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长辈的故事-爷爷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9-13 10:0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21:56: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前,我以为我爷爷是一个秀才,所以认识几个字,后来去水利局做临时工。春节回家和我奶奶聊天,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我爷爷生于是1925年安阳县辛村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双亲成了孤儿,是被一位远亲带大的。这让我感到很不可思议,我小时候有一本书,是六五年出版的《读报手册》,扉页上用圆珠笔写着三个字“陈金田”,这是我爷爷的名字,看得出是随手写的,写的很好看,所以我觉得他应该是一个秀才,至少读过私塾,不然怎么会字写的那么好看?
      其实根本没上过学,再说,二五年了哪来的秀才。别说双亲去世,就算父母双全的也没机会读书,当然是早早的从小放猪,长大点帮着种地,再大些,我爷爷就和人一起去打井队了。他能认字是因为带他的远亲看他聪明,有时候会教他几个,如此积少成多,我爷爷也能读写点粗浅的文字。后来他再认字练字,就是在鹤壁市水利局自己学的了。
      安阳地处平原,虽然有河流但是经常还需要打井,有的是种地要用,更多的是在村子里打井公用,或者某家院子里自己打一口井。我爷爷就是跟打井队的干,最初大概只是普通的学徒,管个饭而已,后来到他离开打井队的时候已经做到副队长了,说了算的还是队长,副队长只是技术好点要多干活。尽管他也在打井队干了恐怕要有二十年,一个孤儿起身,能做到这一步也实在幸运。也因为打井队和农田水利建设有关,他才会农转非从安阳到了——永远位于未来的首都鹤壁。五四年从安阳划了一块地出来,成立了鹤壁市,当时还是县级市归安阳管呢!八八年才从安阳独立出来成了地级市。大跃进的时候,鹤壁缺水制约了工农业发展,于是管安阳要人来打井,来了就解决城市户口。但是在安阳打井一个月能收入58块钱,但是去鹤壁是工人身份才33块钱死工资,都不愿意去,队长琢磨:支援兄弟城市要技术好我又不能去,那……于是我爷爷中招了 @_@ 从此开始了和我奶奶长期两地分居的生活。当然分居的不远可以常回家看看,而且还又生了两个孩子,我叔叔和最小的姑姑。这也是我很难想象的,我一直以为我爷爷是在七十年代才到鹤壁的,之前就是在安阳种地,没想到他那么早就到了鹤壁,还早早的就农转非列,居然还两地分居!当然,我奶奶说,那时候农转非很容易,所以他才成了的,不然也没戏。
      与我奶奶结婚可能是在解放后,虽然解放后他都24岁算大龄青年了,但是我大姑是最大的是五四年出生的,如果是解放前结婚,他们不会好几年不生孩子。他们一共生了六个子女,其中长大成人两男三女,还有一个男孩是我的伯伯很小夭折了。新中国成立,对我爷爷奶奶来说,用“解放”二字来形容恰如其分,不然他一个孤儿,打一辈子光棍都很可能,更没机会做打井队的副队长了,以后的事儿,就更别提了。
      在鹤壁我爷爷是鹤壁市水利局的工人,要算打井工人吧。后来在水利局看仓库,然后看大门,然后退休。那本读报手册,就是在水利局的时候落到他手上的,那是一本微型百科全书,里面有很多当时的时政、地理条目,比如 罗德西亚,是非洲的一块美丽肥沃的土地,罪恶的殖民者在那里……,甚至还有“形而上学”“形而下学”这样的条目。大概是为了让他们看报纸或者读书的时候,如果有些名词不认识,可以查一查。看来,他在水利局工作还是很用功的学习。
      八四年我爷爷从水利局退休以后,我叔叔接班进了水利局。他退休以后,就把老家的房子翻修了一遍,然后建了一个大屋子,我还记得修的很漂亮,很高大的房子,虽然只是一层,但是算上屋脊,要赶上两层楼房高了。堂屋最大,两边两间一个是卧室一个可能也是卧室,但是后来被用作放杂物了。都是水泥地面,堂屋地面正中还镶嵌了几块瓷砖,我经常在上面打转转,总是在快要转晕趴下的时候,被我爷爷一把抱起来。我在家娇气的厉害,挑食而且要求多,于是给送到老家“锻炼”了挺长一段时间,我爷爷在那时给我做了不少玩具,当时我是他唯一的孙子辈,还有小姑姑在家没出嫁陪我玩,所以其实在老家娇惯的更厉害。只是出去了其他小孩可没那么多废话和我讲,所以锻炼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八九年我爷爷因为肝癌去世,当时也转了几家医院,也就在鹤壁安阳之间转来转去,当然,就算转到郑州北京也没什么机会。当时他生病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有多么严重,出殡的时候终于明白点了,于是哭的很伤心,抱着棺材不让走。记得我爷爷享寿六十三岁,但是又确切的记得应该是八九年去世的,也不知道哪个数字搞错了。
      我爷爷是挺聪明的人,但是也远不是智慧绝伦的那种,正好遇上这样一个时代背景,所以才能早年孤苦,但是后来也得以进城成为工人,最终儿孙满堂,虽然没什么大事业,但是也不虚此生了,还要追求什么呢。我爸爸跟着沾光,可以去教学质量比乡村中学好多的鹤壁四中上高中,得以在七七年高考中还考上一个水利中专。比较起来,我的起点比他们高条件比他们好,但是要想像他们一样上升那么多,恐怕很困难甚至不太现实了。

    评分

    参与人数 8爱元 +48 收起 理由
    山远空寒 + 8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雪个 + 10 谢谢分享
    到处停留的叶子 + 6 谢谢分享
    赫然 + 4 谢谢分享
    宁娜 + 4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5 01:00 , Processed in 0.03593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