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心理咨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直直弯弯(再下)
热度 49 喜欢就捧捧场 2016-3-14 07:18
坐在我身边的那位美少女叫丝塔芙尼,如果时光回溯到二十四个月前,他还是一身男装,短发,行为跟其他男孩无异。 那时候,他叫史蒂夫。 史蒂夫的内心深处估计跟韦大人一样,也是住着一个“狂野的女人”的,他进入中学后,在父母,老师和校方心理咨询老师的循循善诱下,终于勇敢地面对了现实,开始留长发,穿女装,戴胸罩,贴花黄……然后,问题就来了。人,不论直弯,总是要每天解决自己的五谷轮回问题,曾经的史蒂夫现在的丝塔芙尼,对于去男卫生间和男更衣室感到森森地抗拒。 学校里同班的女生们对现在的丝塔芙尼曾经的史蒂夫来女卫生间和女更衣室也感到森森地抗拒。 史蒂夫要上体育课要用更衣室和卫生间,这是一名学生的基本人权。 学校管理方和家长理事会陷入悖论无法自拔,在辩论期间的一个妥协方案就是让史蒂夫使用学校员工专用的卫生间。然后这个方案从他入学到她毕业就一直用下来了。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是无解,去年本五去瑞典开会的时候就见到过解决方案了。我们公社每年都要把各国的物流经理们敛到一起开会,由于欧洲的业务还是占大头,所以北美和亚太的经理们每年都飞八到十八个小时不等跑欧洲开会。去年在瑞典的时候,开会前先发了一个会议中心的平面图,上面把卫生间的位置标出来。会议中心服务极好,咖啡茶水软饮料及时供应,结果到了休息的时候,一群人直奔了卫生间。我的前老板是个话痨,那次见面抓住我聊起来没完,结果我去的时候,走廊里就排起了长队。 我一看,就一队,队里有男也有女,当时就蒙了,这是排队去卫生间的吗?还是排队等领导摩顶呢?正犹豫呢,一位来自花旗国的豪放女直接把我给拉进队里,“别找了,this is the PeePee lineup!” 我往前一看,果然队伍蜿蜒进了一个写着Washroom 的门,心想这是进去再分流的节奏吧。等排到里面,赫然发现根本找不到我想像中写着男厕所,女厕所的门,而是十几个小隔间一字排开,鸡犬相闻,大家在等待的时候还在认真讨论工作,特别的和谐…… 你们看出来没有?这就是未来的大趋势!前卫的维京人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明路哇!以后大湖北的学校卫生间也早晚会变成这样:一个大厅,两排单间…… 有道是:躲进小间成一统,哪管男女与直弯! 下面 没有了 有,也变了 没有,也变了 接着求鲜花鸡蛋评分捧场,链接如下: 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m.php?mod=redirectptid=40488authorid=0postno=37
674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旧帖搬家 - 读书有感
碧水芳洲 2012-9-16 23:02
2012-05-07 今日阅读:《儿童与青少年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由因素-金-柏格、特蕾西-史丹纳合著,黄汉耀翻译,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今天花了一节课时间读了两个案例。很受启发。 第一个案例是被诊断为“普瑞德威利氏症候群”(PWS)的14岁男孩马修,第二个案例是有智力障碍的5岁女孩小蜜娜。 第一个案例中,作者提到了“奇迹问题”、“选择动物的方式”、建筑“成功塔”,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孩子和家长构建行为改善的目标。 第二个案例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第一是咨询的程序,第二是对孩子能力的确定。 通过小蜜娜的案例,作者给我们呈现了她进行咨询时所采取的大致步骤。比如:第一次会谈对象一般为孩子和她的父母;在咨询开始前向孩子解释如何进行咨询;当孩子对言语有理解上的困难时,采取游戏的方式和孩子一起玩,增强彼此了解,并让父母从旁观察;在游戏中观察孩子的能力;与父母交谈;短暂的“思考休息”;和父母约定后续的咨询,并通过后续的几次单独对孩子进行的咨询评估孩子的能力与需求;形成完整评估;与父母单独咨询,提供给父母更多希望的信息,不能只讨论儿童的限制。 在对小蜜娜进行的整个咨询过程中,作者展示了她作为儿童心理咨询师良好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她在和小蜜娜游戏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通过一些小活动,了解到孩子所具备的一些能力和存在的欠缺。这其中包括:细部运动技巧、手眼协调能力、颜色概念、语文数学能力、握笔方式、画线条和形状的能力、使用剪刀剪纸的能力、感觉认知能力、轮流替换的概念、模仿力、发展进一步游戏的观念、视觉听觉技巧、注意力、是否能接受别人的触碰等。 2012-05-11 继续阅读这本书的内容,讲到作者的办公室布置这一块,给我一种深刻的印象:不用说和来咨询的孩子交谈,即便是办公室的布置,作者都是带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的。 