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金瓯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金瓯缺》中的一段战事描写
热度 24 不打不相识 2013-3-18 23:07
推荐《金瓯缺》这本优秀的历史小说。比二月河格调高出一大截。第二卷耶律大石率辽军抢渡白沟袭击宋军,用宋兵的对话来描绘辽军渡河作战的进程,这种写法渊源有自,可能参考了《左传·成公十六年》“甚嚣尘上”那一段,也可能参考了《蒙古秘史》中塔阳汗和札木合对话。 ———————————————————————————————————————— 《金瓯缺》 士兵们都挤到河边来,利用拂晓前越来越明亮的天光观察辽军的动静。他们指指截戳,大声地议论、叫嚷,互相转告他们看到的辽军的动向,好像他们是一群隔岸观火的旁观者。这时辽军忙于渡河,也并不急于要把这批对他们并无妨碍的宋军消灭,因此在真正的战斗开始前,双方似乎保持着不仅不是敌对的、而且还是互不侵犯的友好关系。   “这一彪全是骑兵,”著名的“千里眼”说。他是最初发现辽军活动,第一个向军官汇报,并且奉命留在原地上继续观察对方动静的士兵,因此拥有最高的发言权。“后面又一队接着一队地跟上来,都是披铠带甲的,好不威武!”   “听他们铁甲铮铮,马蹄又跑得拍挞拍挞的,想是从燕京直跑到这里,一夜功夫,把他们跑得黄汗直流、白沫满口。”一个“顺风耳”补充了千里眼听不见的声音,并且毫不怀疑从声音中听出这支部队是从燕京跑来的,他似乎还听见辽皇帝坐在燕京城里金銮殿上正在发号施令的声音。   “远迢迢地从燕京调来了军队,把他们的老家底都搬出来用上了,可知今天要在这里大干一场。”   从燕京搬来的骑兵,这个结论,已经得到大家无条件的公认,有人问道:   “燕京离开这里有几程路?”   “好像东京离开这里一样远近。”   “远在天边,近出眼前,”顺风耳为了保卫从燕京来的结论不受攻击,马上补充道,“从这里渡过白沟,再渡过一条混同江,走过蓟州、临潢府,这就到了燕京府,比咱们的东京要近得多了。”   “他们一不敲锣,二不打鼓,”千里眼故意问道,“尽在呜嘟嘟——呜嘟嘟地吹着什么?”   “这叫做‘海螺’嘛,”顺风耳对一切音响都有渊博的知识,“俺识得这个东西。在西北战场上,河西家不用这个,只用觱篥。”   “这不叫海螺,”千里眼幽默地笑起来,“叫做法螺,你老兄刚才吹的什么混同江、临潢府,吹的就是这个大法螺。”   “你听他们呜嘟嘟——呜嘟嘟地吹得这样好听,”另一个吹得更大的法螺的士兵插嘴道,“这吹的叫做‘昭君出塞’。你们可知道有个头戴大红兜,身骑银鬃马的王昭君,停会儿还要弹着琵琶,前来犒赏军队呢!”   “哪里是什么王昭君?这一回想是他们的什么萧观音亲自从燕京跑来犒赏军队了。看看这个观音娘娘,今天大家要开眼界了。”   “呸!”一个士兵吐一口唾沫,故意做了一个鬼脸,夸张地说,“俺听了你的话,真道是萧观音来了。张眼一看,谁知道只看见一个长着锅底脸的黑大汉,骑着乌骓马在河沿岸跑来跑去,好不丧气!”   “兄弟们休得胡噪,”负有正式使命的千里眼忽然一本正经指着对岸说,“大家看那拖到河滩边上来的黑黝黝的家伙是什么鬼东西?”   “一条船。”   “俺跟你打赌,没边没缘的,是一条筏子,哪里是一条船?”   “那边不是又拖来了几条筏子?看样子他们想扎起一座浮桥来,”千里眼又指着那边说,“好兄弟,烦你的飞毛腿,跑到都头那里去报告一声。”   “又是全身披挂的人,又是全副兵装的马,凭着这几条筏子,就能把这许多人马都渡过来?”有人替辽军操起心来,唯恐他们渡不成河。   “别小看了筏子。咱们大军渡过黄河时,那里的河岸高、河身宽,河水又急。凭着几只皮筏,几个来回,就把咱们都渡过来了。怎见得番子们就不能用这木筏渡河?”   “那砍去了头的牛皮,是要吹足气,扎缚起来,才能作成筏子渡人的。”这一位也对法螺专家开起玩笑来,“老哥吹得好大的牛皮,当年倘非老哥去吹,别人哪能吹得这样气足!”   “可不是全靠俺吹胖了牛皮筏,才把你载渡到这里来看锅底脸的黑大汉,今天算你小子的运道高,天没亮就碰上丧门神。”顺风耳顶水推舟地进行反击。   “那里不是有几条船驶来?”有人高声地喊起来,好像发现一片新大陆。   “怕什么,俺看鞑子们笨手笨脚的,就是撑不动船。你看过了这半天,才驶动得那么一小段路。”   “北人骑马,南人驶舟,真是各擅千秋,”有人感叹地说。   “他们连人带马,共有六条腿,俺爹娘只叫俺长两条腿。