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湖南

相关日志

分享 可控实验 —— 理性在实验科学中的地位
gordon 2017-4-2 23:54
可控实验 —— 理性在实验科学中的地位 虽然是为了受教于她,但不是以小学生的身份复述老师想要提供的一切教诲,而是 以一个受任命的法官的身份迫使 “证人” 回答他向他们提出的问题 。 这样,甚至物理学也必须把它的思维方式的这场带来如此丰厚利益的革命仅仅归功于这个一闪念: 依照理性自己放进自然中去的东西,到自然中去寻找 (而不是替自然虚构出)它单由自己本来会一无所知、而是必须从自然中学到的东西。 自然科学首先经由这里被带上了一门科学的可靠道路,因为它曾经许多个世纪一直都在来回摸索,而没有什么成就。 *************************************************************** 最近有点迷 《纯粹理性批判》 *************************************************************** 中国学术界 根本的原因在于 培根的东西看不懂 ,所以康德的东西 更看不懂 整个科学是什么,没有人知道 整天拿爱因斯坦的 两句话在哪儿 东拉西扯 *************************************************************** 还不就是 许良英 翻译了一个 《爱因斯坦文集》 剩下的人,还在吃 许良英 剩下的 *************************************************************** 还是涉及到 “证明” 必须到我们所不知道的,作为自在之物本身的物那里去寻找:如果是这样,那就表明 我们最初只是作为试验而假定的东西得到了证明。 纯粹理性的这个实验与化学家们的实验有很多类似之处,化学家有时称这个实验为还原性试验。 (好像指的是氧化-还原) 德国就是化学比较厉害,电学以前也属于化学。 *************************************************************** 近代科学的开端就来自德国的化学,而不是英国的物理。 实验室,英国也没有德国那么大的规模 英国不重视这个,重视工程 *************************************************************** 物理实验早年很贵,像卡文迪什搞的那些东西 近代实验,是从拉瓦锡的化学开始的,因为便宜
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时代的倒影 —— 民初時代的湖南青年(转)
热度 1 gordon 2016-6-3 05:22
「中国如为德意志,湖南就是普鲁士。若谓中国将灭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这是我民初在长沙刚进中学时,听见一位国文老师念给我们听的。据说那是满清末年一位革命志士所写的诗句。我至今还有深刻的印象。 我所指的民初,就是从民元到民十的十几年。也就大约是一九一○年代。我正由小学转入中学,也是由稚年进入成年。那个时期,是由袁世凯窃权乱国,经过军阀割据,内战频仍,而快要达到国民党兴师北伐的前夕。 上面这一首诗,不但表现了当时湖南人的精神及抱负,也说明了当时湖南青年心焉向往的一个共同鹄的。那便是御侮、雪耻、救中国,同时向外国学「富国强兵」之道。大家还没有甚么这个思想或那个主义的研究和信仰。 个人童年生活的回忆 我 现在用这个题目写文章,固然是我个人生活的回忆,同时也想把当时湖南社会尤其是湖南青年的生活气息,从自己的实际体验,反映出那个时期的中国社会和中国青 年。那虽然只是整体的一部份,也是历史的一片断,可是,湖南和湖南人不能不说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一页。 五十年前的湖南青年动向,影响了五十年 来的中国局势和现状 。 民国成立以后,我才由私塾转入小学。我在私塾里读了三四年的四书五经。我每天 刻版似的听讲、背书、和习字,后来也诵几句唐诗,学做简短的论文,但是对于塾师所讲授的实在只懂得一点皮毛。我的父亲是由福建永定来到长沙经商的。 他看见 民国建造,万象更新,我不应再读私塾 ,乃把我送入福建会馆所办的全闽小学。不到一个学期,我便因学校离家太远,走读不便而停止。