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爱吱声 标签 计算机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计算机

相关日志

分享 柯尔莫哥洛夫和维纳
gordon 2017-6-6 04:50
柯尔莫哥洛夫 其实很强 像B29 ,美国没给 蒋介石,都是问苏联要的 你知道,你见过,你用过 这个东西;问它要就完了。 ************************************************************************** 或者是, 它可能也没有这东西,但是需求 在哪儿,它能做出来 。 就像 给巴基斯坦 做的枭龙 ************************************************************************** 1940年前后, 柯尔莫哥洛夫 和 维纳 独立研究和总结出被后人称为 维纳 滤波的 估计方法,特别是提出了连续时间线性预测问题,对一类广义平稳随机过程的内 插、外推和平滑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最佳权函数的显式解,为机电式和电子模 拟式火控系统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加之微电机等解算元件的问世,阻容元件 的成功运用,使20世纪50年代成为机电式和电子模拟式火控系统发展、完善、 装备部队的时代。其中,以前苏联6型 高炮 指挥仪、潜艇JI.633鱼雷射击指挥仪 为典型。 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晶体管技术的发展,使电了计算机在体积、质量、 功耗和可靠性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从而使数字式电子计算机在火控系统中的应 用成为可能。60年代至70年代,火控系统的研制逐渐从模拟式向数字式转变,数 字式火控系统成为火控系统的主体。到8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航空 航天等技术的发展,火控系统又从单纯对武器的控制发展到与情报处理、作战指 挥相结合的C3I系统。如军事大国美国把C3I系统看成是美国战略力量的重要组 成部分。从1980年起,美国在实现全球军事情报指挥控制现代化,加强战略和战 术C3I系统之间、美国和盟国的C3I系统之间的互通性,发展C3I系统的对抗技术, 提高C3I系统的生存能力和持久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20世纪末,在西 方主要海军国家和俄罗斯,已经发展到海军总部和最高参谋部的指挥自动化系统, 即集总部、战区、战场一体化和海、陆、空、天一体化的C4ISR系统。 ************************************************************************** 麻省理工的布什 在清华 还做过 机械式计算机呢 著名的 “康普顿三兄弟”
5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奈何有高达(三)—— 计算机模拟
gordon 2017-5-18 05:43
【100名士兵能否杀死1万只鸡吗?】 还记得《史诗战争模拟器(Ultimate Epic Battle Simulator)》吗? 一名网友younasi模拟了用100个荷枪实弹的现代化美军士兵和1万只鸡作战,你猜谁赢了? ******************************************************************* 穿越 历史,必备 不然穿越回去,也是输
2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王小波的计算机水平到底有多好?(转)
gordon 2017-5-7 13:34
以下文字都是我本人写的。为了让阅读方便,减少模糊性。我在文中以第三人视角描述。 而不用“我舅舅“,”我姥姥“,”我大舅舅“,”我小舅舅“之类的称呼。 这是一个十几年软件工程师的习惯而已。 我舅舅是王小波。我是个禁不住人肉的老百姓。资质平庸。 王小波一篇《我是怎样做青年思想工作》的杂文在我青年单身适龄的年代,给我个人做了最大程度的广告。算是他老人家留给我最宝贵的遗产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他那台用了很久的 PC,在他去世前一年送了我。 他是汇编高手。自己用汇编写了DOS下的汉字输入法。输入法有个功能,可以加 4 声。 一般拼音输入法没有这功能。这需要普通话读音正确的使用者。90年代总共也没几种汉字输入法。看过他用自己输入法打汉字。速度几乎和盲打英文一样。那时候 我大学,正在疯狂苦练吉他。并没有弄懂他用了何种技术。虽然我从小学也用 Z80 和 APPLE II 做些机器码编程做游戏。但到了中学为了高考,计算机就荒废了。 他人生最后几年,WINDOWS 3.2开始普及。然后是 Win95。 他开始从 DOS 转向 WIN32 SDK 编程。最终非常任性地熬夜苦干了很长时间,把输入法转为 WIN32 SDK 在 WINDOWS下正常工作。当时 WINDOWS 已经有不少汉字输入法。 尤其到了 WIN95 时代。 他这么做也只是出于兴趣,而不是在 DOS 时代的必须。就 WIN32 SDK 我们还讨论过一些。那时候WIN32 SDK 真的是很难用。主要是互联网还没有(我是 96 年后用上的),资料很少。匈牙利命名法陌生。WIN32 的体系和 DOS大相径庭。全部都很陌生。而且完全抛弃了DOS 那套东西。所有 90 年代 DOS 底层程序员向 WIN32 的迁徙都是一部血泪史。 他人生最后一年,多媒体开始普及。光驱、声卡、2D 加速卡普及。95~96 年他开始和我合计做多媒体出版。原因现在想起来很悲伤 —— 他的书很难在大陆出版 。 他不得不想办法让他的作品能够让更多人看见。而 平时维持生计,只能忍着严重的痔疮,每日给各种杂志写杂文稿件 。 多媒体的兴起,让他感觉也许利用他的技术优势,自行制作电子出版物。