比如,作者会将自己的办公室分成至少两个房间,一个较大的房间,用来和孩子及其父母一起交流,另一个较小的房间,可以在和父母、孩子分开交流时提供给孩子。 较大的房间有足够的空间让孩子活动,甚至孩子可以躺在地板上,所以每次使用完房间后,作者都会加以清洁。办公室有窗户,是为了孩子可以看天空白云,看花看树。 这个房间还被分成了三个区域:谈话区、游戏区、活动区。谈话区给大人配了正常大人用的桌子和六把椅子,另有给儿童使用的一张小桌子和四个小凳子。在谈话区还准备了一些小东西,让孩子的手有事情做,可以让孩子在与作者交谈时可以边谈边做,而不用时刻与作者保持眼神交流,更有助于沟通。 游戏区也有桌子,桌子上放着图画纸、彩色铅笔、透明胶带和一把不很锋利的剪刀。在房间的一个角落,也是游戏区,那里有一张不很贵的双层床,下层没有床垫,而是放着坐垫,上下层之间围着窗帘,作为孩子的秘密藏身所,当作者单独与父母交谈时,不想参与的孩子就可以躲在这里听大人说话。另外,这张床还被布置成玩具屋,里面放着木制动物、积木、动物玩具,还垂吊着各式玩具。 活动区则以桌子为主体,大大的桌面便于孩子活动。 而另一个房间则比较小,里面有沙、飞镖游戏和一些儿童书籍。除此之外,在房间的墙上挂了大小适中的写字板或白板,要很容易擦拭的,便于小孩涂鸦、画画。白板不能挂得太高,必须让孩子坐下来也能使用。另一面墙上挂了较大的留言板,当孩子准备把自己没画完的画留下来下次继续画时,可以挂在这个软木留言板上。在房间中还有一张结实的长凳子或沙发,加上两三把舒服的椅子,以便有些孩子在不熟悉的环境下想坐在母亲腿上。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6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旧帖搬家 - 心理咨询的目的
碧水芳洲 2012-9-16 22:52
摘录自《心理咨询师教程——知识技能》,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心理咨询的目的包括: 一、促使行为变化 了解行为产生的原因——确立行为的主要症状表现作为咨询目标——把咨询方案付诸实践,改变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的产生不外乎三个原因,生理、心理、社会。我想对于孩子来说,产生不良行为,首先要判断他/她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生理方面,是否有先天原因(如自闭症、多动症等);心理原因,主要看他/她的学习状况如何,和同学、老师的人际互动是否良好;社会原因,了解他/她的家庭背景,父母长辈的教养方式、父母是否在身边亲自教养孩子、父母是否有离异再婚等情况等等。 二、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帮助来访者认识“此时此地”的意义,直面自己目前所处的状况,提高处理当前问题的能力,并且帮助来访者主动学习,将咨询中所学到的处理问题的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这一点提的很好。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更愿意幻想未来,或者抱怨过去,很少懂得把握现在。也许这是产生问题的一部分原因。另外,在学校咨询中,最棘手的问题恐怕是学生在咨询室表现的很好,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决心改变自己,但一出咨询室,处于原有的情境,又忘记了要怎么去运用在咨询室中学到的技能,以致问题重复发生,并没有多少改进。帮助学生学习处理问题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他/她将所学技能运用到处理日常生活所面临的问题中去。这大概是我在学校心理咨询中要努力的目标之一。 三、提高决策水平 提高决策水平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 其一,纠正认知偏差。包括帮助来访者解决“不可解决”的困难,让来访者重新思考自己的认知,加深对自己的理解,形成新的、更有效的思维模式,更自由地按自己的意愿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决定;还包括协助来访者打破“不可打破”的承诺,认清继续遵守承诺的不合理性以及判断是否继续遵守承诺;也包括帮来访者纠正非理性思维(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以及糟糕至极)。 学生最容易有认知偏差,因为他们的理性发展还不够完善。很多问题并不是很严重的学生,他们的烦恼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有多大的问题,而更多是他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的理解不够到位。但是,在学习中,我并没有看到教程对如何帮助来访者解决“不可解决”的困难有多少阐述,看来我需要另外多找点资料学习这块内容。