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www.aswetalk.net/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蒋介石与唐骏 —— 大时代的典范,蒋介石是一个苦孩子

热度 1已有 303 次阅读2016-4-15 11:06 | 蒋介石, 中日战争, 大时代, 家乡人, 日本

(从官方引用的资料,用「……」表示,从蒋介石讲词以及日记中的引用,用『……』表示;文中▲……▲为引用日本方面的补充资料,并低一格,以示区别。)
  
  “像这样在日本军队生活的教训中所得到的收获,是很大的。为了要能在中日战争时战胜日军,无论在行动、精神、生活各方面,都要做到以能够超越日军的程度为目标。
  
   一般说来,军队所具备的应有型态,是汇集了一个民族的特性;在日本军队中的阅历,也就是对於日本民族的体察。”----摘要
  
  ■■首次东渡日本
  
   蒋介石自从进入龙津中学(一九○六年一月)之后,没有过三个月,就下定了决心到日本去留学。
  
   可是,家乡的亲戚朋友们却一致表示反对。在保守的家乡人看来,如果是去上海或北京的话,倒也还无可厚非;然而远渡到东海彼岸的外国----日本,则未免是一个不计后果的鲁莽行动。
  
  ■ 毅然剪下辫子
  
   为了要表示决心,唯有采取非常手段,於是毅然把辫子剪了下来,托付给朋友,带到溪口送给母亲。
  
   男人的辫子和女人的缠足,是当时中国的坏风俗。
  
   辫子本来是满族等北方民族的传统,是将脑袋周围剃得精光,剩下头顶和后脑的头发,蓄
  长起来编成辫子垂在脑后的一种发型。满洲民族自从统治中国以来,便强迫汉人接受这种发
  型,作为一种表示服从的象徵。
  
    如果说缠足是女人隶属於男人的表记,那麽梳辫子便是汉民族屈服於满清的证明。所以,谁要是把辫子剪下来,就等於是在向清廷发表反抗宣言。家乡的人认为 这种行为是「大不敬」----「那个孩子终於把辫子剪掉啦!是不是想要做革命党罗?」「革命党」的罪行是要株连到全族的,许多人只要是提到革命党三个字, 都会心惊肉跳的。
  
  ■ 慈母支持首次东渡
  
   然而王太夫人对於来自周围的反对声浪,毫不在意,自动地为他准备留学费用,让他达成留学日本的心愿,这已经是在前面叙述过了的。
  
   一九○六年四月, 蒋介石第一次踏上了日本的土地。
  
    『在东渡日本的轮船上,有一位同船的中国学生,吐了一口痰在甲板上;被一位中国船员看到,就告诉他:「一般日本人是不会随地吐痰的;要吐痰、就吐在手 帕上或卫生纸上,然后折起来放回口袋□,带回去洗涤或是扔掉。」这一件事,给予我的印象很深,所以至今不忘。』(注一)
  
   确实,在当时日本人是持有著中国所没有的东西:
  
    日俄战争,归结於日本得胜,因而签订了朴资茅茨条约、转让「南满铁路」和割让南库页岛给日本的决定,才经过了不过半年多的时光,充沛的活力,便已经洋 溢在整个日本国土上----近代建筑陆续出现,象徵工业力的烟囱冒起黑烟。同样是一个东方国家,但日本却能不为西方列强的压力所屈,而循著自立途径迈进的 民族力量,使人有一种深刻的印象和紧迫的感受。
  
   在充满著活力的东京,孙中山先生已经於前一年的八月成立了「中国革命同盟会」;革命运动,比起她的前身----「兴中会」时代,更加强了组织性能,更发挥了活动效力。
  
   然而,蒋介石满怀学习陆军的热望,却立即遭遇到了挫折。
  
   『我到了日本,就想进日本的军队;但当时日本规定中国学生要入日本军队受训,必须由中国陆军部保送。我既非政府保送,自然不能入伍。』(注二)
  