他后来发现我家附近有一个 第二公学,设有小学程度的中学预科,便送我去读了一年。我上了一些国文、修身、历史、地理、算术、体操的功课,立刻觉得那里比私塾有趣味;每天往返上学, 午间回家吃饭,一天也不肯缺课。父母因我好读书而各科又得很高的分数,也同样的觉得高兴。 第二公 学不久改为岳云中学,校长为何炳麟先生。它后来由东茅巷迁到荷花池,离家又稍远一点。我因成绩好,跳了一班升入中学一年级,还在那里继续读了一年。在这两 年当中, 我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启发,复因天天读本地报纸,故对国事逐渐发生浓厚的兴趣 ,许多教师都是过去参加革命工作的留日学生。他们一面对我们讲述日本明 治维新的史实,一面叫我们要知道中国国势的危岌,要学日本的发愤图强。我这个幼稚的心灵,便是这样受了一个终生不能磨灭的影响。 教育界的风气和贡献 那 时湖南教育界眞是充满了这一类年富力强而又富有朝气的教师。 他们有的在留日时期,就已约定不求名利,不做官吏,只以全力从事百年树人的教育事业 。其中最有 名的就是曾和黄克强先生合办明德中学的胡子靖先生。 由于这班热心人士的倡导,长沙一个小小省会,居然到处都是学校 ,满街都是学生。 美国教会在那里办了一个 雅礼大学 。同时还有一个高等实业学校,主持的是留德的宾步程;一个商业专科学校,主持的是留美的汤松。也有一两个留日学生所办的体育学校。此外几乎尽是小 学和四年旧制的中等学校。 中等学校以办学认眞出名的 ,为岳云、楚怡、修业和兑泽学校,还有第一师范和长沙师范。女校则以周南和福湘比较最出名。湖南教育在 这个时期,可以说是蓬蓬勃勃,盛极一时。 在袁世凯当权的那几年,他所委派的湖南都督汤芗铭 ,是一 个杀人不眨眼的屠夫。我在课堂里常听老师讲日本如何灭朝鲜,并台湾,鼓励我们雪耻救国。我认为他们所说的是天经地义。可是不少教员常因言论激烈而有被捕或 无故失踪的事。后来袁世凯要做皇帝,我又听见老师申斥他背叛民国,说他承认日本所提出的二十一条件,是丧权辱国的行为,甚至骂他是卖国贼,是专制魔王。他 们又常对我们宣扬讲人格、重气节、牺牲小我、尽忠报国那些道理。 我那时已经常常在报上看见孙中山先 生的名字,但对他的革命历史,和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知道的很少很零星。 我所听到的几乎全是有关黄克强先生的故事 。他于民国成立不久回湘省亲,我便是站在 街边摇旗吶喊的一名小学生,所以至今还记得那种万人空巷的热烈情况。长沙一条很热闹的坡子街,曾有改为黄兴街的提议,因被黄先生反对而未成为事实。湖南的 革命志士虽多,但当袁世凯称帝的时候,发起筹安会去劝进的杨度,居然也是湖南人。长沙复有不少参加劝进的不良份子。大家觉得这是湖南的奇耻大辱。 教育界更 是忠义愤发,对那些无耻文人,口诛笔伐,不遗余力 。 反日潮流和湖南文风 那时反日潮流,遍及全国,长沙也有抵制日货的运动。最激昂的自然又是 我们这些十多岁的学生。父亲说我聪明好学,对我十分钟爱。但是我看见父亲商店里陈列着强盗牌香烟,有人说是日本货品,我就把那些香烟毁掉了。我又听说赌博 是不良习惯,要救国便要革除赌博,所以就把父亲所喜欢的麻将牌丢进家里的水井。 我常常不知天高地厚的对人大谈国事 痛骂袁世凯。父亲听了,吓得赶紧用手掩住 我的嘴巴。袁世凯暴卒,我听了欢天喜地,以为中国从此大有富强的希望了。黄克强、蔡松坡两位先生不幸先后逝世,我又认为湖南丧失了这样的英雄,中国的前途 一定会很黯淡了。 我虽然具有少年时期的热忱,但是,由于所知道的太不够,无论是思想和行动,都 犯了 上面所述的那么严重的幼稚病 。好在我的求知欲望很强烈,除了小说以外,好读有关国事及世界局势的书籍。我和当时的许多中学生一样, 最喜欢梁任公先生的饮冰 室文集 。我从那部文集里,获得了不少关于日本和欧美的知识。我被他的满腔热血所感动,在学校里做文章,不知不觉的做仿效了他那气壮山河的笔调,尽管那不过 是一个小孩子的「东施效颦」。 湖南的文风一向都很兴盛。有人以为那是所谓中兴名臣曾国藩等一班人的 流风遗韵。我觉得满清末年湖南人从事革命工作的,几乎全是国学很有根柢的青年志士,他们后来办学校,当教员,发刊报纸,对于湖南文风的增进,当然有很大的 影响。我有若干同学,都和我一样的有文学的嗜好,读古文及诗词旣仍不感满足,大家又去阅览林琴南先生所译的西洋小说。我在岳云中学认识了全校国文最好的陈 闿同学。他劝我熟读史记以后,再读前后汉书及三国志。