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毕加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女儿的春游
热度 30 鹤梦白云上 2016-4-23 19:47
女儿学校春游,回来游记如此开头: “ 春姑娘已经踏起她那轻迎的脚步,呼唤我们春天来了,应该开始我们兴高彩烈的时刻就要到了,那就是春游。 ” 不计各种别字和不通,本着敝女自珍的精神,我竟然说服自己读到一种毕加索立体主义的混乱美。除此之外,孩子回来讲述的一些花絮倒也值得一记。养个孩子就是这样,一方面有各种操心,一方面又会给你一些补偿。有时候孩子的世界和视野比父母的似乎还要更大一些。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我倒觉得孩子有时候像是父母耳目的延续,像是一个包打听。 她们这次去中山陵和灵谷寺,带队的是数学张老师和体育孙老师,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有会而缺席。天气热,孩子们自带的水喝完了,张老师自己解囊给大家买矿泉水,平均每人分得半瓶(应用题会出:全班二十九人,请问总共要买多少瓶?)。问怎么分的。说是每瓶倒一半给同学的水壶。张老师这么安排后,说: “ 合理吧! ” 孩子说这是张老师的口头禅。她是一位年届中年的 “ 数学 ” 老师,凡事追求合理。这个世界,要的无非就是一个既合理又合情了。那又何谓合情呢? 体育孙老师是一位帅哥,身高腿长,年轻力壮。孩子说中山陵四百多级台阶,孙老师二十步就上去了,他一步就能跨十个台阶。这里又发生了立体主义的计数和算术,姑且不谈。孙老师人也活泼。玩了中山陵和灵谷寺,他告诉孩子们,下一站要去一个很好玩很好玩的地方,问大家兴不兴奋。孩子们不明就里,有的说兴奋,有的说不。有孩子问去哪儿,他便宣布:去学校! 孙老师正在谈恋爱!对象是高老师,是孩子她们班的美术老师。高老师是个极时髦而又极有气质的美女。她曾在班上向孩子们布道,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 美术,是一种气质!人家看你气质好,说明你美术好;人家看你气质不好,说明你美术不好。 ” 这话虽然逻辑上总觉得似乎并不那么完备,但考虑到用意是教育孩子们重视美术、用心画画,而且其中恐怕的确有几分道理,也就让人不忍挑什么毛病了。 有一天上美术课,某邓同学给 高老师 罚站,站着还在画,高老师过来把他的笔掰断,气道: “ 你真是画画天才啊!你要做画画大师啊! ” 对此情景,邓同学反过来赞道: “ 好厉害的女汉子呀! ” 好厉害的美女汉子高老师这次自然也随团春游。 孩子们走路、爬坡、赏景、野餐,间隙有某调皮同学抽空挖蚯蚓而被孙老师斥止,在所有这些事情之余,孩子和其她几名同学听到孙老师和高老师在一起时,高老师对孙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 “ 你得把我忘了! ” 可怜的孙老师,原来高老师要和他分手了,即,要和他掰了,亦即,就象那个吉普赛女郎卡门一样,要不、不、不和他恋爱了。这是为什么呢?不想局限在同一个学校这样的小圈子?还是嫌孙老师 “ 美术 ” 亦即 “ 气质 ” 不够好?抑或其他什么我们想不到的原因?前些天高老师辅导孩子参加一项画画比赛,孩子在她办公室里听到她和同事的密谈,那时就说她不想和孙老师谈恋爱了,尽管孙老师为她买了一套房子。她朋友劝她,说: “ 谁叫你当初看上他的呢? ” 我问,孙老师哭了吗?说孙老师没哭。孙老师叫了吗?说孙老师也没叫。那孙老师该怎么办呢? 有时候我会注意到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事情。没有惊心动魄,尚不构成奇峰突起,也谈不上什么神转折,看上去,或者听上去多半只是平凡,至多是:倒也合理合情。然而正是某些平凡的小事,有时候让我感到有一种微妙的光华从中生发,似乎上天借此向我们吐露什么秘语,什么天机,其意义超出了事情本身,而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滋味。 就在高老师对着孙老师说:“你得把我忘了”,我们年轻的孙老师说: “我不能把你忘了!”
1314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闲谈毕加索(转)
热度 1 gordon 2014-4-8 10:07
毕加索绘画的全部秘密在于他的立体派观点中,即在平面上共时呈现事物的多面相。这既是西方绘画从文艺复兴以来就意识到的克服绘画平面性的惯例,也是毕加索及现代画家们突现平面性的事实(或认可绘画平面性的媒介特征)使然。蛇形人物最典型地见于手法主义,但在塞尚特别是马蒂斯和毕加索那里登峰造极。 为了克服绘画平面性局限,像雕塑那样全方位呈现物像,欧洲画家发明了诸多方法。蛇形人物就是一例。你既可以看到朱迪斯正面(胸),也能看到她背面(臀部)。 在毕加索的海滩人物上,你同样可以看到她们的背影,又能看到她们的正面。毕加索全部变形人物的意味都来于此。 我年轻的时候,毕加索的画,我根本就看不懂,然后问了学美术的同学。同学给我们讲,看毕加索的牛,牛是越来越小,锤子是越来越大。 呵呵, 我年轻的时候都是受这种劣质教育 。 国内的 外国美术史教师多数需要重新进修! 他们除了告诉你毕加索是“立体派画家”,“这幅画属于他的新古典主义时期”,还能告诉你什么? 中国模仿欧美现代艺术,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许多画家大量借用西方现代派绘画的形式, 他们仅仅将某些知名作品中的特定姿势移入自己的创作中,而没有注意到原作的实质内容(如平面性中表现多面角度的这种悖论性的特征),因此它们趋向于一种简单的拼凑。 为了克服绘画平面性局限,像雕塑那样全方位呈现物像,欧洲画家发明了诸多方法。 当然,毕加索吃力不讨好的艰辛努力,现在电脑3D可以轻而易举地以大众更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到。 注: 朱迪斯的故事,来自《圣经》的“旧约”。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美人计”。 朱迪斯的故事,实际上是《圣经》中“大卫王杀死巨人歌利亚(Goliath)并割下他的头颅”的翻版或“女英雄版”:亚述帝国的一支军队,在赫罗弗 尼斯(Holofernes)的统帅下,攻陷了很多城市,逼近了朱迪斯居住的伯图里亚(Bethulia)。当时,两河流域和地中海沿岸,几十个早期文明 互相征伐不断。其中最凶残的就是亚述(Assyrian):与后来文明和发达的奴隶制国家罗马帝国等完全不同,早期的亚述人大量屠(和谐)杀俘虏,只要财 产,后来亚述人也保留俘虏作为奴隶,但是待遇极其残忍刻薄。所以,如果一个城邦被亚述人攻克,则意味着大量的抢劫与屠(和谐)杀。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一个女孩子站出来:勇敢,果断,睿智,献身,计谋,并且最后成功了。 在文艺复兴时代,朱迪斯成为大量艺术家讴歌和赞颂的主要对象之一。 另:亚述和蒙古人差不多,以至于 罗马的奴隶制都成了仁政。
330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 19:35 , Processed in 0.01767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