   无可奈何,只有进入东京的清华学校,学习了一些日本语文之后,就在那一年的冬季返回
  到国内。
  
  ■ 结识陈其美
  
   在日本停留的时间虽然短暂,可是却有很大的收获,那就是和陈其美(英士)结识,建立了革命同志的亲切友谊。陈其美也是在同一年(一九○六年)刚刚来到日本。
  
   陈其美於一八七七年出生於同属於浙江省的吴兴县。在后来,为建立国民党组织而有贡献的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就是他的胞侄。
  
    陈其美从甲午战争的失败体察到中国的危机,他认为凭清廷的能力已经不可能挽救这个国家,故而参加了革命运动;尤其是在一八九八年,他又看到列强倚仗武 力背景相继租借了胶州、大连等主要港口,更想到国家的保卫和重建,非得要强化军事力量不可。然而,他本人因为协助家业(商家),非常忙碌,於是便劝导胞弟 陈其采(蔼士)去日本流学,进入了陆军士官学校。
  
   陈其采在日本留学四年,於一九○二年归国,向乃兄详细报告了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如何达成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陈其采自日本携回了一些关於「阳明学说」的书籍,同时并把有关日本建国精神□□武士道的知识,告诉了陈其美。
  
   陈其美被这些话所打动,在第二年,便不顾父亲陈延佑(春仓)谆嘱继承家业的期望,迁居上海,积极从事革命运动。更且於一九○六年,前往日本留学,先后学习警察和军事,同时为发动中国革命而在日本展开活动。所以,他在当时已经和很多革命志士有所接触。
  
  蒋介石留日期间虽然短暂,但是却能够认识了很多的革命家,就是因为有陈其美的关系;后来,在第二次去日本,便参加了同盟会。而且能和孙中山结识,也是出於陈其美的引见。
  
  ■ 陈其美先生行动果敢
  
   陈其美自许「以冒险为天职」,是一个兼备奔放热情和果敢行动的「天才革命家」。
  
   陈其美后来成为 孙先生最信赖的同志之一,於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时,在关系到革命成败的一个重要场面----「光复上海」运动中,担负著领导任务。
  
   中华民国建国以后,陈其美为抵抗袁世凯的祸国行为,曾经先后指挥一九一三年突击上海江南制造局、一九一五年袭取江阴要塞的殊死战斗。一九一六年被袁世凯所派遣的刺客以手枪暗杀。关於这一类的事,在后面将另有叙述。
  
   总之,蒋介石由於和陈其美的遇合,得以投身於实际革命运动;可见第一次的东渡日本,虽说是没有能够达成进入军队受训的愿望,但却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捩点。
  
    注一:蒋介石「革命历史的启示和革命责任的贯彻」(一九六九.三)
  
    注二:蒋介石「对从军学生的训话」(一九四四.一)

****************************************************************************************

  ■■进入保定军校
  
   一九○六年的冬天, 蒋介石结束了第一阶段在日本的留学,返回国内。
  
   料想不到,在故乡却有得偿夙愿的机会在等待著。
  
    『到了第二年(一九○七年),清廷陆军部在保定创立的「通国陆军速成学堂」,向各省招考学生,规定每省考选四十人;可是浙江省的四十人名额,大多数已 被清廷为实施军事教育而设立的武备学堂与弁目学堂保送入学的学生所占去,剩下来只有十四个名额,全省青年千馀人在杭州报名投考,我(蒋介石)就是在这十四 个名额中考取的一个人。於是,在二十岁的夏季,就进了保定通国陆军速成学堂。但是,我的目的是要藉此机会东渡日本,去学陆军。因为在保定军校,才能有机会 达成去日本学习陆军的希望。』(注一)
  
  ■ 中国最初的军官学校
  
   「通国陆军速成学堂」(以下简称保定军校),是因为受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冲击而体会到建军之重要性的清廷,在日俄战后的第二年(一九○六年)所设立,是中国最初的军官学校。
  
    在此之前□□当义和团之乱刚过去的一九○一年,慈禧太后诏命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著手编练新军。其构想是:在每一省各设武备学堂等训练机构, 负责军事学生的养成教育。保定军校则是由各省选拔优秀人材,集中在中央实施干部教育;毕业后,任用为陆海军干部,分发各地,作为建设新军的骨干。基於这个 需要,清廷每年支付经费十多万元,自欧、美、日聘来许多教官任教,并建立了向各国派遣军事留学生的制度。
  
