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晨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摄影] 佳能也下海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9-6 03: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8-9-5 15:43 编辑

佳能也下海了,下了微单(也称无反)的深海。


佳能也按耐不住,加入了全幅微单的行列,这是新鲜出炉的EOS R


这是新生儿的全家福,其实还缺了两个转接头


一同推出的是RF卡口,内径55毫米。相比之下,EF是54毫米,尼康Z是56毫米,都差不多。但尼康F卡口是44毫米,太小了

RF卡口的内径是55毫米,比EF大1毫米,比Z小一毫米,相差不多。RF比EF大1毫米估计是人为制造不兼容,免得插错镜头造成问题。大家都选择54-56毫米内径,说明了当年佳能的远见。20年后重选,还是这个孔径。孔径问题最终可能限制索尼,宾得、奥林普斯已经不足为虑,他们退出专业市场了。

EOS R的指标就不重复了,并非马甲兄的帖子里说得很详细了。一般认为,EOS R与Nikon Z7的定位不同,后者相当于微单版D850,而前者只相当于微单版的6D2而不是5D4,在价位上也反映出来。或许与Nikon Z6更加可比。EOS R也没有机内防抖,这是“高级”微单里少见的。

佳能这样的做法似乎与尼康的出发点不同,还是在于“中高档相机”,而不是“准专业相机”,对摄像能力也不想尼康那样强调。总的来说,有点三心二意,被索尼和尼康推着走的样子,不得已而为之。

但佳能同时推出一系列RF镜头和转接头,这个意思更大。

在上述并非马甲兄的帖子里提到:

佳能EOS R 机身 2300美金,约1.57万人民币,10月出货;
佳EOS R 机身 + 24-105套机价格 3400美金,约2.3万人民币。
28-70mm F2L 镜头3000美金,约 2.05万人民币,12月出货。
24-105mm F4L 镜头1099美金,约7500人民币,12月出货。
50mm F1.2L 镜头 2300美金,约 1.57万人民币,10月出货。
35mm F1.8 镜头价格500美金,约 3400人民币,12月出货。


在35毫米摄影圈里,28-70/2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不过这鸟东西不仅贵,而且贼重,3.5磅!50/1.2和35/1.8也是“云端之上”的镜头,但还是有35毫米圈子里的对应的。24-105/4倒是相对轻小,下面是R和EF版的比较:


作为EOS R,又为EOS 5D4,R镜头本身就小一圈,镜头加机身的轻小显而易见


这里把现有RF镜头与EF世界里的“基准”24-105/4相比





有意思的是佳能的转接头,从上到下是EF到RF、EF到RF带控制环、EF到RF带滤色镜架,最后是滤色镜片抽出的状态

第一个转接头就是把EF、EF-S镜头转接到RF。这比尼康做的好,全幅的EF和减幅的EF-S都能转接,只有微单的EF-M不能,那孔径太小了,image circle完全不对,没法弄。

第二个转接头是佳能特有的。所有RF镜头带一个控制环,可以由用户设定为光圈、ISO或者其他。传统镜头带有光圈环,直接控制光圈。EF镜头为全电子控制,镜头上不再有光圈环。但用光圈环控制光圈已经成为胶片自动曝光时代开始的传统,EF这一改变很是受到反感。不过随着相机的傻瓜化,大多数人把光圈、快门速度这些统统交给相机电脑了,所以光圈环也不再那么重要。不过随着相机上要控制的东西越来越多,一大堆大小按钮、拨轮总是个麻烦,不熟悉的人不仅容易弄错,看车就把人唬得一楞一楞的,控制拨盘的理性化设计越来越重要,光圈环或者更加广义的控制环又回来了。首先在各种小DC上复现,现在佳能在全幅微单镜头上也复现了。好事情。在这一点上,尼康一直保留着光圈环,比佳能先走一步。不过尼康的光圈环是机械的,直接控制光圈,又好又不好。好处是测光机构所见即所得,天然的光圈优先;坏处是光圈缩小后,对焦也跟着受累,这现在是尼康Z系列的一大问题。佳能的控制环是电子的,只是预设,到曝光的时候才触发,但对焦的时候是全开的。可以预计,佳能EOS R的对焦性能超过尼康Z。不过这是转接头,EF镜头还是没有控制环,但在转接头上加控制环,所有EF镜头也相当于RF镜头,好比自带控制环了。个人估计,这将是主流转接头,必须的。

第三个转接头更加独特,把传统上超长焦才带的滤色镜架做到转接头里了。好主意!超长焦镜头的前端尺寸太大,螺旋口滤色镜已经不现实了,所以多用抽屉式后插滤色镜。转接头本来就是一截空心筒子,天然有安放后插式滤色镜的空间。这里还有尺寸统一的好处,什么镜头都只要一套滤色镜就够用了,不需要对不同前端孔径的镜头配用专用滤色镜。旁边的小拨轮连需要转动的偏光镜都想到了。相信常用滤色镜的专业人士会对这个转接头很感兴趣。

总的来说,EOS R相机本身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太特别的。定位不太高,性能也不突出。但RF镜头和转接头系列的构思比尼康Z、索尼E等都要精巧,发展潜力更大。当年EOS-EF也是一样。最早的EOS相机是650和620,性能指标中等偏上,与EOS R差不多,但镜头系列的实力秒杀当年的尼康F系列。很快,佳能接连推出更加适合专业实用的高端和更加适合普及市场的入门级SLR(那还是胶片时代),一举把尼康打下王座。

现在佳能和尼康平起平坐,说不上谁温坐在王座上。但RF镜头会重建奇功吗?只有之间才能证明。但可以肯定的是,EOS R只是佳能在全幅微单领域的第一枪,不是最后一枪。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8 收起 理由
大黑蚊子 + 4
mezhan + 4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9-6 05: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8-9-5 15:01
佳能R说白了就是意思意思而已,对于稍微认真点的发烧友都不会有吸引力。佳能打出这款机型无非是说,现有用 ...

