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汉阳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汉阳诸姬
热度 5 马鹿 2017-3-3 09:48
汉阳诸姬
个人分类: 古文|1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从汉阳造说起 ——— 尼韦尔的进攻
gordon 2016-5-15 15:30
实际上,如果你分析法德战争的话,就会发现法国在枪炮领域的创新非常之多。 法国的底气比德国要足。 但是德国在铁路交通领域领先,没有办法。 德国并非在武器领域领先。 夏尔·德·弗雷西内 制定了著名的交通改造的弗雷西内计划还是19世纪最后10年的重要陆军改革的主要负责人。 *********************************************************************** 在 轻视和不信任部队方面,没有其他西方总参谋部超过法国的了。在战争爆发之前,法国军事领导人估计,后备役军人约有百分之十五将拒绝征募。实际上,这个数字 比百分之一稍多一点,而成群结队冲进新兵征募办事处的志愿兵,逾三十五万人。更使最高统帅部感到惊异的,和平时期的三千名逃兵又自动地返回他们的部队。   在一个被政治抗争分裂的国家里,甚至最得人心的法国社会党领袖让·若雷斯的被杀害,也没有引起国内的混乱。同社会党国际的德奥区分部破裂的若雷斯,公 开敦促他的追随者参加“为了我们可爱的法国的神圣战争……”,1914年7月31日,在动员前不到二十四小时,若雷斯被一个发狂的青年人打死了。在另一种 情况下,他的暗杀会激起全国的罢工和骚动,但由于大战迫在眉睫,事情变了。自共和国于1871年成立以来,从来没有这样团结过。   8月4日,雷蒙·彭加勒总统带了他的战争咨文来到国民议会。在彭加勒发表他的战争演说时,曾经是他的批评者和敌手的人都和他一起站着。他不断被欢呼声 和喝彩声打断,勉励所有法国人不管政见不同,团结成一个“神圣联盟”,并“在共同的爱国信念中象兄弟般地联合起来”。   长期以来对军事派系抱怀疑态度的法国政治家现在大大转变,把他们国家的命运付托给将军们。根据从1878年起生效的法律,总统宣布,由于“外国战争或 武装侵略所引起的迫近的危险”,处于“戒严状态”是有理由的。虽然这项法令等于在整个法国和阿尔及利亚宣布戒严法,国民议会没有辩论就批准了。 *********************************************************************** 贝当恢复士气   反抗于1917年4月29日开始。情绪愠怒,气氛沉重,但军官们装作不见。连队指挥官也不训斥他的不修边幅的士兵,他们留着五天的胡须,故意走过他的 面前而不向他敬礼。奉命开赴前线的部队,利用混乱慢慢向后方走去。喝醉了的士兵吊儿郎当地走过军官面前,非常轻蔑地向他们瞪眼。别的士兵喝着从店里抢来的 酒,到处横冲直撞,高喊“打倒战争!”反抗甚至蔓延到享受特权的部队,如第六十轻步兵营。这种营由特种士兵组成,每个步兵师都配属一个这样的营。   军事领导人蒙骗政府——但时间不长——错误地称这种反抗为“集体无纪律”行为。总司令部不了解各师的所在。派去逮捕流浪的反抗者的宪兵队,表现得有勇无谋。闹事的人一声狂吼,扯下他们的武器,用连环拳把他们打得不省人事,把他们倒挂在路灯柱上。   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只有两个可靠的师屹立在巴黎和德军之间,德军一点也不知道使法国人震惊的那种混乱现象。法国最高统帅部担心德军可能向俘虏搜集重要 情报,不断调动前线的部队。所有被俘的士兵连提也没有提到过这次反抗的事。 法国兵反抗无能的领导——但他们不是叛国的人 。   当一支经过苦战的部队,只获得短暂的休息,就奉命回到前线时,不服从就往往表面化了。对下级军官——中尉和上尉——并不表示敌意,他们只是传递命令,并且象他们自己那样,也遭受堑壕战的苦楚。但部队对参谋军官公开敌视,抨击他们是“喝血的人”。   在反抗表面化的同一天,惊恐的政府得出结论,如果法国要生存下去,尼韦尔必须滚蛋。没有大吹大擂或仪式,亨利·菲利普·贝当被任命为参谋总长和“政府 的技术顾问”,办公处就设在陆军部。