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南斯拉夫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纪念五八
热度 42 老马丁 2017-5-9 05:22
那年,当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时,我正在黄山到武汉的飞机上,下了飞机看了报纸才知道怎么回事。威尔斯密斯的“国家的敌人”当时就下映了,没来得及看,这部电影后来是我重看最多的几部电影之一。 之后不久我听清华的几个高中同学绘声绘色的描述他们当年如何挖人行道地砖然后弄成小块砸美国大使馆。这帮人第二年去他们当年战斗过的地方申请签证,不知道有没有不自在感。偶有拒签的,他们之间传的段子就是美使馆的摄像头把他们都拍下来了,美帝找后账呢。 之后很多年,相比美帝的各种凌辱,五八这事也不是特别痛入骨髓。然后很快美帝也被人操了,从此中美之势开始相转,学校的大流氓偶尔也给兔子陪着笑脸,说要建立各种深厚的友谊。日子就这么不咸不淡的过着... 直到世界的这个tipping point。 而我,在今年5月8日,不经意的提起这件事。提起这事的时候我都没有意识这个日子。说是巧合,其实也有必然。 那两天我去参加了一个本地火器培训课程,结识了一个胖子老兄。一开始第一印象不好,因为他好几次当着全班同学指着那些教学手铳说,这些cheap中国货. 最后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大声说,靠,便宜货一样弄死你丫 (Come on,cheap guns won't kill you less deadly.) 我的坦率和直言,赢得了他的注意 。课间休息几句话交流下来,才知道人家说cheap,那是基于上课前做了详细的家庭作业,对本地火器市场具有相当的了解,回头我要买火器还要请教他。一来二去交流下来就熟了,互相留邮件和电话。我一看胖子的姓是什么围棋,问他是东欧的么,他说塞伯利亚的,当年南斯拉夫打输了,制裁结束就移民来了。我们再深入交流参加火器培训的动机,我叹了口气,说,这个世界在变。我不希望到时候我没准备好... 他深以为然啊。再互相交留家庭信息和照片,胖子的青春期女儿那个金发碧眼,浓妆淡抹,前突后翘的,和那些不健康电影里看到的东欧性奴没啥两样, 难怪要学火器啊。不知怎的我想起了南使馆被炸那件事,问他记得么。他说当然记得,反问我记不记得。胖子又说,当年一个国家如同兄弟一样,说话时还过来搂着我的肩膀比划一下,然后他接着说,翻脸就bang,bang, bang。 回到家里才发现,国内是5月8日。然后,就听到了法国大选的消息。我想,欧洲人的抵抗努力其实从科索沃就开始了,南斯拉夫是第一个,只不过给克林顿和欧洲左B们镇压了。今天我们终于知道,欧洲不可避免的走向它的最终命运。对欧洲来说,从崛起到今天,也就300多年而已, 相当于北宋加南宋。 出来混,总要还的。
个人分类: 闲谈|125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曾经的震撼(转)
热度 1 gordon 2015-6-16 23:27
网友: 小时灌输的思想完全是教条、正统,容不得与主流思想不同的东西。79年放映南斯拉夫电影《桥》,其中游击队员夜间被德军包围,在枪弹的威胁中,游击队员只 得举起手来。当时这个场景令我惊骇万分,半天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共产党人怎么能在敌人面前投降认输,大失革命气节?一夜未眠,脑袋打架 那时电影小说里的正面人物都是宁死不屈、轻伤不下火线的。朝鲜、苏联、越南电影里的人物都是这样,忽然被南斯拉夫电影给冲击了! ************************************************************************* 我们都是沙和尚 “师父说得对啊”、“大师兄说得对啊”、“二师兄说得对啊”! 哈哈 注:我觉得生活在中国,真的很有意思。   
1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火烧圆明园 与 南斯拉夫炸馆
热度 4 gordon 2014-8-8 10:00
1860年9月,英国公使巴夏礼(Harry Parkes)和额尔金的私人秘书洛奇(Henry Loch) 打着停战的白旗前往通县和清政府谈判,被载垣、僧格林沁逮捕。和此前被伏击活捉的一队英法联军士兵一起押到北京,监禁了一个多月。   满清皇帝和政府一直把巴夏礼看着英法联军的最高统帅,根据“擒贼先擒王”的传统计谋,他们在通州谈判之前就计划诱擒巴夏礼,期望巴夏礼就擒之后,英法联军群龙无首,必定自乱,然后乘机大举进剿,稳操胜券。监禁期间,这些人被百般拷打,肆意凌辱。39名囚犯中,有20人在监禁中死去,其中包括《伦敦泰晤士报》记者包尔比(Thomas Bowlby)。 僧格林沁让巴夏礼跪着,摁着他的头往地上磕,让他同意撤兵,巴夏礼说自己是个谈判代表,做不了主,僧格林沁就继续让巴夏礼的头一次次地磕到了地上,最后把参加谈判的39名代表全部扣留,押解回京,这些人里,巴夏礼和英国对华全权专使额尔金的秘书被关押在刑部大牢,其余人的关押地点就是圆明园。 这些人被押解的时候都是被用水泡过的皮绳捆住了双手,后来就再也没有解开过。这样的皮绳是越勒越紧的,用不了几天捆绑处开始腐烂生蛆。这些人刚来的时候咸丰皇帝还来审过他们,后来八里桥战役中方失败,咸丰皇帝仓皇出逃,剩下这些人就没有人管了。于是这些外国公使们就被反捆着双手,跪在地上,三天水米未进,据后来的幸存者回忆说:《泰晤士报》记者鲍尔比第四天死去,尸体在牢房里放置三天,后被扔到野地里,让野狗吃了;安德森中尉,手脚被勒得生出了蛆虫,他看着手上的蛆虫满身蔓延,精神错乱,大叫三天,死去;一位法国犯人,蛆虫进了他的嘴巴、耳朵、鼻子,也疯了……一个幸存者居然还在狱中数蛆来着,说,一天可繁殖1000只蛆虫! 后来在英法的强烈要求下,清政府释放的幸存的俘虏。联军一看这些俘虏就火了,去的时候是39人,回来的只有19人了,而且都被折磨得没有了人样,于是就决定报复。根据他们制定的万国公法规定,凡使臣被杀,他日破城,鸡犬不留。而且额尔金还特意提出了一点,那就是进了北京,不杀人不扰民,但一定要烧了圆明园,因为他的使节就是被关押在那里的。 