   保定军校,固然符合了 清廷的期待,训练出毕业生造就成优秀的军人;但在同时,孙中山孙中山先生所提倡的革命运动,也开始通过留学生们渗透到军队的内部,后来,在配属为军队干部 的军校毕业生之中,挺身而出打倒清廷的,却是大有人在。所以,对於革命势力的培养,也发生了相当作用。
  
   进入保定军校,并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因为一方面如前所述,竞争者太多,录取率甚微;另一方面民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轻视军人的偏见,根深蒂固,所以应考军校者往往被旁人 嘲笑、或是被迫打消念头。而且,在蒋介石来说,还有一点困难,就是在临考之前,突然生了病,必须勉强抱病参加。
  
  ■ 说服考官方获录取
  
   考试的当天,又因为年龄未满二十岁,口试官员便以这个理由不考虑予以录取,但经蒋介石说明虚岁到了二十岁,体力已够充足,可以胜任为一个报效国家的成年军人,才终於说服了考官,突破了难关。
  
   为了赴军校入学,由奉化到保定要纵贯半个中国大陆,这是蒋介石在广大国土上最初阅历长途旅行。保定又名清苑,在北京之南约一百四十公里。由故乡溪口到达保定的直径距离,就超过了一千一百公里,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漫长跋涉
  
  ■ 亲身阅历民间疾苦
  
   在这一次旅程中,对於中国国民被压迫到什麽样的生活、被屈辱在什麽样的地位之下的情况,随时随地都呈现在眼前,了然於胸中。
  
   在上海,乃至在其他都市或港口,外国人过的是王侯贵族一样的生活,中国人则呻吟在外
  国人的侮辱、压迫、榨取之下,还不得不苟延残息,简直没有被当作人来看待。
  
   至於在河北省等北方乡村的民众,也是过的穷困生活,唯有和清廷有血缘关系、亲属关系的满族人,才享有各种特权,受到优越照顾,贪恋著安逸的境遇。在这里的中国人,也是在被榨取膏血,也是隐忍在酷虐的待遇之下。
  
  蒋介石到了保定军校,进入炮兵科肄业。
  
    ▲炮兵科在当时的陆军中,是需要具备有
    最新知识和技术的兵种
,而且对於战争的
    胜败,具有能够发挥决定作用的威力。
  
    譬如说:在甲午战役中,日军给予清军
    的致命打击,是在一八九五年一月山东
    半岛的威海卫之战。威海卫是清军北洋
    舰队的军港,有以二十四公分克鲁伯大
    炮为主的十几座炮台为之防卫;因此,
    日军乃从要塞背后的陆地发动攻击,先
    将炮台占领,反过来利用夺取到的大炮
    集中火力轰击港内的北洋舰队,将之歼灭。
  
    又如日俄战争时,在最高潮的旅顺攻防战
    中,日军两次总攻击,都被俄军的优势火
    力所遏阻,付出了重大的牺牲。日军为谋
    增强火力,乃将安装在国内海岸要塞的十
    八门旋转式二十八公分榴弹炮拆卸下来,
    运到战场,用作攻城大炮,这才转为优势;
    所以在第三次的总攻击时,占领了二○三
    高地,俯轰旅顺港内的俄国太平洋舰队,
    给予了毁灭性的打击,以致战局对於日本非常有利。
  
    清廷方面,也按照其「船坚炮利」的口号,急切考虑充实炮兵。
  
    蒋介石之所以选择了炮兵,也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决定的。▲
  
  ■ 没有辫子受人注意
  
   蒋介石在保定军校入学之后,最引人注目的是剪掉了辫子,在同学中没有第二个没有辫子的人;因而受到学校当局和满族同学们的特别注意,他们纷纷议论「会不会是革命党罗?」「要留意他一点」□□白眼交集,简直成了一个问题人物。
  