配上插图,音乐 ,用电子书籍方式可以让自己作品为大众所见。他给我看了已经制作了一部 分的 DEMO。就和现在用 Micromedia 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的电子多媒体制品很像。电子书内容是黄金时代。有图案的背景。按空格可以翻页。同时有音乐。好像偶尔还会有一点动画的特效(我记不清 了) 。但当时的DEMO 完全是他自己用 WIN32 写的 EXE 可执行程序。 他那是从 WIN32 SDK 移植输入法时,基本掌握了消息处理、GDI、窗口控制等方法。还有一些底层的 TRICK。 我大学后和王小波比较近。那几年每周末都在他母亲家相聚。 他母亲 5 个儿女,只有他 1 个人在国内 。于是他就经常住在母亲家,怕老人一个人,是个大孝子。母亲家旁边有个筒子楼里 2 间房的小屋,公共厕所和水房,冬天暖气烧得极热。偶尔我会和他住一块。里屋是他的生活起居和写作桌。外屋很小只有张床。他弟弟的孩子和我偶然会睡外屋。印 象最深的就是,他烧普洱茶的电炉和玻璃茶壶。 里面总是有极浓的茶水,下面沉淀着大量茶叶。估计熬夜就靠那个。 目睹了他后半截人生(从我记事起到他去世,中间他出过很多年)。感慨很多。王小波有个八叔,当时双手打算盘,无比聪明是个天才。年少夭折。王小波父 亲因为搞逻辑学,引起毛泽东注意,被毛接见聊了一下逻辑学的学术相关问题。69 岁心脏病发独自倒在家中过世。王小波去世方式和他父亲一模一样。区别仅在更加年轻。王小波哥哥在受文革影响挖了 10 年煤。后来去美国博士念数理逻辑,解决了一个 100 多年未解的数理逻辑问题。最后的博士毕业论文自己系的教授搞不定,专门找了数学系的教授来看。 毕业后他哥哥专心开饭馆挣钱养育 2 个女儿成人。准备财务自由后再著书 立传。 我的最大感慨是,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天才也好,资质普通如我也好,人都只有一个人生 。王小波妈妈去年 92 岁,10 月刚去世,白发人送走了自己两个儿子,又过了十几年才走。之前得过癌症,靠自己毅力锻炼,恢复了。王小波去世后一年,王小波弟弟又突然去世。 当时孩子都没 敢告诉老人。老太太感觉不对,但又无法得知真相。 只是和我说她的疑心。当时国内只有我一人,只能瞒着。不停劝慰老人没事。老太太喃喃说,“除死无大事,除 死无大事啊” 。 除死无大事。 人生在世,碰到什么坎,都只会是你人生中一个普通的节点。时间一长,什么都会成为过眼云烟。 留份宽心,也许这样导致目标感没有强到能和社会精英逐鹿。但只要有耐心,不怕挫折,假以时日,目标总会实现的。作为一个 42 岁还在以玩游戏看动漫为生活主体的大叔,保持健康和有活力地追求智慧和有趣,做自己热爱的工作,保持善良,做精神自由的人,是我从王小波的人生学到最重要 的东西。希望每个喜欢王小波的人,都有自己充实和健康的身体和精神。 ******************************************************************* 王小波的编程能力肯定是不逊色于同一时期的雷军和马化腾的,那时候雷军刚加入金山,马化腾正去创业的路上,只不过雷军后来成了金山总经理,马化腾当 上了CEO,项目能力和商业能力肯定是不及后两人的。90年代有很多中关村的老板邀请过王小波加入公司当程序员,王小波也认真地考虑过,只不过后来觉得写 东西更赚钱更有意思,一一回绝了。王小波的才华不限于此,他编剧的电影《东宫西宫》获得过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也入围了戛纳电影节,说不定活到现 在在娱乐圈也是一个腕儿。 其实很多大家确实是多面手,历史上很多数学家文学功底也十分过人,高斯曾经还纠结过人生目标到底选择文学还是数学,语言大家赵元任更是同时精通语言 学、数学、物理学、中国音韵学和西方音乐,可谓请棋书画数理哲无一不通,涉猎之广让人折服,君不见美国有数不清的摇滚乐青年痴迷于编程,最后有一方作为。 王小波的文章读起来不见得多有文采,但透出一股肆意妄为的劲儿,自由洒脱,他精通这么多的东西,比起那些稍有一点能耐就当权力打压别人的人,真是对自由精神最好的注解。(我夹带点私货,把自己曾经写的悼念王小波的文章放上来溜溜吧。) ———–分割线———– 王小波的忌日是4月11日,他的妻子李银河说王小波是1997年4月10号晚上去世的。时间不重要,重要的是去缅怀这一伟人。 多数人知道王小波是小说家,部分人分不清财经作家吴晓波和小说家王小波是不是一回事儿。却很少有人知道王小波可以算的上中国早期的程序员,在90年 代初的时候因为国内应用软件缺乏,爱捣鼓东西的王小波利用闲暇时间学习了汇编和C语言,编了中文编辑器和输入法。中文编辑器和输入法任何一个都是大牛级的 GEEK才会去尝试的东西,比如求伯君。王小波通过卖软件还挣了些钱,当时很多中观村的老板要拉他入伙,当然写代码这种来钱快的活对屌丝王小波还是有吸引 力的,所幸他还是拒绝了人家。 王小波一个写小说的为什么沦落(/升级)成了程序员?这还得慢慢说。王小波大学在人大学的是贸易,毕业后在人大当了几年老师。后来去了美国匹茨堡大 学读经济的研究生,到那老师跟他说你就是一写作的奇才,以后必能称霸华语文坛。老师又说你在我这什么都不用干了,好吃好住,毕业证照发,抓紧时间写小说。 学成归国几年后,王小波接着又回到人大做统计学的讲师。 因为做统计,各种分析工具是必不可少的,以前人手工计算,有了计算机当然最好使用计算机,基本理工科的都知道用MATLAB做个毕设和作业是多么重 要。所以当时计算机对王小波的工作是相当重要的,但是90年的时候,软件相当稀缺,电脑又相当不智能。王小波不得不自己写软件,当然开发软件也不是那么简 单,所以他先是学会了FORTRAN,汇编,C等各种语言,接着又要学习数据结构,算法的相关知识,还有编译原理。 在做出中文编辑器和输入法, 解决了自己的需求之后,王小波对写软件的兴趣已经没有多少了 。因为他觉得 写软件可以赚钱,写小说同样也可以赚钱 。处于一 个程序员的修养,王小波还是不断地从数据结构和算法来优化这两个软件。93年的时候,王小波买了一台286,这在当时是一台奢华无比的机子了,他自己也是 这样认为的,高兴得一塌糊涂。不过这台顶配机子还是满足不了王小波的要求,后来他把时间花在了不断地去优化这台机子上面。 王小波可以算的上是个GEEK。大学学的贸易,后来又学化学,再后来转到了数学系。他的同学形容他解数学题就像杀猪一样,特别来劲,一道一道解决,那感觉可能就像打CS拿人头一样爽。不过解多了也觉得没意思。 王小波小说里的男主角基本都是理工男,除了天天意淫还有一些奇怪的想法。其中一些还有自己的发明,比如《未来世界》里的王二是个工程师,整天想着和 单位一起研制的永动机,还有《红拂夜奔》里的李靖发明过一个巨大的开跟号机器,在战场上,这台机器运转起来挥舞着杠杆边开跟攻击敌人,有的人死在根号3 下,有的人倒在了根号5下。这些都只有GEEK才会想得出来。 王小波干过很多事情,下过乡,考过大学,出过国,学过经济,打过代码,成了小说家,去世的那一年完成了心愿做了编剧。总之不管他干了什么,他身上让我们尊重的还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2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技术进步对 “实际工资” 的影响
