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共享软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相关日志

分享 说说共享软件(五)
热度 17 mark 2012-12-22 17:38
相比国内而言,国外的共享软件产业就成熟很多了。俺常混的论坛有两个: 一个是 ASP 的新闻组。ASP的全名是Association of Shareware Professionals。因为shareware江河日下,ASP现在也与时俱进,把里面的shareware换成了software。ASP应该是美国最大共享软件组织,入会费是每年100美元。因为是收费制,所以也组织得最好。每年还要搞定期的选举,每个月还有一本非常专业的杂志,新闻组里面也有很多技术含量很高的帖子。ASP还有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制定了PAD标准。PAD是一个XML格式,主要是用来描述开发软件的功能,类别,链接、截图等等。因为下载站汗牛充栋,共享软件的作者也不可能每提交一次就要去重写一遍。所以通过PAD提交,就可以很快把自己开发的软件发布到下载站上了。 另外一个是论坛是 Business of Software ,简称BOS,是著名的软件界大牛Joel Spolsky一手创办的。 Joel Spolsky原来是以色列前伞兵,微软的前程序经理,Excel VBA就是他的手笔。他对软件设计开发都很有想法,文笔也非常精彩,有很多经典的文章,在软件界里面影响很大。创建STACKOVERFLOW.COM后,他的精力牵扯不过来,实际上已经淡出了这个论坛,但这个论坛却在另外一些大牛的操办下越搞越好。每年一次的BUSINESS OF SOFTWARE大会,那是明星萃集。DROPBOX和EVERNOTE的CEO在去年都在大会上发了言,介绍了很多有意思的经验。 另外还有一些独立开发者,他们的博客也非常的精彩。比如说 Patrick McKenzie。他原来是在日本公司上班的英国人,利用业余时间开发了一个帮助小孩子认字的软件 Bingo Creator ,当收入上去后,就干脆辞了职,一边做SHAREWARE,一边做咨询顾问。很有意思的是,他把自己的收入,下载量,包括自己的总结等等都公开在网上( 链接 ),很有参考价值。另外,他在Bos 大会也作为代表发过言。 共享软件从80年代发展到现在,随着IT技术的成熟,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开源软件越来越多,挤压了市场空间;二是像苹果、GOOGLE这些公司的崛起,桌面软件因为PC份额的减少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一部分共享软件的作者也在开始新的转型。比如上面提到的Patrick McKenzie,他不仅做了一个桌面版的Bingo Creator,还用Ruby开发了一个Web版的。根据他的数据,Web版的访问购买率比桌面版大概要高1倍。另外还有一些开发者则转移到移动平台,在IOS和ANDROID上继续新的征程。 国外很多共享软件作者自称为Isv(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俺觉得这个职业最好的优点就是Indpendent。自己剥削自己,不用受制于人。俺们在公司里面做项目,要受制于客户,受制于老板,受制于销售代表等等乱七八糟的人和事,这些问题在共享软件里面统统都不存在。客户喜欢你的软件就付钱,不喜欢就卸载,就这么简单。You just get what you pay。套用老虎的一句话来说,这是一个自我满足,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实现的体系,是俺们在改变世界,而非世界在改变俺。 (完)
1250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说说共享软件(四)
热度 19 mark 2012-12-5 22:42
俺说的第三个代表叫阿达,成名之前也就是一屌丝程序员,什么乱七八糟的东东都写过。他的早期代表作包括:《阿达彩票》、《阿达算性命》、《阿达关机器》、《阿达看世界》、《阿达e作剧》、《阿达看图片》。。。。他真正的突破却是在娶了老婆以后。为什么涅?因为他的老婆是个专业美工。一个好的共享软件,美工至少要占40%作用。人靠衣装马靠鞍嘛。阿达天天和美工零距离沟通,那效果当然是刚刚滴。很快就推出了自己的成名作,《阿达连连看》。这个游戏和QQ连连看没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但阿达的优势在于美工精致,关卡巧妙,而且做得早,服务对象是老外,所以很快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话说当年做小游戏也是蛮赚钱的。国外第一个做塔防FLASH游戏的作者( Desktop Tower Defense ),据说编程技能也就只会写点FLASH的SCRIPT,可他的游戏光广告就赚了十万美元。 国内做共享的有两个有名的论坛,一个是989,里面大牛很多,是个封闭式的论坛。好像有一次被黑客攻击还是怎么回事,为了避避风头,坛主就把名字改成了养猪致富网 ,大家简称为猪圈 。原来还时不时交流一下做共享的经验,后来大牛们逐渐发家致富,也没心思打理业务,更多的是在讨论如何把妹游世界,炒股炒期货等非典型性技术问题了。俺的帐号丢失后,已经很久没有去过,也不知道这个论坛现在怎么样了。 另外一个是CNSW(中国共享软件联盟),坛主是做海外主机服务的。新手老鸟都有,有很多不错的帖子,经常也组织一些活动。比较雷人的是,这个论坛的长期置顶贴名叫“再拜大神!太有效了!首次收多单!”。目前已经回复到了74页。哎,俺们中国程序员也还是太迷信了。 另外,创办《程序员》的蒋涛对中国共享软件的作用也是蛮大的。说起来,蒋涛还是俺原来一个美女领导在川大数学系的同班同学。这个地球真是太小了。《程序员》杂志从周奕开始,就一直在不断介绍国际上共享软件成功案例和方法,中国共享软件能走到今天,他们绝对是功不可没。
1063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说说共享软件(三)
热度 20 mark 2012-12-3 20:07