但教程中有句话倒是对我颇有启发,它认为“来访者认为自己的困难不可解决,是因为他们确实作了努力,但缺乏技巧或能力不足,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从前我做班主任的时候,倾向于认为学生并没有努力去解决过困难,而是因为懒惰或其他不好的原因使自己一再陷入让人无法容忍的境地。现在看来,我们应该对差生多点理解和同情,因为他们也许曾付出比好生更多的努力,只是方式方法不对,或外界没有给予他/她有力的支持,才导致了他/她目前的困境。 另外,非理性思维的三个表现形式也给我很大的启发。确实,很多学生的不合理思维归结起来就是这三点。绝对化要求——很多孩子会说:我一定要怎么怎么样,不怎么怎么样我就会怎么怎么样;过分概括:当老师批评他/她哪点做的不好的时候,他/她会自然而然地觉得老师是讨厌全部的他/她,或者当某个孩子不和他/她好的时候,他/她会认为大家都不喜欢自己,自己的人际关系非常差;糟糕至极:现在的孩子过得太顺遂,经历的事情很少,所以发生了一点不好的事情,他/她就会觉得自己完蛋了,天都要塌下来了。 也许,我以后的心健课可以针对三点分别设计一块教学内容,让孩子有所体悟。 其二,减轻内心冲突。典型的彼此冲突的需要包括:独立——依赖、谦卑——自信、信任——怀疑、归属——自由;获取成就的需要——获取休闲的需要。 我想很多人至今都处于这几种需要的冲突矛盾中吧。哈~~包括我自己啊。不过这几点也是上心健课的很好的题材呢。 四、改善人际关系 这点很好理解。但是不太好理解的是,通过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人际关系的建立,改善来访者的状况。比如,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诚实的人际关系,能增加来访者自尊、自信、独立自主的精神;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理解的人际关系,能够使来访者受到与以往不同的人际关系模式,从而改进自己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我发现,在学校,至少是小学阶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性在我心目中绝对超过学习成绩、行为习惯。来咨询室的孩子,我不担心班主任反映他/她上课不专心听讲或者学习成绩很差,我最担心的是班主任告诉我他/她在班上一个朋友没有,有这种情况的孩子通常是问题比较大的,而且最为棘手。 五、发展来访者潜能 首先,要帮助来访者全面认识自我。 要做到这点,必须处理好三个问题:其一,负面的自我评价,因为如果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无用的自我责备中,实际解决困难的时间和精力就会非常少,不利于问题解决;其二,过高的自我评价,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只能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其次,帮助来访者加强自我内省,逐渐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社会环境及有关观念的联系,而不是习惯于从同样的角度或同一水平重复地思考,在此基础上,找出来访者真实的自我,解除对真实自我的困惑,使来访者的真实自我自我得以解放,以缓解心理困扰。最后,要帮助来访者增强心理自由,这需要帮助来访者认识到,个人能力不足是允许的,要接受自己作为不完美的人存在,还要学会拒绝他人不合理的要求,并允许自己矛盾情感的共存。 很想先谈谈最后一点:允许自己矛盾情感的共存。教程中举了个例子,一个女生对咨询师说自己很恨自己的前男友,因为他深深伤害了自己,但实际情况是,她还深深爱着他。这让女生非常的痛苦。这就是两种矛盾情感的共存。之前做咨询的时候,我会倾向于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如果问题没法解决,我会觉得非常痛苦。但看到这点,我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我可不可以这样认为:有时候成功的咨询并不是帮助来访者解决了什么问题,而是帮他/她发现自己的矛盾的想法,并想办法接纳自己的这种矛盾?比如这个女生,如果她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很恨这个男生,是因为她太爱对方,而对方辜负了自己,让她受到伤害,所以才会有这样强烈的恨意。爱对方是可以理解的,恨对方也是合情合理的,最重要的是接受自己还爱他的事实,然后想办法把这种爱转移到别的事或人身上,也许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发展来访者潜能的这条也是上心健课的一个很重要内容。学生在发展期间中最重要的事恐怕就是认识自己了。而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他们常会徘徊在负面自我评价和过高自我的评价之间起伏不定 。看来可以分开这两点,分别设计一些课程。不过这个内容只适合中高年级用。
个人分类: 摘录|452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4 12:37 , Processed in 0.022133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