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爱吱声 标签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为

相关日志

分享 看到王垠找到了自己,很为他高兴
热度 5 gordon 2013-3-3 18:5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90e82f0101iisx.htm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再说一点自己的糗事,以前爱装逼,说自己喜欢蒙田,其实蒙田我压根看不懂。 ×××××××××××××××××××××××××××××××××××××××××××××××××××××××××××××× 说点自己能看懂的, 以前以为世界上有先知,现在才知道只不过是一路向北。 ———— 这一思想来自 笛卡尔 在从经院自然哲学向近代自然科学的转变过程中,其标志性的人物就有与伽利略同时代的笛卡尔。 就是这位仁兄把文科生从现代科学中踢出去的,这件事说来话长,就不赘述了。 ×××××××××××××××××××××××××××××××××××××××××××××××××××××××××××××× 关于 王垠说的 早上还要穿着制服一起做早操,士气高昂的合唱“公司歌” 的问题 这个倒不是 国内某些快餐店所独有,也不是“毛氏” 管理,而是日本管理方法,最早好像是从松下引入的。 至于日式管理模式和美式管理模式的优劣,管理学界自有公论。 生活是琐碎而枯燥的,举行一下仪式,过个节日,唱个歌,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也不是洗脑。 这种活动最早出现在大航海时代,水手的生活是枯燥的,过个节日,唱个歌调剂一下,当然工作也干的更轻快一些。 总有好的领导者和坏的领导者,也总有人有其它的想法,这个也不好分辨,但有一个经验是共通的: 苍蝇总不止一只。
329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脱亚入欧2: 以专业为核心
热度 3 gordon 2013-3-1 17:41
中国社会 科学成分太少,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因素,舆论宣传、传统习惯束缚、利益纠葛,使得 依据已有的社会规范行事成本太高 。 但是常规上人的心理是以 平稳为主,期待外界变化不要太剧烈,通常是依赖 习惯和传统。 习惯和传统不可依赖就得寻找一种行事的新的基石,以专业为核心可能是一个好办法,即使自己出错了,肉烂在锅里,专业上犯的错误,你是靠这个来挣钱的,以后如果长期的投入时间改正过来了,就成了自己的一种资历。 其它的东西实在是, 其实我发表言论已经非常谨慎了,但是对于不熟悉的东西,仍然错误连连 。 长吁一口气,实在是太难了。 以后尽量少在不是自己专业的领域里发言, 即使是熟悉的领域里也少发言,熟悉的领域不深入研究也容易出错 。 为什么说尽量少,而不采用绝对的词语呢? 有时候人会搂不住,越是自己不懂的,越要秀一下。
3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ZT:系统交易------均线为百兵之贼
有真 2013-1-31 21:23
ZT:系统交易------均线为百兵之贼
系统交易------均线为百兵之贼 来了有些日子了。 发现有不少人喜欢使用均线系统。 不外乎几种方法。单一均线判断方向的。短期均线交叉之类的。长短结合捕捉粘合点的。等待多头排列空头排列的。 而这些传统 技术 ,经常会:被震荡洗盘出局。做差价接不回来,错过行情。高位滞后,出的价位不好。 如果均线可以称作操作方法的话,姑且这么认为。 说句泄气的话,大家使用的方法,落后于主流交易理念30年。 今天学会了截图,第一次使用,节省了很多笔墨。先举个例子。 1.png (11.38 K) 2011-10-21 19:05:04 复制图片链接地址 使用一个最简单的突破,采用20天通道突破开仓。 第一个方框,红线是20天收盘高点,一组灰线是均线5,10,20,30.绿线是今天要讲的均线。 这个阶段是单边下跌,没有操场机会,绿线沿着均线5,10之间下跌。 第二个方框,价格创20天新高,23.8元,开仓买进,绿线是止损依据,22.4左右,一个6%的止损设置。随后30天的盘整,均线开始不断粘合,均线5,10,20反复交叉,两次跌破30均线。这个阶段,用均线交叉的操作,很多都失灵了,粘合,无方向。 绿线以一个缓慢的角度,每天以2分钱的速度上移动。到了尾端,绿线上移到23.1元,相对于买价,一个3%的止损。思维逻辑是这样的:买进后,没有立刻上涨,而是盘整,在这个阶段,要一点一点的缩小止损幅度,向上向下的概率各一半。但是,不要快速出局,不论小赚还是小赔。通过缩小止损来控制风险,博取可能出现的大的利润。 第三个方框,缓慢上涨创出了新高。对比几条传统的均线,进入多头排列。