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172|回复: 6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摄影] 关于旅游摄影的器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 13: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4-10-3 09:26 编辑

出门旅游,都喜欢拍个照,留个影。这就有了什么器材最适合旅游摄影的问题。有人认为,旅游主要是感受,拍照只是锦上添花。这当然不错。但感受完了,回到家,如果没有一点照片记录的话,回想感受就会非常失落,两句话就说完了,然后,“咦,怎么就完了?我记得当时有好多感受呢!”照片不是光用来记录到此一游的,也是记录当时的感受,或者作为对当时感受的提醒。看着照片,很容易回忆起:“啊,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



中国人喜欢旅游,更喜欢到此留念


连小孩都是这样


Arca Swiss 4x5这样的大幅机现在有很多数码机背可选,但一般都在摄影室内使用,绝少看到有人背着这东西旅游的


Hasselblad H5D这样的中幅机的画质已经可以打印橱窗级的巨幅广告,但也不大见到有人背着这东西旅游的

旅游摄影和通常摄影一样,器材大体可分DSLR、微单、DC和手机。中幅和大幅当然也是可能的,但从来没有见到过旅游者背着中幅、大幅爬山涉水压马路,除名了估计问题不大。


高档机的典型:Canon 1Dx


中档机的典型:Canon 6D


普及机的典型:Canon T5i

我对Canon的系列比较熟悉,所以例子都用Canon的。Nikon有全系列的对应型号;Sony除了缺乏真正的高档/专业机外,系列也很齐备;Olympus、Pentax、Fuji、Samsung各庄都有高招,但我不大熟悉,不敢乱说。一般说来,DSLR是旅游摄影中最“高端”的器材了。DSLR分高档/专业、中档/半专业和低档/普及型。倒不是高档机就能拍出高档照,照片什么水平,1%取决于相机,9%取决于镜头,90%取决于拍照的人。就相机技术水平而言,现在最烂的普及DSLR都远远超过Ansel Adams或者Henri Cartier-Bresson的家伙,但满世界也没有几个敢自称照片水平比他们更高的。高档机的好处是:1、结实,专业摄影记者或者专业自然摄影的人风里来雨里去、在沙漠泥浆里摸爬滚打,相机必须要抗“造”,只有专业级DSLR才经得起这样“造”。能在专业人士手里生存,旅游路上磕磕碰碰自然不怕。2、对焦快,这对于抓拍特别重要,要是喜欢扫街,或者在旅游大巴上对着车窗外抓拍,这就很重要了。3、连拍能力强,旅游路上倒是不大需要连拍,但要是有特别好的镜头,接连拍几张,连拍专用的缓存就很重要,否则拍一张之后要等一下才能拍下一张。4、操控手感好。


小号普及机的典型:Canon SL1


Canon 5D3、60D、T5i、SL1的尺寸比较

但要是拍风景或者摆姿势的人物,中档可能性价比更高:画质接近高档机,价格要亲民得多。在结实耐用方面也足够一般旅游需要,手感也接近高档机。普及机在画质上倒也没有差多少,但比较“嫩”,不能磕碰,怕雨雪风沙,操控手感一般也不怎么样,但价位就十分适合入门人士的需要了。个人对普及机不是很赞成。对于入门人士来说,与其从普及机入手,不如从二手的上一代中档机入手,价格上差不多,画质上相当,但手感好多了。二手相机的快门寿命一般不用担心。高档机的标准寿命是30万次,中档级15万次,普及机说不好,应该也有5-10万次吧。15万次快门动作很多了,一年拍照1万张绝对是很多的了,用了5年,还有5年寿命,作为二手相机玩玩,够本了。绝对画质是重要的,但操控手感好的话,帮助你拍到那张最合心意的照片,这比技术上完美但感受上贫乏的相片要重要多了。现在还有一种小号的DSLR,专用与微单竞争。由于可以和整个DSLR系列通用镜头,操控方面也与“大哥哥”们相近,倒是值得注意。不过缺点和普及机一样,不赘述了。


DSLR最大的财富不在于相机,而在于镜头


Canon 70-200:F2.8与F4的比较


Canon 24-105/4(左)、24-70/4(中)、24-70/2.8(右)