热度 1 gordon 2017-5-1 19:17
只要利率保持不变,技术发展只能产生一个逐步上升的实际工资水平。 技术发展降低实际工资的唯一道路是增加资本系数(增加的成本被大量降低的劳动系数补偿了), 从而造成资本缺乏,迫使利率剧烈上升。 ************************************************************************* 这个关键性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技术改革的资本集约程度—— 资本集约在非常规的意义上讲是要求增加每一产出单位的资本投入。而事实却是,大多数技术改革——包括机械化和自动化——在这个意义上讲不是资本集约。 例如,一个现代电子计算机化的会计部门,每个雇员要求的资本装备美元比十年前多得多,而所完成的每单位的会计工作却不需要这样多的资本设备。 喷气式飞机表明一旅客英里所需要的资本比1920年的双翼机还少。 我们没有能够注意到这种资本强度的降低,因为我们是习惯于结合所投入的劳动量来考虑资本数量,而不是结合所产生的产出量来考虑的。 ************************************************************************* 技术进步意味着某个生产过程的改进或者是一个新生产过程的改进。 这样用既定的劳动和资本的投入,可以比以前生产更多的产品。整个饼比原先的大了,那多出的部分归谁呢,还有待决定。 ************************************************************************* 资本强化或者说 资本集约, 每个产出单位的资本量增加了。 ************************************************************************* 看明白了吗? 4万亿之前,消费大幅下降什么原因。 铁公鸡是要负上责任的。 本来你座普快就行了,现在要座高铁。非常不像话 每个产出单位的资本量增加了。 (牛不喝水强按头; 本来没必要用 那么多 先进的工具 ) ************************************************************************* 失去的是什么,失去的是机会成本;本来这些钱是能干其它的 ************************************************************************* 把资本投入停了,以前投入有,生活悠闲一点。 把铁公鸡那帮人的工资扣了,太操蛋了 都是“工业党”这帮人干的好事。 ************************************************************************* 为什么我们生活过得不悠闲呢? 在我们以工作为中心的文明中,人们仍是将闲散视为与邪恶很相近的东西。我们对悠闲的怀疑为某种势利小人的观点所加强;我们担心悠闲可能意味着人们将坐在他的后门廊随意饮酒;或出去钓鱼;或喝啤酒并与朋友作无聊的闲谈;或是做某一其它的令人生厌和毫无意义的不合于我们具体习惯与爱好的事情。 当有更多的空闲时间由我们自己来支配时,我们可能会用这些时间来做一些很难说是“有用”、“积极创造”甚或是“无害”的活动—— 正如我们现在在工作中所做的一些事情一样。 我们没有理由为此惊慌。人们使用时间的口味是很不相同的。 ************************************************************************* 技术改革与实际工资 工业化和进一步机械化总是始终而且不变地伴随实际工资的提高 资本系数的降低,利率也可能降低。 ************************************************************************* 强制压低利率搞的,不是自然的低利率 ,而是强制压低利率给铁公鸡补贴,偷了你的钱。 不像早先的美国,人家是自然的低利率,人少资源多。 它是强制压的低利率,扩大再生产。 当然,如果产品销出去,利润回来了,当然没问题。 但是现在销路没有了,怎么整。 ************************************************************************* 大家都想把权力关在笼子里,但却被权力实实在在的关在笼子里。 它偷你的钱,你有什么办法 它让你瞎忙,你有什么办法 没有办法,你是个老百姓嘛
209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说说计算机这门学科
热度 2 gordon 2017-2-18 07:22
