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大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立地成佛(转)
热度 1 gordon 2016-10-12 09:39
  “放下屠刀之后做什么?”   “立地成佛。”   “立地成佛之后做什么?”   “拾起屠刀。”   江湖上,年轻一代杀手里的一流好手方柔石,有问于“大破寺”高僧圆寂大师。   大师以一种已坐化了般的语态跟他说话。   早知道答案如此,他宁可不问。   因为他本就不想“放下屠刀”。   他只是想早些“立地成佛”而已。   他一直自认为自己是武林中真正有实力的好手。   他有一把利得不可收拾的刀,还有一套快到无法形容的刀法。   他自少练刀,就是练非大成即大败的刀法。   他相信,刀法剑招,一定要走偏锋、行极端。因为刀和剑定的是生和死:不是敌人死,就是自己亡,所以不可能有中间路线可走。   做人可以中庸,快刀好剑,必取极致!   他的刀是他的。   据说,他那把刀,别人拿在手里,要向他人出击的时候,那刀锋却会回砍拿刀的人,除非弃刀,否则非把拿着它的人斫杀而不止休。   他不用磨刀石来磨刀。   他用手。   右手。   他左手执刀,刀锋在右掌上磨。   刀锋磨挲在他的掌心肉里,就像一只温驯的小猫,摩挲在它主人的脚下。   那刀发出奇异的光采,──或许那就是一种陶醉的样子。   方柔石脸上也有一种陶醉的样子,彷佛在他手心里摩挲着的,是一位美丽女子的柔荑。   他的刀已跟他的生命结为一体。   别人拿了他这把刀,只能杀死自己。   他拿了这把刀,却能杀掉最厉害的敌人。   这把刀仍在方柔石手里,方柔石就是名敌手难逢的顶尖儿杀手。   这把刀若不在方柔石手中,方柔石就是方柔石。   方柔石在用着这把刀。   这把刀在用着方柔石。   这把刀好。   有一次,“铁甲将军”带领麾下七名将领围剿方柔石,方柔石一刀横扫,七个人,连同铠甲、藤甲、盔甲、金丝甲,还有铁枪、钢刀、铜牌、流星锤,一齐切断:七个人,十四段,以及一地断落了的重兵器。   一刀杀七人,刀口不沾血。   好刀。   另一次,“杀手王”王空虚偷袭方柔石。方柔石背后吃了一记,未返身便连鞘回刺一刀。王空虚立退。七天后,忽然发现胸腹间有一种决堤的感觉,然后他听到 刀锋敲在胃门的锐响,他还未来得及低头去看便已裂了膛,血溅七步,甚至不及发出一声哀呼。这一刀,竟蕴伏了七天,威力才完全发作。固然,王空虚的内力也委 实惊人,但这一刀仍是一发不可收拾的要命。   劲刀。   还有一次,“风云变色”朱看天,向以反应快、出招快、轻功快称绝于世,但既未听到刀风也未见刀光,身首便分了家,人头飞向半空,落下地来时居然还转着眼珠问了一句:“你没出刀,我的头又怎会──”   快刀。   方柔石佩着刀。   这刀就似是方柔石的影子。   刀佩着方柔石。   方柔石就似是刀的影子。   刀名“屠佛”。   他武功高,刀法好,年纪轻。   可是名气却不如何大。   为了这点,他决意要杀最难杀的人。   “一流刀”刘留留的刀法是当世最奇诡莫测的。他在人身前出刀,对方却在背后中刀。他攻下盘,对手却伤在上身。他收刀的时候,敌人反而中了他这致命的一刀。   可惜刘留留却遇上了方柔石。   “一流刀”遇上了“屠佛刀”。   刘留留败。   九凶神僧原号“久空”,但他以拳、掌、指、禅杖、飞钵、方便铲、佛法、身法、性情为九大皆凶,是号“九凶”。武林中原就是凶人恶客满布之地,但谁都不及他凶。   可惜九凶神僧遇上了方柔石。   九凶遇上那把屠佛的刀。   凶僧死。   方柔石击败了刘留留,再格杀了九凶神僧,又去找名满天下的“天敌”雷温虎决战。   “天敌”雷温虎是武林中最德高望重的人,他被誉为“天下无敌,唯天可敌”登峰造极的高手。   也许只有早已亡故的“天下第一高大手”的名头才可以与之抗衡。   不过,高大手是已作古了的人。   雷温虎却还活着。   像这样的人,方柔石不找他还找谁去?   关心方柔石的都希望他不要去。   人人都认为方柔石绝不是雷温虎的敌手。   方柔石也有自知之明。   他自知若论正统刀法,他绝非雷温虎之敌。   雷温虎在少年时,每学一种刀法,只要给他三天的时间,他便可以高于他的师父。   可是刀法不分正不正统,只看好坏。   ──能杀人就是好刀法。   方柔石少习刀法,每学一门,都创出师门所无的奇招,到最后,全变成了他自己的绝招。   雷温虎的刀法擅于“留白题小诗”。   