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www.aswetalk.net/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朝鲜战争中的高技术武器 —— 高射炮

已有 940 次阅读2013-12-6 05:47 | 朝鲜战争, 预警机

       朝鲜战争,志愿军能取得胜利的技术因素,除了对抗坦克的火箭筒之外,就是对抗飞机的米格15 战斗机和 高射炮、预警雷达 了。

      当年空军和防空军是分开的,苏联的序列就是如此。米格战斗机和引导雷达是一块,纯苏式装备。

      防空军这块主要是苏联援助的高射炮,日式高炮不行。当年可能是因为钱的关系,没有那么多外汇,所以防空军用了很多国民党遗留下来的东西—— 美国的战后物资和日本投降后的战利品。

      苏联不是没有好东西,我们买不起。我们都是土法上马,防空军用的主要是预警雷达、探照灯雷达、炮瞄雷达。这里就从炮瞄雷达说起,从炮瞄雷达说起,现代人比较容易理解。       

        炮瞄雷达——它是用于自动跟踪空中目标,测定目标坐标,并通过指挥仪控制高射炮瞄 准射击的雷达。又称火炮控制雷达。 世界上第一部炮瞄雷达是美国陆军通信队于1938 年研制成功的SCR—268 型雷达。它用 于控制探照灯在夜间照射目标,引导高射炮对目标射击,但它还需手动控制高射炮跟踪目标。 1943 年,美国又研制成功微波炮瞄雷达SCR—584,这是第一部自动跟踪炮瞄雷达。它与指挥 仪配合,大大提高了高炮射击的命中率。1944 年德国发射了 V—1 导弹袭击伦敦时,最初英 国击落1 枚V—1 平均需发射上千发炮弹,而使用SCR—584 后,平均仅需50 余发炮弹。 今天,几乎所有的高射炮都装备了炮瞄雷达。在速度快、机动性好的的现代作战飞机面 前,没有炮瞄雷达的高炮就如同瞎子一般。

        工作频率在100~200MHz的雷达在担当预警方面非常出色。然而在担当防空火力控制时精度显得不足。随磁控管到来而出现的高能微波震荡器诞生了新一代 的精确瞄准火力控制雷达。虽然设计用于火控,但SCR-584完美地担当了火控与搜索的任务,成为战争期间最广泛使用的防空搜索/火控雷达。工作频率 2900HMz,在70000码距离内有极高的综合精度。同时使用了自动跟踪和半自动距离控制技术。

        日本造88式75毫米野战高射炮基本框架没问题,但细节不堪考证,太糙。1939年11月电气式的97式高射瞄准具列装,42年又研制出2式高射指挥仪,可以和射击指挥雷达,防空指挥通信机,特种指挥电话机交联。88式高炮因为最大射高只有9100米,而主要射击目标的B-29飞行高度超过了一万米,显得非常不实用。

        88式高射炮在实战中表现出不够皮实,野战中反坦克防御时候,出现驻退机结构脆弱的毛病,发射个位数炮弹后会发生驻退机破损而不得不遗弃窘态,不过阵地型的不在此列。同时城市防空作战中,这种高射炮常常因为长时间的连续射击导致驻退机损害的事故。

       高平两用炮,在当年是个难点,俾斯麦级设计战列舰上的主要瑕疵即防空火力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德国人在高平两用炮的研制上进展缓慢,因此不得不在俾斯麦级上安装大量的6英寸副炮及105毫米高炮,占用了很大的甲板空间。而同时期英国人建造的战列舰上使用了5英寸高平两用炮,既可以用于水面作战,亦可用于防空,这样可以节省空间以安装更多的高炮。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的装备比二战中的日军要好,一步跨入军事强国。苏联有苏联的困难,毛和赫鲁晓夫争吵是毫无道理的,批赫鲁晓夫要缓和。中国人应该大胆自信的说,志愿军是用相对先进的武器和美军在朝鲜半岛打平的。(和美国人差一代)