绿线从30均线下方,加速上移,贴上了30均线,27.72元。系统的逻辑关系:已经脱离了买入成本,需要保护一定的初始利润,但是不会采取紧密保护,防止被震出局外。 第四个方框,加速上涨。绿线介入均线5,10之间。系统的逻辑思维:已经产生了一个大的利润,要防止利润溜走,加大保护力度。 第五个方框,继续上涨,绿线与5天均线贴在了一起。系统的逻辑思维:利润进一步放大,继续加大保护力度。 第六个方框,疯狂的冲高,绿线跑到了5日线上方,大约相当于2日均线。系统的逻辑是:一个巨大的利润,要防止他溜走,缓慢的5天均线不足以保护利润,采用最极端的2天均线,行情只要收出阴线,离场兑现利润。 最后,整个操作以连续长阳后的第一跟阴线结束,离场价格58.59元,总共用时72个交易日。 我对传统均线的看法是:平庸,遇盘整六根不净,遇单边贼性不足。 我的逻辑是,开仓的同时,要知道在什么位置止损。在盘整中巍然不动,悄悄地进行保护。逢利润要至少保留一小部分,利润加大要保留更多,持续上涨要加速保护,疯涨阶段在持股的同时要有随时出场的两手准备。 今天给各位提出了一些交易理念上的东东。 大家可以 讨论 ,设计均线。让均线该稳的时候稳,该疯的时候疯。 一个月的 时间 ,希望大家可以自己设计出足够灵性的均线,把思路在这个帖子里和别人一起探讨,难得的思维碰撞机会,迅速提高自己的系统交易知识。你自己设计的,会比我给你的要好,你会在设计过程中了解每一个环节。 如果全都设计不出来的话,我会在11月底,将思路公布出来,大家各自捕几条鱼吃。 对于涨速慢的股票。 也是不断的提高保护,但是相对于快股,相对慢些。 不论快慢,基本逻辑是,有了10%利润,保护2%,有了50%利润,保护25%,有了100%利润,保护90%,有了将近200%利润,保护95% 亏损退出的唯一性,在保护状态下的小亏。 盈利退出的唯一性,回撤退出;小盈利,中等回吐,中的盈利,小回吐,大盈利,清微回吐。 均线,本身可以作为操作系统使用。 也可以结合其他使用。 继续说均线的思路。 系统很简单,一条变速均线。 之所以公布出来并不怕失效,是因为大资金在月线图做假的成本太高。所以不怕,有这个底气。 参数我随机选了12均线,代表一年的成本。 12均线同样的周期,在不同的级别,表现的形式不同。 越是在大周期上越敏感。越是在小周期上越迟钝。 单根k线: 月线波动幅度周线波动幅度日线波动幅度30分波动幅度5分波动幅度1分波动幅度 均线的设计原理是波动。 传统均线技术认为,级别越大波动越简单,级别越小越复杂,大级别稳定但滞后,小级别敏感但缺乏稳定。采用的参数越大,越稳定,但滞后。采用的参数越小,越敏感,但不稳定,假信号越多。 那么我们不妨设计一个新的均线思路:在大级别的波动中,保留稳定性,减少滞后性。 从上面几个图可以看出,参数的作用被弱化了,同样的参数在各个级别上,表现形式千差万别。而波动幅度,被放在了首要位置。 这样在操作上就有了一个坚定的基础:在大级别的向上运动中,既有稳定性,又有敏感性。在一个大级别的买点进场,在一个大级别的卖点出场。 做股票,唯一的盈利途径是向上运动。 上涨中 两个月涨200%是上涨,一年涨5%也是上涨。 下跌中 两个月下跌50%是下跌,一年跌5%也是下跌。 时间因素,在这里不是主要的。 重要的是波动幅度。 想明白这点,在设计系统上就有了一个优势。波动幅度的作用大于时间作用。 传统的理念:保留稳定性则丧失敏感性,保留敏感性则丧失稳定性,取稳定性和敏感性的品均值则既丧失稳定性又丧失敏感性。 而随着交易理念的发展,证明了传统理论上的盲点和谬误。 所以我在帖子的最前面说,普遍使用的传统均线交易理念,落后于现实市场30年。 正因为如此,才要发展,普及,更加先进的理念知识。 对指数和个股进行了一下模型统计。 系统交易得出的结论:上涨更倾向于上涨,盘整更倾向于盘整,下跌更倾向于下跌。 在三种周中(上盘下),呈现出明显的特征。 上下运动,是短时间内的迅速波动,空间幅度大于时间幅度。 盘整运动,是长时间的对波动的消耗,而非积累。 传统技术理念中的:横有多长竖有多高。久盘必跌。等等主观的看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在传统理论中认为横盘是一种能量的积累,只是一种人云亦云,想当然的假设。. 时空等价,以空间换时间,以时间换空间。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道氏,波浪,江恩,周期等理论。虽然采用这些理论,有时会让你买卖到一个好的位置。但在数学的基础上看这些理论,与其说是一种规则,不如说是一种小概率下的存在。 时间和波动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动关系。 各种理论方法能告诉你的,只是一种假设的可能性,一个统计上的参考。 只有你自己测量,验证出的,才是更接近市场状态的真实结果。 均线的数学原则就是消噪音,消除噪音的假设是,存在非噪音,而噪音目前并无明确的定义。 所以,均线是一个趋势抽象数学工具。 前提是趋势必须存在。 貌似也确实存在。 