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近代史

相关日志

分享 川总的治国艺术和中国人的近代史
gordon 2017-2-28 21:52
如果能始终如一地头疼医头蛋疼医蛋还好,貌似川总是隔三差五地头疼医蛋、蛋疼医头,头蛋都不疼的时候,就要上推特弄疼一个。 ***************************************************************************** 川总,我爱你 呵呵呵
1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理解近代史的方法论 —— 从武川六镇到 隋唐 (转)
gordon 2016-4-8 03:54
去除“中国中心论”,你才能真正理解那段历史。 正象从 “武川六镇” 才能真正理解 隋唐。 不能 “从汉到唐的王朝更替” 来理解历史演变。 注:顺带再说一句,对于民国史, 改开前的政策制定者,理解才真正正确 。 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它们有切身的生存紧迫感,所以不会自己骗自己。(因为它要靠正确的理解制定政策) ******************************************************************* 当代人的问题在于,随着中国的复兴,“中国中心论” 卷土重来。 金猴奋起千钧棒, 只缘妖雾又重来。 ******************************************************************* 刘仲敬: 我们要理解历史,首先要理解 历史的各个作用主体在整个格局中的相对位置 。如果你把所有主体的相对位置搞混了,那么你把史料堆积起来是不能给你清晰的理解的。首先要把层次格局搞对,把相应的比例感调整好,然后才能懂得各个角色之间的相互位置。 这种做法照陈寅恪的说法就是各族政权盛衰之连环性,这个说法的意思是你不能用从汉到唐的王朝政治逻辑考虑中古时代的历史演变,而要把整个亚洲北部的各个种族和政治势力的连环互动考虑进去。 因为隋唐也不是亚洲北部真正的主人,在某一段时间内,它在突厥面前是被动的。而许多历史学家故意的忽略了隋唐中原以外的其它政治势力对中原的重大作用,因此丧失了适当的比例感。所以仅仅把视野放在中原内部,就会对中原本身的政治发展做出非正确适当的认识。 要理解隋唐,就要理解隋唐的来源,他们毫无疑问是鲜卑人的后裔,直接秉承了五胡十六国以来蛮族南入中原的整个格局。所以中古史的问题,是整个中亚到内亚的历史格局演变造成的被动和附带的结果。他的看法比其他历史学家高的地方,就是因为他的眼界更广阔一些,所以理清线索比较容易。 近代以来的远东也是类似的情况,不能像在春秋战国时那样将其看成一个相对孤立的整体。而近代世界的国际体系中心,毫无疑问在欧洲,无论是拉丁美洲、中东、南亚还是远东,他们的内部的小体系或者是子系统的运动,都是欧洲国际体系运动产生的余波。 所以如果你把近代史的中心放在东亚大陆,那么你得出的结论基本上是不正确的。这种不正确的程度,有点像汤因比曾经描绘过的一种东非中心的历史。据他说在坦桑尼亚或者肯尼亚一带,德属坦噶尼喀的某一个黑人部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这样的解释:由于英国登山队员和德国登山队员,在敬拜山神的过程中有所差异,结果得罪了山神,于是山神决定,把坦噶尼喀从德国人手中夺过来交给英国人,作为这件伟大事件的附带效果,德国人在欧洲也被英国人打败了,这就是他们描绘的“东非中心论”的世界史,是当地某一个黑人部落提出的世界史观。 汤因比是一个多元论者,所以他说这个话的意思是,哪一种中心论史观都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们最好什么中心论也不要搞。但是在我看来,他的意思实际在说明, 欧洲中心论是比较接近于正确的看问题的方法,而“东非中心论”的歪曲程度,比“欧洲中心论”大得多 。对于远东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虽然比东非更接近于中心,但是它远远没有像欧洲本身一样接近中心。 也就是说它对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冲击力度,是远远次于欧洲的。所以你不能把主要的动力源和次要的被波及的辅助原因混为一谈,那样的话你就把格局搞混了。