       苏联老大哥当年对我们的援助是多么重要啊,估计很少有人会想到,高射炮也是高科技武器,可能是后来导弹的出现,把这一信息给淹没了。

        苏军后期使用的85毫米坦克炮ZIS-S-53与D-5T 就改进自M1939式85毫米高射炮,这两种火炮被安装在苏制T-34/85上:可见这玩意有多好。好像我们的坦克炮也是改开以后引进的,这个没办法,冶金本来就落后嘛。(注:这里的坦克炮指滑膛炮,线膛炮的引进与本文无关)

        苏军在卫国战争后用效能较高的57毫米、100毫米、130毫米高射炮综合系统代替了由85毫米高炮与三型指挥仪构成的系统。

        改革是很难的,往往会受到集体内的小集团的阻挠,例如毛。他不承担研发嘛,苏联要承担研发的成本呢,老想公有。

        抓住“研发”的牛鼻子,就象牵牛一样把历史的真相给牵出来了。

×××××××××××××××××××××××××××××××××××××××××××××××××××××××××××××××××××

        从网上的回忆录来看,中国70年代还在用探照灯雷达,这可能是由于解放军奇特的战术造成的,其实没有什么奇怪的。

       在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 军和朝鲜人民军防空部队,采用雷达控制的探照灯照射敌机,由战斗机实施攻击的战术,屡屡挫败美军的轰炸机群。如1952年6月10日夜间,美军第19轰炸 机大队的4架B—29飞机轰炸朝鲜郭山铁路桥,在接近目标时,我军由雷达控制的24部探照灯突然开灯,将美军轰炸机套在强烈的光束之内,再由12架米格喷 气式战斗机利用灯光实施攻击。结果,2架轰炸机被击落、1架受重伤,只有实施电子干扰的那一架没有受到损伤。

       这种奇特的战术和以防御为主的作战思想,可能受限于 炮瞄雷达和机载雷达技术的落后,众所周知,磁控管是二战中雷达技术的里程碑。炮瞄雷达和机载雷达都要用到它,舰载雷达和机载雷达差不多。所以,改开后快速引进了美国的 炮瞄雷达和机载雷达。

        探照灯雷达的操作是这样的,他们有3个操纵手组成,分别是高低角操纵手、方位角操纵手和距离操纵手。平时我们习惯地把这3个号手分别称为5号 手、6号手和雷达长。雷达长(距离操纵手)的任务是在距离显示器中的各种雷达讯号反射回波中迅速判断出飞机目标的反射回波,并操纵定位旋钮对飞机目标回波 进行定位。因此雷达长在3个雷达手中的位置最为重要,探照灯雷达只有对目标回波定位的情况下,雷达的高低角显示器和方位角显示器才能形成一个聚焦的光点, 提供给5号手(高低角操纵手)和6号手(方位角操纵手)进行操作。5号手和6号手的工作原理完全一样,他们的任务就是平稳地转动操纵盘,将聚焦的光点始终 控制在显示器的中央。因为5、6手的操作盘直接带动探照灯转动,只要牢牢地控制好显示器中的聚焦光点,探照灯就能同步对准飞机。

       探照灯雷达和预警雷达是同一档次的技术,在传统的陆战中,雷达并非至关重要的。但当敌人的攻击飞机出现后,雷达开始变得非常重要了。同时早期的空军隶属于陆军,先是侦察部队,后来成为陆军航空部队,再变成陆军航空军,最后成为独立的空军。陆军雷达的研制由位于新泽西蒙默思堡的侦察部队实验室领导。

       无论用于早期预警还是火力控制,陆军对地对空雷达的研制都非常坚决。陆军可充分使用现有的先进技术,因为体积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他们集中研究以传统的真空管发射200MHz频带的高功率电波。同时为搜索远距离的飞行物使用了大型天线阵列。反之海军的对空雷达系统则受到舰上空间和重量的两方面限制。