对整个国家来说,这一宣布并不意味着什么,但尼韦尔及其参谋人员却看作是凶事的预兆。   在尼韦尔的战役转为大屠杀后,有人率直地要他为了法国的利益而辞职。他决心不让政府省事,坚持要公开解除职务。陆军部长一直支吾到5月15日,然后正 式提名贝当为总司令。这对一个六十岁的职业军人,是使人眩目的提升,他在大战开始时,还是离退休已不远的一个无名的上校。   贝当立即把他的前任的参谋人员解职,代之以炮兵人员,他们和他的观点相同,即赢得战争要靠大量使用大口径炮和节约人力。直到他取得指挥权为止,炮兵是 次于步兵突击的。大部分炮术训练学校都已停办,把干部放出来投入4月攻势。现在建立了一个炮兵研究中心,在那里把步炮协作作为军事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来 教。   贝当把他的注意力转向陆军的内部危机,处理了不满的主要根源——士兵的休假。 在这次大战前,军队从不关心休假问题 。进攻派的领导认为,闪电般的胜利将 使士兵解放几个月,如果不说几周的话。在堑壕战陷于胶着状态时,从理论上说,士兵在前线作战每四个月,就可以休假一星期。但日益增加的伤亡导致人力缺乏, 军队就靠削减假期来克服,在进攻之前三个月或更长时间内,所有部队都取消了假期。休假被认为是特权,而不是权利,给假很吝啬。许多士兵在前线过了十八个月 而没有得到一次休假。   获准休假七天的士兵,不知道仅仅回家一次要花费多少休假时间。他们被背包和步枪压得重重地,拖着缓慢的步子走好几英里到最近的铁道线,等候火车得等上 几小时或几天。除暂时离开敌人的火力外,其他条件都和前线一样。连满足起码的舒适的供应都没有,士兵就在寒冷、雨雪或雨中闲荡和睡觉。车站没有住宿或洗澡 的设备。食物很难得到——战时飞涨的物价使士兵无力购买大部分食物。   贝当命令他的指挥官“ 保证每个人每四个月有七天休假 。……要极小心地订出休假时间表……并公布出来让那些有关的人检查”。接着下了另外一些命令。要为 休假部队准备充分的卡车运输,把他们从基地运往火车站。增开列车来减少他们等候的时间。在火车站设置专供士兵使用的设备——低价膳食、理发店、盥洗室、免 费医疗服务和床铺。   不满的根源都有组织地加以消除,直到陆军的战斗素质——除部队的实力外——得到恢复。贝当使他的战略依据于现在已是盟国的美国的人力。他告诉部下说,“我们必须等待美国人。”在他的统帅下,法国陆军的指导口号是:“多用钢铁,少流鲜血。”   也许法国指挥官没有比贝当更了解部队的性格了。他访问了将近九十个师,听取控诉和消除其原因。如果一项证明是正确的控诉受到忽视,他将指责最高级的师属军官。医疗勤务完全改组,部队指挥官要对它们的有效工作亲自负责。到6月底,秩序和士气都恢复了。   直到最近几年为止,法国最为严密保守的机密之一,就是1917年的这段反抗情节。除法国官方历史有简短记载外,军队用保持缄默把这件事情包起来。贝当 难得提起这一事件,也没有留下回忆录。历史家理查德·瓦特认为,“……积极反抗的至少有十万人,也许更多。”   官方报告列举有四百十二个反抗者受到惩罚,其中二十三人被枪毙——就卷入的部队人数而论,这是难以置信的。有多少人经过或未经过军事法庭审判就被处死,依然不得而知。其他反抗的人都流放到魔鬼岛和非洲的劳役营,后来经政府大赦,于1924年回到法国。
2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汉阳造的后续 —— 中正式
gordon 2014-11-14 18:26
由于德国军队装备了88式委员会步枪,促使保罗·毛瑟不断研制新型号和改进旧型号,而这些型号也被出口到世界各地,并参与了许多战争。但德国军队仍未决定放弃88式委员会步枪。保罗继续改进他的设计,他的努力终于在1898年得到回报,那一年德国军队决定淘汰88式步枪而采用新改进的毛瑟步枪作为制式步兵武器,新步枪被军方命名为Gewehr 1898(1898型步兵武器),通常缩写为Gew.98或G98。在随后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Gew.98式步枪第一次投入实战。 Gew.88式委员会步枪虽然被Gew.98式毛瑟步枪所取代,但却确定了8×57 J枪弹作为德国军队标准口径的地位 ,因此98式步枪仍然是发射8×57 J圆头步枪弹的。