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巴尔扎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相关日志

分享 《日瓦戈医生》可以和法国作家 莫泊桑、巴尔扎克 媲美的巨著 ... ... ...
gordon 2016-1-2 06:21
《日瓦戈医生》,早年我都看不懂。 社会学的东西啊,看你生活经历,怪不得得奖,肯定得奖啊 老外肯定很喜欢这种东西,更准确的说是法国人。就像 法国人喜欢 贾樟柯一样 ************************************************************************************ 苏联反对这本书,只说明一件事情,他们都能看的懂。 大陆的读者还不一定能看的懂 “这本书” ,背景知识太多了。 看不懂就算了, 看懂这个,你需要对苏联很熟悉才行 。 ************************************************************************************ 珍宝 早在20世纪20年代的诗坛上,他就享有和马雅可夫斯基、叶赛宁不相上下的声誉。 帕斯捷尔纳克生活得很孤僻, 他一生确实很少关心时事政治 。据他的朋友、戏剧家阿菲诺干诺夫的回忆,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停止读报。作家自己向国外 来访者披露,他从50年代起几乎不再听广播。然而,作家毕竞不是生活在与世隔离的社会中。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国内政治气候的改变终于促使作家下决心对自己 早期的创作加紧进行总结,对几十年来的生活经验和积淀在内心的感受进行反思。正是在这种总结与反思中,《日瓦戈医生》诞生了。   《日瓦戈医生》不是一部政治小说。现在苏联为《日瓦戈医生》这部小说及其作者恢复了名誉,是完全公正的。 注:都 怨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把这玩意儿给放出来了。 ************************************************************************************ 1958年10月2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日瓦戈医生》的作者——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从这以后。在苏联和西方之间展开了一场冷战,形成所谓“帕斯捷尔纳克事件”。    早在1948年,帕斯捷尔纳克就动笔写作《日瓦戈医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进度很慢。1954年,《旗》杂志第四期刊出了尤利.日瓦戈的诗二十 首,并登出作者附言,声明:小说《日瓦戈医生》可能在1954年夏天完成,它的故事包括1903年至1929年阶段,其尾声则写到卫国战争时期。附言说: 日瓦戈医生是一个探索真理、善于思考的人,并且爱好创作和艺术,死于1929年,这十首诗被发现于他的遗物中,将作为小说的最后一章。事实上,小说完成于 1955年至1956年冬。帕斯捷尔纳克将书稿送给了《新世界》杂志主编西蒙诺夫、《旗》杂志主编科热夫尼柯夫和国家文学出版局。在此之前,1956年3 月间,来到莫斯科电台工作的意大利共产党员记者安杰利奥早已注意到这部小说,通过他的周旋,帕斯捷尔纳克于同年6 月间和意大利共产党员出版商菲尔特里涅利签订了合同,允许后者以各种文字出版小说(但应该在苏联本国出版之后,并不允许改拍、改编,不允许出版作家的其他 作品)。 在当时苏联政治形势似乎比较宽松的情况下,作家原以为小说是可以先在国内出版的 。1956年9月,《新世界》编委们给帕斯捷尔纳克复信指出,由于 小说对于俄国知识分子中大部分人和人民一起投身革命的问题作出了否定的回答,因此该杂志不可能刊出小说。这时,苏联当局得知意大利出版商手中已另有小说的 原稿,党q-央文化部便指示 国家文学出版局建议帕斯捷尔纳克修改小说 。作家同意进行商榷,但1958年初作家重病多月,事情拖延了下来。在此期间,苏联作 家协会利用苏、意诗人晤谈的机会,并通过苏联驻意大利使馆及意共领导人的协助,多方劝说菲尔特里涅利延期出版此书。同时,还说服帕斯捷尔纳克给菲尔特里涅 利写信,以小说需作修改为理由索回原稿。但据说,出版商同时也收到了作家让意大利记者转给他的条子,请后者自己作出决定。于是,在几次延期之后,1957 年11月,《日瓦戈医生》的意大利文译本在米兰首次问世。   此后不到一年时间内,法国、联邦德国、英国、美国、波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诸国陆续用十五种文字出版了这部小说。菲尔特里涅利并同意荷兰出版了俄文 版。苏联国内报刊从1956年起重新发表批判帕斯捷尔纳克的文章,但 为避免国内群众知道小说的存在 ,这些文章只提到作家早期诗歌创作中的缺点。   早在1947年,英国几位作家就曾建议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在现代诗歌创作和翻译西欧古典名著方面有卓越成就的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但瑞典文学院讨论 达五次之多都未作出决定。 1953年曾以帕斯捷尔纳克是“生活在俄国的俄国作家”为理由否定授奖的可能性。然而,当《日瓦戈医生》在苏联境外出版后,瑞典 文学院立即重新考虑授奖,并通过外交途径听取美苏两方面意见,但最后还是否定了苏联认为授予肖洛霍夫更合适的表示。 帕斯捷尔纳克最初得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 奖的通知后,立即欣然复电表示接受和致谢,他写道:“我非常感谢,我感到激动、光荣、惶恐和羞愧。”