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非主流

相关日志

分享 一堂人文通识课
热度 11 清风徐来 2017-4-3 05:57
得知岛城非主流人文通识教育专家赵学林老师要在如是书店举办公益讲座的消息,心里很高兴,赵老师的博文思想沙龙经过六年的打磨,终于可以有机会走向大众的视野。 认识赵老师是去年的冬天,从听他的“博雅文化微课堂”开始。这个微课堂主要是面向青少年及其家长,以介绍东西方哲学、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艺术等人文通识知识为主线,侧重于提升听众对东西方人文知识的了解以及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力。也带着大洋同学去听过一段时间的面授课,母子俩都感觉受益很大,但后来因为儿子课业日益繁重便无暇顾及了。 这次赵老师应如是书店郝总之邀做一场“中西方文化基因比较”的公益讲座,我早早的赶去。两个多小时里赵老师滔滔不绝激情四射横贯中西串通古今,梦游般发散又总能及时恰当的掉头回归主线,为大家奉上了一场精神盛宴,实在是精彩绝伦,令人叹为听止。必须承认,比起面授课,这堂课更加结构精当、脉络清晰、内容翔实,引人入胜,足以体现赵老师多年积累之深厚功力。 前半部分主要讲西方的文化基因传承,从古希腊邦国制地理因素决定的商业贸易发达从而形成的陌生人之间的契约文化一直讲到现代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的来源,以及自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一直到康德、休谟、卢梭的哲学,讲到摩西出埃及、地理大发现、美国的小政府大社会、陪审团制度等等,一个个历史典故脱口而出,信手拈来,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后半部分讲中国的文化基因,从周朝的分封制到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秦始皇以法家思想为基础建立了中央集权制,一直到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变异成为统治阶层维护皇权奴役百姓的颂圣工具,以及科举制度的产生,把中国的文化精英阶层悉数纳入官僚阶层,成为中央集权制度的维护者。赵老师提到了三个中国历史上思想相对自由的阶段: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及辛亥革命后至北伐战争前,唯有思想自由,人们的精神不受桎梏,才能诞生大思想家大学问家,比如诸子百家、比如魏晋名士、竹林七贤、比如鲁迅、胡适以及西南联大的教授们~~ 关于这堂课,我仅仅是凭着记忆写下这些文字,难免挂一漏万,我能做到的只是给大家还原一个不完整的骨架,赵老师的讲课却是由古到今,从西到中,从童年的基因讲到人性与制度的博弈,自由的穿梭于各个时间和空间维度,有典故、有观点、有思想的火花绽放,亦有人性的温暖与感动,有种有趣有料,充满张力。印象深刻的一点是,赵老师从驿站为什么取消讲到李自成的揭竿而起,讲到明的灭亡,又讲到塔勒布的黑天鹅事件,提出历史的偶然性观点。课后有听众提出不同意见,赵老师的答疑引经据典,论证充分,逻辑严谨,理性而优雅,这背后当然是有着强大的渊博的人文知识体系的支撑。讲座已经足够精彩,与听众互动答疑更是令人击掌叫绝! 和一年前比,赵老师的理论体系进步了,修正了,更加具有思辨性,平衡性。比如,最后的总结中赵老师就提到,中国的制度有弊端,西方的制度也有短板,任何一种制度都不是普世的都不完美,只有扬长避短,不断地修正完善,才能推动社会走向更好的未来。 感谢赵老师的人文通识讲座,感谢如是书店的组织,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来到赵老师的课堂,使精神得到滋养,视野和格局得以开阔。
5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乔峰大战聚贤庄 2 ——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转)
热度 3 gordon 2017-1-23 12:12