DSLR只是一半,另一半是镜头。定焦镜头是纯粹主义者的最爱,但出门旅游,定焦用起来总是不大方便,一般还是用变焦的多。不过变焦镜头一定要顶住“超级变焦”的诱惑,那些18-300毫米的超级变焦好像一镜走天下,但画质不堪入目。变焦比以不超过3:1为宜,典型的24-70、70-200都是3:1,这不是偶然的。镜头问题和相机有点相似,个人不赞成在“塑料镜头”上浪费时间,买了以后,要不了多久就会后悔,就会琢磨升级,重复购买反而浪费。红圈、金圈镜头是有道理的,道理在于:1、色彩,好像天晴了,雾霾除掉了;2、变形,横是平的,竖是直的,方格子不会变成套格子枕套的棉花枕头;3、清晰。清晰放在第三,这是因为这其实最不重要,现在即使“塑料镜头”也能做到很高的清晰度,而清晰度要全部发挥出来,对焦、稳定、曝光都要100%到位,而旅游摄影很少能做到这么完美的。另一方面,色彩、变形则是“总是”能体现出来的。一步到位当然好,但代价太大,还是老办法,到二手市场找找。光圈F2.8的“牛眼”镜头当然好,但一是价格高,二是重量大,带着这东西出门旅游是要有点坚强意志的。实际上光圈F4已经很不错了,在95%的旅游摄影情况下可能与F2.8相当,但价钱和重量都要亲民很多了。就Canon系列而言,17-40/F4.0、24-70/F4.0、70-200/F4.0都是口碑很高的,其中24-70和70-200镜头F4 vs F2.8是常年贴的主角,说明画质已经“危险”地接近了,或者实际上没有差别。Canon的24-105/F4是一个很特别的镜头。一方面,这个镜头的焦距范围非常适合一镜走天下,在画质上比塑料超级变焦强得太多,色彩也不错,价位也比较亲民,尤其是作为套头一起出售的话。不过和24-70或者70-200相比,差距还是明显的:色彩、清晰都逊色,尤其逊色的是变形控制。我用亲戚的这个镜头试试,对着有花格的门,在取景器里就可以看出显著变形。当然,要是拍人像和风景,没有建筑和街道直线的话,这点变形也无所谓。个人建议还是从24-70和70-200入手,不要投机取巧。24-105孤立地使用不错,要是和24-70、70-200放在一起一比较,就不堪回首了。6D依然有和24-105打包出售的,但也开始与24-70/4打包出售了。这是Canon一个隐晦的信号,毕竟24-105/4已经快10年了,镜头技术是在进步的。对镜头技术进步有怀疑的话,把24-70/2.8的Mk1和Mk2、70-200/2.8的非IS(第一代)和IS2(实际上可以算第三代)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我比较过,差距把我吓一跳。


Sony NEX5t是典型的微单


Panasonic的GM系列曾经雄踞微单榜首,信心爆棚到用来给徕卡贴牌,最新一代是GM5


Olympus则开创了微单领域,这是E-PL5


富士X-A1采用富士特有技术,据说色彩特别棒


微单是可换镜头的,多数厂家已经形成镜头系列,但微单镜头不大有对应于红圈那样的高低档分别,都是”一视同仁“的

但即使最小号的DSLR也不可能揣进口袋里,微单号称具有DC的便携性,同时具有DSLR可换镜头的能力,可谓鱼与熊掌兼得。但实际上,微单采用电子取景,具有固有的滞后,除非拍静止或者低速画面,否则很容易抓拍错失。个人试过几个微单,但实在不敢恭维。与其说微单兼有DC和DSLR的优点,不如说兼有缺点,既没有DC的便携性(微单加镜头塞进口袋最起码也是鼓鼓囊囊的,大部分口袋根本塞不进去),操控则根本不及DSLR。最大的缺点是开机滞后,包括从休眠待机中重启的滞后。想像一下,看到一个转瞬即逝的好场面,拉出微单,但开机到准备拍摄,至少一两秒钟甚至更长,黄花菜都凉了,多扫兴?这个问题几乎无解。DSLR用光学取景,没有待机时间;微单用电子取景,一直开着太耗电,自动休眠又有重启时间问题……。电子取景的滞后还表现在追踪滞后,等你看到LCD里的图像了,真实对象已经跑出画面了,再追就难了。旅游就是一个到处走、到处看的过程,抓拍能力实际上非常重要。


