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杨昌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毛泽东的老师如是说
热度 25 老平 2012-6-2 10:58
毛泽东的老师如是说
(杨昌济和毛泽东) 杨昌济(1871-1920),号怀中,湖南长沙县板仓人。他19岁考取秀才,熟读程朱之学,后留学日本、英国共九年。1913年至1918年任教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毛泽东和蔡和森是他最看重的学生。后赴北京大学任哲学系教授。 杨昌济北上两年后病逝于医院,临终前致信好友章士钊,极力推荐毛泽东和蔡和森,信中说:“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后来,这两位学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毛泽东则是共和国的缔造者。 杨昌济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书时写有《劝学篇》,文中写道:“夫一国有一国之民族精神,犹一人有一人之个性也。一国之文明,不能全体移植于他国。”又说:“吾之所望者,在吾国人能输入西洋之文明以自益后,输出吾国之文明以益天下。既广求世界之智识,复继承吾国先民自古遗传之学说,发挥而光大之。”后来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建国后又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杨昌济在1914出版的《论语类钞》一书中说: “特立独行,非意志坚强者不能。寻常人多雷同性,无独立心,此其所以为寻常人也。”毛泽东则在读书笔记《讲堂录》中记道:“有雷同性,无独立心。有独立心,是谓豪杰。”受杨昌济的影响,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就特立独行,如洗冷水浴、在闹市看书等。事实上,毛泽东的一生始终是特立独行的。 杨昌济在《论语类钞》写道:“吾无过人者,惟于坚忍二字颇为著力,常欲以久制胜,他人以数年为之者,吾以数十年为之,不患其不有所成就也。” 杨昌济曾经以《达化斋日记》为名公开发表过部分日记,所以学子们把他的这种“坚忍”精神称为“达化斋法门”。后来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一文中提倡坚忍不拔的愚公精神,并写下“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名句。 杨昌济于1920年底开始在上海的《时事新报》副刊上刊登《达化斋日记》,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所见大则所志大,所志大则所学大,所思大,所为大,斯为大人矣。所见小则所志小,所志小则所学小,所思小,所为小,斯为小人矣。” 杨昌济的这段话可以简化为“志向决定人生”,这一点可以从毛泽东的身上得到印证。不论是在青年时期还是中年时期,也不论是在顺利的时候还是困难的时候,毛泽东始终都是志向远大,这种志向可以从他的诗词中反映出来。下面选登毛泽东的两首词作为本文的结语,并值此纪念毛泽东去世34周年和即将到来的教师节。 《沁园春•长沙》(1925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雪》(1936年)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老平 2010-9-9)
个人分类: 随笔见闻|797 次阅读|1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6 10:14 , Processed in 0.016952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