对ABC身份认同的讨论很有感触。在国外,大部分人通过努力就能变成中产阶级,但心灵上的认同感,并非努力就能获取。即便尽全力去剥除一切原生的影响,样貌终究无法改变,而 多数人都是肤浅的 。 不要说能力强就会获得尊重。 在成人世界这可能是对的,但孩子们永远只会和cool kids玩耍 ,青春期更是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一个成绩好的人,当然是不酷的;一个会打球的人,如果有着白人面孔,很可能是酷的;如果有着一张东亚面孔,很可能是不酷的。 倒不是在抨击歧视。亲近与自己相似的人, 不信任、或是惧怕与自己不同的人,这是人性里根深蒂固的东西 。能完全超越这种局限性的人,非常少, 可以做到表面上彬彬有礼,就已经很不错了 。 帖子建议中国人不要移民到美国,自然是一种偏激的看法。如果只想做个中产阶级,安稳生活在玻璃天花板之下,那么美国的物质条件、人文和物理环境,是有着优势的。但若是怀有更大的野心和抱负,帖子里所提到的身份认同和隐性歧视,真的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我 觉得华裔至今可能还背着历史的包袱。曾经的中国,经济不发达(现在改变很多),政治的意识形态在国际上属于非主流(至今仍是),因此在强势文明面前,中国 人并无自信。这种不自信体现在二代移民身上,就是不愿学习中文,不愿和中国人来往,甚至不愿与文化上的中国产生丝毫的联系。 但,除非一个人可以强大到不需要任何心灵依托,在某个时间点,他/她总会问出这样一个问题:我是谁? 而“谁也不是”定将是一个令人痛苦的答案。 ****************************************************************** 有留言说不必拘泥于身份认识。这很正确,但也无用。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源自性别、种族等简单(且依据外貌的)分类,认同感源自家庭和周边社群;再大一 点,则是源自价值观、社会形态等。因此边缘人士极容易自我怀疑。 而成长是非常路径依赖的过程:从小自我怀疑的人,成年后也很难变得自信。 ****************************************************************** ArmorUSA 在后续说: 来美国这件事情, 对父母,和对孩子,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对父母来说,你们的identity 已经定型了。你们是中国人。你们虽然不一定能彻底融入美国人的圈子,但是你们心里有底。你们知道你不是白人,但是更重要的就是你们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这意 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你们不管身在何处,只要能找到其他的中国人你们就能感觉到属于中国文化,中国圈子的温暖。当你见到外国人的时候,你有可能心理发慌,觉 得英语表达能力不太好,不知道该说什么,不知道对方会不会嘲笑你的英文口音。但是关键在于,任何时候,你都能回到中国人的圈子里。从而得到一个“我属于这 群人” 的认可。 对移民美国的父母来说,美国的任何好处都是锦上添花。你们既有中国的背景,也同样可以比较舒适地,在中国人的圈子里,享受美国的优越物质条件。 但是在美国长大的孩子的情况,与你们有了自己的identity 之后再移民过来的父母,有天上地下的区别。 大部分中国父母犯的错误,就是误以为一个对中国一窍不通,在美利坚长大的,中国孩子就能彻彻底底地被主流白人圈子接受。这个逻辑就是大错特错。美国 不是中国父母毫无依据默认的乌托邦。美国,从1776年五月花号来到北美土地的第一刹那,就是一个白人建立的国家。美国200百年前就有了国家宪法,倡导 人人平等。但是,写宪法的同时,建国的白人鼻祖不停地从非洲运非裔奴隶来给他们干活。从建国那天伊始,就能看出来美国一直是一个白人的天下。时至今日,美 国的所有游戏规则依然是白人来设定的。黑人都为自己的人权英勇奋斗了将近200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黑人受到白人警方和法官的歧视(这个是有诸多数据支撑 的)。你觉得华裔,人数也没有黑人多,也没有黑人团结,并更没有黑人积极得参与政治的习惯,等等,难道就不会受到任何歧视吗?