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中国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中国风壁纸
热度 26 平沙落雁 2014-12-1 02:52
伊夫圣罗兰的家
790 次阅读|16 个评论
分享 赫伦陶瓷和希洛华姿丽风格
热度 45 草纹 2013-9-22 00:32
赫伦陶瓷和希洛华姿丽风格
爱坛专用,请勿转载。 希洛华姿丽 ( Chinoiserie ) 风格 希洛华姿丽 ( Chinoiserie ) 风格或称中国风格,来源于法语的“ chinois ”,是 17 世纪中叶到 18 世纪在欧洲流行的美术风格。那时 欧洲正刮起中国热,与此同时, 远在东方的中国正值从康熙到乾隆的“康雍乾盛世”。 欧洲的中国热和传教士们的努力密切相关。由于康熙帝和乾隆帝都允许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这些传教士们抓住机会翻译了大量的中国经典,把全方位的中国知识介绍到欧洲,内容从哲学、语言文学,到历史地理、天文数学、科学技术、医学、农业、园林等。例如 1711 年 比利时传教士卫方济在布拉格大学刊印了他的《四书》全译本。 1722 年法国传教士马若瑟翻译了法文版《中国悲剧赵氏孤儿》。对于直到元代才明确知道梦幻般中国乐园存在的欧洲而言,这样的 东西方 文明撞击带来了中国热,包括当时的欧洲启蒙运动都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将中国商品带入欧洲人的生活。于是在东印度公司活跃的荷兰,英国,葡萄牙等地出现了艺术上的中国风, Chinoiserie 这个英文单词记录了这 一 古老中国风。那个时代在欧洲的日常生活,如陶瓷、建筑、家居设计、服装纹样中都出现了中国元素,被称为希洛华姿丽风格, 18 世纪中叶受其影响洛可可风格诞生了。 洛可可派画家弗朗索瓦·布歇的作品 『 中国庭院 』 弗朗索瓦·布歇 ( Francois Boucher , 1703 - 1770 ) ,是洛可可派的代表、法国画家,曾任法国美术院院长、皇家首席画师。 位于英国皇家植物园中的中国佛塔,威廉爵士 (Sir William Chambers) 建于 1762 年。 希洛华姿丽风格并非昙花一现,而是一直一直延续到现在。 匈牙利的赫伦 (Herend) 陶瓷 在陶瓷世界,赫伦这个独特而美丽的名字属于国宝级的匈牙利名窑,它也是 目前 世界三大手绘瓷器名窑之一,生产了很多东西方皇室贵族喜爱的陶瓷作品,同时也为大众服务,在匈牙利一般百姓家中也都有赫伦瓷器。 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西南 110 公里处有一个叫赫伦的村庄。 1826 年,欧洲处于拿破仑战争 结束 、 和平到来的年代,那一年在 赫伦 诞生了一个小瓷窑工厂。和英国 、 德国的一些已经声名鹤起的窑场相比,赫伦属后辈,但由于赫伦窑原本主要业务为修复中国高级陶瓷,在日复一日的修复工作中积累了以假乱真的陶瓷经验技术,自创的作品也慢慢有了名气。 1851 年,在伦敦举行的第一届万国博览会中,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对赫伦窑的中国风蝴蝶花卉餐具情有独钟,于是买来装饰她的温莎城堡的餐桌。从此,赫伦窑陶瓷走入世界的贵族社会,而维多利亚也成为赫伦窑的一个瓷器商品系列的名字。 维多利亚女王喜欢的 『 维多利亚 蝴蝶、牡丹花 』 系列瓷器 1862 年,当欧洲第二名窑 — 维也纳窑,由传奇的奥地利女大公玛丽亚 ・ 特雷西亚培育的瓷窑,被关闭时,赫伦窑被允许继承了维也纳窑的设计风格,从此奠定了经久不衰的欧洲名窑地位。 从维也纳名窑继承下来的 『 维也纳玫瑰 』 系列 赫伦窑和各国皇室间的交往留下了很多传说,比如那位深爱匈牙利的奥地利皇后伊丽莎白(茜茜公主),她喜爱的是赫伦窑的 『 维也纳玫瑰 』 系列和希洛华姿丽风格的 『 哥德勒 』 (Godollo) 系列。哥德勒得名于茜茜公主在匈牙利的夏季行宫— — 哥德勒,在宫中,餐桌上就摆放着这些来自赫伦窑的瓷器。 『 哥德勒 西安之赤 』 系列 据说,这就是茜茜公主在哥德勒行宫餐桌上使用过的那套餐具。餐具以朱红为底色,吉祥的松、竹、梅为纹样,手柄用的则是清代官员形象。 当大多数欧洲名窑都转为欧洲本土风格为主之后,在东欧的赫伦窑瓷器则一直保持着浓郁的希洛华姿丽风格,为我们吹来古老的中国风。 赫伦窑的白梅花瓶、茶具商品 ------ 注:帖子中的图片来自网络 。
个人分类: 文化寻源|2217 次阅读|24 个评论
分享 中国风
热度 48 大地窝铺 2012-1-24 19:14
大年初一早上,LD带小窝去 StrongStart BC班,其实就是个父母带儿童一起参加的托儿所。23日的主题是“中国-龙年”。LD穿旗袍,也帮老师借了一条红色的旗袍。老师那条特别合适,就象量体定做的一样。老师是白人,年轻,苗条,中国MM的身材。老师为了这堂课,准备的很充分,课堂布置的也花哨。我们从大统华买了些中式点心,老师叮嘱要发票,学区给报销。 LD给我布置了任务,蒸一笼包子,蒸好送到课堂。面是22日晚上和的,9点10分开始包,10点45分送到课堂。包子受到大部分人的喜欢。也有连尝都不尝的,是吃素的锡克人。包子馅:绞猪肉,炒过的猪肉丁,鸡蛋,洋葱,马蹄,姜,盐,酱油,蚝油。 送包子到课堂的时候,我很惊讶,CD正在放的音乐是民乐“步步高”。LD说,老师给每个孩子发了一个红包,里面装的是金币巧克力。 元月16日,下大雪那天,学校请来了西门菲莎大学功夫俱乐部舞龙舞狮。计划是室外表演的。因为大雪只能改为室内表演。全校小朋友们看的津津有味。学校太小了,全校学生还没有国内一个班学生多。
540 次阅读|12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7 07:18 , Processed in 0.02136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