我们的近代史无论是属于或倾向于哪一种结论和流派,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其实都跟坦桑尼亚的黑人部落讲究“东非中心论”一样,讲究“远东中心论”。比如著名的抗战在中国胜利,就是这种中心论的产物。 实际上我们如果撇去这些无聊的虚荣心,首先讨论任何具体问题都要有一个基本前提,无论是抗日战争也好,中国式革命也好,八国联军也好,还是以后的直到现在的种种事件也好,它的根本动力源不在东亚内部,而在欧洲。 东亚的所有政治势力,都是在应对欧洲产生的整个历史冲击波的过程中,做出各种不同的选择,然后施加了次要的历史影响。如果你有哪一本书,包括我们的中国革命史,或者说反对中国革命史观或其它的中华民族史观或其它种种史观所产生的历史,之所以不正确,不在于他们在史料方面有什么不正确。 因为史料方面,大家都有正确的地方和不正确的地方。但是一般来说正确的史料在你没有把它放在正确的位置以前是发挥不了作用的;错误的史料一般来说仅仅是出于疏忽意料的史料,跟错别字差不多,是不会影响整个格局的。能够影响格局的不是史料正确多少,而是在于有没有把不同分量的史料放对位置,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基本逻辑问题。
3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从西原借款谈毛主席在近代史的地位
热度 3 gordon 2014-5-5 16:59
段祺瑞执政期间,曾对日本“西原借款”,后世多以此指摘其卖国。但鲜为人知的是:西原借款于民国外债中条件最为优厚。 西原借款是日本以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名义,于1917至1918年间秘密或半公开8次借给段祺瑞政府款项的总称。这些借款总额为1.45亿日元,由当时日本首相寺内正毅的特派代表、段祺瑞的日本顾问西原龟山经手办理,故称西原借款。 该 项借款,就北洋政府而言,实乃维系中央政权之必需。自辛亥革命以来,由袁世凯时代始,民国中央政权之维系,即始终不能脱离外债的支援。远者,如孙文南京临 时政府无力供养“革命军队”,袁世凯接盘后,亦只能向四国银行团借款;该项借款,虽被后世指责为“卖国”,但就当日情势而论,无此项借款,民国即无从诞 生,南北势必碎裂。西原借款之情势,与之大同小异。段祺瑞政府上台之前,中国、交通两大中央银行为支持洪宪帝制而不惜牺牲储户,宣布停兑,国家财政实已濒 临崩溃;各省应解之款,则全为督军扣留;旧国内公债尚未整理,政府信用丧尽,新公债无人认购;借外债,又受五国银行团约束,缓不济急,且债信不好,不易磋 商。日方主动提议“西原借款”,实如雪中送炭。 西原借款名义上虽“以实业为名,不涉内政”,但该项借款实际上乃北洋中央政府之命脉所在。日本人依据北京政府财政部的存档数据,得出一组西原借款开支不完 全统计,该统计显示, 直接财政性支出占西原借款总支出的65.22% ;军费占总支出的25.40%。 曹汝霖在其回忆录里, 也详细记载了资金的用途走向。“余摄财政十个月,经手借款为一亿零五百万日元。此外参战借款等,均为陆军靳云鹏经手,与财政部无关,余亦未尝顾问。而我经 手借款之中,除了二千五百万日元为交通银行所借,二千万日元为东海所用, 财政部实用者只有六千万日元,合之银元尚不足五千万元。而余在任,官员无欠薪,军 警无欠饷,学校经费月必照发,出使经费月必照汇,即清室优待费用四百万元从未积欠,至交卸时,库存尚有三百万元,此皆财政部有帐可稽 ……”亦佐证西原借款 大部分用在了内政和军事上, 其中尤以内政为最大开支 。(曹汝霖:《一生之回忆》,见《兼长财部西原谈借款》一节)。 西原借款大多用在了内政开支上面,恰恰反映出了民国财政体系的脆弱性。自袁世凯时代开始,至国民政府败退至台湾,民国中央政府之财政开支始终无法实现自给 自足,其原因固然有地方军阀截流等客观因素, 但一个传统农业国家之税负水平,无法支撑一个现代国家的规模,更无力支撑一场乃至多场现代战争,更是其主因 。 故 民国中央政府,无论“反动”抑或“革命”,均不得不仰仗外债渡日,绝无例外。 段祺瑞后的直系,曹锟的直系不知道财政是如何解决的,但是 吴佩孚是北洋军阀中首开精神因素者,他和湖南军阀赵恒锡是朋友 。 后来的南方革命政府倾向于精神因素就是受吴佩孚的启发。 当然和日本的影响也有关系,日本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相互印证。 孙中山的国民政府也是靠苏联援助的。 毛主席是首开“当兵不吃饷”的先河,黄克诚对此有高度评价。这也是革命军队和雇佣军队的区别。 后来的官兵一致原则,又受到了赛克特 “德国军队” 的加强。 注:直系的军事装备也是不如奉系的,第一次直奉大战,直系仅仅是险胜。 东海(注:徐世昌,大总统) ××××××××××××××××××××××××××××××××××××××××××××××××××××××××××××××××××× 不从财政金融的角度,是读不懂近代史的。 脱去时代背景,你不知道他说的,“ 既无外债,又无内债 ” 这样的外行话,是啥意思。