我觉得你的结论下得太早。现在和尼康vs佳能在刚刚进入自动对焦时代一样……个人更加看好佳能的技术路线,或许偏心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9-6 05: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言 发表于 2018-9-5 15:10
Nikon新头应该早就没光圈环了。Z头上好像有一个可以定制的环,控制对焦/光圈或曝光补偿。印象里Nikon老头的 ...


原来尼康也没有光圈环了。既然也是电子的,那为什么微单在光圈优先的时候会有对焦困难呢?

抽屉应该有两种,但转接头是一样的,换一个抽屉就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9-6 07: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8-9-5 16:49
我觉得你太乐观了。连机身稳像器都没有,你还看好它的技术路线?!

佳能是最不希望市场变化的 ...

机身稳像不是技术上做不到的问题,这与EOS R定位在中档一样,是取舍的问题,不是技术路线的问题。

静音模式只要固件更新就可以做到。确实,佳能在这一点上不心不在焉。我上面也说了,佳能有点三心二意,但这体现在机身。在镜头体系方面,佳能的功夫比尼康、索尼都下得深。DSLR也好,微单也好,机身是相对“无关紧要”的一环,一个好镜头一用二三十年,除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少有相机一用这么长时间的,十年打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8-9-6 21: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并非马甲 发表于 2018-9-6 01:53
网友整理的CNS三家无反比较。最近最头疼的大概是中关村的一众佳能经销商了,以前说大法对焦辣鸡、续航烂、 ...

这本来就是微单的通病,有什么好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8-9-6 21: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并非马甲 发表于 2018-9-6 02:00
EOS R与RF 28-70/2的合体实拍图,这体积、这重量、那是相当……砖业了。

是啊,微单看来也要走DSLR的路了。当年35毫米相机还是很小巧的,看看Leica M2!现在的D5/1DX2,活脱一大板砖!


这还是D800,比D5小了一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8-9-6 21: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并非马甲 发表于 2018-9-6 02:54
对于卡口内径的比较,索尼的46mm远小于佳能的54mm和尼康的55mm,倒是跟杯具的尼康F卡口44mm相去不远,大家 ...

在胶片时代,这个理论光圈上限是有用的。在数码时代,有多少用就难说了,因为现在发现,光圈只是一个因素,对边缘画质重要的因素是光线入射角度,光圈全开时,镜筒边缘太贴近成像芯片变焦,壁面反射使得物理上就没法解决这个问题。镜片数、镜片组数越多,这个问题越大,而现代变焦甚至定焦镜头这两个都有不断增大的趋势。还有一个问题是tile and shift镜头,要求image circle更大。

尼康黏糊了好多年,现在总算也有了(尼康叫perspective control lens),索尼好像根本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8-9-7 00: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并非马甲 发表于 2018-9-6 10:11
晨大不了解国内的相机市场,前几年市场上只有索尼全幅微单时,一众单反经销商和海军(主要是渣能的)经常 ...

这个必须同意:索尼微单的存在是十几年来相机世界最大的鲶鱼因素,逼着CN谋进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8-9-7 00: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师傅 发表于 2018-9-6 09:36
最奇怪的难道不是号称专业却只有单卡槽吗...这明显是反动厂商故意的

EOS R号称专业肯定是心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9-7 02: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并非马甲 发表于 2018-9-6 11:14
我不认同这一点。无反本质上是个电子产品,小型化(当然前提是符合人体工学要求)是必然趋势。佳能和尼康 ...

这就和断言Tesla必然把BBA干翻一样,个人认为下结论还早。不是说这样的结局不可能,而是现在还看不到这样的结局。

松下与莱卡的关系和索尼与蔡斯一样,都是象征性的。莱卡不管在机身、镜头还是其他与相机有关的技术上,都已经是boutique brand了,对大趋势没有影响。松下用莱卡名号也只是名号而已,就像华为手机一样。莱卡缺乏实质性的技术贡献。

SL卡口好吗?不好吗?其实无关紧要,因为用户圈太小。

CMOS技术决定一切吗?要是这样的话,柯达应该还是老大。

Rollei、Voigtlander这些品牌在50年前已经边缘化了,他们的实质性影响还不如Hasselblad、Arca Swiss这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9-7 03: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并非马甲 发表于 2018-9-6 12:30
数码时代的边角成像问题主要是特定的镜组结构引起的,与短法兰距关系很大,与镜头卡口关系不大。蔡司独步 ...

边角画质的关键在镜头而不在成像芯片。

广泛“盗用”别家镜头,这确实也是一种玩法,而且看起来只有索尼能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9 23:47 , Processed in 0.04340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