太大的东西,很难讲;太小的东西,也不好讲。中不溜的最好讲 说说计算机这门学科,这个题目是非常之大 要考虑的东西很多,能讲 学科,极少有人能够做到 所以,不要看给初学者开篇讲的几句话,那都是多年的锤炼,非大师不能为。 ******************************************************************************** 不管能力如何,总得有人走第一步。 那就说说这门学科 ******************************************************************************** 早年,计算机专业不是一个独立学科,是数学转过来的一个应用学科 成为独立学科,都到90年代了,著名的“计算作为一门学科” 一文的发表 应用为主 它的科研是逆行的,跟物理这种专业很不一样,会议论文比较重要。 在其它学科顺着走的车流里,计算机学科是一个逆行的车辆。 ******************************************************************************** 你可能会奇怪,就这点东西有什么可讲的,早年我看 “Computing as a Discipline ” 一文,没读懂 让大家见笑了 参考阅读: 尼克 达特茅斯会议 作为学科的计算科学(上、中、下) 李沐 《博士这五年》 还有 中科院计算所 出的东西,看了好多 ,记不起名字了 ******************************************************************************** 另; 估计能讲这个的,只有我了 即懂哲学,心理学,计算机,维纳控制论,神经网络,等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我感兴趣的点,其实是 心理学,而 达特茅斯会议 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1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数字计算机 抑制了 神经网络的发展
gordon 2017-2-12 06:57
人工神经网络早期的研究工作应追溯至上世纪40年代。下面以时间顺序,以著名的人物或某一方面突出的研究成果为线索,简要介绍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历史。 1943年,心理学家W·Mcculloch和数理逻辑学家W·Pitts在分析、总结神经元基本特性的基础上首先提出神经元的数学模型。此模型沿用至今,并且直接影响着这一领域研究的进展。因而,他们两人可称为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先驱。 1945年冯·诺依曼领导的设计小组试制成功存储程序式电子计算机,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开始。1948年,他在研究工作中比较了人脑结构与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根本区别,提出了以简单神经元构成的再生自动机网络结构。但是, 由于指令存储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迫使他放弃了神经网络研究的新途径 ,继续投身于指令存储式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并在此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冯·诺依曼的名字是与普通计算机联系在一起的,但他也是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先驱之一。 50年代末,F·Rosenblatt设计制作了“感知机”,它是一种多层的神经网络。这项工作首次把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从理论探讨付诸工程实践。当时,世界上许多实验室仿效制作感知机,分别应用于文字识别、声音识别、声纳信号识别以及学习记忆问题的研究。然而,这次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高潮未能持续很久,许多人陆续放弃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这是因为当时数字计算机的发展处于全盛时期,许多人误以为数字计算机可以解决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专家系统等方面的一切问题,使感知机的工作得不到重视;其次, 当时的电子技术工艺水平比较落后 ,主要的元件是电子管或晶体管,利用它们制作的神经网络体积庞大,价格昂贵,要制作在规模上与真实的神经网络相似是完全不可能的;另外,在1968年一本名为《感知机》的著作中指出线性感知机功能是有限的,它不能解决如异或这样的基本问题,而且多层网络还不能找到有效的计算方法,这些论点促使大批研究人员对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前景失去信心。60年代末期,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进入了低潮。 另外,在60年代初期,Widrow提出了自适应线性元件网络,这是一种连续取值的线性加权求和阈值网络。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非线性多层自适应网络。当时,这些工作虽未标出神经网络的名称,而实际上就是一种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随着人们对感知机兴趣的衰退,神经网络的研究沉寂了相当长的时间。80年代初期,模拟与数字混合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作技术提高到新的水平,完全付诸实用化,此外,数字计算机的发展在若干应用领域遇到困难。这一背景预示,向人工神经网络寻求出路的时机已经成熟。美国的物理学家Hopfield于1982年和1984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两篇关于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论文,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重新认识到神经网络的威力以及付诸应用的现实性。