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淘汰赛

相关日志

分享 没有什么,因为我也获得过类似的荣誉 (转)
gordon 2016-5-20 19:07
「甲子园」是如何成为代表日本青春和理想的圣地?甲子园只是高中棒球的决赛场,为何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甲子园远远不“只是高中棒球的决赛场”。 棒球少年的梦想一般是从小学开始的。每个小学几乎都有棒球队,每片河滩上几乎都奔跑着追逐白球的少年。这一梦想会在小学时期生根,初中时期萌芽,到高中时期长出第一片叶子。 高中之前的棒球,基本上和“草野球”没有太大区别,场地不固定,队员也参差不齐,比赛也是以邀请赛友谊赛为主。而进入高中,马上就变成了一个“标准化”的联赛。 日本的高中棒球“联赛”首先是地区选拔,一支球队要在春季和秋季的小组循环和淘汰赛中战胜本地区的7-8只球队,才能够拿到地区的优胜资格,争夺“县级”资格。而进入县级循环的球队也要先后击败至少3支球队,才可以获得县级的1、2名,获得进入甲子园的资格。对于一些16、17的少年来说,这已经是难以承受的重担了。 因此进入甲子园的球队,都可以说是披荆斩棘。而来到这片土地的少年们,有的来自于年年出场的强豪校,也有的来自于默默无闻的黑马校,但都能够以平等的身份来一较高下,光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 尤其是对于出身不高的学校来说,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有一次出场甲子园的机会。而主力队员一般也都是马上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一旦被淘汰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这里,无数的青春的汗水和泪水就可能在这里的几十分钟后便化为乌有。 从功利一点的角度来说,甲子园是高中球员能够进入职业球队的重要舞台。一旦能够从高中进入职业球队,那么至少人生的轨迹就出现了一次飞跃,无论是收入还是社会地位,都能够得到火箭般的提升。但如果没能在甲子园有所发挥,甚至是没有来到甲子园的机会,那么大多数高中球员的出路便仅有一个:选择考大学,放弃棒球。即使有一些球员,可以被大学破格录取为棒球特长, 但之后进入职棒的途径也还是要通过大学生联赛 ,甚至是职业人联赛。因此,很多高中生在甲子园上会孤注一掷,去为自己的未来拼命搏一把。 ***************************************************************** 棒球是日本老百姓最喜爱的运动,除了职业棒球之外,民间也有很多自发组织的棒球业余队伍。就高校来说,棒球社是地位很高的社团,往往棒球社的成绩就象征着学校竞技体育的成绩与荣誉。 因此,甲子园不仅是全国高中棒球决赛地,也是高中生体育项目的最高荣誉角逐场,一帮正值花季雨季的少年们,与来自全国的最高水准的选手战斗,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 角逐的过程是漫长的高中生涯,少年的那种纯粹的激情、懵懂的爱情凝结成了梦想,甲子园成为了梦想的圣地,通向它过程也是一个美妙的经历和回忆。 注:青春电影,青春片 都是如此。 ***************************************************************** 跟中国的高考状元一样,或者以前的中师中专 有故事的人才明白,你本身就没有故事,跟你讲什么。 ***************************************************************** 另:棒球还有一个用途,就是辅助刺杀训练。而且电影背景是日治时期,所以就很尴尬。 二战时期,跟北洋一样。陆军小学、陆军中学,陆军大学,这种体制。 确实很反动。
2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刘邦的成功是一种偶然吗?(转)
gordon 2016-4-6 23:46
刘邦和张良相比,只是差一个专业性而已。 就像我小时候就跟忙总 思考同一个问题。90年代,关于企业管理,MBA ,关于质量管理,社会舆论 ,甚嚣尘上。 可是我却没有忙总的能力。 “草台班子” ,带个民兵,我还行。 “正规军,我就不会了” 。 *************************************************************************************** 年纪大,学习差,社会上多混了几年。张良年轻啊   张良初遇刘邦,史书是这样写的。      “(张)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    *************************************************************************************** 刘邦的成功是一种偶然吗?      我们总觉得,刘邦等人的成功,是一种偶然。      是的,我也承认,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总是充满了太多的偶然性。