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43|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事热点] 千年大计 ----- 房产税的时代开启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6-21 13:05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金丹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3: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度春秋 发表于 2017-8-21 07:42
    16年56万亿不是已经被干掉30多万亿了么

    2016.12个人存款=603504.20         亿

    2017.07个人存款=635229.77       亿

    个人存款余额 != 之前存款余额 - 各项支出(最大项是房贷)

    房贷支出在增长的同时,个人存款余额也是会增长的。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6-21 13:05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金丹

    沙发
    发表于 2017-8-25 18: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y_20002000 于 2017-8-25 18:36 编辑
    关中农民 发表于 2017-8-21 20:23
    好像没有道理啊,贷款越多,存款也越多,钱都哪来的。好比我贷款买房,一套,两套,三套,结果我存款还多 ...

    宏观经济的循环我没法说清楚。

    看了下伯爵的回复,挺有道理的。钱只要是存在银行里,它的货币价值肯定大于存款总额,其体现的形式是账面资金大于实际资金。宏观地说是存款保证金决定的,存款保证金的杠杆决定了货币信用扩张的规模。例如存款保证金为1%,我存100人民币,那么我的账面上是有100人民币的。银行可以贷出99人民币,获得贷款的个体就有99的账面资金。这样100人民币就变成199了。类似的,获得贷款的个体把99人民币存入另外一家银行,那么这家银行又可以贷出98.01的贷款,同时借贷转存这位账面是有99人民币的。

    而现实中情况要复杂得多。刚做了几个分析,我删了。因为我也说不清,那些说法有猜测的成分。

    点评

    货币乘数最多5,粗俗点说存100能产生500的贷款。这是极限。  发表于 2017-8-25 18:52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6-21 13:05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金丹

    板凳
    发表于 2017-8-25 19: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youyouyuyu 发表于 2017-8-23 02:05
    越发展房地产,银行的钱就越多。是这样的。尤其是去库存的过程。新房是最印钞的、

    100万的房子,首付30 ...

    信用扩张的极限由存款准备金决定,没有固定的极限。如果存款准备金可以无限接近于0,那么信用可以无上限扩张。计算公式如下:

    货币总量=初始货币量*1/存款准备金率。

    你说的是存款准备金为20%的情况。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6-21 13:05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金丹

    地板
    发表于 2017-8-25 19: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youyouyuyu 发表于 2017-8-25 19:22
    我看我比你似乎稍微懂得多一点。
    有的借贷是为了还旧债,不产生货币乘数。
    借贷一般不会转存银行 ...

    这个是宏观经济学的结论,不是我的。就算只有一家金融机构,这个公式同样是成立的。

    假设A在机构Z存了100人民币,存款准备金为10%。那么机构第一次可以贷款90。假设贷款给B,B用于结算货款转给C。那么C的账面存款是90人民币。机构Z可以第二次放贷,数额为81。以此类推,信用扩张总额为1000。

    借贷转存是广泛存在的。前不久路过富滇银行(云南地方银行)还看见LED屏播“严厉打击借贷转存”的口号。实际上我的说法换个形式依然成立。把借贷转存看做收款人是另外一家银行的客户就行了。

    点评

    即便有,也是先存后贷。已经是打击对象了所以不在一般之列。  发表于 2017-8-25 20:36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 03:33 , Processed in 0.03992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