494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中国的近代史就是被军事打开国门的历史
热度 1 gordon 2014-4-22 13:59
中国传统产品的出口还是不错的,结果造成了贸易顺差。 贸易伙伴就不乐意了。人家想跟我们自由贸易嘛,结果发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军事上打不过,那怎么办?我们也搞工业化呗。 甲午战争后,受英国和日本的双重压榨,经济崩盘。 军事上打不多,工业化也搞不成,只好跟西方列强说,哥,别打脸,轻点。 ××××××××××××××××××××××××××××××××××××××××××××××××××××××××××××××××××××× 白银价格的波动还涉及到另一个国家,西班牙 在古巴,多年来对西班牙人的暴政的反抗最终导致了1895年的大暴动。起义者的残暴并不亚于西班牙统治者,他们制定了一条蓄意掠夺的政策。这条政策规定,如果美国人不交保护金,他们的财产就不受保护,这些保护金用来在财政上支援暴乱和进行扩大宣传。事实上,美国参与此事的主要原因是要保护美国人所拥有的甘蔗种植园和糖厂。这些大种植园和糖厂的利润是不容忽视的,投资5千万美元,年贸易额可高达1亿美元。西班牙政府决定结束古巴的这种令人无法容忍的状况。1896年初,西班牙政府派陆军上将巴莱里亚诺·韦莱尔去哈瓦那采取断然措施。韦莱尔的办法就是把平民驱赶到集中区,使他们无法援助叛乱。集中区里恶劣的卫生的条件使几千人丧生,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由于古巴叛乱政权在纽约进行巧妙的煽动,美国公众对“刽子手韦莱尔”的非人道做法反应强烈,有人要求马上承认叛乱“政府”。作为对公众呼声的反应,国会通过了一项决议案,要求承认古巴叛乱政权。 后面还有好多事呢,此处省略。 美西战争(Spanish-American War)美西战争是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而发动的战争 12月10日,双方于巴黎签订和约。和约规定: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实际上沦为美国的保护国),将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转让美国;美国为获得菲律宾向西班牙交付2000万美元作为抵偿。整个战争期间,美军死亡约5000人(其中战死不足400人,其余多系病死)。 ××××××××××××××××××××××××××××××××××××××××××××××××××××××××××××××××××××× 英國,於1816年頒布铸币条例发行金币,1823年英國的銀行券開始可以兌換金幣;實現了真正的金本位制。 美国使用金本位制,参考VOA 的 《美国建国史话,麦金利与金本位制》 http://www.unsv.com/material/american-history/the-making-of-a-nation-143/ 许多美国人希望实行金本位货币政策。他们说,美国应该只用黄金来支持纸币,金本位制能够使美元保持高币值。这些人被称为"金本位制论者", 大多是商人、银行家和投资者。 而其他许多人希望美国实行以金银共同支撑美元的货币政策。他们认为, 当时的美元币值过高,而这会拉低农产品价格,而实行银本位制可以降低美元币值。这些人被称为"金银双本位制论者",大多是农民、工人和小企业主。 美国自1893年开始陷入经济萧条,这使得有关金银的争论更重要了。当时,数千家银行和企业倒闭,数百万人失业,外国投资者从美国撤资,而那些有钱的美国人也不敢投资。 许多人认为,如果政府发行更多受白银支撑的货币,就能结束经济萧条。 然而,克利夫兰总统并不这么认为,而且他反对任何想动摇金本位的法案。他指出,世界上所有大国都用黄金支撑货币,如果美国不这么做,就是愚蠢的行为。