停回儿交起锋来,俺的两条腿倒要和他们的六条腿较量较量,看看是谁强谁弱?” —————————————————————————————————————————————————————————————— 《左传·成公十六年》 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子重使大宰伯州犁侍于王后。 王曰:“骋而左右,何也?” 曰:“召军吏也。” “皆聚于军中矣!” 曰:“合谋也。” “张幕矣。” 曰:“虔卜于先君也。” “彻幕矣!” 曰:“将发命也。” “甚嚣,且尘上矣!” 曰:“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 “皆乘矣,左右执兵而下矣!” 曰:“听誓也。” “战乎?” 曰:“未可知也。” “乘而左右皆下矣!” 曰:“战祷也。” —————————————————————————————— 《元朝秘史》 当时札木合与乃蛮人一同出兵,一同来到那里。塔阳汗向札木合问道:   “那些如狼入羊群,驱赶着群羊直赶到羊圈里的人,是些什么人?”   札木合答道:   “是我的帖木真安答用人肉喂养,用铁索栓着的四条猛狗。驱赶我军哨兵的就是他们。那四条猛狗,   额似铜铸,   嘴象凿子,   舌如锥子;   有铁一般的心,   拿环刀当鞭子;   饮用朝露解渴,   骑着疾风而行。   在厮杀的日子里,   吃的是人肉;   在交战的日子里,   以人肉为行粮。   如今放开了铁索,因没有拘束而高兴,奋勇地追来了。若问那四条猛狗是谁?这两个是者别、忽必来,那两个是者勒蔑、速别额台。就是他们四人。”   塔阳汗说:   “那样的话,离那些家伙远一点吧,免得受其凌辱!”   说着,就往后撤退,把阵地移到了山坡上。   塔阳汗又看见在他们(者别等人)后面有些人欢跃着绕成圆圈似地冲上前来。塔阳汗遂又向札木合问道:   “那些是什么人?像清早放出的马驹,咂完了母马奶,围绕在母马周围,扬尘欢跃,绕成圆圈似地奔驰而来的,是些什么人?”   札木合答道:   “他们是追赶拿枪的男子,杀了他们而夺其财物的那些人。他们是追赶拿环刀的男子,把他们砍到而夺其财物的那些人。他们被称做兀鲁兀惕人、忙忽惕人。如今他们不是欢 跃着杀来了吗?”   塔阳汗说:   “如果那样,就离那些家伙远一点吧,免得受其凌辱!”   遂又向后撤退,把阵地移到了山上。   塔阳汗问札木合说:   “在他们后面,像饿鹰扑食般地,奋锐当先而来的是谁?”   札木合说:   “来的这个人,就是我的安答帖木真。   他浑身上下以生铜铸成,   用锥子去扎,   找不到空隙;   他全身用精铁锻成   用针去刺,   找不到缝儿。   我的帖木真安答,恰似饿鹰扑食,奋锐当先而来,你看到了吧?乃蛮伙伴们曾说:如果遇见了蒙古人,要(把他们消灭干净,)连羊羔的皮蹄也不剩下。(如今,)你好好看 吧!”   塔阳汗说:   “哎呀,真可怕,把阵地再往山上退吧!”   遂又往山上后退。      塔阳汗又问札木合道:   “那(帖木真)后面率领众多人马冲过来的是谁?”   札木合说:   “那时诃额仑妈妈用人肉喂养的儿子。   他身高三度 ,   能吃三岁小牛;   身披三层甲,三头犍牛拽着来也。   把带弓箭的人整个咽下,不碍着喉咙;   把一个男子汉完全吞下,   还不够充当零食。   他发怒弯弓,   射出叉披箭,   飞过山岭,   把一、二十人穿透。   他拉弓射箭,   飞过旷野,   射穿敌人。   他猛力拉弓,能射到九百度远;他稍用力拉弓,能射到五百度远。他生得与众不同,身躯高大壮实如巨蟒。名叫拙赤合撒儿的就是他!”   塔阳汗说:   “那样的话,咱们继续上山,到山上高处去吧。”   遂继续登山,将阵地移到山上高处。   塔阳汗又问札木合道:   “在他们之后,来的又是谁?”   札木合说:   “那是诃额仑妈妈的最下儿子,人称孝义斡惕赤斤。他早睡晚起,但他在争斗时部落后,战阵上也不落后。”   塔阳汗说:   “那样的话,咱们到山顶上去吧!”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183 次阅读|14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6 03:54 , Processed in 0.018164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