随即,一大批学者和研究人员围绕着 Hopfield提出的方法展开了进一步的工作,形成了80年代中期以来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热潮。 ********************************************************************* 跟回旋加速器发明的影响一样,居里夫人那种研究方法就无人问津了 ********************************************************************* 在人工神经网络发展历史中,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找到隐层的连接权值调整问题的有效算法。直到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P算法)的提出,成功地解决了求解非线性连续函数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权重调整问题。 BP (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即误差反传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的学习过程,由信息的正向传播和误差的反向传播两个过程组成。输入层各神经元负责接收来自外界的输入信息,并传递给中间层各神经元; 中间层是内部信息处理层 ,负责信息变换,根据信息变化能力的需求, 中间层可以设计为单隐层或者多隐层结构 ;最后一个隐层传递到输出层各神经元的信息,经进一步处理后,完成一次学习的正向传播处理过程,由输出层向外界输出信息处理结果。 当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不符时,进入误差的反向传播阶段 。误差通过输出层,按误差梯度下降的方式修正各层权值,向隐层、输入层逐层反传。周而复始的信息正向传播和误差反向传播过程,是各层权值不断调整的过程,也是神经网络学习训练的过程,此过程一直进行到网络输出的误差减少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或者预先设定的学习次数为止。 注:实际上 神经网络这个东西陷入低潮,是 “明斯基” 觉得这个东西搞不出来。 1969 ,《感知机》一书,单层神经网络无法解决非线性问题,而多层网络的训练算法尚且看不到希望。
1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强韧性和适度的衰退(granceful degradation)
gordon 2017-2-11 14:38
假如你有意破坏你的计算机主处理器,即使非常轻微,它也会因此停止工作。 传统计算机器因此不是很可靠。 相反,轻微的大脑损坏很少会导致人的立刻死亡 —— 也有可能一点影响都没有。 事实上,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元在一直不停地衰退和死亡。 这种现象叫做 适度的衰退(granceful degradation) 小的扰动几乎不会对系统的操作产生影响, 大的扰动当然就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1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泰坦尼克号的诅咒
热度 47 寞洑 2017-2-7 14:02
带着寞豆豆参观了一个泰坦尼克博物馆,不大,但有很多真东西,很震撼的是一块打捞上来的泰坦尼克船体残片。同时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那个著名的大厅地板居然是现在常用塑料地板,不过那个时候可是高级货。出事之前,泰坦尼克完全是在漆黑一片的环境下航行,那个黑是看不见天水交界线的黑。泰坦尼克号货舱里,确实有一辆轿车。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真实原因不是船体钢质量不过关,是船头部分的螺丝不过关,为了增加硬度,加得矿渣太多了,造成过脆,所以泰坦尼克号蹭上冰山,导致螺栓断裂,钢板脱开进水。所以说如果不转舵,正面撞上冰山,可能就没事情了。救生艇数目也是符合要求的,因为那时的救生艇的作用,只是在船出事情的时候,把事故船上的乘客往救援船上运,完全没有考虑单独救生的问题。 寞豆豆看完以后,十分好奇,不停问问题,它为什么没看到冰山?它为什么沉了?为什么救生艇不够用?于是我十分耐心地给他讲解,同时运用图片,计算机多媒体模拟录像等多种方式,图文并茂给他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寞豆豆不停点头,表示明白。 第二天,寞豆豆又抓住我问:“ 它为什么没看到冰山?它为什么沉了?为什么救生艇不够用?” 没办法,只好再从头来一次。 现在半个多月过去了,这几个问题依然每2-3天折磨着我一下,现在我明白了,寞豆豆的问题是他很难理解为什么这些事情会真的发生,至于原因解释不是重点,他只要确认确实发生了,就基本满意了。 这3个问题,看样子接着听下去,教训深刻, 泰坦尼克号这艘不祥之船,最好要敬而远之。
1529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计算机的应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二)
gordon 2016-12-28 09:46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c3Njc3NTI2MA==/v.swf
2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计算机的应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gordon 2016-12-28 09:36