   於是,对於日常的言行举止,自我克制,极力慎重,即使是受到侮辱,忍了一肚子的气,也装作毫不介意的样子,表面上和一般同学的态度毫无不同。因为,万一接受挑□,就很可能断送了去日本留学的希望。
  
    注:蒋介石□「对从军学生的训话」(一九四四.一)
  
****************************************************************************************

  ■■反击日籍教官
  
    ▲保定军校时代的 蒋介石,在中华民国小学三年级的教
    科书里,也记载著这麽一个有名的故事,现在来介绍一下:
  
    某一天,有日本军医教官上卫生学的课,带来一块泥土放在桌上。
  
    「这块泥土,大约有一立方英寸(约十六立方公分),这里面
    有四亿个微生虫」----就这样地打开了话匣子,接下去又说:
  
    「这可以拿来比譬中国,中国有四亿人口,就像这四亿个微生
    虫寄生在这块泥土中一样。」
  
    把中国人比作微生虫?蒋介石按捺不住气愤,离开了座位,
    跑到讲台上,把那块泥土分成八块,拿起其中的一块,送
    到日本教官的面前说:
  
    『日本的人口有五千万,在这个八分之一立方英寸的泥土
    中寄生的微生□,也可以说就是日本人吗?』
  
    根本就瞧不起中国人的日本教官,真是连做梦也没有想
    到会受到这样的反击,在一瞬间,目瞪口呆,面红耳赤,
    对著蒋介石大声咆哮:
  
    「你!你!你是革命党?」
  
    他以为像这样说,可以把蒋介石唬倒;然而蒋介石却毫
    不害怕地接著说:『我只是想问问老师的比喻是不是恰
    当,请不要说些不相干的话。』
  
    日本教官当时没有再争论下去,但离开了教室之后,马
    上找到军校总办赵理泰,要求严重处分蒋介石;按照保
    定军校校规,反抗教官的学生,是要受到开除学籍或禁
    闭的严厉处分的。
  
    但是,赵理泰知道错在日本教官,所以只是将蒋介石申
    斥了事,并且反而对他流露出了同情之意。▲
  
  ■ 申请特准参加考试
  
   一九○七年冬季,陆军部公布自保定军校学生中选派留日陆军学生,但是规定应考资格以
  在该校日文班学日文的人为限。於是,日文班以外的学生都不得其门而入。
  
   这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是蒋介石并非属於日文班,当然就没有报名的资格;因此便越级向总办赵理泰直接呈送了一个报告,内容是:『去年在日本学过日语,所以没有参加日文班,请特准给予应考资格。』
  
   报告送上去之后,直到考试的前一天,都还没有批复回来;已经不再存希望,便躺到床上去睡觉。
  
   到了深夜,忽然就是像在做梦一样,有一个手里拿著提灯自称是「赵总办派来的人」,通知特准参加考试。
  
   第二天,和日文班的同学们一起堂堂正正地进入考场,结果被录取了。
  
   『这一次被录取的,连我在内共有四十人,张群同志也是其中的一人,我们都被保送到日本振武学校。』(注一)
  
   出发前往日本,是在过了年~一九○八年,蒋介石二十二岁的时候,匆忙启程,都没有来得及向家乡亲友们告别。
  
  ■ 蒋介石和张群
  
    ▲蒋介石和张群(注二)成为最要好的朋友,
    就是从这□开端。张群自从进入保定军校,到
    留学日本振武学校学生生活、新泻(县名)高
    田(地名)野炮兵联队实习,乃至於参加辛亥
    革命的青春时代,一直是和蒋介石生活与共;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还是蒋介石一位得力
    的好帮手。两个人的友谊,被认为是超过了
    兄弟一般的感情。现在也住在台北市士林蒋介
    石官邸的比邻,可以从庭院里面通过栅门往来。▲
  
    虽然是由中国陆军部派遣留学,但是在前往日本的时候,由於中国还没有开设中日之间的定期航运,故而乘的是日本商船。在这个商船上,由船员到服务生、厨 师差不多都是日本人,中国籍的服务人员只不过两、三个人而已。只要举出乘船旅行一点为例,就可以体会到自己的国家是在外国的支配之下。
  