在1905年,德国研制出被命名为“8×57 JS”的轻尖弹(spitzer),弹头直径从8.1mm增加到8.2mm,而且弹道也变得更平直,因此许多已有的Gew.98式步枪需要改造枪膛和瞄准具来适应新的尖头弹。 德国在1898年采用毛瑟98式步枪,融合了第一次大战的实战经验加以改进,首先有98a,仍然是29.1寸枪管,但是采用了下弯式的拉机柄。后来有98b,是缩短枪管为23.6寸的骑枪,或称卡宾枪型。战后德国受到凡尔赛合约的限制,不能制造或出口军用武器,但是德国仍利用西班牙内战及与瑞士等国家兵工厂合作的机会,继续研发。 1924年毛瑟厂推出了标准型的民用步枪, 但事实上是98式步枪的改良型。标准型的名称是因为枪管长为60公分(23.6寸),步兵及骑兵通用。事实上标准型也没有受到很大的重视,如今尚为人所知。中国在30年代采购了一批该型步枪,毛瑟厂奉送图纸,进行仿造,称之为“中正式”。 在30年代初期德国忙于重新武装自己的部队,并且把 重点放在坦克,飞机以及其他武器装备的发展上。德国最高指挥部决定不换装98式步枪 ,而只是将 其缩短,作为德军的标准装备使用。由于商业的原因,毛瑟公司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提供军方需要的样板。很快,在1935年,这种改进了的,被缩短了枪管的毛 瑟步枪(毛瑟98K)被德国国防军采用。这也是德国国防军使用的最后一种毛瑟步枪。K98K的意思就是毛瑟1898式短卡宾枪。K的意思是“Kurz” ,也就是德文“短”的意思。 因此,它的长度要比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毛瑟98式步枪短。 从前方看,其外观也与98式不同。它另一个变化在于使用了弯曲的枪栓拉柄而不是如98式那样的直型拉柄。这种步枪自1934年开始就作为标准产品进行有限 生产,在二战期间更是以惊人的数量被投放到战场,一直生产到1945年德国法西斯投降。 ************************************************************************** 中国算是比较幸运的,这款枪弹一直从 甲午战争走到 民国,走到二战。 甲午后就没钱了,想改也改不成了。 听说过中国有什么炮吗?好像没有。 就是听说过枪,汉阳造,中正式。 其实仿制过炮,但是没有象枪这样 “ 标志 ” 性的记忆。 注:汉阳造还有一个独特优势,因为这款枪比较老,所以它是唯一可以在肉搏战中和三八步枪抗衡的。 纯粹从射击来说,它肯定是不如毛瑟,但当时中国是一个工业贫瘠的国家。 所以有人认为它比中正式还好,实际上是不如中正式的,当然你弹药得跟上。 规律这种事啊,都是有条件的。只能说在那个条件下,它是最优的。
1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汉阳造步枪的前身 —— 快利步枪(转)
gordon 2014-11-14 13:14
1890年,两江总督李鸿章因见江南制.造局所造槍支均是旧式,仿造英国南夏枪亦不适用,乃“饬令专就曼利夏、新毛瑟两式讲求仿造。”同年,江南制.造局在购得各国样枪后,先后仿造了奥地利曼利夏和英国新利洋枪。 1891年,又仔细研究曼利夏、新利和南夏三种枪的优缺点,取各枪之长,设计出快利步枪,制出样枪六支。1892年,送天津军械局进行试验,考察结果“与德国新毛瑟相等,其速率、线路更驾于曼利夏之上。”当年正式投入生产,更迭了黎意步枪。 快利步枪之节套、枪机、保险、刺刀等件用曼利夏枪之式,其弹仓为固定垂直供弹式,枪机为直拉式,枪管、表尺仍用新利枪式,弹夹采用南夏枪式样,取其前后皆可装枪弹。 口径8mm 膛线6条 枪全长1323mm 枪重4.3kg 初速489米/秒, 表尺射程274—1919米。 弹仓容弹量5发,枪弹为无烟药圆头枪弹。 **************************************************************************** 黎意枪,美国人詹姆斯·帕里·黎意 (James Paris Lee) 设计,是在原设计连发枪的基础上去掉弹仓的单发步枪,江南制造局最初于1883—1885年仿造36支,继后,由于林明敦中针枪因质量问题停产,乃于1890一1892年间又重新制造黎意枪,共造1720支。 **************************************************************************** 汉阳造步枪在中国生产了几十年,是旧中国军队的主要的武器,在中国很多人都熟悉汉阳造,但是却很少有人熟悉他的前身。 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汉阳造的前身 -德国 M1888 式步枪。 在 1886年,法国陆军装备了全新的1886式“勒贝尔”步枪,立即引起德国军事部门的关注。因为勒贝尔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无烟发射药的小口径军用步枪,这 种新的8mm口径步枪弹在杀伤力和弹道性能方面都远超过当时德国毛瑟71/84式步枪所发射的11mm黑火药步枪弹,新的枪和弹将使法国步兵在精度和射程 方面带来极大的战术优势。枪机设计由一个斯班道兵工厂的技术员设计的,事实上 这个枪机就是由曼利夏枪机改进过来带但有一点毛瑟式枪机的特征 。 在这样的压力下,德国立即成立了一个步枪试验委员会(Gewehr Prfungs Kommission,简称GPK)。GPK的最初计划只是改进现有的毛瑟71/84步枪,并在原来的11mm黑火药步枪弹改用新的发射药和缩小弹头。在 1887年12月时,GPK甚至已经向位于柏林夏洛腾堡的路德维希-洛伊公司(Ludwig Loewe Company)发出生产订单了。然而到了这个时候,GPK才突然醒悟到这样的改装并不能带来太大的技术优势。于是他们决定自己来设计新的枪和弹,说是设 计,其实就是把多种现有设计揉合在一起变成一支新枪。 1888 年,新设计的发射无烟火药的弹仓式步枪被德军采用为制式步枪,命名为 1888 式步枪。它也是德军采用的第一支使用无烟火药的步枪。 1888式委员会步枪,该枪的弹仓也是改进自曼利夏5发弹仓,但所用漏夹经过改进,原本的曼利夏弹夹只能从一边装进弹仓,而这种弹夹两边都可以装进弹仓。枪管膛线是直接仿制自 勒贝尔步枪的,枪管外套有一个由阿曼德·梅格(ArmandMieg)设计的全长式枪管套筒。新的无烟发射药步枪弹是由瑞士设计的7.92册无底缘瓶颈弹 改进而来,由爱德华·鲁宾(EduardRubin)设计。到了1888年3月23日,在柏林的巴伐利亚军事观察员,冯·克胥兰德 (vonXylander)将军报告说,新的枪和弹的设计已经完成了。 新步枪在1888年11月完成野战试验,GPK建议立即采用。于是威廉二世在1888年11月12日签署了订单,新步枪被定型为88式步枪 (Gewehr88,或简称Gew88),此外还有一种卡宾枪型K88(Karabiner88或Kar88)。由于该枪是一个委员会研制出来的,因此通 常也被称为委员会步枪(CommissionRifle或Reichsgewehr)。在1889年春季驻在阿尔萨斯-洛林的第15军和第16军首先装备 88式步枪,1889年10月巴伐利亚军队也开始装备88式步枪,到1890年8月所有的普鲁士、萨克森军队都换装了88式步枪。   到1898年停产时生产数字如下:   政府兵工厂:750,000   安贝格:425,000   洛伊:425,000   斯太尔:300,000   黑内尔:100,000   总产量:1,675,000 88式步枪正式服役后很快就推出了很多的改型!    88/·步枪(Gewehr88/·):在1891年1月9日后定型,主要是加强枪管,改进弹膛前方的锥膛形状。88/Z步枪(Gewehr88 /Z):在1896年7月的改进项目,主要是采用新的膛线,阴线深度从原来的0.10mm增加至0.15mm,目的是为了解决枪管磨损严重和膛压过大容易 产生事故。既有在已有步枪的枪管上改造膛线,也有重新生产的枪管。   88/S步枪(Gewehr88/S):在1903年德国军队开始采用S型尖弹,新的弹头直径为8.22mm(原来的圆头弹为8.1mm),因此从这一年开始,原本的88/Z步枪都要改造枪管膛线,以便能发射直径较大的S型尖头弹。   88/05步枪(Gewehr88/05):在1905年开始的改进,主要是在“S”型步枪上改进供弹机构。   88/14步枪(Gewehr88/14):与88/05式相同,但装配和外表处理都比较差。    即使经过多番修改,但88式步枪最终还是被毛瑟研制的98式步枪所取代。