Canon S120


Panasonic Lumix ZS40

数码相机(DC)可能是旅游摄影最常见的器材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实际上就足够了,轻小便携,价格亲民,型号众多,选择余地非常大。上面两个只是随便挑出来的。当然,画质方面“够用”,但不可能和DSLR或者微单相比,抓拍性能可能还不及微单。而且在手机拍照的挤压下,低档DC的市场会快速萎缩,日子不多了。但现在各大厂家推出一系列高档DC,不仅具有很多DSLR级的超越自动的手动控制,最重要的是大大加大的成像芯片尺寸,典型的为1英寸,而典型传统DC的成像芯片只有1/1.7英寸。高档DC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固定镜头的微单,个人十分看好。这些高档DC在画质上接近DSLR,但在便携性上真正保留了DC的本色,非常值得考虑。


Panasonic Lumix LX100刚出来,备受行家推崇,这是真正可以作为DSLR备份的DC


Sony实际上才是开创这一领域的领头羊,RX100已经到第三代了,俗称“小黑卡”


Canon也终于醒了过来,推出G7X


各种成像芯片尺寸的对比,APS-C是常见的减幅DSLR,Canon S100是常见的DC,富士、Olympus、Panasonic高档用的是4/3,现在高档DC的直流是1英寸,手机的成像芯片则远比1/2.3还小


要是可以忍受“大衣口袋”一级的便携性,Canon G1X使用APS-C尺寸的CMOS,这就是差不多和DSLR一样的CMOS了,画质不再接近DSLR,而是基本等同了


如果对画质特别执著的话,还有定焦DC,像这个Sigma DP2


或者新鲜出炉的富士X100T

当然,现代时髦人基本上人手一个甚至几个手机,而现代手机基本上都有照相功能。如果只要求留个影,其实手机就不错了。但逆光、运动目标和其他旅游中常常遇到的复杂画面的话,手机就勉为其难了。个人感觉:除非只要求selfie等级的画质,手机照相只适合用于紧急情况,没有相机用了,只有用手机了。用手机作为主力相机的话,可能会有一天后悔的:难得去一次,为什么不认真拍几张好一点的照呢?


Sony Xperia Z2


当然还有烂苹果,还是土豪金的!

评分

参与人数 8爱元 +36 收起 理由
龙血树 + 4 谢谢分享
mezhan + 2
雪个 + 10 谢谢分享
无漏 + 4 涨姿势
王不留 + 4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 02: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石崖下 发表于 2014-10-2 12:00
再抓一个bu g,新鲜出炉的是X100T,第三代了


原来已经错过一代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 02: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机器猫 发表于 2014-10-2 12:09
微单从休眠里面唤醒的时滞确实比较烦人。
不过从我的A6000的使用感觉来看,显示时滞和追焦时滞现在已经已经 ...

179个都是相位对焦点?相位对焦比反差对焦快速、精确得多,微单一般使用反差,而不是相位,可能现在不同了?单反使用相位,但不等于不能使用反差。Canon的混合对焦正是这样,大大改善了LiveViwe和视频。人脸识别这些东西我不大相信,好多人中间,相机怎么可能知道我要拍的是谁?单反也有自动选取对焦点的功能,我都关掉不用。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 04: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机器猫 发表于 2014-10-2 13:36
是啊。现在微单的感光片上可以间杂着相位对焦的sensor了。A6000一共179个相位对焦点,如果是反差对焦的话 ...

我在店里试用过A6000,感觉和对焦不算快的5D2也有差距。A6000的相对对焦也是用反光镜引一束光线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 05: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机器猫 发表于 2014-10-2 15:15
A6000设置上有些比较Tricky的东西在说明书上都没说清楚,但是目前看来只有在AF-C的时候才有相位对焦,AF- ...

看来是有可能店里的A6000的模式没有设置对。

不过用机背LCD快速跟踪,好像难度很高哦。EVF的话,滞后真是受不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 06: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机器猫 发表于 2014-10-2 15:45
EVF也没觉得后滞啊。我其实一般都用EVF的,还是习惯单反的握持方式,觉得这样稳一些。
不过A6000相对NEX6 ...