    ▲张群在接受笔者(译注:产经新闻编辑委员
    古屋奎二)采访时,回忆当时东渡的情形如下:
  
    「留日考试合格的学生,好像有六十人左右。
    能够畅通日本话的人,由保定起程直接前往日
    本,我们(包括 蒋介石在内)虽然能够阅读
    日文,但因为说得不好,暂且先到东北的陆军
    部集合,然后由大连乘船前往神户,换乘火车
    到达东京……」▲
  
    注一:蒋介石□「对从军学生的训话」(一九四四.一)
  
     注二:张群(一八八九年出生)字岳军,四川人。历任上海市长、四川省主席、行政院院长、总统府秘书长等职,现任总统府资政。对中华民国的内政和外交 方面有相当的影响力。早在战前、战时,从事对日交涉。战后,尽力於缔结中、日和约;其后,周鸿庆事件、维尼龙工厂输出问题,都担当中、日之间的协调任务。 这个连载秘录自企划之初,即参与其事。

****************************************************************************************

  
   到了日本,进的是「振武学校」。这个学校可以说是清廷为派遣留日军事学生而专门设立的「陆军预备学校」。 蒋介石是第十一期学生。在这□大约受训三年,毕业之后,以见习军官身分,分发日本国内各联队(团)实习。
  
  ■ 振武学校的设立
  
    振武学校,是在一九○三年由日本方面将座落於东京牛□区河田町、原为日本士官学校的临时校舍,提供满清政府所设立的。除了给予激增的军事留学生以方便 之外,也兼有便於当局对留学生管理、约束的目的。这是因为自义和团事件之后,革命运动开始在留学生群中流行起来,这种情况,在清廷方面乃至在日本政府方面 都不以为然,所以有必要把留学生集中在一起加以管理。
  
   促成设立振武学校的契机,是发生了所谓「吴孙事件」(一九○二年六月)和「拒俄义勇队事件」(一九○三年四月)。
  
  ■ 「吴孙事件」
  
    在此之前,日本政府於一八九八年设立了接受委托管理留学生的制度。在当时最为军事留学生向往的是成城学校(私立中学),这个学校重视军事训练,已有定 评;在该校毕业的学生,如果志愿学习陆军,一切都会无条件通过,故而被认为是造就侯补军官学生的捷径。只是留学生要想进入这个学校,则必需清廷官方的身分 保证。
  
   一九○二年六月,清廷驻日本公使蔡钧对於希望进入成城学校的私费留学生钮瑗等九人,以「私费留学不能作保」的理由拒绝保 证,因这样不公平的对待而激愤起来的留学生们,乃由素孚众望的吴敬恒(稚晖),孙揆均二人领导包括被拒绝保证的九人在内共计二十六人,跑到公使馆坐著不 走,强迫蔡钧作保;於是蔡钧便请求日本警视厅派来警察将吴孙两人逮捕,以妨害治安罪名驱逐出境□这就是「吴孙事件」。
  
  ■ 「拒俄义勇队事件」
  
    至於「拒俄义勇队事件」,是因为俄国乘义和团之乱进军东三省拒不撤退;於是在一九○三年四月,约有留学生五百人集会抗议俄国暴行,并组成「学生军」, 以在陆军士官学校肄业的蓝天蔚为队长,甚至具备有由女留学生十二人组成的「看护队」。在这个时候,蔡钧又要求日本政府取缔,乃由神田警察署发出警告,促使 「学生军」解散(改称「军国民教育会」)。
  
   在清廷而言:为了建军,有必要尽可能地造就大量的留学生,故而采取奖励政策;可是另一方面,却又对於参加革命运动的留学生不断出现,极为头痛。因此,清廷陆军部丞参良弼便和日本参谋本部福岛安正中将、青木宣纯少将等人成立了一个「清国留日陆军学生委员会」,协商结果决定成立「振武学校」。学校规模以及教育内容大致都和成城学校差不多;日本文部省(教育部)也都承认其为志愿学习陆军的预备学校。
  
