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倩女幽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相关日志

分享 《夜宴》真是一个中国故事,这玩意跟 《倩女幽魂》差不多
gordon 2016-5-22 02:46
《夜宴》真是一个中国故事 所有的东西,都是中国元素 西方文化是解毒剂 需要在各个地方强化 注:跟《倩女幽魂》差不多,讲了一个很懦弱的人的故事 干啥啥不成,吃啥啥不剩 就是一个废物 ,一个吃货呗 ********************************************************************* 中国人不就是这种蛋人,流淌着阴谋诡计的侏儒 ********************************************************************* 我说它是一个早熟的文明,你们不信,它政治也早熟 ********************************************************************* 从国际关系变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或者说,解释变迁 中国政治过早的实现了统一和成熟,其中固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我们也 要看到,国际政治中的制衡逻辑和支配逻辑能够平衡的发展更具有某种偶然性:“恐怖平衡”或者纳什平衡的微妙之处在于,一旦有国家在霍布斯式的自然国家状态 下,试图利用马基雅维利式的国家政策,其他国家几乎必然要选择同样的规则和手段应对,而长期维持贵族式的谦让和道德反而是更令人不可思议的状态,这样的国 际政治称作核恐怖平衡也好,黑暗森林体系也好,结果就是形成秦帝国似的国家可能性较大,而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体系维持的可能性较小(欧洲也有拿破仑和威廉皇 帝的试图统一的努力)。而在战争成本较低的前现代时期里,这种诱惑如果没有强大的制衡力量,几乎必然是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国家。 中国的不幸在于在这个时间窗里,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强大社会团体和个 人的力量,在外部国际压力消失后(边患比较特殊,边患主要的压力还是军事层面的),君主必然利用被垄断的国家暴力打击多元的经济和文化,而没有任何意愿允 许甚至扶助能制衡自己权力的势力的强大,被传统社会长期称颂的刘备诸葛亮式的王相合作和制衡,至多是一种无任何制度保障的给予式的残余习惯,到宋明也被碾 杀殆尽。 注:相权也被剥夺,成 “大学士” 制了。 秦帝国的统一使得中国在民间力量尚未成熟强大之际,就被迫直接面临国家权力的压迫和诱惑(缺乏贵族与宗教势力的制衡),形成了国 家独大、社会萎缩、个体消失的死局,社会自治长期受到国家管理机构的压抑和指导,弱化了社会在国家和个人层面上的交流和协调作用,并且中国帝制获取的庞大 资源,成功的改造了“宗族”和“江湖”等的伦理和结构,形成组织间的同构关系,社会与国家之间更多的体现一种支撑合作关系,缺乏对抗和冲突的紧张,这种强 大的帝制文化的行为路径依赖直接导致传统中国政治长期停滞。
1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再读《倩女幽魂 2》
热度 2 gordon 2015-6-12 22:41
The story continue 闲来无事,再谈 《倩女幽魂 2》 《倩女幽魂 2》对我有格外的意义,因为这里面的人物,我都有类似的经历。 说说左千户,左千户这个人呢,武功虽然熟练,但是有时候技巧是没用的,必须有大力才行。 这也是 花无缺,无法胜过 南天大侠 路仲远的原因。 ******************************************************************************* 人年纪一大,什么事都是往后退的。 干什么事都不是自动化,像左千户那么顺溜。 每走一步,都是最优化,绝不多费半点力气。 遇见难事费大力,遇见小事出小力,绝不自动化。 傻呵呵的不惜力,“养” 才是使力的诀窍。 这不容易,也很难。 ******************************************************************************* 但这种状态也不是没用破绽的。 从来没有想象中的高手,只有实践中的胜者 注:左千户不胜 “蜈蚣精” ,就是因为力有所不逮、 闲散游侠的生活倒是惬意,但人大抵没有什么本事。 不急于求成,还有一个原因,力量对比是在相互转化的。 世界是复杂的,初始的看法仅仅是初始的看法,随着事件的深入,最初的认识就会有所变化,这也注定是应对的办法是动态的,可变的 这部剧里面我最欣赏的其实是 知秋一叶,只是太年轻了而已,状态不错,高手风范。
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一直没有想到 《倩女幽魂》怎么破局
热度 4 gordon 2014-8-27 18:18
倩女幽魂啊,宁采臣是一个很经典一个形象,一直不知道怎么破解, 我从来没有想到过,宁采臣也许有一天会变成燕赤霞,原来如此。 整个局全破了。 ×××××××××××××××××××××××××××××××××××××××××××××××××××××××××××××××××××× 你不能听它说,照它的思路走,死活都破不了局。 你听作者说,这就是个死局,客观条件把它限制了,在那个条件里,宁采臣已经非常完美了。他也尽力了。 然后生物入侵,有外星物种入侵,宁采臣变成了燕赤霞,整个棋局全破了,七零八落,呵呵 男儿当自强 ×××××××××××××××××××××××××××××××××××××××××××××××××××××××××××××××××××× 多说一点,不要象学生 学生有个毛病,书本上学点东西,就想用一用,套一套。当然谁都是这样过来的。 我这样说吧,我打过很多类型的仗,还有很多不规则的仗 还有很多窝囊仗,还有一些根本没有什么收获的仗。 一个 Tips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I1NjM4NTI4/v.swf
3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如何解决 倩女幽会 或 倩女幽魂 问题?