恐怕有些父母也太天真了吧? (不是所有父母,有一些父母意识到了这点,很值得敬佩) 一个华裔孩子在美国,普遍来讲,是一个永久的局外者。父母得想清楚,如果孩子从小就在美国长大, 以后的中国人就不会再把你孩子看作中国人了 。 就等于,孩子如果想有朝一日回中国发展,会有很多困难。但是美国主流白人也同样不会把他当作真正的美国人呀。为啥?因为孩子本身就不是白人。有可能孩子初 中,高中,大学的时候能交到美国朋友,但是我认识的大部分ABC开始工作之后,圈子都几乎仅限于其他ABC。谁能站出来否认这个事实?人以群分是人性。人 就是喜欢和自己肤色,种族,文化一样的人来往,哪个地方都是这样。你去中国大城市(北上广深)看看那些在中国定居的非裔,不是大部分社交活动都局限于自己 的圈子吗?在中国工作的白人不是还是喜欢和自己白人一起过周末,举办社交活动么?这就是为啥像北京,上海,广州,香港这种大城市都会有expat 社区,一个老外的聚集地。但是这些驻华的老外都有自己的根儿,人家可以和中国人有一些交际,但是随时都可以回自己的圈子。这种有自己的圈子的感觉给人一种 淡定,一种心理上的安慰,保护,温暖。这就是我所说的归属感。 那你可以反驳,ABC也可以和其他ABC玩儿呀。 是,我承认,可以 。大部分ABC就这么做的。但 是这种圈子不是个真正的圈子,只不过是为了消磨时间而已。这个圈子没有其真正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国力支持呀。这个圈子第一,人就少。第二,一般都是华裔男 生,因为女生可以更容易融入白人圈子(因为很多白人男生愿意娶华裔女生但是很少白人女生愿意嫁给华裔男生)(这也是有依据的)。第三,ABC圈子大部分是 一个为了消磨时间的圈子,不是一个能得到事业发展前途的圈子。总而言之, ABC没有自己的江湖。江湖是一个人在任何地方发展不可或缺的东西 。不光是美国, 任何国家的少数民族都活得很吃力,选择有限。 美国的白人的地盘儿。中国是中国人的地盘儿。ABC没有自己的国家。ABC若想在金融,咨询,媒体,法律,政治,商业,投资,创业这些领域发展, 和美国白人竞争,或者和很接地气的中国大陆的孩子竞争,是避免不了的事儿 。 请问各位家长告诉我,一个不会中文的ABC有什么优势可言?(特别是男生,因为不能通过外嫁融入美国圈子)。在美国,拼不过白人。在中国,因为语言文化的 劣势照样拼不过中国人。我活生生见过很多想从商从政的ABC两边都不沾,很困难,十分纠结。美国圈子的核心利益还是保留给美国人。中国圈子ABC也玩儿不 过当地人(包括留学生什么的也玩儿不过)。那你们父母请跟我们讲:对于那些想从事金融,创业,投资,法律,咨询领域的ABC(现在,越来越多ABC想进入 这些行业),我们有什么优势可言?孩子出了学校,到了江湖,没人care 你是什么学校毕业的,关键是你能不能给公司招商引资,给公司创造价值。如果中美两边的主流都不认我们我们能怎么和当地白人或者中国人拼?我亲生知道耶鲁法 律毕业的ABC跟我说,学历不是优势,在律所想发展得好得有圈子。我本人,去过很多投资界的conference, 中国人和美国白人都很自信地应酬,但是一般最尴尬的都是ABC,中国的network 他们也融入不了,美国的core 白人network 也不带他们玩儿。 父母可别本末倒置啊。 上好大学是为了事业有发展,而不是为了上学本身 。但是事业发展光有学位,往往不够。太多你们父母颠倒主次,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工作。没有身份认可,文凭再耀眼也没用。 前年哈佛有个研讨会,请了中国互联网大亨刘强东(京东商城的创办人)做主题演讲。我记得很清楚,主持人有位是个ABC,刘总就讽刺这位ABC, 说呢么早来美国,错过中国的机会,是 “Stupid”. 我虽然觉得刘总这说得有点不太合适,但是确实是有一些 truth. 有一些ABC 如果没有太大野心的话,在美国却是可以过日子。但是我相信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ABC宝宝有出息,有志向。如果你希望孩子以后可以追自己的梦,我真心认为 中国文化是中国追梦者必不可少的利器。 我没有见过美国长大的ABC开过什么专做美国项目的金融机构。99.9%都是白人开的,ABC给他们打工。同时,我也没见到什么ABC去中国比当地 学生或者在美国度过金的留学生有任何优势。ABC回中国几乎只有劣势无一优势。白人去个中国因为自己肤色是白的还能教点英语,但是ABC回去,因为本身就 是中国人,想学英语的中国人还不觉得我们ABC说的英语是标准的。