除了存在故障率较高的缺点外,88式步枪的另一个问题是这种曼利夏式弹仓不太好 用:必须用弹夹装填,而且弹夹是留在弹仓内的,在打光弹仓前不能再装填。而新的毛瑟式步枪既可以用桥夹装填,也可以单发装填,这样在打光弹仓前随时可以重 新填满。此外曼利夏弹仓底部开口,容易进入杂物导致卡夹。 **************************************************************************** 委员会 88 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毛瑟步枪,与毛瑟兄弟也一点关系都没有。之所以在中国被称为“毛瑟 88 ”是与当时德国军火商的推销有关。 委员会 88 是德国一种统一的标准化轻武器,但在 1888 年列装部队后就出现了许多问题。最为严重的就是因闭锁机构设计问题容易炸膛,很多部队都拒绝装备它,所以很快就在两年的时间就被取代。但大量的仓库存储无法消化,因此德国的无良的军火商就冠以“毛瑟步枪”的名号,卖给当时战乱频频的中国。 不过直到1915年获得足够的98式步枪以前,88式步枪仍在二线单位服务或作为战略储备,并转给其他国家,例如土耳其、清末民初时期的中国和一些非洲国家。中国的“汉阳造"步枪也是仿制自88式步枪的。 在国内一些旧资料中把委员会步枪归入毛瑟步枪之列,事实上88式委员会步枪无论设计还是生产都与毛瑟毫无关系。但清未时期的洋务派很好骗,因此德国奸商就 把88式委员会步枪指鹿为马地谎称是毛瑟步枪卖给当时的中国人,又把设计转让给中国。甚至到了民初时期,德国奸商为了推销库存的委员会步枪还在起劲地骗, 例如1912年3月16日捷成洋行至民国陆军部函还把委员会步枪称为“最新式毛瑟步枪”。 参考资料: 现代枪械原理——供弹装置之弹仓、弹匣 http://www.jb.mil.cn/jszt/bqzs/guns/gd1/201212/t20121210_7781.html 注:更详细的解释,还是看军博的网站 最先采用这种曼利夏3发弹夹装填系统的是奥地利军队采用的曼利夏M1886直拉枪机式步枪。曼利夏3发弹夹装填系统自推出以后,就成为当时很多武器上的优先选择,直到其最终被装弹量更多、设计更简单的5发及10发条式弹夹所取代。
27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汉阳钢铁厂颈上的金融绞索(转)
热度 4 gordon 2013-11-29 08:16
  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到关键时期,都开始大炼钢铁。19世纪末,李鸿章等洋务派从欧洲“搬回”了枪炮厂、机械厂、轮船厂、织布局……中国的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但没有钢铁这根梁柱,国家工业体系就无法独立,还得继续向西方要饭吃。   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指挥下,洋务运动的压轴项目汉阳铁厂上马。不到三年,一座集炼钢、冶铁、煤矿为一体的钢铁联合企业在大别山下拔地而起。1894年5月,汉阳铁厂试产成功,比日本八幡制铁所(日本最大钢铁企业新日铁的前身)早六年。   在当时,汉阳铁厂规模仅次于德国费尔克林根钢铁厂,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钢铁公司,用张之洞的话说是“创地球东半面未有之局”。欧美各国更深受震撼,称其是中国的“一代雄厂”,把它看作中国觉醒的标志。    资金泥潭   然而,汉阳铁厂的成功创立并没有让张之洞得意,炼钢最烧钱,但他恰恰又没钱。当时朝廷有两件外债压垮汉阳铁厂大事要抓:一个是办铁厂,一个是给慈禧太后修颐和园。由于资金紧张,朝廷答应好的每年给铁厂拨款200万两银子,结果只拨了一次就没了后话。   汉阳铁厂从建设伊始就遭遇到严重的资金瓶颈。由于两湖地区的煤矿、铁矿不在一处,于是折中在武昌设厂,为避免绅民不断阻挠资金无端耗费,张之洞临时决定改到汉阳建厂。没成想,汉阳是个低洼地,要建厂先得填9万方土做地基,这一项又耗银30万两。   好不容易16根大烟囱立起,张之洞却发现铁厂无煤可烧,原来萍乡煤矿的产能根本不足以供应铁厂的需要。不得已,铁厂只能高价购买开平煤矿的煤,甚至购 买日本、德国的焦炭。