热度 3 gordon 2014-5-21 04:21
“倩女幽会” 其实是 我打 “倩女幽魂” ,打字打错了,呵呵 标题党,标题党 “倩女幽魂”问题,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张国荣演的 书生宁采臣(张国荣饰)收账不成,无处可归,遂夜宿鬼寺兰若寺,遇上侠士燕赤霞(午马饰),二人成为邻居。一日偶遇艳女小倩(王祖贤饰), 宁采臣为什么不去考公务员,想来是一个打“土坷垃” 的落地秀才,为了谋生,写写画画混碗饭吃,所以去干收账这个营生。 偏偏遇上了聂小倩,百无一用是书生,很是可怜。小倩也反反复复说,身不由己。 一对落魄小夫妻,这个故事太动人了,在中国社会也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那这个故事有解吗? 要我去收账,“ 提剑跨骑挥鬼雨 白骨如山鸟惊飞 ” ,他们不爱用这种方法。有没有另一种解 其实也不是没有,所谓武侠小说里名门正派的方法,厚积薄发,所谓气宗的方法。 在上一篇《为什么现在变得越来越艰难?》文里,提到工业革命后人类历史的一个一般规律。 The history of Human Progress is all about Expanding Limits 所有人类历史都是在扩展我们的极限,学习很多时候不仅仅是知识学习,还是生理的训练。 如果你曾经有做过几天新的运动,你会知道你的身体有什么感觉,有点酸疼。 还有一个心理、生理的状态的问题, 如果你伤心、生气、担心、沮丧,你将不能学会,绝对是这样。如果你是在一个开心的,放松的,好奇的大脑状态下,你将很快学会。 而且,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你需要忍受未知,即当前暂时不理解。 如果你是期望第一次就能把事情做对的人,你会因为你无时无刻(的)沮丧感和你的不完美而变得发疯。 如果你容忍一些中间状态,“即明白一些,又有一些不明白” 而感到舒服,你将会学好,而且你的状态越轻松,你将学得越快。 说到底,宁采臣的问题是敏感又脆弱 。这是一个性格问题,也可能和经历有关,输的多了。 其实我也有类似的经历,有一段时间我的学习下降,是因为在一个重大收获后,自己放松了,放羊了,然后又努力,但短时期的努力又过于认真,学习效率下降,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期望短期努力,获得好收成是不切实际的。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c1MjEyNTM2/v.swf 十里平湖霜满天,读来真是凄凉。 ×××××××××××××××××××××××××××××××××××××××××××××××××××××××××××××× 富贵闲人,这才是非富即贵,大富大贵之相 当年,是把这样的人当作反面批判的。或者是逗乐的。 从倩女幽魂 到 富贵闲人,哈哈,我终于 洞破天机了。 郑少秋演楚留香也演的好, 另:陈后主的不识金戈也不解决问题,有些问题不是努力一下就能解决的。北宋也不是好的师法对象。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5Mjg3NjA=/v.swf 还是《戏说乾隆扫黑记》比较好看
684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从不同版本《倩女幽魂》的变化看妇女地位的提升(转)
gordon 2014-3-28 02:27
注:对宏观叙事早就淡漠了,慢慢的觉得微观叙事更有意思。也许是我越来越无能的缘故。 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 不知道《倩女幽魂》究竟有多少版本,反正我只看过三个:蒲松龄版、王祖贤版和刘亦菲版。这三个版本自然有很多区别,我觉得最明显的一点是:小倩的地位不断在提升。 蒲 松龄的版本中,小倩被宁采臣救了之后,铁了心地陪他回家,侍奉他的母亲和原配夫人,“女朝旦朝母,捧匜沃盥,下堂操作,无不曲承母志。”而且“女善画兰、 梅,辄以尺幅酬答,得者藏之什袭以为荣。”为宁同学赚足了面子。她还为他生了儿子,且他又纳妾了,也生了儿子。这个故事几乎可以满足中国古代男人对于女人 的一切期望:传宗接代、少吃饭、多干活、不嫉妒(与原配和谐相处,且允许他继续纳妾)、有才艺。 