除了视频转换,在其他领域也还是有打出了自己一片天空的。俺捡三个比较有特色的来说说: 一个是福建的福昕软件,可能很多人都木有听过。但是他们的代表作FoxitReader,在PDF领域那是威震一方。在他们之前,也不是没有人做PDF。 如ADOBE,本身就是PDF祖师爷,因为木有人和他竞争,也就一直躺在功劳簿上吃饭。ACROBAT READER也是越写越大,一个安装包到后来没个100M还止不住。而FOXIT READER则反其道而行之,他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小”,整个安装程序不过几兆,就完美地实现了PDF的显示,非常符合网络时代下载的要求, 而且显示PDF的速度还飞快。(话说俺记得乔祖师也是喜欢在”小“字上下功夫,才能把微软打得落花流水。)另外他的商业模式也比较独特。FOXIT READER是个免费软件,用来赚人气。真正赚钱的却是关于PDF的技术授权,他的客户甚至包括了亚马逊这种超级巨头。福昕软件现在在美国、欧洲、日本等 地都有自己的分公司,也早就从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 另外一个是天津的BROTHERSOFT。他们做的是销售共享软件的网上商店,在GOOGLE上搜索software download,他大概是排在第7位左右,仅次于cnet这些超级大站。BROTHERSOFT的特长是做SEO,也就是搜索引擎优化。前面说过,做共 享就是做人气,做人气就必须要上搜索引擎的第一页。而能在关键字上做上搜索引擎的第一页,这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活。搜索引擎优化又有白帽和黑帽之分,白帽 是名门正宗,一步一步正正规规的做内容;黑帽则是邪魔外道,像购买链接,交换链接,自动生成含关键字网页这些技术都算是此类。BROTHERSOFT则是 黑帽白帽一起上,他的很多网页甚至比软件本身的官网在GOOGLE的排名还要高。 最后这个,主要是老婆娶得好。 (土鳖抗铁牛)
863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说说共享软件(二)
热度 13 mark 2012-12-1 20:07
视频刻录这块蛋糕真是大,一时间大大小小进入这块领域的作者不下百家。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经过惨烈的市场搏杀,这个领域幸存下来的成功者也屈指可数。北京XILISOFT算是中间比较成功的。据路边社消息,XILISOFT请了60多个大学生,每天不干其他的,就在各个相关论坛上灌水。比如说马甲A先提问,“偶想把XXX格式转换成XXX格式,不知道用神马软件比较好”,马甲B立马跟上:“那还用说,当然是XILISOFT{:225:} “。搞得后来论坛的版主碰到陌生ID问这些问题,立马就先KILL掉再说。 由于市场竞争太激烈,各种大招也很多。比较好玩的就是功能拆分。出来混就是混个人气。共享的人气哪里来?当然是GOOGLE了。为了在GOOGLE的搜索引擎上"XXX TO XXX CONVERTER"占到第一页,很多软件就把本来可以完成多个格式转换的功能拆掉,一个软件一下就变成了几十个软件,界面都一模一样,只是转换的格式略有不同。 虽然做大了的不多,但是在视频转换领域赚到钱的还是不少。不少大牛就靠这个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再华丽的转身开始了自己新的征途。比较搞笑的是,到了2010年,俺还看到个新闻,一个老外旅游者在云南一个偏僻的小镇旅游,一个农民用英语和他热情的打招呼,那个农民跟老外说,他最喜欢的网站是TECHCRUNCH,他每个月能挣5000美元,直接就把老外雷得个外焦里嫩。那个农民说他做了十几个共享软件,大部分与视频转换有关。他还曾经试图出售Firefox,不过由于自由竞争太激烈,销售状况并不是很理想 。 (再去喝口水)
715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说说共享软件
热度 15 mark 2012-12-1 13:38
做ERP,MIS都算是软件业里的正规军,动辄就是几十万行代码,几十个人的团队在操作。俺今天来说说软件业里的游击队- Shareware。 Shareware-就是try-before-you-buy那种软件。这种软件一般规模都很小,但是非常实用。WINZIP,相信大家都用过,就是一个赫赫有名的shareware.当然,他是做得非常好的,早就是上市公司了。 中国的共享软件的起步公认是从周奕开始的。记得大概是2001年左右,在《程序员》里面看到一个买宝马的程序员的故事,对俺们这些小码农冲击真是很大。话 说周奕这个人啊,真是非常聪明的一个人。当时MP3非常流行,但却不能刻在光盘上,放到CD里面去听。周奕一动脑筋,就开发了一个可以把MP3写在光盘上 的SHAREWARE。最牛的是,他把这个软件放到了INTERNET上去做国际销售。当时真是对中国程序员来说真是一种前所未闻的销售模式。这个软件当 然也是卖得非常之好,没多久,他自己就买了辆宝马。最可贵的是,周奕也没藏着掖着,他把自己做共享软件的这套经验全部都放到了互联网上。中国的共享软件软 件产业从此起步。 杯具的是,中国共享软件产业起步后第一个冲击的却是周奕自己的软件。中国程序员把山寨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一口气在市面上同时出现了几十个几乎一模一样的 产品,把周奕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周奕再也没敢公开自己再做什么了。虽然周奕现在默默无名,但毫无疑问,每一个从事共享软件行业的中国人都应该感谢他,是他 开启了这个新的时代。 MP3 burner上的混战还未结束,一些程序员由此及彼的想到,既然音频能刻录,那视频必定更火。中国的共享软件主力有立马进入了视频刻录和视频转换领域。当 时国外的共享软件业也不是木有看到这块蛋糕,但是因为国外严格的专利保护制度,使他们只能望洋兴叹。而中国程序员大无畏精神,使视频刻录成了中国人的天 下。俺公司当时一个做支持的年轻人,恰如其时的进入了这个领域,现在早已是千万级别了。古人说得好,英雄莫论出处。 (喝口水,土鳖抗铁牛)
836 次阅读|4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 00:43 , Processed in 0.02477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