而且,我也相信,在那场残酷的淘汰赛中,肯定有无数智商、情商、魄力、勇气,并不比刘邦差劲的人,只是因为阴差阳错的原因,就在海选时就被淘出了局,就算在海选时胜出,也会在淘汰赛中,稀里糊涂的死于非命。      事实上, 如果刘邦在48岁就前死了,相信,认识刘邦的人,都会说刘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的。因为,终他一生都没有走出过沛县。但是,刘邦多活了几年。      当然了,如果韩信没有遇到命中的贵人夏侯婴,早就让稀里糊涂的砍了头。如果韩信当时死了,认识韩信的人,肯定都会认为他就是一个喜欢成天意淫的、要一壶没一壶的人。但是,韩信又多活了几年。      从这层意义上,以成败论英雄,实在有些偏颇。但是,我们必须得承认,一个人在那种残酷的竞争中,能成为最后的优胜者,他肯定是有着我们常人没有的智商、情商、魄力、勇气。否则,再多的偶然,也无法让他在那种竞争环境中,成为最后的优胜者。      其实, 刘邦在过去的人生里,肯定都是立足于时代的高度思考问题。所以,刘邦早已把许多问题思考的滥熟于胸了 。      就好像韩信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假如给我一万大军,我会如何指挥他们、布置他们,假如给我十万大军,我会如何指挥他们、布置,假如给我一百万军队,我会如何指挥他们、布置他们。如果简单的去看,一个生活在底层社会的,被几个小混混都看不起的人,天天就思考这种问题,那就是如同意淫了。但是,真的有了这种机会,韩信马上就可以影响时代了。      其实, 刘邦平常思考的问题,恐怕也就是这种,看似极为不着调的问题 。      韩信想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一个机会,那就是有一个大哥愿意重用他。      刘邦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也需要一个机会,那就是固有的体制突然松动。      如果等不到他们需要的机会,他们曾经思考过的一切,恐怕就都是如同意淫了想象罢了。      张良初遇刘邦,史书是这样写的。      “(张)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这里说到,刘邦可以让张良信服,还是主要强调了天意。总而言之,刘邦有着高人一等的眼光、见解,是因为他天赋异于常人。天赋这种东西,谁也不能否定,但是,不下足够辛苦,天赋是没有用的。      其实, 如果客观的还原这段历史,应该是这样的。那就是,刘邦思考问题的高度,绝不比张良差,所以张良能理解的、能看到的问题,刘邦全能看到、全能理解。      现在的问题是,刘邦思考问题的高度,为什么会这样高呢?显然是因为,刘邦从前所思考的问题,一直就是如何影响时代、影响历史。所以, 他对于张良看问题的角度,一点也不陌生,对张良所说的内容,也一点不陌生。      刘邦与张良相比,恐怕就是差在专业性上。因为,张良主要的形象就是一个谋士,所以他思考的问题,远远比刘邦要专一,所以思考的结果,也比刘邦更精深、更详细、透彻。如果没有这种差别,刘邦就不需要依赖张良了。      张良与刘邦相比,恐怕就是差在那种大哥的气质上。所以,张良需要与刘邦合作,才能尽情的展示他的才华。否则,张良早自立门户了。      张良作为天生当小弟的人,虽然不像韩信那样明显,但是,张良显然绝不是一个优秀的大哥。因为, 张良的起点,远远高于刘邦,而且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就开始出来闯荡了 。但是,张良终其一生,也没有真正独当一面的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我这样介绍刘邦,只是希望大家知道,一个人的成功,也许需要很多偶然的、可遇不可求的客观条件。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远远超过普通人的胸怀、能力、气度,就算机会摆在他眼前,他也把握不住的。      刘邦在一个风云聚会的时代,突然如一匹黑马冲入时代大舞台,并且打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虽然存在着太多的偶然性,但是如果说这一切全是偶然,那也说得太神奇了。      要知道, 刘邦的竞争对手,最低等的,也是可以振臂一呼拉起几千号小弟的人 ;要知道刘邦的主要竞争对手,都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因为,最后角逐天下的人,都是先通过海选进入时代大舞台,然后通过层层竞争,最后成为历史主角的军政强人。      要知道,受刘邦直接领导的小弟,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就常常是智谋的化身(比如张良),就常常是杰出政治家的化身(比如萧何),就常常是勇武绝伦的化身(比如樊哙),就常常是用兵如神的化身(比如韩信),就常常是能言善辩的化身(比如隋何、陆贾)。