因为当时的政治原因,美国氢弹研制的时候,和当时的大多数科学家意见相左。 所以,就是冯诺依曼、乌拉姆、泰勒,少数几个人研制了氢弹。 冯诺依曼为此,说了一句名言,“ 计算机发明以后,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我们还是需要的 ” 也就是说,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就不值钱了。 需要,但不需要那么多 ********************************************************************** 实际上,中国解决这个问题,也没用多少人。 不过,当时来说,这属于前沿。 30年以后,到80年代改革开放,微机都普及了。 当然,重点要感谢 汉卡发明的一批人,这样才能顺应世界潮流。 当时发明汉卡的一批人呢,大多都是南方人,拼音搞不定,例如 钱伟长。 后来,还得感谢 汉语拼音方案,当时设计的时候,确实有一定水平。很快就融入到世界潮流当中了。 ********************************************************************** 中国 50 年代的工业,在80年代完全落后,都是烂破片。 不需要那么多 优秀人才,就可以重新再建。 当时的经验,总结为搞笑的两句话,一是 引进世界先进经验,二是使用计算机。 笑死了 ********************************************************************** 1951年春,计算机专家约翰·冯·诺伊曼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高速电子数字计算机”,解决了热核炸弹的特殊数学问题。也在这个时候,斯但·乌兰姆和泰勒解决了氢弹的引爆问题。这年5月,美国制造了以原子弹为点火装置的氢弹。次年11月1日,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埃卢盖拉布小岛首次爆炸试验成功。 1952年,美国第一颗氢弹爆炸 注:而且 微机用的软件,好多都是盗版的,都没有花钱 。这节省了多大的成本。 ********************************************************************** 正像彭恒武所说,56块钱的大学生万岁, 呵呵 ********************************************************************** 还有那个谁搞的人口, 人口问题不是那么简单,“问题出在对后续的影响上” , 如果一个政府今天设法减少了出生率,那么十年以后就会影响到学校的大小和多少,二十年以后就会影响国家的劳动力,三十年以后就会影响到下一代的人口,六十年以后就会影响到退休人数。”从数学上说,这十分像试图控制远在太阳系之外的宇宙飞船,而指令需要几小时才能到达那儿;或是像调节你的淋浴喷头的水温,在你调节喷头与热水淋到你身上之间有半分钟的延迟,如果你不把这段延迟的时间适当地计算在内,你就会被烫伤。 注:钱学森对中国的贡献,无论如何都不能低估。
1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计算机对其它学科的模拟,造成的影响
gordon 2016-12-28 02:34
这个很多人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比如说,某一个学科有一个新理论,ok ,计算机就把它模拟出来。 **************************************************************** 比如说,几个参数,例如汽车 的dashboard ,例如 码表、油量表,等等几个参数 它怎么模拟出来的 几个美工、人机工学 **************************************************************** 各个学科的模拟,带来一个什么问题呢 几乎各个学科的交互作用,它都包含了 呵呵 **************************************************************** 就是这个东西: 本学科都没用到,它看着差不多,它就给你填(添)上去了 注:一般人不太注意这个问题( 它就给我添上去了,我一看确实挺好的,添就添呗 )
1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福州四中与福州去毒社
热度 11 席琳 2016-7-3 09:06
2016-7-3 七月一号那天去了文林山革命公墓,缅怀先烈遗志,然后去位于白马南路101号的福州四中看福州大庙山和福州去毒社旧址,把门的大叔开始还坚决不让我们进,说是怕影响学生上课等等,左说右说求爷告奶都不成,给朋友在市委的朋友打了个电话,才前倨后恭热情洋溢起来。 福州四中号称建校110周年,可是在网上的历史介绍中,对福州四中的历史语焉不详,对福州去毒社也只字不提,而且福州四中也还在网上公开召集与四中建校110周年有关的校史资料: 福州四中创建于1906年,学校(本部)占地面积近29911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7235平方米。学校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拥有登高亭、登高台、诗楼、全闽第一江山石碑、钓龙井、钓龙台等十几处文物古迹,文化氛围浓厚。办学条件也想当优越,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一应俱全,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音像阅览室、校园电视台等教学设施齐全。这样一流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经百余年,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办学品位不断提升,赢得了社会与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誉。 