他说,美国不能孤立于世界其它货币体系之外。 民主党候选人 布莱恩在大会辩论中激动地演说。他表示,他代表的是农民、工人和小企业主的立场,而这些人都希望实行银币制。 大选的结果,麦金利获胜。 与此同时,人们在阿拉斯加、澳大利亚和南非发现了新的金矿。更多的黄金起到了和使用银币同样的效果,那就是增加了货币的供应量。 同时,对进口产品征收的关税增长到了近百分之60。在关税的保护下,美国产业快速发展,经济萧条结束了。 注:就是吸引外国投资,然后拒绝外国产品进口,金本位还出口的策略。 工业国vs 农业国,卖的贵还倾销。 ××××××××××××××××××××××××××××××××××××××××××××××××××××××××××××××××××××× 甲午战争的影响,这个得看白银走势。 白银由上一个长波1895年开始,银价出现了一个急升暴跌的上升及下跌浪,由1903年的0.48美元上升至1920年的1.32美元,至1933年0.25美元结束。 白银今次长波由1933年开始,1980年到达历史性的50美元,47年内升近两百倍,从而完成长波的浪顶时期。此后白银急速暴跌,1982年仅两年时间已跌至仅5美元,及后银价出现两次反弹,为1983年及1987年,是为第二期高原。 而白银的熊市于1993年2月的3.52美元才结束,1998年曾反弹至7.5美元,目前又回吐至4.5美元附近。 ××××××××××××××××××××××××××××××××××××××××××××××××××××××××××××××××××××× 美国于1933年3月放弃金本位,12月21日美国白银收购价格提高50%。1934年6月19日,美国政府公布购银法案,规定美国的金银储备中, 白银占四分之一。1934年3月底,美国持有黄金85.99亿美元,为保证金银比例为3:1,需要28.55亿美元的白银,除已有的生银和银币外,尚需收 购白银11亿盎司,相当于6年的世界白银总产量。美国在伦敦市场购买白银,银价一路飞涨,世界白银市价最高达每盎司0.81美元,为1932年纽约白银市 场历史最低价的3倍,世界震动。 银市的剧烈动荡给以银为本位币的中国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大量存银汹涌外流,国内银根奇紧,物价下跌,工商业资金周转困难,不少银行、钱庄、工厂、商店纷纷倒闭,经济面临崩溃。 到1935年,美国政府不再从伦敦市场大量购进白银,世界银价开始下降;加上国内各界的应对措施,使得国内白银市场逐渐趋向平稳,白银风波告一段落。 1980年到达历史性的50美元,这是因为 美国放弃金本位制,纸币大幅度贬值,贵重金属和石油价格暴涨。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1980年两伊战争。 ×××××××××××××××××××××××××××××××××××××××××××××××××××××××××××××××××××××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条约中规定清政府要向英国支付总额高达2100万银元的赔款。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2100万银元,不是白银2100 万两,而是用西班牙银元支付2100万元。当时西班牙的海上贸易十分发达,其银元是当时的硬通货,故而英国要求中国支付西班牙银元。   1914年2月7日,袁世凯政府公布《国币条例》,采用银本位制,“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一圆,总重七钱二分,银九铜一”,规定“国币之铸造权,专属于政府”,并以施行细则规定,“凡公款出入必须用国币”。铸以新币(袁大头)兑换各种银元,以实行币制统一。 1933年3月8日,国民政府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银本位币定名为“元”,总重26.6971克,银八八、铜一二,即含纯银23.493448克。银本位币每元重量及成色,与法定重量、成色相比之下公差不得超大型过0.3%,并规定一切公私交易用银本位币授受,其用数每次均无限制。同年4月,国民政府实行“废两改元”,发行全国统一的银币——“孙中山头像”银元。1935年国民政府又实行所谓币制改革,宣布废止银本位。 美国提高银价,白银外流太厉害。 最后国民政府的货币变成了联系汇率了,中国法币汇率盯住英镑和美元中价格较高的一支,若英镑升水则保持法币与英镑汇率不变,若美元升水,则保持法币与美元汇率不变。 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 中国常年入超,很多日用品都依赖进口。银价下跌对出口贡献不大,反而造成物价大幅上涨,人民购买力下降。 中国是一个人地矛盾很突出的国家,我前面已经讲的很清楚了。 就是在毛时代,人民币汇率也是定的很高的。 毛时代和民国的金融政策是一脉相承的,当然没有使用联系汇率。(出口资源的国家,货币不能太低,被别人廉价掠夺资源) 基本上金、银本位时代的金融就是这些。当然 这些都过时了,新的就是弗里德曼的。 注:所以俺说啊,不懂金融,近代史讲不清楚。