同时,我们中文也不行,对中国也不了解。你们父母得知道,ABC回中国,其他中国人会用 衡量中国人的指标来衡量我们的,没把我们当成外国人看。我们虽然没在国内长大,我们中文说得再好也是应该的,而不是是么稀罕值得尊重的事情。同时,中国人 也会嘲笑我们长得中国脸,怎么不懂中文呢?ABC在中国,不会因为语言劣势而被别人照顾的。我们回国既没有得到真正美国人应该有的身份,同时还不如中国人 混得好呢。 目前,有很多领域的跨国公司看好中国的庞大市场。但是他们都会雇在美国上过本科或者研究生的中国留学生,而很少会雇我们ABC的。因为美国人也不 傻,他们知道ABC既融入不了美国,也不懂中国。现在很多这大公司都在中国有办事处,但是雇的都是留学生,美本,或者ABC的父母。反而我们ABC辛辛苦 苦牺牲了这么多年两边都没落下。说句实话,对有野心的ABC来说,还不如他们父母发展选择多呢。我近几年看到很多ABC的父亲回国工作了,因为美国有 glass ceiling,华裔男生升不上去。但是把ABC孩子就留美国。你说不悲哀?我们ABC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地方,去哪儿都不属于主流。忠言逆耳,这就是事 实! 有人说我思想极端,把我归类成那种想当 president 或者 CEO 的另类。你们过奖了。我实际上野心根本没那么大。但是玻璃顶的问题不仅限于想当CEO 或者 president。只要ABC想做任何自己的business 或者在公司里混得好一些,都会碰到这个问题。如果你的ABC想开自己的公司,找个投资伙伴,找一些business partner, 给公司抢个项目,分析一个上市公司,几乎躲不开身份认可问题。孩子要不是就得求白人,要不得就得求中国人。两边都不沾,去哪儿都唯唯诺诺的心里空空的,觉 得自己哪边儿都不属于。这种失落感对孩子confidence 的打击是重大的。学历文凭再好有什么用呀?人是个多维度的生命,不是光成绩好简历上贴个名牌大学出去别人就给你跪下。你要做生意就得和主流接轨呀,要不是 白人,要不是中国人。对很多ABC来说,这的确是个问题。 有些父母孩子还小,估计没有接触到这些问题。但是你也得给他们做准备呀 。如果你现在知道了,而没行动,孩子以后受挫之后不应该怪你吗? 再举个具体例子。2016年9月份,宾夕法尼亚著名的Wharton 商学院有个白人教授 (Peter Linneman),在一个房地产投资研讨会上,公开嘲笑华裔男生,说华裔女生不找他们是有道理的。链接在这儿,请你们去看: http://www.thedp.com/article/2016/09/peter-linneman-chinese-men-remark 。 你说这种白人教授,在世界顶尖的商学院,中国学生很多的地方,还敢明目张胆得这样侮辱华裔男生,而且还没有什么代价。有些华人抗议也没什么结果呀,事情慢 慢就不了了之了。这就是ABC,特别是男生,在美国所面临的daily事实呀。最歧视他们人有或许就是自己的教授,老板,同事,等等。很多白人就是因为择 偶的优势而在ABC男生面前显露出很得瑟的优越感。你想让你的男宝贝周围的白人心里都这样想吗?你想让ABC男孩子的核心圈子都是这种老外吗?如果你还不 想客观面对事实,那恐怕你也太没常识了吧。 还有,Wharton 也没有对这位教授(Peter Linneman)出任何惩罚呀。如果他要是嘲笑黑人来,头估计都保不住了。但是我看到敢笑话ABC男生的白人多得是,他们觉得ABC女孩子找美国人,男 生被抛弃,白人有很大的优越感。你说你的宝贝ABC儿子,在美国拼命辛苦呢么多年,最后在职场和情场均属于劣势,值得吗?类似于Peter Linneman 这种侮辱ABC男生的人渣实际上在美国挺多的。只是你们中国父母没体会过不知道。 没见过几个白人男生真的尊重ABC或者中国文化(不过有一些极少数还是OK)。你愿意你ABC宝贝周围都是一些看不起他的白人吗?女生还好点,可以嫁给白人。但是男生ABC怎么办? 那你可以说,两边都不沾算什么!自己认同自己就罢了。但是事实并非这么简单。我为什么要融入主流?我们都不傻,因为主流才有发展的机会。你不融入主 流文化就没什么机会呀。大家真的觉得马云如果是美国长大的ABC他能这么辉煌?别光说马云吧,再把什么董明珠,刘强东,雷军,甄子丹,姚明,等等都算进 去。这些人再优秀,再努力,你觉得如果他们在国外的圈子长大能有今天的成功?我所知道,在美国真正有尊严,真正成功的华裔就是李小龙。