我在那一年的读书及作文上,得自他的提挈,超过国文老师的讲解。 自命不凡的青年心理 我 后来考进了美国人办的雅礼大学预科。 那实在就是旧制四年中学,不过特别注重英文而已 。全校只有一百多人。百分之九十是读预科。前后升入本科的不到十人。主 持雅礼的都是耶鲁大学毕业的传教士。他们 唯恐长沙社会 误会雅礼忽视中国学问,所以聘请了好多位国学湛深的国文教员,又把国文分为六班,不论一个学生是在本 科或预科,必照他的写作程度编入国文班次,每天上二小时国文,每周写文章一篇。我初入预科一年级时,被他们编进国文第五班,不及两年,我便由第五班依次升 入第一班。说起来很奇怪, 我的国文进步最快的时候,正是在这个外国人所办的教会学校 。 那时长沙青年 不但好做文章,而且好谈国事。大家绝对不是要做官,而是看见国势阽危,政府太糟糕,个个想献身救国。我们并没有学生组织或集会。但是长沙地方小,学校多, 我和他校学生往来及交换意见的机会,几乎每月有好几次。我入学校较早,常被他们看作小弟弟,邀到他们的家里,论时局,言志愿。我遇见不少慷慨悲歌之士。我 们都痛恨日本,但又很崇拜它的强盛。有一位学生对我反复吟哦伊藤博文「醉枕美人膝、醒握天下权」的两句诗。他说伊藤博文就是他要模仿的英雄豪杰。大家都把 日本当作不共戴天的仇敌,但是又认为要抵抗日本,就要学它的军国主义。 也有人觉得日本的一切,是从 德国学来的,我们与其学日本,不如干脆的去学德国。我们知道普鲁士以德国一邦,而能造成统一德意志的局面,我们何尝不可以湖南一省,而把整个中国的国运挽 救回来。一位姓杨的学生一见着我就大谈德国。他对铁血宰相俾斯麦可以说是五体投地的钦佩。他立志要做中国的俾斯麦。他因为幼时跌伤了一只腿子,走路有一点 摇幌。他对我说:「你看我走路都和俾斯麦一样。他也是一个跛子。」这班自命不凡的青年,心很大,志很坚,意气很豪放,不但没有「升官发财」或「扬名声显父 母」的念头,而且俨然以天下兴亡为己任。那几位想学伊藤博文和俾斯麦的人,简直有非「争天下」不可的气慨。 这是五四运动以前的一个时期。一般青年的思想,虽然有时候似乎很傻,又很激昂,但大体上还是简单纯洁的。等到五四运动一发动,北京的学潮登时掀 动了全国的学生。湖南的青年也风起云涌的响应起来。当时湖南的督军张敬尧是一个典型的北洋军阀。他很仇视我们的爱国运动,尤其痛恨学生开会演讲和罢课。我 们虽常听见学生被捕,党人被杀,可是,各校的学生不顾生命的危险,依然秘密集会,也有不少人跑到街头去唤醒民众救中国。我的父亲很怕我在外面闹乱子。主持 雅礼的美国老师,也力阻我们和外校学生往来。 那时我们除看上海的「申报」和「时报」外,又常读北京 出版的两种杂志。一是北京大学教授陈独秀、胡适所办的「新青年」。一是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罗家伦所办的「新潮」。这两种杂志的每一期每一篇,我都着迷似 的熟读,立刻觉得他们所带思想和主张,很新奇,很够刺激。他们所反对的官僚军阀,正是我平日要反对的。他们所攻击的旧社会旧家庭,也是我一向十分不满意 的。他们说要打倒孔家店,我便写批评孔孟的文章。他们提倡文学革命,我就在学校的「作文」上改用白话文。 我曾因此二事而被学校各记大过一次 。 从 那时起,我不但看了若干外国的新文学作品,而且了解一点西方的政治思想,尤其是有关社会主义的思想。我除了「求知」与「好新」外,一切都是一知半解,听见 俄国革命成功,只知道推翻沙皇专制是对的,而根本不知道共产主义是什么东西。苏俄以反对帝国主义及废除不平等条约为号召,我又觉得它的作风和其它西方国家 不同,而发生一种惊奇和羡慕的心理,只想进一步的多明白一点苏俄的政策和它所标榜的主义。 打破了勤工俭学的梦 我 同班有一位一心想做医生的柳直荀同学,也是「新青年」和「新潮」的忠实读者。他和我很谈得来,虽然我预备要学的是工不是医。我们都觉得无论是读医学或工 程,一定要跳出雅礼的樊篱,而且要离开长沙到上海或北京,才有考入著名大学的希望。我们谈了又谈,计划了又计划,始终想不出一个远走高飞的办法。当然,最 大的问题,就是经费的筹措和家庭的允许。我们一想到自己身无分文,便减少了冒险犯难的勇气。 正当大 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们忽然听见「勤工俭学」那个吸引青年的运动。据说那是吴稚晖、李石曾二先生所发起的。任何人只要筹足一二百旅费,就可以到法国一边做 工,一边读书。这眞是天外飞来的好消息。我们于是到处打听长沙有无接洽「勤工俭学」的门路。