方柔石的刀法则如“泼墨大写意”。   方柔石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对上雷温虎这样的名宿前辈,天下间任何高手都不可能再有必胜的把握。   可是方柔石却不得不挑战雷温虎。   因为他太不出名了。   杀手无名。   这绝对是一个事实。   方柔石杀掉那么多好手,击败那么多高手,可是,他还是太不出名了。   他虽然已一一把别人打不倒的高手打倒,在江湖上的人,不是没怎么注意,就是认为这也没什么了不起,有的人认为他年纪太轻,有的人觉得他太幸运,有的人压根儿就当他还没上道。   他跟武功再高的高手比拼,结果都是一样。   他们不重视他以生命搏取的胜利。   所以他只好找更高的高手决斗。   ──虽然决斗的结果总是一样:要是败了就是死,要是胜了别人也没注意,但做为一个决斗者的生命,他已不能不决斗。   他手握“屠佛”之刀。   他已没有选择。   所以他向雷温虎挑战。   决一死战。   “天敌”雷温虎不战。   他不接受挑战。   雷温虎一早已金盆洗手,不入江湖多时。   ──他已名成利就,又何需拿生命去搏战。   方柔石勇于决战,却找不到敌手。   在江湖上,江湖人依然漠视他的成就;在武林中,武林人仍然没把他看在眼里。   ──正如人在官场,不能无权一样;人在武林,也不能无名。   方柔石痛苦得几乎想杀了自已。   他只好去问圆寂大师。   “我是真正的高手,可是没有人当我是高手;大师,我该怎么办?”   “阿弥陀佛,施主,现今武林中最有名气的三大高手,你可知道?”   “我知道,第一个是‘天下第一’高大手。”   “可是他已亡殁多时。他是在他死后才名动天下的。”   “第二个是‘天菩萨’马宅。”   “他已当了朝廷大官,掌管吏部大权。他已不必与人决战,便已威震天下。”   “第三个是‘天敌’雷温虎。”   “他已金盆洗手,息隐江湖,封刀挂剑,富可敌国,同样再也不再卷入江湖纷争刀光剑影中。”   “大师的意思是……”   “你当然不会出名。”   “为什么?”   “因为你人在江湖。”   “我……”   “而且你还没杀掉你最大的敌人。”   “是谁……?”   “你自己。”   “你的人还在武林,武林中人人争名夺利,谁会承认你过人之处呢?只要你的人还活着,还不断有着新的战役,便不会有人去正视你过去辉煌的战绩。高手二 字,是别人的称誉,自称高手,是没意思的。高大手死了,与人无争,大家都自然追封他为第一高手。马宅当了权,不出江湖,大家都想攀附于他,而且也没了利害 冲突,自然成了‘天菩萨’。雷温虎退出江湖,袖手自得,大家反而念起他过往的建树和好处来,自然又成了‘天敌’。先得置身事外,才能无欲则刚;一个竞争角 逐的人,摇身一变,成了只 提携后进的局外人,自然也变成了万家生佛 。而你,仍在江湖上争名夺利,天天找人决战,人人也找你决斗, 你击败的人不服你,击不败 你的人更不认可你 ,所以你永远都成不了大名,成不了大器,只能成为一个杀手,因为你没有击败你自己。”   “可是……真正的高手,应该是从不断的决斗中证实自己的呀。”   “错了。高手不战。”   “……不战而胜者才是高手?”   “能杀掉自己才是高手。”   “如何杀掉自己?”   “放下屠刀……”   方柔石从此不涉江湖,皈依佛门,佛号“善哉”。   杀手方柔石,成了“善哉大师”。   失踪十年生死不知的方柔石,名满天下,名动八表,过去他的每一战,都成了江湖上的典范。   谁都在猜“刀临天下”方柔石的最后一战,是如何的灿烂、辉煌、夺丽,那鬼似的刀魔似的刀法神似的使刀者,是如何地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他们都不知道,方柔石的最后一战,其实是:   他要杀的,他终于杀到了──   他杀了自己。   “刀临天下”方柔石不再重现江湖。   他已成为武林中的一个神话:   一个“刀中之神”。   武林中却又出现了一个决斗者。   他披发遮脸,头戴深笠,从不仰首看人。   他刀法极好,人人心惊──当然并没有多少人承认。   他不断的找人决斗,彷佛这样才能证实自己那一柄“弃刀”是“无敌之刀”。   只不过,同样的,结果无论胜败,江湖上仍然忽视他的存在。   人人仍只敬羡当日在江湖上昙花一现的刀:   屠佛刀。   还有那惊鸿一瞥的刀客:   方柔石。   谁也不注意、不理会、不承认这个整天拿着一把“弃刀”、口念“善哉”找人决战的杀手。   方柔石终于获得了名气:   ──方法是先杀掉了自己。   可是他又要证实自己仍然活着:   ──所以杀手善哉继续决斗。 写于一九八八年七月八日
