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户口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ZT 户口制度和城镇化
热度 14 鼎革 2012-11-8 11:08
http://news.hexun.com/2012-11-05/147622659.html?from=rss http://news.hexun.com/2011-03-12/127889114.html 对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从来就没有消停过,薄薄的一纸“户籍”,本身只是身份管理的一项制度设计而已,从其本身属性来讲,并不涉及到个人核心利益的调整,本应不存在改革难度,但由于附加于户籍之上还包括各种身份福利,让户籍改革成为改革之坚冰,始终未能破冰。   然而,冰再坚,如果不改革便有“危机”,还是要改,这已经成为共识,既然牵涉到如此复杂的制度设计,自然是不能“简单取消了之”,改革本身是最忌讳简单粗暴。如若猛地将户口制度一笔勾销,目前区域未能协调发展,外来人口必然像潮水一样涌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同时这些城市承受能力并未配套跟上,必然影响对现有户籍人口的服务,亦不能满足外来人口在大城市里的新生活。 众所周知,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有限,主要集中在土地出让、地方债务、金融贷款三个方面。地方债务、金融贷款因为属于击鼓传花式债务,债多不愁,所以能看到有地方政府将本地的国有资产抵押殆尽的奇观,更有将本地风景名胜未来门票收入也予以抵押贷款的;而对于土地财政更是无比的热忱,通过各种手段将农民的土地或者房产强行购买,然后以高价转手给房地产开发商,这种收入在很多城市通常占财政超50%以上。为保证这一主体财源,地方政府热衷于将城市越扩越大,以便有更多土地可以用来招商引资和出让获利。  这就造成一个悖论,城市是越来越大,可是为地方政府所承认的城市群体却无法扩大,失地农民及进城务工者往往无缘于城市的公共服务,成为边缘人。不过,不能不承认,这种做法却是符合经济理性的。既甩开了庞大的养老、教育、医保的沉重负担,又可以充分对农村进行抽血,将最珍贵的人力资源一代代抽入城市的管道,建设一个美丽新世界,等其血液衰竭时,因城市的拒绝接纳,务工者会被迫回到农村去过其惨淡暮年。然而,经济理性有时并不是最优选择,往往违背人性,造成这种城乡两重天,彼此相怨怼的局面,并加剧了社会对立。这对于城市管理者,是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 “如何不影响居民的既得利益,如何利用土地增值造出一块利益,以解决农民工进城没钱的问题。通过户籍和土地制度的联动改革,并配套以地方官员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才是化解中国当前很多困境,尤其是城市化困境和经济增长模式困境的治本之药。”采访过程中,陆铭会时不时地抛出有关社会问题的观点。  陆铭认为,中国经济30多年市场化改革以后,我们距离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有距离。“中国限制劳动力流动,这样既无公平也无效率。效率是跟经济的持续增长挂钩在一起的,公平是跟社会和谐挂钩在一起的。而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不是相悖的,是可以携手并进的。在这两个关系当中,最重要的核心政策就是生产要素的流动,而核心的核心就是户籍制度。但是,户籍制度已经把人分成两类,一类人比另一类人更多享受经济发展成果。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在四川工作的人,看到在北京和上海工作的收入高,可能会到北京和上海去工作,这就是劳动力流动。这种情况到什么时候会停下来呢?当到北京去挣的钱,扣掉在北京的生活成本和四川一样就不会去了。劳动力越是自由流动,地区间的经济从人均意义上收入越是均衡。如果我们说管住不让劳动力自由流动,目前造成的结果就是高技能、高收入的人群是管不住的,比如硕士毕业、博士毕业的人,留户口总是能留的,户口问题主要限制了低收入者。   低收入者被限制住,高收入者都到北京、上海去。从数据上看,中国大城市经济增长的速度要比人口增长速度快,当算人均收入的时候,大城市人均收入增长比小城市的更快了,实际上这反而不利于收入差距缩小,也制约了那些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增长的机会。 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讲,户籍制度实际上已经在城市里形成新二元结构,就是有当地户籍的人和没有当地户籍的人。在这两类人群之间存在几个问题:我们研究发现,在一个地方,没有当地户籍的人比有当地户籍的人,对政府、社会的信任程度更低。我们还发现,外来人口的幸福感也是更低的。在大城市里已经出现了外来人口的聚居现象,这对城市的和谐来讲影响是非常大的。 户籍问题为什么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 第一,没有本地城镇户籍的人流动性很强,一些耐用消费品就不买了,或者就是租也不会买;第二,没有当地户籍的人社会保障覆盖率是很低的,低于10%,他就比本地人要更加存钱去防止养老和生病。尽管中国社会保障覆盖面在扩大,这个扩大是指城里人,并没有覆盖到流动人口。第三个原因,一般来讲,人们的收入应该是越来越高的。当收入越来越高的时候,人们可能会借钱消费,未来再还掉,这是人们通常的行为。但对于外地人来说,如果不能在城市定居的话,就必须要回老家。回老家以后,他们的收入可能会比现在在城市里打工大大下降的,所以他们会存钱,以防止未来收入的下降。 户籍问题是否也影响到收入分配? 如果涉及到行业收入差距,我们要研究很多变量,不只是户籍一个方面。