在10月18日放火烧圆明园之前,额尔金还在北京张贴了告示,说明了烧圆明园的原因和预定的放火时间:“任何人,无论贵贱,皆需为其愚蠢的欺诈行为受到惩戒,18日将火烧圆明园,以此作为皇帝食言这惩戒,作为违反休战协定之报复。与此无关人员皆不受此行动影响,惟清政府为其负责。”但北京的老百姓觉得这跟自己好像没什么关系,那个园子本来就是皇帝住的,与我何干,谁打进来归谁,爱怎么样怎么样,虐待个把囚徒你们有什么受不了的,中国多少年都是这么过来的,而且还挑出了告示中的若干语法错误。以额尔金的思维所及,中国人的心理是他理解不了的,皇帝失信,百姓麻木,为了报复,他终于下达了烧毁圆明园的命令。虽然他此举是为了报复咸丰的,但慈禧政变之后,把这个屎盆子都扣到了八大顾命大臣身上,说失信和疏于防范的责任在于他们身上。   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正当清政府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竟借口其被俘人员遭到虐待,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国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被一齐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 注: 额尔金是个明白人 ,不是接受“议和条件” 就能了的事。 这一事件可比当年亚历山大 火烧 波斯的王宫。 ××××××××××××××××××××××××××××××××××××××××××××××××××××××××××××××××××××× 要把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火烧圆明园分开,这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事件。 火烧圆明园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呢,就是“大清的皇帝是个鸡巴”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好多很有意思的事情, 太平天国是怎么成事的 ,是谁把清军调走的? “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陈旧的破船 ,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得它在近150年的时间里没有沉没。它那庞大的躯体使得邻国望而生畏,假如不幸由一位无能之辈掌舵,那它的厄运就降临了......即使不会立刻倾覆,也会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最后在海岸线上撞得粉碎。” 太平天国和英法联军把大清国锤个底朝天。 1860年2月,捻军张宗禹部攻占江苏北部京杭大运河畔的商业重镇清江浦,并分兵围困开封、济宁。5月,李秀成率领的太平天国东征军大破江南大营,宣告了“清王朝正规军南方主力”的彻底覆灭。9月21日,在通州八里桥,僧格林沁指挥的蒙古骑兵和绿营,试图阻挡入侵者。在一日之内,清军溃散,京师门户大开。10月6日,联军进入圆明园。 注:太平天国当年能成事,是因为当年英军把清军给调开了。(以前看过,现在没找见资料,谁找见了言语一下。不是直接配合,间接有配合) 这都是公开的文章,没人看。 现象是如此 ,具体当时英国怎么考虑的,不知道。 客观上起到了这么个作用 。 五四运动跟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期,清军使用的装备和它的交通条件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无甚差别,而英法军队却大为改观。在前次战争中,英海军中蒸汽动力的舰船数量很少,吨位也小,主要用于通信、交通、测量,主要战斗舰只仍为风帆动力。工业革命使军队的装备更新。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英、法海军舰船基本上使用了蒸汽机(大型舰船多风帆、蒸汽机两套动力),这使得侵略军的机动性更强,军事行动更迅速。侵略军借海上优势可任意选择作战时机和地区,居主动地位。而清军则被动挨打, 兵力 调动不及。 清政府的财政状况更是每况愈下。1850年起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在此前后南方的天地会和北方的捻军纷纷举出义旗,清政府每年所耗军费动辄数千万两。年年开捐,富商大户无不逃避。1853年行厘金,仍不能应付庞大的开支。至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 清政府的财政已到了库贫如洗、刻肉补疮的地步。各统兵将领纷以铜尽兵哗告急,各协晌省份又往往以无款可拨上闻。调兵所需的整装银、盐菜银、车船行粮路费等 等开支,已成清政府的巨大负担。因此,清政府不到不得已不会轻易调出大批援兵,尽早命各地援军开赴海口,这又致使1860年秋京缺战局危急而援兵未能及时 赶到。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UxMjIwOTEy/v.swf
369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我看过的各国电影中印象最深的:
热度 16 中关村88楼 2013-1-20 01:44
法国:老枪 南斯拉夫: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罗马尼亚:勇敢的米哈伊 捷克:好兵帅克 匈牙利:牧鹅少年马季 日本:追捕 苏联: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墨西哥:叶塞尼亚 朝鲜:无名英雄 英国:英国病人 印度:流浪者 意大利:偷自行车的人 西德:英俊少年 东德:冷酷的心 巴基斯坦:努里
875 次阅读|13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9 19:54 , Processed in 0.02125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