当时,生铁市价每吨20两白银,而开平煤到汉阳的到岸价每吨就已经高达17-18两,洋煤更贵。加上技术缺陷――容易断裂,汉阳铁厂 炼出来的生铁与钢,在市场上根本没有竞争力。 注:美国前总统胡佛就在 “ 开平煤矿 ” 打过工。   万般无奈,张之洞先是想把厂子承包给洋人,结果国内各方激烈反对,最终,他找到盛宣怀,满足了盛提出的条件――必须由盛兼办铁路,掌控销售市场。 1896年,盛宣怀当上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督办,随即接管了汉阳铁厂,从此汉阳铁厂由“官办”转为“官督商办”,开始大力招商引资。   可惜,汉阳铁厂当时的生产效率只有英、德钢厂的一半,美国钢厂的1/3,根本无法与洋钢竞争。从官督商办的1896―1905年,汉阳铁厂共亏损 226万两银子。盛宣怀只得利用兼任轮船招商局、电报总局、通商银行等企业督办的职权,从这些企业抽调了200万两白银,算作“商股”充数。   但是,最紧急的燃料问题不解决,铁厂的生产就上不了正轨。山穷水尽的盛宣怀抛出了杀手锏――改造萍乡煤矿,实行新法开采。   改造萍乡煤矿需要巨额投资,修铁路把煤从山沟里运出也需要大把银子。钱从哪儿来呢?   当时的国有银行赔偿日本战败赔款还自顾不暇。盛宣怀发现,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向外国银行贷款,尤其是把中国赔给日本的钱再借回来。1899年,盛宣怀 向德国礼和洋行和日本大仑组借款300万两银子,再加上股款和挪借的200万两,一股脑砸进了萍乡煤矿改扩建工程。一年后,萍乡煤产量已经能供应汉阳铁厂 的需要,每吨售价11两,远比开平煤便宜。   原料问题看似被解决了,但是技术问题又带出了新花销。原来,汉阳铁厂的炼钢炉不适合炼制含磷量高的湖北大冶铁矿,出产的钢材容易断裂。盛宣怀派人到英国化验大冶铁和萍乡煤,英方认为都是上品,改用碱性高炉即可炼出优质钢。   改造炼钢设备,再次需要大笔资金。此时,汉阳铁厂欠债已达300多万两,要摆脱这个困境,只有硬着头皮增加投资、改造设备、扩大销路。于是盛宣怀又向日本兴业银行(601166)借款300万日元。   1908年,6座高炉全部改扩建完毕,同时新建了轧钢、钢轨、钢板厂,扩充了机修厂和电机厂。这一浩大工程耗银300余万两。扩建与改造后,汉阳铁厂在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上有显著的改进。汉阳铁厂的账面甚至开始出现盈余,尽管只有区区15400元。   商业上一时的成功并没有把资金问题抹去。1908年盛宣怀把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正式合并成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认为煤钢联合能够以 煤补铁(当时煤矿远比炼钢赚钱)。他原本设想此举可以吸引资金2000万两,还清所有欠款后还能进一步扩充设备。但是民间资本对煤钢联合反应并不踊跃。    到1912年4月,汉冶萍的资本有940万两,但欠债却高达2440万两。汉冶萍面临的局面是,要么宣布破产要么再扩充生产。盛宣怀选择了后一条路 。于是,盛宣怀又从日本正金银行借款1500万日元。    金融鸦片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汉阳铁厂每次引进外资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扩建,都使得产能与质量有一个大的提升。可以说,外债对汉阳铁厂的发展起到过促进作用。但最终压垮“一代雄厂”的也正是巨额外债。   1914年,由于一战的刺激,世界钢铁价格迅速攀升,生铁每吨市价最高达260元。但是由于1913年与日本签订的借款合同规定:汉冶萍在40年内应 供给日本矿石和生铁两项共3000余万吨,每年产品须尽先供应日本;并且售予日本的矿石与生铁的价格不以国际市场价格为标准,而是由汉冶萍公司与八幡制铁 所协商行事。   结果在大战高潮期间,汉冶萍生产的矿石有3/4输往日本。而由于合同限制,矿石与生铁不能按国际市场价格调整,汉冶萍在一战期间售予日本生铁30万吨,损失3000万银元,再加上铁矿石,汉冶萍一共“贡献”给日本达11500万银元。   