220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中国的近代史就是工业化的历史
gordon 2014-4-20 10:27
中国的历史就是西方不断工业化,然后殴中国人的历史。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转折就是大陆国家找到了一条发展工业化的道路。 英国在工业化进行中没有充分利用银行为长期投资服务,他们工业化的渐进过程和大量资本的积累首先来自贸易和现代化农业的收入,然后则来自工业本身,这就免除了建立专门机构为工业提供长期资本的压力。 英国工业化次序是:重商主义,人少地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 法国工业化特点是:银行提供长期投资,支持工业发展。 英、法是一个分水岭,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一个分水岭。 ××××××××××××××××××××××××××××××××××××××××××××××××××××××××××××××××××× 拿破仑三世发展工业化,殴中国人一顿 德国发展工业化成为世界样板 ,1870年普法战争,银行集中化开始了。 世界发展工业化,殴中国人一顿。 日本发展工业化,殴中国人一顿。 中国发展工业化,殴中国人一顿。 被操时间长,习惯了 净是大陆国家。 注:中国没有海外殖民地,只好搞工农业剪刀差了。 ××××××××××××××××××××××××××××××××××××××××××××××××××××××××××××××××××× 这个也别埋怨历史老师,历史老师不懂金融。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还不是太严重,法国模式还没成型。 英国人少地多,大陆国家还普遍人口比较多,我尻 英国发生工业革命是一个偶然,英国人少地多,所以养羊,引进荷兰的风力磨,替代人力。 荷兰是一个城市也是人多地少,荷兰的纺织业是进口英国的原材料,英国人发展贸易,多养羊,出口羊毛。 大陆国家学习英国模式,是自讨苦吃, 那么多过剩人口怎么办? ××××××××××××××××××××××××××××××××××××××××××××××××××××××××××××××××××× 德国和法国竞争,把法国竞争死了 德国的女人号称“龙骑兵” ,大妈,五大三粗的,能干活。然后是容克地主,也是吃苦耐劳。 怪不得中国人喜欢德国人了,晕死 ××××××××××××××××××××××××××××××××××××××××××××××××××××××××××××××××××× CréditMobilier(动产信用公司,全称SociétégénéraleduCréditMobilier)是法 国的一家大股份银行,由贝列拉兄弟创办并为1852年11月18日的法令所批准。CréditMobilier的主要目的是充当信贷的中介和滥设企业 (参加工业企业和其他企业的创立)。该银行广泛地参加了法国、奥地利、匈牙利、瑞士、西班牙和俄国的铁路建设。它的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用它所开办的股份公司 的有价证券在交易所进行投机。CréditMobilier用发行本公司的股票得来的资金收买各种公司的股票,CréditMobilier的股 票只是以它持有的其他企业的有价证券作担保,而各种公司的股票则是以它们本身的财产价值作担保的。因此,同一项实际财产产生了两倍的虚拟资本:一种形式是 该企业的股票,一种形式是拨款给该企业并收买其股票的CréditMobilier的股票。该银行同拿破仑第三的政府有密切的关系,并受它的保护。 1867年,该银行破产,1871年停业。