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杨振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杨振宁
热度 21 席琳 2012-7-20 11:01
2012-7-19 除了陈香梅,另外一个在两岸三地穿梭并负有特殊使命的美籍华人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不过许家屯对杨振宁惺惺相惜,网开一面,在其回忆录中采用的是春秋笔法(第三百三十页): 一些做学问的人,也在进行政治活动,比如一位任教美国的华商教授,我到香港工作之前,他已经到了北京,见过邓小平。此人传话并非义务,通过香港我们的一个私人名义开的公司,帮助他研究经费。 另外对杨振宁,许家屯从回忆录一开始就对他推崇备至,后来还任杨振宁的弟弟杨振汉担任其属下要职。但对杨振宁本人,则没有正面接触,几次提及,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一晃而过,可见杨振宁不但做学问很有一套,做人和做事,也都天赋异禀,有常人不及之处。 例如第十六页: 还有一件在组织原则上很特别的事。诺贝尔奖得奖者、物理学家杨振宁,很为中央器重。他向胡耀邦、赵紫阳、万里反映,香港有些人对香港新华分社不满,说不能向中共中央反映香港人的意见。杨振宁建议:另设渠道。办法是由中央向香港中文大学派个“访问学者”,此人能直接向中央负责人反映港人意见。胡耀邦同意了, 由万里选人。选的是已故外交部长乔冠华的儿子乔宗淮,他早我三个月去香港。成为新华社香港分社之外,另一条直通中央胡耀邦、万里的专线。在我临行前,万里见我,交代说:“中央认为这条线没有必要了,决定交给你。” 再如第九十四页: 乔宗淮来港后,通过中文大学校长马临,认识了港英政府行政局首席议员钟士元、议员邓莲如、利国伟。他(她)们是当时华人在港英政府中的最高级官员。我到香港后才知道,他们就是杨振宁向北京领导人所反映的,不满香港新华分社的代表人物。 在第五十到第五十一页: 为了加强掌握国际经济信息,我决定成立“东南经济信息中心”,搜集世界经济讯息,研究后提供见解,供工委、北京领导机构及国内有关单位参阅。“中心”并接受委托,提供调研服务,打算由研究香港问题开始,再逐步发展成类似美国“蓝得”研究所的研究机构,成为国际经济、金融研究的权威。我选择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的弟弟杨振汉负责,出任“中心”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董事长由我兼任,但不对外公开。 还有第二百二十三页: 经过一个多月,选拔了二十余名新华分社部以上干部,多是各地的尖子。如上海的谭茀云(后任社长助理、经济部长),杨振汉(诺贝尔奖得奖人杨振宁的弟弟,任东南信息中心负责人),浙江的张浚生(任宣传部长),福建的翁心桥(任文教部副部长)等等。 也就是说,人家许家屯,实在是超爱杨振宁,以至于连杨振宁的弟弟杨振汉,都视为心腹,随处提携了。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2759 次阅读|1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4 12:03 , Processed in 0.017616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