适合在文学作品中去呈现。
这就是脚踏实地做事情的人和指点江山的人的区别。这一点,想想马甲同学帖子,蒋经国同志在17岁做出的政治抉择,搁本坛里,有几个人能那么决绝?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7-6-12 11: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节 发表于 2017-6-12 10:12
毛不是我的偶像,这样胡来的习惯你倒是一贯的。
我说的毛是有标准的,至于劳动,附带劳动之类的,你自己 ...

毛主席只有一个标准:怎么能团结大多数,孤立极少数。以此标准才会有地主的定量化具体细则。脱离这个具体的背景,去讨论具体细则的合理或合乎人权,就没意义了。
这些细则就是做事的方法,这个方法被实践证明是成功。仅此而已。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7-6-12 13: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7-6-12 01:09
说你偶像的短板了,不高兴了?想打脸就具体点,别我整半天你又来一句我理解错了。

《政务院关于划分农村 ...

“地主标准”,当初争论的焦点是2个:1,正确派认为这种细则是否合理的依据是:能否为我们多争取一个支持者,壮大自己的力量,这叫实用派;2,马列派以是否违反马列基本教义为判断标准,这一派还有一个孪生兄弟,叫以是否保障人权为判断标准。现在这里纠结细则的多数人,就是这个圈圈的。
这二者的冲突是:二派的基本主张都是推翻现有的统治者,这是他们合流的最大交集,分流在于,实用派主张先打下江山再说,好看派主张边打江山边建设“共产主义”,讲究既要打倒敌人,还要姿势漂亮。
此处可插一个《历史的天空》里那个共产主义战士的话:我的政委同志,中国的现实是农民是大多数,大字不识,他们不知道布而什维克是什么,他们不知道革命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就是为了吃一口饱投奔革命队伍,你不能以一个布尔什维克的标准要求大字不识的农民。我们这些人的意义就是在实践中改造他们,让他们最终为了共产主义而奋斗。

如果要细分的话,他们有三股力量合流:
1,反帝反封建救中国的民族主义理想;
2,推翻鸟皇帝,让俺宋公明哥哥当皇帝;
3,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
在当时的条件下,三个主张者都面临一个共同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国内的既有精英层,因此,这三股力量的最大交集就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只是三派对这个口号的理解完全是风牛马不相及。一旦这个最大的交集消失,这三股力量就会分化,第一股一般最后都会向第二股力量靠拢,第三股力量会裂变、变质,正常情况下会退出主要的历史舞台,处于如夫人的地位,被第二股力量装扮成花瓶,放在宗庙供人欣赏,以此打扮第二股力量花枝招展的形象。


显然,实用派占上风,因此,地主标准的确立是一种方法和手段,他要服从“团结大多数、孤立极少数,最终实现反封建”这个大背景和大目标。就某个单一个体而言,可以这样说,当时的4亿中国人均有可能是地主or工农,就看你是否在被团结的范围里。
可能有人会问,我祖上三代赤贫,赤条条一个,怎么也不可能被打成地主。
这么问的人,就真是图样……
《武训传》的教训还不够明显么?你在物质上不是地主,精神上是不是有地主思想?打下江山后,你会不会因着这个地主思想而当起了我们反对打倒的地主生活?这就是49后运动的由来,曾经打江山的人,高喊打倒地主,建立人人平等社会的那一帮子人,自己当起了地主,过起了他们曾经反对者的生活。革命的具体对象变了,但革命的抽象对象(金銮殿)却没变,只是换了一波人坐在金銮殿里面,而已!

革命者最终变身成了他们曾经反对和革命的对象,而还有一部分天真的革命者继续坚持原来的革命理想。因此,在49年前的革命者大军里,有的人是将革命理想当理想,有的人只是将革命理想当成实现光宗耀祖、讨出身和出路的手段和方法,也就是刘项的两句话:大丈夫当如是也,彼可取而代之!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7-6-12 13: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节 发表于 2017-6-12 10:44
契约精神精神有没有告诉你霸王条款是违反契约精神的?连人身买卖这种契约都出来了,你还意思说神马契约精 ...

你看完整我的意思没?

说起霸王条款,我倒是觉得您太矫情了。我理解中的霸王条款大约是这样的,你彻底赢了,也就无所谓什么条款,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谁瞎BB,专政伺候。你没赢或者输了,于是就有了霸王条款。

否则,怎么解读苹果最近要收人家打赏的过路费了?你苹果买的是手机,好哒?买(这个买字很不准确)你手机交一道钱,我在手机上操作玩乐还得被你宰一刀,我这到底是租了草果的一个移动终端,还是买了苹果手机的所有权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7-6-12 23: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隧道 发表于 2017-6-12 20:56
我的意思是,其实很大比例的地主都没那么坏,没那么懒,只是形式需要而已。
...

我也是这个意思,包括本楼争论的“划地主”的标准和执行细则,那玩意儿跟“人民”这个词义是一回事,随时根据需要改变“人民”的包含范围。
争论这种执行细则是否合乎人权,合乎真实的财富状态和剥削定性,没什么意义的。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0 18:20 , Processed in 0.04299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