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麦克斯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麦克斯韦与引力测量
gordon 2017-1-19 05:06
卡尔迪许的资料,最后是麦克斯韦整理的 ******************************************************************* 卡尔迪许 是在地球上测量引力,用望远镜瞄准一个窥孔来进行观察 两个 重 635 千克的铅球 。 17次互不关联的测量,花了整整一年才做完 真他妈疯狂 随便说一下,卡尔迪许很有钱 ******************************************************************* 此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将微弱的力的作用进行了放大.  尤其是光的反射的利用 ******************************************************************* 我是感觉到 麦克斯韦很牛逼,但是牛逼到哪儿了,不知道
1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
gordon 2017-1-14 05:56
为什么物理实验室如此晚才被推广,至少比化学实验室晚了四十年。 有几方面原因。 物理学已经高度理论化,而化学在十九世纪大部分的时间内基本上是一门经验科学。 牛顿力学并不总是很清楚地与数学区分开来, 像热学、电学这样的学科被认为是化学的一些分支。 戴维、甚至法拉第,认为他们是化学家。 焦耳、开尔文,麦克斯韦,以及其他人使得 这些学科不大像是物理学的一部分,而成为自然哲学的一部分 。 物理学这个词在英语中是个后来才有的词,而在德语和法语中都使用得比较早一些。 化学作为一种职业也是逐渐形成的,尤其是在德国;而 物理学,却仍然是富人的业余爱好 ,谈不上多大学术性。 物理实验室落后于化学实验室的原因是,化学对于实际生活(例如冶金学)有较大的明显关联, 以及物理仪器比化学仪器要昂贵得多。 ************************************************************************* 注:许良英他们也对这个东西不懂,纠结于 爱因斯坦的几句话,在哪儿 “搞搞搞” 。 实际上《物理学的进化》,讲的很清楚,思想实验多。 伽利略的一些实验, 后人很多人都怀疑他没有做 。
1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92岁杨振宁先生佳作《麦克斯韦方程和规范理论的概念起源》
热度 2 gordon 2015-12-27 05:40
《麦克斯韦方程和规范理论的概念起源》 这个课题内涵丰富。 法拉第在实验上非常强悍,爱迪生也是看法拉第的三卷本《电学的实验研究》, 不要以为爱迪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 法拉第是一位依赖直觉的实验物理学家。从1831年到1854年,他将观测的实验事实总结成三卷著作,是为《电学的实验研究》(图1)。不同寻常的是,三卷本不朽巨著里竟然没有一个公式。法拉第用他超乎寻常的语言能力和几何直觉,用平实的语言记载了物理规律和数学理论。 1822年,法拉第在一封给安培的信中写道:“我觉得我的数学知识太匮乏,所以我难以理解抽象的推导而只能专注于发现和总结具体的实验事实”。 *********************************************************************************** 数学公式改了好几回 1886年,赫兹((Heinrich Hertz,1857—1894)用实验证明电磁波的存在,用他设计的电路成功地发射、接受到了电磁波。 在十九世纪80年代,亥赛维(Oliver Heaviside,1890—1925)和赫兹分别发现可以去掉麦克斯韦方程中的磁矢量势A。这一简化使麦克斯韦方程更好地展现电与磁的对称之美。当然我们今天知道,在量子力学的框架中,不能去掉磁矢量势A,因其可在阿哈罗诺夫—玻姆(Aharonov-Bohm) 效应中被观测到。 *********************************************************************************** 二十世纪场论的发展起源于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从概念上摒弃了困扰理论物理界多年而且并不正确的“以太”,并提出电磁波本身就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介质。真正的真空指无实体粒子、亦无电磁场的时空。 注:电磁场这个东西,对科学方法论很重要,因为这个东西是你看不见的东西,你得推断这是个什么东西。 *********************************************************************************** 杨振宁也是家学渊源,杨武之是搞数学的,自己是搞物理的 注:基本上水平越高的人讲的越清楚,水平越差的人,越是乱七八糟。还有自学不行,靠圈子。 自学很难成才 ***********************************************************************************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性,“新手上路,自学成才”。这个一般是靠自己积累经验(很头大),也不是不行。 中国科技的发展就是这么干的。反而发展的更好。效率提升靠引进,庖丁解牛 不能保证这一生能出头 ,这种办法只能愚公移山,薪尽火传了。
31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关于 “ 产生人才 ” 经验的方法 —— 我不是麦克斯韦
gordon 2013-12-16 04:36
经常有人在思考,人才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博客或者书适合入门看? 说说我个人的一点经验啦,当然我也不是什么高手,不过多听听没有什么坏处。 我不是一开始看博客或者书籍入门的,我是首先抓住原始数据,不知道怎么搞了,然后现学滴。。不懂就找人问,然后各种捣鼓,实验,从实验中找感觉。 ×××××××××××××××××××××××××××××××××××××××××××××××××××××××××××× 成功的真正秘密,就是做,做就好了。 你会把所有的东西串起来的,给出一个瞎解释的。 好了,你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命题,具体这个命题是真的是假的,这个有大量从学校出来的廉价劳动力,可以由他们去做。 反正他们闲着也是闲着,给他们点活儿。 ×××××××××××××××××××××××××××××××××××××××××××××××××××××××××××× 大嘴巴、胡说八道,不代表不是天才。 当年美国人都是这样弄的,他们大多数都是发明家,和欧洲的学者很不相同。 欧洲学者有点神学的底子,很严谨,但不挣什么钱。 你是关心钱啊,还是关心知识啊 看了下论文,然后动手写个小实验,进行理解。都是这,兄弟。 ×××××××××××××××××××××××××××××××××××××××××××××××××××××××××××× 再多解释一点,教学也是如此。 都是动手做小实验的,因为叠加再叠加,已经不能从最初的想法,找到线索了。 让历史主义学习方法走开,还有从文化上搞的。 这个只能作为一个课下的休闲读物,谁信这个谁傻冒。 其实我们真正要学的是这个方法。 ×××××××××××××××××××××××××××××××××××××××××××××××××××××××××××× 发现 我现在状态很好,创造力的一个小高潮,打疯了
219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7 01:20 , Processed in 0.02136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