本来,汉冶萍公司可以凭借一战还清日债,打一个翻身仗,但是借款合同让其丧失了千载难得的良机。 1921年,战争带来的繁荣褪去,世界铁价猛跌,汉冶萍从此一蹶不振。   汉冶萍公司的金融绞索是如何被戴上的呢?   事实上,汉冶萍公司对日本的历次借款,表面上是由三井洋行和正金银行出面,实际上背后完全由日本政府主导。早在1905年,日本外务大臣桂太郎就宣称,日本的贷款目的是逐步攫取萍乡和大冶的采掘权,甚至控制整个汉冶萍的管理权。   1910年汉冶萍想将多余大理石卖给美国西方钢铁公司,日本质问“除售制铁所外,能否兼售他国”;1914年汉冶萍打算向英国和中国通惠公司借款还清 所有债务,日本威胁说这将导致邦交反目;1915年汉冶萍想委托别家行号购买机器,日本立刻警告“购买各种机器均应由东洋行家承揽”。最终,以上商业行为 都不了了之。 注: 日本人的要求没有问题 ,落后就要挨打嘛,low 逼的代价。    从汉阳铁厂到汉冶萍公司,这家中国钢铁巨龙为资金所困,投入与产出始终未能形成正循环。产品无法与欧美和日本的产品竞争 ,汉冶萍公司最后只能靠卖矿石过日子。1900―1931年,汉冶萍矿石产量的56.4%都输往了日本。 ×××××××××××××××××××××××××××××××××××××××××××××××××××××××××××××××××××× 汉冶萍公司是近代中国最大的钢铁煤联营企业,采用近代技术共生产铁矿石1400多万吨,生铁240多万吨,钢60多万吨,煤1500多万吨,焦炭 400多万吨(煤统计到民国17年、焦统计到民国13年为止)。拥有三万名钢铁和采掘工人,培训了一批技术人员(张之洞办汉阳铁厂时曾先后派40人到比利 时学习,商办以后又先后派出8人到欧、美留学,曾任汉阳铁厂总办的吴健、萍乡煤矿的矿师金祖生都是公司派往英国、德国学习矿冶技术的专业人员),但是最终 还是失败了。 李维格曾于民国初年写《汉冶萍公司历史说略》一文,较详细地分析了公司困难的原因,他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东亚创局,事非膏习,自张盛工公以及二公前后所用之人,无一非门外汉,暗中摸索,何能入室升堂,此困难原因之一也;官款不继,后招商承办,……又以 张公铸成大错,方且引为殷鉴.指摘之不遑.何来附股,其时全赖盛公与轮电两公司华商多有感情,慨然分其公积,作为创始股份,及至三十四年新厂告成.铁路渐 兴,又值厂矿注册,成为公司……始有大批股份投入,然迄今仍债多股少,不但付利,兼须拨还债本,此困难原因之二也;事未办成何来余利,而华商股款附入,官 利即起……岂有难如制铁事业,方在购机建厂,而即须付利……,此困难原嗣之三也;汉厂之大希望在路轨,……及各路开工而洋厂争竞,各国保其本国铜铁事业, 加重进口税,使外铁不能侵入,中国不但不能加重,且并值百抽五之轻税亦豁免一,故若欲洋轨之来,以与汉厂斗者,洋厂得重税之保护,在本国获利丰厚,……且 铁路洋工程司(师)于汉厂之轨种种留难,以达其外购目的,此困难原因之四也; 萍矿之大希望在合兴公司之粤汉铁路,而当时赎路风潮剧烈,卒至废约,停顿十余 年,萍矿间接直接之损失不知凡几 ,……此困难原因之五也。…… 汉冶萍公司的没落,从公司内部来说,主要是经营管理不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汉冶萍公司处于黄金时代,从民国3年(1914年)至民国8年 (1919年)共盈利2940多万元,其中发放股息就达920多万元,占全部盈余的31%,发放董事长、经理等办事人员酬劳奖金达100多万元。此外,还 花了40万元修“盛公祠”,而用干扩建的经费只420多万元,占14.2896。公司与厂矿办事人员营私舞弊层出不穷,公司曾发生四大贪污案,萍乡坐办林 志熙侵吞公款银30万两,虽经起诉,但是不了了之。 日本财团先后贷款5000多万日元给汉冶萍公司(即资本输出),一步步控制了汉冶萍公司。日本制铁所以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在1911一1925年 期间.共购买生铁895 867吨,铁矿石9475 556吨(包括大冶沦陷后运走原汉冶萍公司开采出的235 688吨),获得巨额利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钢铁价格暴涨,而汉冶萍公司供给日本的生铁和矿石仍按合同规定价出售,虽经公司派人交涉,有所调整,但提 高的幅度很小。 