但是李小龙几乎属于 另类,得益于武功天赋才能在美国如此出色。 可惜大部分人没有李小龙呢么gifted 呀。但是如果这个国家真的包容,公平对待ABC的话,你应该看到很多ABC在美国的纽约华尔街大银行基金律所咨询公司等等升到partner或者经理级 别。但是大部分我见过的都是一直给白人打工,做最辛苦的工作,但是发工资的时候还是白人比他们挣得多。有ABC和我说过在纽约律所,白人会给ABC最复杂 的case, 白人去打golf, 让ABC 通宵达旦,最后白人partner 挣钱给ABC发个工资。 我唯一知道在美国华尔街的华裔投资经理差不多都是住在纽约,负责中国或者亚洲业务的。为什么?因为外资公司的老外不会中文,需要我们中国人帮他们开拓中国市场。但是如果你的ABC不学好中文,连这个机会都抓不住。你说不可惜? 有的父母还死活不相信。难道我们这么多ABC的感受都是编出来的?我吃饱了撑着给你们写这么长的文章? 那有的父母就肯定会说,那你就任命,知足呗。不要有什么野心,别想呢么多,好好给别人工作就罢了。但是你不觉得你这样说很搞笑吗?很多中国父母移民 美国的时候不是天天嘴上挂着想给孩子追梦机会的口号吗?那孩子来了,辛辛苦苦学了这么多年英语,浸泡美国文化了,孩子说,爸妈,我出去闯天下呀,但是一出 去却发现到处都是玻璃顶。孩子向你报道实情,你反而又劝他,差不多就得了呗。那请问,你把孩子带到美国意义何在? 中国好多小孩也活着很好呀。让小孩受这么多年平明无辜的歧视,努力了这么多年,最终发现很多中美两国的机会都没抓住,反而你又劝他善罢甘休。那你来美国的 意义在哪儿?自己过了一把瘾,把孩子弄坏了。 劝我们ABC 有身份问题 just deal with it ,知足的父母,请问,那 你为啥来美国呀 ?你来美国本身这个选择不是就是因为你不知足? 中国再不好,你们也不至于饿死吧?为啥非要来美国?你们来美国的这个选择验证了你 们也一样不知足 呀。现在,到了我们这代想追求我们的梦想,你又让我们just deal with it – 什么逻辑呀?为啥你没胆量deal with 事实呀?站着说核不腰疼。 不要那我们美国长大的ABC 来和中国农村的孩子作比较,来证明ABC 的身份纠结好像不是什么问题 。 我 以前说过好几次,对父母来说,你们来美国是有心理准备的。你们是实行选择而来的。被白人接受是锦上添花,不是非此不可。但是从孩子的角度,我们没有选择。 和我们周围一起长大的白人孩子比,我们就是二等公民。我们怎么能感觉舒服呢?人都是和周围的人作比较呢,不是和一个地球另半球什么受苦难民比较了。按你们 父母的逻辑,你们也没有原因来美国呀?在中国那时候也比在非洲的部落土著活得好吧,来美国干嘛?为啥你们就不和非洲最穷的人作比较,感到幸福呀?一个百万 富翁,在一群亿万富翁当中会感到倒霉。一个村里的小孩子,如果比他周围的玩伴儿稍微富一点,反而会感到富有。 人都是和自己周围的人作比较,如果你们要把孩 子带到美国,孩子就有资格和周围的白人主流作比较,而不是跟你们中国家乡差的一万八千里的孩子作比较 。Our sense of satisfaction is determined by our immediate environment, but by comparing ourselves with someon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globe. 有人可以劝我们换行业,但是这种建议切合实际吗? 很多ABC本科毕业,工作几年,继续深造,读个研究生 ,法律,商科(MBA)。 这些都是天上掉的馅 儿饼吗?不是!都是话时间和钱的长期投资 。我们有的ABC上完6-8年学, 终于开始工作了,然后你很随意得建议我换个专业? 那儿有呢么容易的事儿。换个专 业还得再牺牲5-8年,你觉得这是个靠谱的建议吗? 这和我建议在美国的父母现在就举家搬回中国有什么区别 ?靠谱吗? 况且,如果一个ABC在美国就有这么多选行业的限制,那你告诉我,来美国确切得到什么了?你们不是说在美国的前途海阔天空么? 实际上,我看完很多父母的评论之后,我确实感觉有一些父母实际上来美国就是为了自己活得舒服点。有的父母觉得中国不好,或者崇洋媚外,等等处于各种 不同原因来美国。我直言不讳地说,如果这些父母是真正为了孩子好而移民,那你们应该自己好好努一把力,去全面了解这个ABC在美国的尴尬处境,让后和孩子 经常交流,共同像个办法别让孩子就因为这些破种族歧视的问题而错过很多机会。