一个人,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家族背景,就能让众多这种人才为自己效力,你说他是什么人?      刘邦的这种胜利,也许存在太多的偶然性。但是,有个必然的东西就是,刘邦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士之一。否则,再多的偶然,也无法让他通过层层竞争,取得最后的胜利。      [注]:上面的竞争,主要是为了突出个人的主观能力,所以模糊了许多客观原因。      如果没有时代大背景,刘邦、萧何等人,恐怕也就是县里的一些知名人士。到时盖棺定论,恐怕人们很难相信,如果给他们机会,他们就能爬到时代的顶峰上。      但是,在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里,他们通过层层海选,最后爬上了时代的顶峰。如果我们非要说他们完全是机遇、偶然、幸运,无论如何也说不下去吧。      萧何与韩信长谈,就相信如果给韩信机会,韩信可以影响时代;张良评价刘邦手下的人才时,说只有韩信中以独当一面;关键是,后来事实证明,韩信就是有这种本事。      萧何与刘邦相处,愿意给刘邦当小弟,张良与刘邦相处,愿意给刘邦当小弟。郦食其看过众多诸侯,独独选中跟刘邦。关键是,后来的事实证明,刘邦就是有这种本事。      所有的人,都是时代环境造就的,谁也无法超越时代大背景。但是,在同一个时代背景下,他们去竞争时,总会表现优劣的差别。      从许多方面而言,一个村级大哥,与一个县级大哥、或一个省级大哥,未必有本质的区别。比如对权术的应用,比如对人性的了解,比如不轻易服输的性格。但是,在许多方面而言,他肯定是有差别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与比货,把他们扔到同一个平台上PK时,一切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 注:张良以前也是老大,有一个 “误中副车” 的故事。 *************************************************************************************** 张良也是很逗的一个人 张良谋划了那么久那么久,为韩报仇,四个字响彻整卷留侯世家。东夷之地请来了大力士,散尽了家财。亲爱的弟弟去世也草草埋葬。等候的,就是始皇帝经过博浪沙的那一刹那。 误中副车。 司马迁简单的四个字,却有多少背后的苦痛和泪水饱含。 26年只为一击。误中副车。 *************************************************************************************** 这是一个签,“张子房误中副车 ” 此签 木虎虚惊之象,凡事宜守待时 。 千万勿倚强凌弱,远望威容,意不禁者。即使木虎不必畏惧。 但己身如同入大江心,岌岌可危。 生祸福无不自求者 ,必慎之。(跟一战战壕一样,躲在里面好好的,因为压力,就是有人跑出来。) 详解:此签有”揠苗助长”之意。奉劝当事人,凡事勿操之过急。有时当我们听到一件事,尤其是跟自己有利害关系时,因为事情还不明朗,常因此变得提心吊胆, 好的希望它赶快发生,坏的希望它不要成真。好的也急,坏的也急。然而急就章的结果,往往都是适得其反,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过失。须知很多事都只是空穴来 风,在未确定之前,宁可按兵不动、先保持观望。如果是别人的事,也不要因此而热心过头,最後反而变成自己”一厢情愿”、自找麻烦,既帮不到别人,又弄得一 鼻子灰。凡事保持客观,避免先入为主。
2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巴西赢的太艰难
热度 12 野草魂 2014-6-29 03:27
巴西点球艰难战胜智利,全是塞萨尔的功劳和运气。 点球扑出2个,下半场扑出一个势在毕进的球。第一场看起来还毛手毛脚,现在真是定海神针,年轻的巴西队里不可或缺。 据说在巴西,球迷不太看好主队夺冠,普遍认为是德国荷兰等,从这场看真是如此,4强就是头了吧。要是巴西球迷肯定看的很窝火。最后60分钟我看得很闷。 巴西2个中锋可都够滥的,上届就已经不是世界一流了,这回看来二流都不好算。 巴西队替补阵容也没有什么人,替换上场3个人,拉米雷斯还时不时出现一下,另2个换人没有一点效果。若就看见那无可奈何郁闷的脸。 胡克跟这裁判真不对路。一个进球被吹掉,就算不算,恐怕也不是故意手球得黄牌。还有一个疑似点球。 巴西进攻缺乏章法。弗雷德和智利后卫争抢都落在下风,奥斯卡基本消失。艾马尔突破不起来。差不多什么都不剩。 防守时,有球员时不时注意力不集中。 智利队防守非常好,对巴西所有的线路的预判,封堵,抢劫都很出色,巴西有威胁的机会不多。 下半场完全是智利的路子里,巴西毫无办法,反而智利打出几精妙配合,差一点就绝杀了。 加时后半看起来智利就是守平的架势,但最后一次进攻又投入兵力,打中横梁。
个人分类: 足球世界杯|1005 次阅读|3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6 01:24 , Processed in 0.02330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