当时苏联驻瑞典使馆发言人声明,帕斯捷尔纳克作为翻译 家比作家更知名。苏联文化部长则表示,须由作家协会讨论是否领奖。但正当苏联政府对《日瓦戈医生》在国外出版并被授予奖金一事尚未作出明确决定时,西方政 界、文化界及各通讯社、新闻报刊已蜂拥而起,进行了大量政治性宣传.把小说问世称作是“自由俄国之声的重新崛起”,对小说断章取义地作了许多不符实际的解 释,正如帕斯捷尔纳克本人指出的那样,他们总是“从七百多页书中仅仅引用那么三页”。此外,西方还大肆宣扬这部 “惊人的小说”、“杰作” ,“立刻成为畅销书”的盛况。在这一片喧嚣声中,只有少数西方评论家和斯拉夫学者对小说作了比较客观的评价。   1958年10月25日,苏联《文学报》发表《国际反动派的一次挑衅性出击》一文,认为这次向《日瓦戈医生》的作者授奖是西方“一次怀有敌意的政治行 动”;该报同时刊出1956年9月《新世界》编委们给作家的那封退稿信。10月26日《真理报》刊文指出,《日瓦戈医生》“恶毒嘲讽社会主义革命、苏联人 民和苏联知识分子”,谴责作家“缺乏公民的良心和对人民的责任感”。10月27日苏联作家协会宣布,鉴于作家“政治上和道德上的堕落以及对苏联国家、对社 会主义制度、对和平与进步的背叛行为”,决定开除他的会籍。在接踵而至的压力下.帕斯捷尔纳克于10月29日独自发出另一电报给瑞典文学院:“鉴于我所从 属的社会对这种荣誉的用意所作的解释,我必须拒绝这份已经决定授予我的、不应得的奖金。请勿因我自愿拒绝而不快。”这时.苏联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谢米恰特 纳依在庆祝共青团成立四十一周年大会上讽刺作家说,帕斯捷尔纳克应该离开苏联去 “领略资本主义天堂的妙处”,并声称如果作家采取这个行动,苏联政府和人民将鼓掌欢迎。谢米恰特纳依 将作家比喻为一头弄脏自己食槽的猪 。   此时,莫斯科作家也集会建议开除帕斯捷尔纳克的国籍。接着,11月1日《文学报》以 整版篇幅发表没有读过小说的读者谴责作家及其作品的来信。   在这种情况下,作家开始检讨。11月2日,塔斯社发表帕斯捷尔纳克于10月 31日写给赫鲁晓夫的信,11月5日《真理报》又发表作家给该报编辑部的信。在这两封信中, 帕斯捷尔纳克声明,他不能离开他生长、生活和工作所在的俄罗斯 祖国, 他请求赫鲁晓夫不要对他采取极端的措施。他承认他在自己的小说中似乎支持了将十月革命看成不合理、使知识分子遭到毁灭的错误观点。而小说获得诺贝尔 文学奖正好给这种解释以口实,所以 他拒绝接受奖金。最后,他表示他会找到力量来恢复自己的名誉和同志们的信任 。   “帕斯捷尔纳克事件”之后,到20世纪60年代初,在苏联境外,出现了《日瓦戈医生》的二十五种以上的外文译文,除俄文版外,有波斯文、希伯来文、阿 拉伯文、日文、朝鲜文、印地文等,还有在香港和台湾印行的汉语译本。在西方,这部作品被认为是“关于人类灵魂的纯洁和尊贵的小说”,它的问世被称作“人类 文学和道德史上的伟大事件之一”。但是,在苏联,近三十年间,这部小说却只是悄悄流传于民间,也有人为它曾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而感到自豪,然而小说始终没 有公开出版,舆论界的态度一直是或噤若寒蝉,或全盘否定.加在小说头上的“反革命、反人民、反艺术”的帽子长期没有摘除。可喜的是, 1986年6月,在第 八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应该及旱出版这部作品 。   在三十年的风风雨雨中,无论是西方的宣扬,或者是苏联的贬斥。都未能使广大读者很好地理解和正确地评价帕斯捷尔纳克的这部名作。感谢我国翻译家力冈、 冀刚同志的辛勤劳作,今天,《日瓦戈医生》终于与中国广大读者见面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部闻名世界的作品呢?我想,首先应该摒弃过去围绕小说所进行的非 文学色彩的冷战的影响,而 对小说本身及其创作背景进行认真严肃、实事求是的分析 。   小说描写了十月革命前后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19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战争,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建设。小说主人 公尤利·日瓦戈在他不到四十年的短短人生道路上经历了几乎所有这些复杂、动乱的阶段,他对所有这些历史事件都作出了反应。
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大炮与苍蝇
热度 25 清嘴小麻籽 2013-3-22 23:53
好像巴尔扎克说过吧。外省小伙到巴黎, 要嘛象大炮一样轰进去, 要嘛象苍蝇一样钻进去。 年轻人没指点过江山想当大炮一鸣惊人的,少有。结果或大成功,极致如乡下孩子润之, 或 粉身碎骨,如蒯大富之流。做大炮得天生有才有气场,还得有运气, 还能任赌服输。一般人学不了。多数转行做路人甲乙丙丁, 少数去做苍蝇。喝醉的时候都会索:NND,当年上广场,老子也是当过XX主席的。 做苍蝇其实也很不容易,得把自己低到尘埃里。 读书人自命清高,做一回苍蝇能恶心一辈子,多数干不了这个。所以人家做苍蝇发达的自有人家的道理, 忍常人之不能忍, 为常人所不能为,也是一工。 问题是路人甲乙丙丁虽瞧不起做苍蝇的, 却又羡慕苍蝇天天喝酒吃肉,所谓求仁得仁,真正心定的有几个? 所以大家一边恨腐败,一边恨自己没机会腐败。
个人分类: 闲聊|1146 次阅读|5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4-30 17:38 , Processed in 0.02487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