CréditMobilier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作为新型金融企业出现,是由反动时代的特征所引起的,在这 个时代里,交易所买空卖空、投机倒把活动异常猖獗。中欧的其他许多国家也仿照法国的CréditMobilier建立了类似的机关。 记住这一家银行吧, 中国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的厄运都与这家银行有关 。 不过这家银行已经破产了,罗斯查尔德把它整破产了,罗斯查尔德整它的方法是也开展了类似的业务,和它竞争,呵呵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国际贸易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 多了一个法国嘛。 第二次鸦片战争并没有解决英国的贸易问题,钱都让毛子赚了。 俄国1861年农奴制解放,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 政府不断的维持一个高速的增长率直到十九世纪末。俄国的课税制度也改组了,工业化政策得到了融资的保障,卢布币值的稳定和金本位的采用也保证了外国人参与俄国工业的发展。 现在知道谁掠夺中国财富了吧,日俄战争前就是毛子,日俄战争后是小日本。 第二次鸦片战争取缔了鸦片贸易,英国协助清政府禁鸦片,但是英国的商品出口并没有什么增长,原来钱让毛子挣了。 这种改变一经实行,印度的鸦片垄断以及印度的国库一定会受到致命的打击,而英国的鸦片贸易会缩小到寻常贸易的规模,并且很快就会成为亏本生意。到目前为止,这一直是约翰牛用假骰子来进行的一场赌博。因此,约翰牛的算盘完全落空,大概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明显的结果。 约翰牛由于进行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俄国得以签订一个允许俄国沿黑龙江航行并在两国接壤地区自由经商的条约;又由于进行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帮助俄国获得了 鞑靼海峡和贝加尔湖之间最富庶的地域,俄国过去是极想把这个地域弄到手的,从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到尼古拉,一直都企图占有这个地域。 扩展阅读: 《马恩全集第十二卷 》 中国和英国的条约 另: 英、日、俄三国里面,英国还是好的 。法国是被德国干死了,呵呵 瘸子里面挑将军,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为什么选择德国的武器也是这个原因,英国老想控制清政府,“ 阿斯本舰队 ” 事件。毛子离得太近,那时候日本还没起来呢,法国已经衰落了,趁着德国没有来侵略以前,先送点钱。 人算不如天算,被日本人干了一票。 其实甲午战争即使打胜了,后面也是吉凶未卜,还有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呢。 日本是个海洋国家,俄罗斯没办法它,尤其是是波罗的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都覆灭的情况下。 俄罗斯陆军并不弱,根本就不尿日本人,日本反而背上了债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还清。 英国对俄国忧心忡忡不是没有道理的,日俄战争后,为巴尔干,要剋 德国,其实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罗斯总动员引发的,当然法国也想复仇。 这家伙打了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倒,可不是开玩笑的。 拿破仑战争后,它一直是欧洲仲裁者,欧洲霸主 。 老霸主与新霸主产生了矛盾,德国想通过巴尔干、土耳其修一条铁路出去。 英国是因为 “大陆均势” 政策参与进来的。 其实当年,英国要是挺中国的话,甲午战争 日本人根本打不赢。就是看你有几斤几两。
143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6 07:20 , Processed in 0.02817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