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237|回复: 1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尚] 微单党,痛哭吧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02: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7-3-8 13:36 编辑


微单妖风这些年很有西风压倒东风的势头


但数码单反才是正宗啊


但加上小DC民兵助战


还是难档手机相机的海啸


到1999年之前,胶卷相机基本上一统天下,但2005年后绝迹了;现在小DC的处境和21世纪头几年的胶卷相机差不多,这是要绝迹的节奏吗?


手机相机的海啸到底有多厉害呢?呃,没听说过off the chart是什么意思?看看这图就知道了。有意思的是,DSLR(绿色)的销售的变化幅度相对不大,微单(红色)则始终没有像预测的一样发展起来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12 收起 理由
燕庐敕 + 8
laser + 2
mezhan + 2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03: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togo 发表于 2017-3-8 13:34
红色图标的mirrorless是什么相机?微单吗

是的,mirrorless就是微单,全称是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相对于DSLR用反光镜的可换镜头做法。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05: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togo 发表于 2017-3-8 15:17
手机的照相模块供应链和DC完全不同吧,比如Iphone7的相机模块是Sony提供的。
...

大部分相机CMOS也是Sony提供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08: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阿新 发表于 2017-3-8 17:33
微单再怎么不济,也会比DSLR多活几天的

嘿嘿,这可没准哦

微单的强项在于价格低一点,弱项在于缺乏升级空间。前一点受到低端DSLR的强力挤压,后一点除非体育、新闻、自然、时装摄影开始大批转向微单,否则就是永远的弱项。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09: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冰蚁 发表于 2017-3-8 18:37
你这个痛苦显然和数据不符嘛。微单和单反的生产数量波动都不大。用户群很稳定。用户群的稳定使得用户在不同 ...

微单已经错过了initial momentum,以后是和DSLR、DC一样的命,都会被手机相机进一步挤压,那时就看谁更“抗饿”了。个人认为是DSLR。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10: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holycow 发表于 2017-3-8 19:33
以后手机采集全光场信息,软件任意定焦,相机里活下来的只有莱卡和哈苏 ...

哈哈,哈苏有可能,徕卡肯定死得快!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11: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客 发表于 2017-3-8 20:01
嘿嘿,你这帖子的时机真是不要太巧,因为我刚刚看到这个消息:
传闻称索尼新款High-End无反相机规格更新
事 ...


这Sony怎么这么业余啊?肯定是真的,不是PS?

很奇怪,我的数据也是来自CIPA,大概销售量与出货量脱节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11: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冰蚁 发表于 2017-3-8 20:35
轻巧方便,高画质,综合下来只有微单。DSLR 和微单比,DSLR 未来一定靠边站,或者说死得更快。死沉的一玩 ...

这句话5年前就很多人在说了,那为什么微单销售量这5年里没有显著提高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11: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tanis 发表于 2017-3-8 21:03
leica的autofocus镜头貌似也是Sony家提供的电子

“正宗”徕卡镜头就没有autofocus的,autofocus的徕卡都是Sony贴牌的。Zeiss也一样。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3-10 05: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丁咚 发表于 2017-3-9 15:25
微单的强项是便携而不是便宜,卖得火的微单价钱普遍比低端单反贵多了。手机的成像跟微单一比还是个渣,包 ...

我可是看到不少出门只带手机的中国旅游者。对他们,能马上找到wifi上微信分享,比什么都重要。

微单的画质可能对95%的人都足够了,未来还会更好。问题是顶端似乎还是DSLR铁打不动的黑色江山,到现在还没有怎么见到新闻、体育、时装、婚庆的人用微单,风光开始有了,但也不多,还属于偏门。这样的话,DSLR的根据地就保住了,对拍照“有追求”的人也基本上往这条路上跑了。另一方面,手机画质在切实提高,等到80-90%的人都对手机画质认为足够了,微单的日子就难过了。

富士微单的画质比Sony更好吗?听到很多好评,从来没用过。说实在的,DC和微单可能还就Canon、Nikon烂,心思没用在这上面,但又舍不得放弃。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3-10 07: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冰蚁 发表于 2017-3-9 17:22
顶端的那些用户更多属于用户习惯问题。就和单反里还分C家和N家。不代表机器差别很大。 ...

呃,不能同意。就我用过的微单(A7?),抓拍与DSLR还是有显著差距。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3-10 08: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冰蚁 发表于 2017-3-9 17:54
都要 a7 III 啦。你这都是哪年的黄历了。而且a7前两代相比其它品牌都有对焦慢的问题,据说3代会有质的飞 ...