柳直荀发现第一师范有一个年纪很大的学生,名叫毛泽东,也有人 说他是师范附小的教员。据说他和北京的勤工俭学组织有联系,甚至很多人传说他是介绍湖南学生到北京的负责人。我和柳直荀认为机会不可错过,有一天便渡过湘 江而至岳麓山脚的一个小村庄去访问毛泽东。我们大失所望的找不着毛泽东。出来接待我的是一个名蔡和森的老学生(我们那时看见二十左右的学生都称为老学 生)。他很耐心的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勤工俭学的进行办法,及学生到法后可能遭遇的种种困难。他便是后来赴法留学而因肺病早死的一名共产党员。 我 们访毛泽东不成而只见了蔡和森,复听了他一篇不太乐观的话,我们在精神上自然受了很大的打击,想要继续向各方查问,又因为我们的学校在北门外,和城内的交 通不太方便,始终不得要领。最令人失望的,就是毛泽东不像是一个对勤工俭学有办法的人。凡去找过他的学生,都说是浪费时间而没有结果。我们彷徨了几个月, 便把那个勤工俭学的念头完全放弃了。过了一年以后,另外两个同班同学,胡安恺和周璜,自己筹足旅费到北京,居然达到了去法国的目的。可是他们一在法国登 岸,就找不着工作,又不懂法国语文,所以看风转舵,很快的转到了美国,才算争得了半工半读的机会。那一大批留在法国的学生,旣不能勤工,亦不能俭学。当初 发起那个运动的几位先生,并没有给予他们任何援助及指导。他们的经济来源一断绝,苏俄的驻法代表,就用卢布把他们的大部份变成了共产党员。听说周恩来、陈 毅、李立三等就是属于这一类。 留法不成再进行留美 我 们在雅礼所学的外文是英文,自以赴英美留学为最理想。可是赴英美的费用太高昂,任何人面对现实,便不敢作无米为炊的妄想。现在勤工俭学的美梦一打破,我又 回过头来,再进行留美的企图。我在计划留美的那一年,经过了几非言语所能形容的百般困难。可是, 我很侥幸的一面旣有美国老师辛克豪斯先生的尽力帮忙,一面 又得到了父亲的允许和亲友们的协助 ,居然在我读完雅礼预科的时候,单枪匹马的跑到美国,实现了半工半读,自给自足的志愿。我不得不感谢上苍的护佑及扶 持。 柳直荀便没有这样的运气。他是一位有志气而无决心的好好先生。他一见勤工俭学落了空,不但上海 北京不想去,就是近在眼前的湘雅医学院也不投考。我到了美国以后,除了思家而外,念念不忘的就是那些志同道合的同班同学。我和他们通音信,详告他们进大学 和找工作情形,力劝他们放胆作留美的准备。不及一年,就有康辛元、陈科美、许滕八几位同学,果然陆续加入了我肄业的意利诺大学。而柳直荀虽和他们一样的想 留美,却始终没有来得成,后来连音讯也断绝了。 有人事后告诉我,柳直荀因为留学失败,学医又不成 功,郁郁不欢,便成天和一班思想激烈的左倾青年在一道,不久就加入了新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他在马日事变的时候,居然自称为湖南农民协会秘书长。后来他在长 沙不能立足,便到湘西参加贺龙的部队,不知怎的竟被贺龙所枪杀。他就是这样很不幸的结束了他短短的一生。我现在一想起他,还只记得他是本性纯良的有志青 年。 半世纪来的时代悲哀 半 世纪来,这个时代造成了变化多端的世局,也促致了随着时代而来的悲哀。本来,任何一个时代的青年,只要受一点教育,都是有理想,有志愿,也有求知欲望的。 我们在这个东西冲击,新旧矛盾的时代,一方面看见世界列强的虎视眈眈,人类进步的日新月异,一方面又看见自己民族的抱残守缺,国家的衰弱落后,只有凭着一 股傻劲,满腔热血,有时候奋勇直前,建功立业,转移一个局势,有时候横冲乱撞,到处造纠纷,闹乱子,甚至牺牲了自己,祸害了国家。 就 在湖南这个小范围内,我们那个时代的青年,不满意当时的现状,更不满意年长一辈的那一套顽固守旧的观点和作风。 年长一辈的也因为年代的隔阂,不能给予青年 一种明智的领导 。青年们于是脱离家庭,脱离社会, 跑到外面去求新知识,去找新出路。有的转入大都市去读书,有的跳到海外去留学 ,更有不少人参加国民革命的 行列,其中若干体魄强健者便赴广东投考黄埔军校。这一批四五十年前的青年,便在这半世纪当中,肩负了北伐和抗日的两大任务,造成了今天中国这个局面。而在 这同一时期内,另一批要打破现状,要摧毁一切旧东西。 命运这个东西,是很神秘而不可捉摸的。我们固 然有时可以创造命运,但是大部份仍然逃不了命运的支配。就以我这个大时代中的小圈子而言:我如果当年留法不成,留美又失败,很可能滞留在长沙,做一个与世 浮沉的自了汉。如果柳直荀当年也和我一样的去美留学,说不定,他早已成为济人救世的医学权威。