但不一定会存在,因为,随机噪音的反复均值化计算,会自然产生直观上的趋势。 对于随机噪音,或者均等数值列,他的值接近永远不变。 收盘价可以视作是某日价格的典型采样,也是均线计算的序列的一个价格元素,用其中的一个元素比他的均值,如果是噪音模型或者等值模型,这个值在1附近无显著波动。 如果出现趋向性数据列,那么这个数值就可能显著的不同。 就是基于这些假设才有了均线这样的工具。 所以,认知模型走在工具的前面。 当你的认知模型不同的时候,同样数据将会做完全不同的处理。 均线,不在于你采用何种类型,何种参数,具体用几条均线。 他仅仅是一种认知模型,关键在于你,你如何进行处理。 用均线是这样。用macd, kd , rsi , boll .也都是如此。用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处理。 用江恩,波浪,周期,形态,或是其他什么,也是如此。用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处理。 如果你用缠论,也同样的,你如何处理。 ==================================== 发布一个均线公式 2011-10-29 11:47 | 只看楼主 以后,基本上告别上网了。 发一个变速均线 公式 。 a0:=ema(c,12); a1:=ABS(c/a0-1); a2:ref(DMA(c,a1),1); v1:=ca2; v2:=ca2; b:=count(v1,barslast(v2))=1 and v1; s:=count(v2,barslast(v1))=1 and v2; drawicon(b,c,7); drawicon(s,c,8); 上面是月线上的公式。 下面是系统。 enterlong:cref(dma(c,abs(c/ema(c,12)-1)),1); exitlong:cref(dma(c,abs(c/ema(c,12)-1)),1); 月线级别操作。 ========================== 进入赶底阶段 2012-08-21 11:54 | 只看楼主 8月下旬到十月下旬。 形势开始清晰了。 修正了太久。 可曾记得。 那种枕戈待旦的感觉。 赶底的过程。 是有趣的。 手勤点的100% 手慢点的50% 然后 持住不动 一轮大的上涨 展开 ======================== 有真后记: 图表的主要贴子几乎都在这里了,他最后一次现身是2012年9月13日,应该是10月下旬开始布局。 银行板块见底时间是2012926。 保险板块20121120。 房地产20121129。 以下省略数字。
个人分类: nie|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我为亲人熬鸡汤
热度 92 老引北京 2013-1-31 11:35
我为亲人熬鸡汤
清早起来,天空依然阴霾。不禁想起了朴树的那首歌《白桦林》 http://play.baidu.com/?__m=mboxCtrl.playSong__a=1987991__o=/song/1987991_playBtnfr=altg4||www.baidu.com#loaded 出去试了试地面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别人说这叫“冻雨”。我X!。这比下雪厉害。视觉看不出什么,可踩上去“跐溜”滑啊。今天的积水潭医院该忙活了...。车玻璃上用纸一擦是层油墨般黑黑的东西。我X!,这天上下来的是什么玩意啊?! 。 老婆糖尿病住院三天了,家显得冷清。以往总盼望出游,在家总被两个女人纠缠不休,索要着各式各样的爱。出门的感觉像鸟儿飞出了笼子。如今老婆一时不在,自己在“笼子”里竟觉得凄凉。以后女儿出嫁的时候估计也会有这种感觉。先做好感情准备吧 ...。 赶到农贸市场选只柴鸡,告诉摊主;给只不带蛋的母鸡。人家说;柴鸡都是母鸡。上次拿回家发现肚子里一兜子大大小小鸡蛋。可能是自己老了,感觉不舒服...。 把母鸡摆好照张相留影。不知为什么想起了胖卡...。 残忍的剁去它的爪子与脑袋,清空内脏与黄油。 准备好葱姜,香菇,还有当归,黄芪。把开水焯过鸡体一同下俺的宝贝砂锅。(老婆病后砂锅是俺做饭必备) 开锅后小火煲一个半小时放入白菜叶(老婆想吃白菜),再煲半小时。放入白胡椒,鸡精,盐。---出锅。 装好保温桶,俺得去送饭了。想起初中时“三夏”学农时集体和唱的哪首《我为亲人熬鸡汤》上千学生合唱,够TM壮观...。 http://video.sina.com.cn/v/b/16869434-1274427705.html 那样把那首歌刻在脑海里。 提着鸡汤,哼着“我为亲人熬鸡汤"。走你...。
362 次阅读|67 个评论
12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7 00:21 , Processed in 0.02307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