第一,户籍会阻碍你进入高收入行业。第二,就是社会关系,我们会发现社会关系比较丰富的人,比较容易进入高收入行业。第三,政治身份也很重要。 从国际上来看,西方国家反过来补贴低收入者,通过补贴这部分人增加城市服务业的劳动供给,把城市的活力和生活质量提升了,而这个城市,活力和生活质量反过来有利于高收入者。 越大的城市,越能够提高就业的概率。 当一个城市平均受教育水平提高的时候,居民个人的收入也会随之提高,这在经济学里面叫做人力资本外部性或者教育的社会回报。 这是有意识放宽农民进城,确切说,是进二三线城市安家落户。金融资本登时稳弦音而知雅意,本周五深沪两市地产板块群魔乱舞,刺激两市连创年度新高。市场之所以如此癫狂,不外乎,是读出中央要求发展二三线城市房地产涵义来,试问,农民进城后,都睡大马路吗?   但另外方面, 国土部 却要求出招整治小产权房。2月21日, 国土资源部 执法监察局巡视员王宗亚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我国将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为全面清理“小产权房”做制度和政策准备。王宗亚介绍说,“小产权房”是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并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成员销售的商品住宅。国家 法律法规 有明确规定,城镇居民不得购买农村宅基地建房,不可以购买“小产权房”。“针对小产权房的清查工作此前已经开始。目前中央要求各地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确权登记发证,凡是小产权房不予确权登记,不受 法律 保护。”王宗亚进一步表示,“今年,国土部将联合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问题较为突出的城市作为试点,开展小产权房清理工作。”   既然要让农民进城,又要清理小产权房,进城农民工如何住得起商品房?二三线城市政府即使想提供保障房,那么哪里来的那么多建设资金?清理小产权房,本身就是保障地方土地出让金收益不流失,否则何以下这么大气力去推倒市郊农民小产权房?   有媒体报道称,江西省2012年预算草案报告指出,今年 财政部 将代地方发行2500亿元政府债券。目前江西省正在申报发债额度和项目。在目前地方土地出让金大幅缩水情势下,地方巨债如何还?实际情况是,中央财政肯定不想背负这个包袱,地方最终还是落到土地财政上来。   这个角度看,这一系列政策套餐的目的,就非常明显了:地方财政困窘不堪,倒逼二三线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当地房地产发展,同时清理小产权房以保障土地出让金收入不流失。
75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户口问题是与非
热度 27 就爱抬杠 2012-5-23 09:19
题目写的有点大,但作为日志,简单说说观点就可以了。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我说,“户口”本没有问题,说得人多了,也就成了问题。 户口是什么?就是户籍登记罢了。有住所,有职业,给你登记一下,即所谓上户口;换个地方住了,就换个地方登记,即所谓迁户口。就这么简单。 剩下的,无论医保,社保,上学、高考都是其他部门强加在户口上的,和户籍管理部门并无关系。其实,最初要搞户口的主要原因就是粮食统购统销,没有户口怎么搞统销?现在这个条件早已消除,年轻点的都未必知道原来还有过这回事,上个大学还要转粮油关系。 所以,所谓户口问题,根本就不是户口问题,而是医保社保福利和上学高考问题。 或者你说了,这不是废话吗?谁不知道。但事实是,还就有人不知道或者装不知道。前几天听一个讲座,某教授大谈户口制度是万恶之源,似乎取消了户口管理,中国一切都会好起来,洋洋洒洒讲了两个多钟头。 王小波讲过花剌子模信使的故事,说中亚古国花剌子模有一古怪的风俗,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给君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 户口无非就是那个信使罢了,在过去管理人口有必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那个小小的户口本,有它不多,没它不少。取消户口很容易,问题是附加在户口上的那些东西怎么办? 就拿现在的北京来说,没有户口,医保社保等早已不是问题,孩子上学也不是大问题,买车买房的限制也是暂时的,而且只要你真想买,总有办法。现在吵得最凶和最实质性的就是孩子高考问题。 问题是,这和户口有关吗?取消了户口,还不是得界定谁有权利在北京参加高考?有人说那就是教育部门的事了,那这和外科大夫一刀剪了箭头,说在肉里那部分该找内科大夫的笑话有何区别? 其实要处理高考问题也不难,一个办法是,有房子就有“户口”,才能参加北京高考。如果这样,北京房价必然进一步高涨,低收入的人被淘汰出去。问题是,低收入的人真能被淘汰出去吗?在北京这个随便干干就能挣不少钱的地方他们还是低收入,到外地哪来的竞争力? 另一个办法是,完全按人口比例分配高校名额,引发的后续问题也不会少,首先是高校的资金来源及各种便利会少不少,其次让既得利益者让出既得利益,引发的反弹更多更大。 说白了,高考问题就是有点钱的外来人员和没有钱的本地原有人员的利益之争。一个说我有钱我为啥不能享受权利;另一个说权利是世袭的,不是有钱就能买的。 一个是要争取,一个是要保护。对于社会稳定而言,肯定是要把东西从人家那里拿走引发的问题多,所以只能慢慢来。
个人分类: 杂谈|1098 次阅读|33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7 20:17 , Processed in 0.02328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