我至今仍感欣幸的就是我的同班同学,除柳直荀外个个学业完 成,个个在事功上有或大或小的成就。 我们虽然没有产生过伊藤博文或俾斯麦,但是也没有人做过伤天害理的事 ,更没有人变成祸国殃民的邪佞。 我在这短文里不谈思想的左右,不论历史的得失,只想把个人亲身经历的片断,衬托出这个时代的倒影。我虽然有点伤时感世,但仍自信这是忠实、客观而不参杂过多个人好恶的叙述。 *************************************************************************************** 注: 留法里边,聂帅是比较顺的。core 2 去的时候就找不到工作了。 *************************************************************************************** 如果有语言学经验的话,老外的语言学很强的。 像 雅礼 这种名校,教汉语也很牛逼 “我的国文进步最快的时候,正是在这个外国人所办的教会学校” ,并不吃惊。 名师名校嘛 像这种教会学校的教育,标准的英美教育。 孔子是另一个塞涅卡 注:看清华创立就知道了,明显国外的老师 说的是对的。 中国的留学生过来,有点急躁,没经验 ,爱胡搞。 纯粹说教育,事实如此。 祸害了好几代人 注:清华走上正轨,是南开大学创办者 张伯苓 先生当清华校长的时期。 张伯苓先生,还是有本事的。(清华、南开的精神领袖是一家人) 南开是个好学校,但是清华有钱,老是挖人。把人家的好老师挖走了, 私立学校怎么能搞的过它呢 。 *************************************************************************************** 这看你怎么说呢,纯粹说教育了确实如此。 但是涉及到抗日,或者其它东西。 英美教的东西,太 fairplay 了,呵呵 除非你像法国一样,从高师高工这个路线走,其实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 也是这个路线。 列宁时候不一定是。不过俄罗斯本身就 “法粉"。 搞了半天,觉得 德国的体育生教育好,呵呵 注: 斯大林搞的对着呢 ,重回帝俄传统。(帝俄基本上还是 列强之一,有钱人的国家。 帝俄的东西是对的 。教育这个东西,基本上都是贵族搞的,不干活,不劳动,成天拿着个书,不知道在研究啥呢) *************************************************************************************** 这事得怨 教育部长 章士钊,他要给它一笔钱。 不过当时的毛君,不是以理论而出名的。
195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湖南吸毒市长写忏悔书:把权力看得太重
热度 21 燕庐敕 2016-3-11 18:54
龚卫国   原标题:湖南“吸毒市长”忏悔:从找小姐到发展多名情人   中新网3月11日电 湖南省纪委官方网站“三湘风纪网”今日刊登了湖南临湘市委原副书记、市长龚卫国的忏悔书。龚卫国在忏悔书中称“从贪权到贪钱、贪色、贪玩,这几个‘孪生兄弟’毁了我。”    案情简介:   龚卫国,男,先后在湖南省人事厅、湘阴、汩罗、岳阳市文化局等单位工作。2011年6月担任临湘市委副书记、市长。2015年4月因涉嫌吸毒,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2015年7月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2015年12月因涉嫌滥用职权罪、受贿罪被依法逮捕。    以下为湖南省纪委网站公布的龚卫国的忏悔书全文   我出生在湖南益阳一个农民家庭,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高校和省直厅局工作,2003年通过选拔分配到岳阳从事行政工作,2011年调任临湘担任市委副书记、市长。   我曾是一名年轻有为的领导干部,现在成为吸食毒品、包养情人、收受巨额贿赂、滥用职权的阶下囚,每天我闭门思过,寝食不安,悔恨终生。要知今日,何必当初!   思想上放松改造,贪欲逐渐膨胀,一步一步把自己推向了犯罪的不归路。