    ▲据日本方面所保存的资料,振武学校设在东京都新宿区河山町二十一番地,现在为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校舍。当时由福岛安正担 任清国陆军学生监理委员长,木村宣明中校担任学生监,曾任武昌武备学堂教习的野村岩藏担任舍监;此外,自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幼年学校请来的兼任教官颇多。 至於该校出身的留学生,除 蒋介石、张群之外,还有阎锡山(后来曾任国防部长、行政院长)、蒋作宾(第一任驻日大使)、孙传芳(北洋军阀之一,和蒋介石的 国民革命军敌对)等人。▲
  
  ■ 规定章程加紧管制
  
   清廷和日本政府,藉上述一些事件的发生,越发对留学生 加紧管制。由清廷和日本驻清公使内田康哉取得协议,一九○二年派遣「游学生监督」赴日,第二年更制定了「约束游学生章程」(留学生管理规则)等三个规章。 这个章程规定:「不准擅自外出、妄发议论」、「不准发行有关政治性的印刷品」,内容相当严厉。同时日本政府也接受了清廷的意旨,由文部省发布了一个被称为 「取缔规则」的省令,自一九○六年一月施行,著手取缔校外活动。尤其是在一九○五年八月,「中国革命同盟会」成立於东京,使清廷特别神经过敏,对留学生压 迫更严。因此发生了陈天华为抗议日本文部省命令而於一九○五年十二月在大森海岸蹈海自杀事件。
  
  ■ 秘密团体「丈夫团」
  
    蒋介石於一九○八年进入振武学校的时候,正是越发加强取缔。然而,在到达日本之后,便立即和陈其美重逢,因他的介绍加入同盟会,挺身参加了革命活动, 并且和张群都加入了在同盟会会员中的军事留学生们所组成的一个秘密团体□「丈夫团」。这个团体,是由后来在辛亥革命中担任沪军参谋长、甚为活跃的黄郛所组 织。团名取「丈夫」两个字,是从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而来。
  
   蒋介石还和黄郛一同创办过「武学杂志」。这个杂志,也是留学军事的革命青年们的重要言论机关。
  
   当蒋介石进入振武学堂之后,革命志士们发动了广东的钦州、上思之役(三月)和云南河口之役(四月),这是孙中山孙先生所策划进行的第七次、第八次的革命起义行动,但都归於失败。其后,大约有两年,是进入蓄积革命活动力量的时期。
  
    注一:吴敬恒(一八六五~一九五三年)字稚晖。江苏人。自日本遣送回国后,曾在上海并赴法国从事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后归国,一度出任唐山大学校长,提倡推广注音符号,致力於国语统一运动。晚年任总统府资政,在台逝世。遗言为期待反攻大陆而在金门海葬。
  
    注二:黄郛(一八八○~一九三六年)字膺白。浙江人。辛亥革命及第二次革命时(打倒袁世凯),担任沪军参谋长;讨袁失败,亡命日本,袁死后归国。历任北京政府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一九三三年中日塘沽协定之后,曾在北平致力於对日本的折冲工作。

****************************************************************************************

  ■■首次会见孙中山
  
   在同盟会会员之中,浙江和邻近的江苏两省人士颇多。每逢星期日聚首交谈,意气投合:议论所及的范围,经常是痛恨清廷压迫汉人,以及被列强夺去主权的中国现状。
  
  ■ 留学生活回忆
  
    ▲蒋介石最要好的朋友□张群,对於那一段时间的学生生活状况,有如下的回忆:
  
    「在振武学校留学的时候,只有星期天可以外出;我们租了一间只有在星期天才使用的房子,有十二个榻榻米那麽大,大家都在那里聚集谈话。
  
     「有兴趣的事情之一,是自己做饭吃。在那个时候,日本人还没有吃猪内脏的习惯,一头猪的内脏全部买下来,记得只要八角钱,非常便宜。我们每人每月可 以领到日元十三块钱(政府发给十元、学校发给三元),在一顿早餐只要花四分钱的时代,相当宽裕。用炭炉生上炭火烧饭,大伙吃在一起。当然蒋介石也会上街买 菜和做菜。
  