2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比人笨拙」反而是 相对优势
gordon 2014-11-12 12:30
摘自 榊原英资 《 如何在自己这一行获得 「 喊水会结冻 」 的地位 》 「比人笨拙」反成「相對優勢」 也許 很多人會這麼認為:要在手工藝上達到一流水準,手指必須特別靈活。不過事實並非如此。 我擔任副校長的「日本的下一代領袖養成學校」,讓高中生有很多機會直接和各界一流人物面對面交流。我曾經和學生拜訪享譽世界的陶瓷品牌「柿右衛門」,順道 參觀佐賀縣燒製陶瓷的有田窯,接受十四代柿右衛門先生親授的課程。 柿右衛門先生講授的內容相當有趣,他說了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手不巧的人,技藝才能大成」。他是這麼解釋:「在製作物品的工匠領域中,手巧的人很難有所 成就,手拙的人技術反而越好。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因為手巧的人會還在基礎打底的時候,就下意識地釋放出自己的感性或個性,任意改變原本的內容,沒辦法專 心學習。所以說,在日本手藝出色的工匠,反而是手不靈巧的人比較多。」 比起聰慧或是手巧的人,笨拙、學習較慢的人,會專注於一項技術上,以身體而非頭腦去記憶,確實打下基礎,因而能將技術充分磨合純熟。他們擁有一種經濟學上 稱的「相對優勢」。 另外一種「絕對優勢」,則是指在所有層面都具有壓倒性優勢的意思。擁有這種資質的人就是天才,可是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優秀到這種程度,也不是每一樣 工作都需要如此特別的人才。 ************************************************************************************ 这个我小时候就知道,知道是一回事,能做到是另一回事。 我讲 李寻欢和 上官金虹的时候讲过, 就是论断 百晓生的武功在哪个层级,哪一篇里。 注: 榊原英资 很火,凑个热闹。我没有看过这本书,网上搜了一下,他和我的看法一样。 ************************************************************************************ 榊原英资 是很厉害的一个人 在當時的日本社會,專才並不受重視。不管是學校、公司,甚至是我所就職的政府機關,都傾向培養各項能力均衡的通才,也就是毫無特點、順應潮流處事的人。 我在一九六五年大學畢業之後,進入了大藏省(日本現在稱財務省,相當於財政部)工作。 正好那時候大藏省處於「必須國際化」的氣氛下,公費留學制度剛設立沒多久。之前也有不少大藏省的人員,透過傅爾布萊特計畫出國留學,學成之後再回到大藏省 工作的例子。只不過按照往例,要先在國內工作滿兩年,到了第三年才能獲准出國。 可是我不但在第二年就前往美國留學,而且還以「機會難得,不能浪費」為由,硬是將只有兩年的留學時間拉長為三年。這是因為我設定的目標不在一般的企管碩士 學位(MBA),而是經濟學的博士學位。在此之前,大藏省從來沒有一個人擁有博士學位。 或許就是「無前例可循」,我在省內受到相當大的壓力。當我提出請 求:「希望能取得博士學位,所以請讓我留學的年限延長為三年吧。」一開始就被大藏省否決了, 我卻不死心。為此我還寫信給當時大藏省的高層——事務次官、官房長(總管所有對內的單位)和祕書課長,表達我的意見。信裡是這樣寫的:「總之希望能讓我拿 到博士學位,將來絕對會派上用場的,一定也對大藏省有所幫助。」或許是我的心意被認同,寫信策略成功,我獲准延長期限,也創造了第一個可以公費放洋三年的 例子。 注:这个对日本教育史熟悉的人都知道怎么回事,帝国大学学制被美国废掉了,所以 榊原英资 上的是综合性大学。 一九六五年毕业的嘛, 可是他硬生生上了博士,美国的博士。这种一般性本科必须上博士,不然就是废物。
202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31 03:28 , Processed in 0.02257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