贪是万恶之源,刚开始我还能抵制腐败,上交红包礼金,但身份改变了,地位提高了,权力变大了,思想一放松,慢慢地陶醉在鲜花和掌声中,从贪权到贪钱、贪色、贪玩,这几个“孪生兄弟”毁了我。    贪权,权力是把双刃剑。 我把权力看得太重,开会一言堂,工作一挥手,听不进意见、放不下架子,摆不正位置,如果当初多请示汇报,多和同事沟通交流,多和下级换位思考,也许是另外一个局面。    贪钱,钱是杀人不见血的刀。 从小额红包礼金到大额贿赂的收取,我贪得无厌。明知是大额贿赂却只是假装推辞而照单全收,把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带到了行政领域,成了十足的贪官。    贪色,万恶淫为首。 我从找小姐到发展多名情人,乱搞两性关系,道德败坏、生活腐化,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贪玩,玩物丧志。 自从我认识一老板后就一而再地吸食毒品,刚开始带着好奇,后来把它当成了解酒释压的良方,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吸坏了身体、吸垮了家庭,吸毁了前途,在毒品的诱惑下走向另类人生,成了吸毒市长。   我漠视法律,缺乏敬畏之心,学法不勤应付为主,守法不够淡漠法律,滥用职权执法不严,自律不严作风败坏,工作马虎敷衍草率,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黄河不死心。   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是拥有自由而不珍惜自由,一个人最大的痛苦是想拥有自由而没有自由。我深知犯下的严重错误,诚心认罪,更加积极配合检察机关彻底交待自己的犯罪事实,争取组织和人民的包容和宽大。
687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ZT 湖南古墓内两千年前青铜宝剑光亮如新(图)
热度 18 匡庐 2013-10-24 15:09
汨罗现古墓群 两千年的剑光亮如新 http://news.sina.com.cn/c/p/2013-10-24/102928519828.shtml ------------------------转帖的分割线-------------- 真是漂亮啊。 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说。
1033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湖南的方言称谓
热度 40 雪个 2013-9-4 12:45
女的: 0-5岁:细毛坨(感谢 qiuwen777 的补充) 5-10岁: 细妹子 10-15岁:细妹子 15-25岁:妹子,妹坨 25-30岁:妹子 30-60:堂客 60以上或者看着老的 :娭毑 男的: 0-5岁:细毛坨(感谢 qiuwen777 的补充) 5-10:细伢子 10-15:细伢子 15-25:伢子,青年哥哥 25-45 :满哥 45-60:老满哥 60以上或者看着老的:老倌子,嗲嗲 当然还有一些难听的称呼,就不扩散了。 各位湖南老乡,有补充和更正的没有?
143 次阅读|25 个评论
分享 购买迷思
热度 29 草纹 2013-7-7 00:48
购买迷思
在淘宝网上发现了一款湖南出产的矿物质面膜名牌------御泥坊 品牌故事蛮吸引人的: 相传在滩头,这个有着1500年历史的湘西边陲小镇,古代的居民们一直保留着一种奇特的“祭泥仪式”:每当开春时节,他们都要燃起篝火,载歌载舞,在唱唱跳跳的同时,往脸上、身上涂抹一种神秘的泥块。清光绪年间,以这种神秘泥块为原料生产的护肤品颇受妇女欢迎,并逐级进贡朝廷,成为宫中养颜圣品,被封为“御泥” 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1z10.4.w4-18481715587.1.ZhvxVeid=3097071997 不知道有哪位姐妹用过没?效果如何?
个人分类: 求教|1184 次阅读|35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9 08:11 , Processed in 0.03280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