记不得是Mark几,是两三年前了。对了,我用惯的DSLR已经七八年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3-10 08: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冰蚁 发表于 2017-3-9 18:01
富士 X-T2 评价里说对焦很快。你可以试试。

对焦快只是抓拍的一半,电子取景有本质滞后问题,看不出有彻底解决的前景。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3-10 08: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删除失败 发表于 2017-3-9 18:36
jpg直出的话,富士比索尼强,或者说比较讨喜,如果RAW做后期,其实没啥差别。 ...

这就对了,大部分人还是直接出片的。我知道有人用1DX也就是直接出片,个人觉得这是浪费了,不过人家用得也挺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3-10 13: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冰蚁 发表于 2017-3-9 22:12
你那是心理因素,1/1000秒级别,我不信你就差这点时间。

还真不是心理因素。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楼主| 发表于 2017-3-10 13: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holycow 发表于 2017-3-9 18:58
以后统统拍8K Video, 要照片从Video里出,管它滞后不滞后

16K的解像力都不及20MP级的DSLR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楼主| 发表于 2017-3-10 22: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mapleheight 发表于 2017-3-10 06:51
如果要让微单的电子取景器其画质和响应速度达到单反光学取景器类似的速度和画质,价钱就不是一般的贵了。微 ...

问题正在这里。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楼主| 发表于 2017-3-10 22: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冰蚁 发表于 2017-3-10 07:46
微单的卖点不是价格便宜吧。

你是想说微单重量轻吧?等到微单在功能上和DSLR一样了,你看那重量吧。35毫米当年也是因为重量轻才“得势”的,但现在从35毫米过来的顶级全幅DSLR重量和中幅差不多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楼主| 发表于 2017-3-11 12: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冰蚁 发表于 2017-3-10 14:28
你这个算高级票友,或者专业入门吧。顶端用户是另外一些人。镜头是习惯的一种。熟悉了某只镜头,知道什么 ...

看来你对顶端用户的理解以想象居多。

顶端用户大体有新闻、体育、婚庆、风光、广告等。广告比较特别,用中幅、大幅多,微单、DSLR都挤不进去。婚庆过去也是中幅的市场,现在DSLR在画质上已经“足够”好了,超过胶卷时代的中幅,但拍起来灵活得多,所以现在DSLR为主。自然要出野外,体育、新闻要抓拍,这些都是DSLR的基本面。

镜头不是习惯里最主要的部分,习惯里最主要的是机身的各种操作,不同厂家都offer几种“标准”专业镜头,用起来都差不多,没有多少不同。另外,专业拍照的一方面器材都是“公家”的,或者self employed的话可以打入商业成本,投资不是问题,但实际上专业的人并不攒一大堆镜头,常用就那么三两个,甚至因为专业其实就是盯着一种特定的场景拍,所以镜头索性盯着一个用,典型的是24-70/2.8,70-200/2.8,体育还用100-400或者300/2.8。真正专业的人根本没有时间换镜头。只有风光的人镜头品种多点,也有时间换镜头,这也是微单有点打入意思的市场。

C家、N家都有可以配用传统镜头的适配器,镜头选择更加不是问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楼主| 发表于 2017-3-11 14: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7-3-11 00:34 编辑
冰蚁 发表于 2017-3-10 22:52
机身操作肯定也是习惯一部分。照相机不算其它杂七杂八附件,就两大部分嘛。一个是镜头,一个是机身。这两 ...


怎么说呢,你要是多用用相机,用到心到手到,就不会说机身操作只是一部分了。佳能我用了快30年了,很习惯;尼康我知道至少和佳能一样好,但就是用不惯,不说别的,换镜头要反着拧,怎么也习惯不过来,镜头接圈很小,前面镜筒很大,捏在手里就是不对劲,一点不平衡。但要是用了尼康30年,这就是“应该”的弄法,就该轮到佳能不习惯了。但具体到镜头,尼康和佳能的镜头一样棒,放大N倍后数头发或许有差别,但那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专业拍照的人不是为了兴趣爱好,对器材的投资精明得很,根本不会买那些可要可不要的东西。但公司里提供的就没有限制,只要你出活儿,活儿抵得上投资。自己self employed的打入商业成本,不光是减免税收,而是要在产品价格里收回来的,否则还叫商业?这可不是自己兼带一点小生意抵税。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4 04:09 , Processed in 0.04991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