此外,民国年间,军阀混战,造成交通经常梗阻,煤焦运输中断,使汉阳铁厂和大冶铁厂被迫停产。 汉冶萍公司的失败,是中国近代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损失。 ×××××××××××××××××××××××××××××××××××××××××××××××××××××××××××××××××××× 粤汉铁路 1896年10月,清政府下旨修建粤汉铁路。但因耗资巨大,工程延迟至1900年7月才动工,且进程缓慢。至1903年8月仅建成49公里的广州至三水支线。1911年,完成长沙至株洲段。1916年6月,完成广州至韶关段。1918年9月,完成武昌至长沙段。直到1936年8月,粤汉铁路全线1059.6公里才竣工。 1936年9月1日,终于从武昌开出了直达广州的第一趟列车,粤汉铁路从酝酿到开通,走过了艰难的40年。“当时都是烧煤的蒸汽火车速度,和现在的自行车差不多,时速只有35公里,从武昌到广州需要44个小时。” 至此,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相继建成通车,汉口和武昌也都有了铁路,但被长江天堑所阻隔。 其间,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京汉铁路线上的火车,在武汉都要靠轮渡过江到武昌,才能与粤汉铁路对接。 因此,在长江上修桥,把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连成一体,是几代中国人特别是中国铁路人的夙愿。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指示铁道部筹备大桥建设。1954年1月,政务院第203次政务会议作出了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定。 1955年9月1日,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开工建设。经过两年的奋战,万里长江上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大桥于1957年10月15日胜利建成通车。 从此,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连成了一体,正式更名为京广铁路 。 注:自此,终于建成了以铁路网络为主、航运为辅的综合运输体系。
51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热度 19 就爱抬杠 2012-6-29 22:23
叶名琛 (1807─1859),字昆山,湖北汉阳人。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进士,道光二十八年,授广东巡抚,咸丰二年(一八五二),升两广总督。 一八五七年九月,英法联军抵达广东海面。十一月十二日,联军向叶名琛下达最后通牒,叶名琛既不调兵,也不组织团练抵抗。十四日,联军占领广州,叶名琛被俘。 时人总结说,叶名琛是:"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我加几个字: 不”能“战,压根就没有力量打; 不”会“和,怎么去和谈也不会; 不”想“守,不能打怎么守? 不”愿“死,武官不怕死的话就没有这事了; 不”肯“降,这个至少还有点点气节; 不”敢“走,按清朝法度地方官守土有责,走了一样也是死。 宋人说,你有连环马,我有麻扎刀;你有金兀术,我有岳爷爷;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当没有岳爷爷,只有叶名琛的时候,只能拿天灵盖去挡人家狼牙棒了。
个人分类: 杂谈|808 次阅读|8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5 18:35 , Processed in 0.03238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