王 祖贤版的《倩女幽魂》里,宁采臣成为一位从天而降的翩翩少年, 电影里没有交待他是否有母亲,是否已娶妻——这些都不重要,只要他有一颗赤子之心就够了 。结 果,他救了她,而她并不需要通过生儿子、画画送给他的朋友等行动来报恩,电影的结局是她有了投胎的机会,只是从此以后与宁同学相忘于江湖(据说还有一部戏 的结局是两人私奔了)。这个版本里的小倩显然比蒲松龄版的小倩更自由,但是还是有点“封建余孽”的影子:姥姥命令小倩与黑山老妖成亲,幸好最后关头被宁同 学和燕赤霞救回。 刘亦菲版的《倩女幽魂》,与之前版本的最大区 别是:燕赤霞和宁采臣,居然同时爱着聂小倩,编剧生生把一个鬼故事改编成了三角恋故事。而且这个版本里,细心的人还可以体会到宁同学处于一种微妙的劣势, 从某个影评里抄一句,“ 跟不离不弃守护在兰若寺的燕赤霞比起来,宁采臣与小倩之间的情感纠结毫无力量 。从这个意义上讲,宁采臣在全片的戏剧结构中只是承担 了一个不给力的男小三的功能, 但碍于种种原因,又不能轻易删掉,搞到最后小倩不得不脚踏两只船” 。(这个版本的其余的细枝末节倒是更值得玩味,也是从影评 中看到的:“港版中小倩基本以女鬼的面目示人,亦即是死后冤魂不散;而在大陆近来公映的《倩女幽魂》,包括电视剧,小倩则以狐妖的身份出镜。这并非没有原 因——据说在某主管部门的管控尺度中,鬼意味着封建迷信,而妖则没有直接冲击审查底线,所以聊斋题材的电影,《倩女》也好,《画皮》也罢,基本都是动植物 幻化的妖孽作祟,死后不散的冤魂是断没有出现过的。”我想起《白鹿原》小说原著里,田小娥死后,冤魂多年不散,最终附体在她公爹鹿三身上,但电影里只是轻 描淡写这一出,且删减太多,给人前言不搭后语之感,原来是因为这个。)总之,这个版本里的小倩,地位比王祖贤版本的更进了一步,不但摆脱了各种枷锁,而且 还略显矫情地忧思: 大叔和正太,谁更适合我 。。。 这几个版本的变化,大体可以反映女性地位的不断上升。当然, 我 不是说《倩女幽魂》的编剧本身有女性主义倾向。毕竟 这个故事母本的主题是“惩恶扬善”,让人们不要贪图来路不明的钱财与美色。无论古代现代,创作者改编者 们都只是在试图讲一个迎合大众口味的通俗故事。 但是为什么古代的小倩是那样的命运,而现代的小倩是这样的命运?因为女人追求的东西改变了,男人对于女人的 要求也降低了,所以客观上呈现出这样的效果。 有人说,“被两人男人追就代表进步了吗?”当然不是,那要看当事人都持什么心态。在第三版里,这样的情节设定意味着小倩有了选择权, 有了独立的情感认知,而不是像第一版那样,把自己当作一件礼物送给恩人。但是我这样分析,好像又犯了辉格主义的毛病了,毕竟,用一个时代的标准去理解另一个时代的故事,总是有一些荒唐。 对于伦理问题的思辨,我越来越缺乏兴趣。因为我时常觉得,这一部分人所关心的事情,与“被关心者”所焦虑的问题,实在差异太大;这一时段人们生死攸关的大事,过阵子,就能轻巧地替换成另外的主题……比如,“让女人摆脱过于沉重的家庭劳作、融入社会”或许是曾经人们奋斗 的目标。但是女人究竟渴望获得多大程度的自由?我所认识的待字闺中的女孩很多,她们的事业都经营得不错,但是总是要遭遇各路人马的盘问,并由此产生与日俱增的自卑与自我怀疑: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而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更让人无言以对,有网店组团去越南团购新娘,已有两万多名男网友报名参加…… 每 个时代的女人,都有每个时代的枷锁。任何外在形式的解脱,都只是暂时。真正自由的女人,也许并不会把形式上的自由当作终极追求。前几天看《辣妈正传》,那 女主角,不可谓不强悍:怀孕期间与女上司据理力争,“按照法律,你现在是不能辞退我的。如果再招一个人顶我的位子,你要付双份工资”。然而在老公面前,她 还是很没底气,让老公在一张画着又胖又丑的女人的画像旁签字,“即使我变成这个样子,你还是要爱我。”老公签了……但是紧接着,她沉默地思索了一阵子, “为什么我要靠你的承诺过日子?为什么我要求着你不抛弃我?”她于是 把他签了字的纸撕了。这是很可爱的一笔——即便老公、婆婆还有婴儿都在身边,那一刻,她也真的自由了。
204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7 15:32 , Processed in 0.02654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