    「记得还有过这麽一回事,由於取缔留学生的规则太严厉,为了抗议,我和蒋介石俩个人扔下了退学报告,拔腿便走,跑 到神田的中国料理店□龙涛馆,仅是啃面包和饮水,死守著不出去,差不多有一个月,严峻的学校当局终於软化,结果只给予我们俩人稍稍扣分的处分,要我们回学 校恢复学业。
  
    「就这一点,可以了解蒋介石在当时的革命青年面目,真正是呼之欲出;是一个正义感很强,性格很激烈,对於不合理的事情便会大发雷霆的人。
  
    「蒋介石和我,也不知道是什麽原因,自保定时代以来就很投契;我最初的志愿是学习步兵,但因为受到他的影响,中途改学了炮兵
  
    「当时,我每个月总要抽三块钱的香烟,但是蒋介石却烟酒不沾,生活规律非常严格。
  
    「不过,在畅谈革命之馀,也会抽暇乘电车在市内游览,或是到江之岛一带游泳,也曾
   度过欢畅的学生生活。」
  
    此外,根据日本方面留下来的纪录,在一九○八年八月至十月之间,曾发生留学生集体退学事件,有张群在内,但并未见到蒋介石的名字。▲
  
  ■ 随身携带「革命军」
  
   在这一段时间,蒋介石有一本经常携带在身边的小册子,就是邹容烈士在一九○三年所撰写的「革命军」。
  
    邹容认清了使中国积弱的根本原因,是满洲朝廷。他激昂地呼吁「要使中国为中国人的中国」「打倒满洲人所树立的北京野蛮政权」「诛杀满洲皇帝」「把满洲 人从中国赶出去」「以杀报仇」「创立中华共和国」「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的国家」……就是因为发表了这些文字,邹容被捕下狱瘐死,所以是一本具有特殊意义 的书。这本小册子虽然已经发行几年,但其论点仍然新颖。蒋介石对於它的一字一句都熟读到能够背得出来,连在梦寐之间都好像是和邹容一起在对满洲人作战。
  
   这样高涨的民族意识,当时寄托於一首七言绝句,写在寄表兄单维则的照片上:
  
   腾腾杀气满全球,
   力不如人肯且休!
   光我神州完我责,
   东来志岂在封侯!
  
  ■ 首次和孙中山见面
  
    一九一○年六月,在振武学校求学的最后一年。第一次和孙中山孙先生见了面,这也是由陈其美所介绍。孙中山在这个当口自檀香山来到日本,清廷指他为危险 人物,要求日本政府将他驱逐出境;因此,只停留了两个星期,便离开日本前往新加坡,在极其匆忙之中腾出了一点空档,约见了蒋介石。
  
     ▲蒋介石和国父的第一次见面,在中华民国的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其时日、场所、谈话内容等情况,无从稽考;唯一的纪录,是孙中山在晤面之后向 引见者陈其美表示初步对於蒋介石的印象是:「我们的革命运动,实在需要像这样的人,在同盟会来说,是很难得的人材,他一定会成为革命实行家。」▲
  
   蒋介石提到过第一次听到国父对党员训话的内容:
  
    『我还牢牢地记得 总理说:「革命党的青年,应该不计名位,而要为革命任务牺牲奋斗。美国建国英雄华盛顿,也并不是由他一个人的力量造成的,而是由於 千千万万无名的华盛顿共同奋斗,为他们的领袖华盛顿牺牲而造成的。我们革命者,不是要成为有名的华盛顿,而是要成为无名的华盛顿----无名的英雄。」我 听了这个训示以后,就立定了志愿,要实践这个训示,决不辜负 总理对党员的期勉。』
  (注)
  
   由於和孙中山的见面,蒋介石走向革命的路线,更加明确地做了决定;尽管等待著革命时机成熟的心境已经到了非常焦灼的程度,但仍然在这一年的十二月,进入了新泻县高田现在的上越市)的野炮兵第十九联队。
  
    注:蒋介石「我们复国的精神志节和建国的目标方略」(一九六三.十一)




膜拜

鸡蛋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齐的隆冬强 2016-4-15 12:30
这些你都看过吗?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16 09:42 , Processed in 0.03165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