可能是习惯问题?我感觉有滞后,尽管已经比过去好多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 10: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住在乡下 发表于 2014-10-2 19:26
24-105还是很实用的,看了下自己的照片库,70-200/2.8拍的只占20%左右,三洋14/2.8的10%,50/1.8 10%,剩下 ...

多出来的那30,为什么不用70-200呢?28-300高度不推荐,那东西又贵又重,画质一般,一定要28-300的话,还不如不要红圈,省下那点钱干什么不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 22: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MacArthur 发表于 2014-10-2 08:28
同意这句。。。 摄影这种事情对于旅游来说是锦上添花,有它更好没它也行都一样要去旅游。。。 对于旅游来 ...

这样旅游当然是主流,但我敢担保,回到家,回想起这次旅游,三句话之后就说不出来到底有什么感受了。这样的旅游和吃顿饭没有差别,第二天早上一泡S拉掉,就没有剩下的了。

点评

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  发表于 2014-10-4 00:13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0-4 00: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flyrathabu 发表于 2014-10-3 10:00
居然没有我大宾得家,不过宾得确实不怎么适合大多数的旅游摄影,宾得机身一般偏重(虽然看起来宾得机身比较 ...

Nikon当然不差。我没有用Nikon做例子,是因为我对Nikon的机型不熟悉。

低档DC市场可能要寿终正寝了,这个市场被手机占领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10-4 00: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潜水将军 发表于 2014-10-3 10:10
Canon很是奇怪,低端单反在北美单独命名型号,搞的人不查资料都不知道是啥…… ...

一开始就用Digital Rebel的名字,就一直用下来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4 07: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flyrathabu 发表于 2014-10-3 17:13
低档DC确实混不住,效果放在那里,和手机差不多效果,还不如手机省钱方便。不过德国这边旅游客们手持中端 ...

我女儿有一个Nikon,实在用不惯,还是用我的Canon吧。Pentax只用过胶卷时代的,后来就没有碰过了。口碑不错,不过没有实战经验。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10-7 10: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瓦片儿匠 发表于 2014-10-6 20:23
哈哈哈,我本身是坚定的单反反对者,本身出门女王大人带的东西已经够多了,还要我背那么重的东西?不干!所 ...

我认识的几个人集体转OM,不过都是年纪已经大了,背不动DSLR了。再过10年,我可能也会转,但现在真心不想。实在是没有发现能替代DSLR的。我喜欢抓拍,没有任何微单有接近DSLR的能力。

我的照相是从老外公那里学的,他是摄影记者出身,可能是中国第一代摄影记者?30年代他主编过良友画报,解放前他就是中央社摄影部主任。他特别烦摆弄白天的摆拍,现在我也是一样,不大有需要超过2秒钟的构图和拍照。这样的习惯用微单就辛苦了,举着看LCD,然后电子变焦,还没按快门,已经没有耐心了。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7-8-18 11:25
给力: 5
老外公V587  发表于 2014-10-8 02:47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02: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似曾相识 发表于 2014-10-6 20:51
本地有人出佳能的5d3和几个红圈定焦,过去聊了聊是转了富士了,我周围现在灭门转微单的不少。 ...

有不少用DSLR和红圈头的人不是因为需要,而是因为听说这“最高级”。他们是最应该转微单的。事实上,他们是最应该转高档DC的。根据名气而不是需要来买照相器材,这是最要不得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01: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4-10-7 12:17
老兄,不知你看明白@MacArthur 的点评了没?他说eeee~~是指你说的“一泡S拉掉”不对,应该是“屙” ...

南方话里“拉”是正确用法。“屙”是夷蛮用法!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02: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4-10-8 14:01 编辑
雪个 发表于 2014-10-8 12:32
哼哼,木有提到莱卡。。。


雪个只有一个啊!

而且莱卡还不如Linda呢,好歹那还带一个包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0 02: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梦求 发表于 2017-10-19 12:17
晨大 这篇文章每看一次都有收获,现在出尼入佳,关于24-70和70-200的部分讲的很透彻 ...

有用就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0 02: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钱会有的,慢慢来嘛。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1 23: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lee1999 发表于 2017-10-21 09:12
那个T5i的图,镜头是 EF-s 15-135,而且还L。

对,这是比较少见的L系列EF-S镜头,只能用于减幅;一般的L都是EF镜头,全幅、减幅都可以用。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5 03:24 , Processed in 0.05099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