查台江区志,知福州四中创办于1952年,来源于四所学校:福商、四端、榕工和开智等四所中学,而其中的榕工中学,不过才六十六年的历史,而创办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的四端中学,也不过六十七年的历史,创办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的福商中学,也不过七十一年的历史,只有把创办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基督教青年会书院(福商中学的前身)算进来,才勉强凑数: 清咸丰三年(1853年),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在保福山创办保福山学堂基础上续办一所圣经斋,称福音精舍,学制3年。咸丰八年(1858年),改名格致书院,同治三年(1864年),迁往城内于山北麓。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公理会又在保福山女学堂的基础上,增设保福山女书院。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邮传部尚书陈壁奔丧回闽,与农工商部员外郎力钧、奉天河北道孙葆缙、举人林纾等在苍霞洲林纾旧居,创办苍霞精舍。“学生晨受英文及算学,日中温经,逾午治通鑑,迨夜燃烛复治算学”,林纾任汉文总教习。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后,增设学科,教习英文。因校舍狭窄,不敷应用,迁徙道山路乌石山蒙泉山馆,改名绅立中西学堂,后迁华林坊越山书院旧址。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称苍霞中学堂。同年,基督教青年会在苍霞洲创办青年会书院(中学)。与此同时,日本人在苍霞洲创办东瀛学校,民国6年(1917年)因福州反日情绪高涨他迁。民国7年,保福山女书院改名私立文山女子学校,学制分高中3年,初中3年。民国15年,私立育华中学在大同浦建立。民国16年,在南禅山的开智小学校,增设初中部,称私立开智初级中学(民国37年设高中部,改称私立开智中学)。民国22年,青年会中学易名为福州私立青年会商业职业学校,但初中部是普通初中。抗日战争期间,辖内学校迁往内地,抗战胜利后又迁回。民国34年,商人集资在大庙山创办福商中学,设初中部,翌年增设高中部。民国38年,乡绅人士在上杭路创办私立四端中学。至此,辖内共有私立文山女子中学,私立开智中学,私立福商中学,私立四端中学以及私立青年会商业职业学校所设的普通初中部。 1950年,社会人士在苍霞洲创办私立榕工中学。1952年,福州市政府接办福商中学,四端中学(初中部)、榕工中学(初中部)、开智中学(高中部)并入,组成福州第四中学。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所中学,也就是开智中学的历史,最让人质疑: 民国16年,在南禅山的开智小学校,增设初中部,称私立开智初级中学(民国37年设高中部,改称私立开智中学)。 也就是说,福州四中来源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增设的私立开智中学,而在南禅山的开智小学校,则是开智中学的母体。那么查福州第十四中学的历史,就发现会更有意思: 福州第十四中学办学历史悠久,至今已走过了一百多个春秋。我们前身为私立开智小学,创办于1904年,是一所集初中、职专教育于一体的多层次全日制公立学校。。。。 一百年来,我们的老师 薪火相传 ,辛勤耕耘,甘当人梯,无私奉献;我们的学生爱国勤奋,尊师守纪,团结友爱,奋发有为;福州十四中从一座古寺起步,成为福州市一所办学声誉良好的特色学校。。。。 十四中的办学与寺庙有关,即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南禅寺, 1904 年维新运动在“科学救国”的呼声中,为救国图强,废科举、办新学,选择了南禅古寺为校址,创办了这所学校,它的前身为私立开智小学,座落于古老的南禅山上,因此学校因寺而生,南禅山也因寺得名(原是无名小山)。 再查福州南禅寺的历史,记载的更为详细: 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月,福州私立开智高等小学堂设在寺内,殿堂诸佛像,多被封藏。翌年,群众因寺院办学,妨碍宗教活动,发生捣毁校舍、殴伤教师、逼迁学校的事件。后通过法律手段,确定整座南禅山与南禅寺均拨归学校使用,纠纷才告解决。民国后,开智小学附设初级中学, 民国6年(1917年),由于附近发生火灾,南禅寺毁于火中。后开智学校在寺之废墟上重建校舍。 1954年,改为福州市第十四中学。 那么究竟是谁最早开办了福州开智小学的呢?《 福州开智学校师生积极参加辛亥革命运动 》这篇博文中则说: 福州爱国青年张运枢、吴鼎芬、郑靳、江震哲、陈鹗、陈光、陈允、林瀚光等人,他们在城里石井巷,组织成立读书会。阅渎时报,评议时政,揭露清政府腐败,抒发爱国情怀。那时维新思想正流行,所以他们早期亦有维新思想倾向。 在阅渎时报,评议时政同时,他们也感到爱国,必须做些实事,故提出创办学校,进行 “教育救国”,开发民智,唤醒民众,才能彻底揭露清政府腐败,最终推翻满清统治。此后他们经常在城里城外寻找办学场所。一天他们在南台洋中亭南禅山边“南禅寺院”躲雨,过后觉得就借“南禅寺”来办学也未尝不可。其时南禅寺北侧僧房里,已经办有私塾学堂。于是他们征得有关部门批准后。于 1904 年,就在南禅寺将“开智学校”(即今天福州十四中学)创办起来了。为了表明办学宗旨一“开发民智,教育救国”,所以将学校定名为“开智”。 没有资金的支持和当地开明乡绅的出面,几个毛头小伙子就可以办一所私人学校,而且是福州第一所洋学堂,谈何容易。根据广西百色政协网的记载,福州私立开智小学和开智中学,以及福州去毒社,都是由福建闽侯籍商人陈大澍一手创办的: 陈大澍是商人,曾集资创办福州私立开智中学,并与同仁开办去毒社于福州大庙山。 查福州去毒社的历史: 福州去毒社第一局旧址位于福州市 台江区大庙山, 杉木结构建筑。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福州成立去毒社, 林则徐 之孙林炳章为社长,在 南台 大庙山(今福四中教职工宿舍,及其旁小花园中)设立去毒社戒烟第一局。由于经费来源困难,去毒社于民国10年结束。1988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而且如果把开智小学的历史也算进来,福州四中110周年的建校历史,就要改写成112周年了。 所以就不说也罢。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2022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轰炸的瞄具 与计算机