你们父母,从自己的行为来证明你们关心的是ABC孩子的未来,别光嘴上说是为 了孩子,自己反而一句英语都不想学,不去自己探索美国ABC的真正的情况,然后我发表文章之后,你们还集体来攻击我,说我不是真正ABC,等等连珠炮的骂 人话。 你说你们这帮诋毁我的父母丢不丢人 ? 如果你们有些父母觉得融入白人黑人圈子是小菜一碟, 请你以身作则,自己去融入一下你就知道什么滋味儿了 。If you think it’s so easy to blend in with white circles, please demonstrate this by doing so yourself. 如果自己都不想尝试融入,那你们就没有资格要求孩子必须得把这白人圈子作为自己的default.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些人还更我说,我如果让孩子在中国长大,将来不是犯了我说移民来美国的父母的同个错误吗?让我澄清一下,这个比喻不成立。因为孩子本身就是中国 人。我让孩子在自己的国家长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把孩子幼年就带到美国,如果不好好叫他中文的话,就是把孩子带到一个本身他就不属于的环境让他长大。你 说好多孩子心理不会产生长期压抑感才怪了(总是有个别例外,我说的是大致趋势)。 人的Confidence 一大部分来自于自己的环境,不是完全出于自己本身 。我也见过一些极少数的在亚洲生活的白人孩子,因为父母在亚洲工作。但是大部分白人父母好像比中国父母更 懂这道理,都尽早把孩子带回西方国家长大。白人父母比中国父母开明得多。 再加上,中国现在发展越来越好,将来10-30年的工作机会肯定会比现在要多。我没有说父母带孩子来美国就是什么大错,我的唯一point 就是如果父母把很小的子女带到美国,那父母就有责任彻彻底底得了解在美国文化长大的中国宝宝会有什么处境,会碰到什么问题,然后如何解决。如果父母能做到 这个,那你们就是尽了你们做父母的责任了!孩子将来发展得好也会是你们的英明和骄傲!但是如果你要固步自封,不敢与时俱进,面对现实,与孩子尽早一起克服 问题,那就是你们当父母的过错。 如果孩子将来责怪你们为什么没有注意到这些社会问题,那请别说你们没有被人警告过。 我cannot believe还是有人质疑我不是真正的ABC。这也太搞笑了吧。我昨天晚上看到很多父母说我7岁来美国就不是正规的ABC这种话我嘴里的饭都差点儿喷出 来!太逗了吧。建议你们仔细看看,我应该不是1.5代ABC,如果我没量错的话,应该是1.887563 代ABC吧。你们再仔细量一下。 我说过很多次,中文几乎是我自己学的,这有什么可让你们反复怀疑的?想学中文的ABC,就学不会?你们去看看于中美(一个在北京长大的白人女孩,说 得一口流利北京话)。老外都能学好中文我们ABC学不好?啊,我好歹学点中文,觉得用中文和父母交流更有效,你们反而还猜疑我是不是真ABC?啥是真正的 ABC?7岁来美国和5岁来美国有区别吗?你们是不是觉得在美国出生的才是正宗ABC?你们是不是觉得不会说中文是个荣耀,真正的ABC应该不会中文,是 吧?就是美国中国哪儿都融不进去的ABC男孩子,在你们眼里这是个荣耀?你们到底想不想让我们ABC学好中文?我们不学中文怎么和你们不学英语的父母交 流? 你们有的人真有点井底之蛙,什么都没见过(不是所有的父母,有很多很棒,很开明的父母和朋友支持我的观点)。但是你们有些人还需要我给你打英语字? 这个重要吗?这是我的文章的要害吗? 我阐述了很多ABC的心里话,你们们看看文学城有 ABC 说我说得不对吗?如果还有父母不信我的话,那是你的权利,但是我也有权利与大家分享对很多ABC在美国的真相。请愿意评论的朋友据理力争,就事论事,用逻 辑和常识来反驳我的观念,而别因为自己的优越感受了点伤就开始喷脏话。 最后, 如果我分享的论点是假的,那为什么你们反应这么强烈? 如果我更你说1+1=3大家都知道是错的话,你们会里我吗?我第一个文章出来后你们很多父母反应有点太强烈了吧。如果你们觉得我说的没道理,为啥呢么生气?道理很清楚。自己去思索呗。 我再此感谢支持我的朋友和父母,感谢了解我们ABC真正情况的一些父母(昨天有好几位呢)。你们多和孩子交流,听听孩子的心声,功不可没。
463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6 03:29 , Processed in 0.03461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