gordon 2016-4-27 06:43
早期的轰炸,因为要炸准的原因。 飞机飞到目标上空,然后计算机接管飞机。 算一系列东西,飞机的飞行速度、高度、风 ,一系列东西。 投弹 这样才能炸比较准。 ******************************************************************************* 这个时候,整个飞机都是受计算机控制的 注:B24, B17 全都带有这种瞄具 从 B17 开始有这种瞄具的 B17是波音从商用飞机改的一块飞机,轰炸机嘛
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白领和计算机从业人员 —— 拥有合作能力的人总是很稀缺
gordon 2016-4-25 21:42
中国的情况不是一个自然竞争状态 不是单一技术,组织变得重要,白领增多,计算机取代白领,这种自然方式 而是白领和计算机同时出现这么一个方式 如果你过于竞争的去做,就会杀死下金蛋的鸡。 ******************************************************************************* 没有更丰富的组织形态,效率怎么提高 从0 到 1 ,要比 从1 到100 更重要。 组织者也是要吃饭的,而且很可能涉及到社交场合,礼仪啊之类的要求体面。 本来就是要在贫瘠的土地上开拓 只有相濡以沫,而不是相互拆台,才能混的下去。 ******************************************************************************* 技术人员因为和技术打交道时间长了,一切的缓冲或者泡沫,都要抹去 润滑是必须的 润滑也有它本身的用处,尤其在中国这么一个贫瘠的土地上。 ******************************************************************************* 这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一个经济形态,欲速则不达。 所以提醒特别注意。 ******************************************************************************* 正直是没有什么用的,这是最简单的事情。 没有能力,宽严皆误
1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信息革命 —— 计算机的运用
gordon 2016-4-25 10:41
1962年,在5000名工程师工作了将近7年后,波音推出了波音727客机。 32年后的1994年,波音推出了更大更精密的777 客机,但是它的研发时间还不到4年。 这要归功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运用。 ************************************************************************************ 同样,在氢弹设计中,由于大多数进步科学家的不参与。 少数有着坚定信仰的科学家,凭着少量的人力和计算机,将大量的进步主义者扫地出门。 进步主义者,滚他妈蛋吧 注:主要的参与人,就是冯诺依曼、爱德华·泰勒、乌拉姆 ************************************************************************************ 冯诺依曼说,有了大型计算机,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还是有用的 还是有一些工作,大型计算机是替代不了的 注: 乌拉姆是波兰人,冯诺依曼是奥地利人,泰勒是匈牙利的,都是对极权政权 非常痛恨的人。 拼了命也要把氢弹搞出来。 波兰的数学也非常牛 ,波兰有点像中国的民国时期,倾向西方,比较作死的一帮人 波兰是后建的一个国家,乌拉姆 ,是 波兰人 (出生的时候是奥匈帝国人) ************************************************************************************ 猜想是泰勒, 乌拉姆和美国数学家埃弗雷特 (Cornelius Everett) 的计算尺手算以及冯· 诺依曼的计算 机复算。 ************************************************************************************ 信息革命对劳动者个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软件工程、半导体和其它与新兴技术有关的行业创造了上百万个新工作岗位。与此同时,很多自第一次或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的文书和蓝领职位——诸如银行出纳员、秘书和钢铁工人——消失了。 廉价的计算机和通讯链接使公司可以淘汰或“外聘”非重要职位,有时这些工作甚至可以在成本更低的世界的另一边进行。 并不只有金融家在利用技术削弱国家权威而增强自身力量,色情业、赌博业、洗钱者和所有各种非政府组织,从反全球化激进分子、人权组织到恐怖团伙,都在这么干。 正如工业技术成为集权化的有力工具一样,信息技术业已被证明是同样有力的反集权化工具。
254 次阅读|0 个评论
12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6 11:20 , Processed in 0.049032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