        SCR-268 和它的近亲SCR-270是美国陆军发展和制造的第一代雷达。SCR-268的原型机于1937年6月进行测试。1938年它取代了声音定位装置,并在1939年为引导探照灯和防空火炮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虽然样子粗陋,但SCR-268是整个二战期间陆军的主要雷达系统。它是“在二战的所有战场中,我们海岸线和攻岛作战早期预警系统的脊梁”,战后National Defense Research Committee的最终报告写道。它同样被英军用于英伦三岛的防御。作为技术上重大的进步,SCR-268也是第一种与火炮射击计算器直接连接的雷达。

        其它东西比较容易伪装,而雷达天线伪装却很难。它不但不能进入地下,而且必须置于具有有效反射面的开阔地形上,在当时的条件下,就地取材,将天线伪装成一棵大“树”来迷惑敌人。有的利用堤上的行道树,有的天线架设在树林的边缘,作些伪装,使雷达和树林融为一体,不易被敌人发现。

        这种木质天线是当年日本发明不了实用的磁控管,想把雷达上舰,为了小型化而发明的,不是群众发明的,呵呵。

        磁控管日本当年有,但无法实用;朝鲜战争也使用了部分日制的探照灯。

        综上所述,志愿军和日军在防空上的差异,探照灯雷达和预警雷达和二战中的日军技术相当,高炮比日军好

        其实啊,美军的雷达要上飞机,所以要小型化,陆基雷达不用小型化,比较难的是那个伪装,不过日本人替我们把这个活儿干了,我们只是用一下。

注: 日本的磁控管主要参考 "大和号" 战列舰的资料,22号对海电探是日本第一型使用磁控管技术的雷达

        海军用22号对海搜索雷达(日本称22号电探)这是一款1944年9月投入使用的雷达,也是日本少有的舰载微波搜索雷达.但因其磁控管功率严重不足,性能 仍落后于欧美同类产品.在超过15公里时,尤其是夜间就不能很好地辨认大岛屿和战舰之间的区别了.主要用于对海搜索,同时也可用于指挥舰炮射击和收发无线 电报(日本出于节约资源,一机多用的考虑),主要装备于各型水面舰艇,小型化后可以使用在潜水舰上,该型雷达性能较为可靠,相较于21号电探.日本雷达操 作员对其评价很高.

×××××××××××××××××××××××××××××××××××××××××××××××××××××××××××××××××××

扩展阅读:

code_abc   闲扯雷达

朝鲜战争装备的是苏联1943年式85毫米和37毫米口径的高射炮。技战术要求:“ 从火炮捕捉到目标至将其击落 ”  小炮30秒、中炮40秒

八五炮连仪器排的装备是三型指挥仪和四米侧高机,主要任务是“准确计算射击诸元并传送给火炮射击”。要求仪器排在6秒以内准确计算出射击诸元,以保证全连捕捉目标后40秒内开火

code_abc  那篇文章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参数,8秒

×××××××××××××××××××××××××××××××××××××××××××××××××××××××××××××××××××

        1943年苏军经历了库尔斯克等坦克会战,发现T34上的F-34型火炮在远距离对付虎式坦克和黑豹坦克的正面装甲非常吃力。而虎式坦克的KWK36型88毫米火炮和豹式坦克上的KWK42型75毫米火炮,却可以在1000米的距离上轻松击穿T34的任何装甲。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T-34坦克不得不贴近对手,或者绕到对手的侧后方开始攻击,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拼命贴上对手,用坦克卡住对方的履带使对方停滞下来,再由友军迂回到侧面击毁对手,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苏联坦克手牺牲的几率,往往会付出极端惨痛的代价。

        针对这一情况,苏联要求设计出一种坦克炮可以在1000米内击穿虎式坦克的首上装甲,并且可以装备在T-34坦克中,并同时开发出另一种有效的突击炮。国防委员会要求瓦西里·格拉宾和菲奥多·佩德洛夫将军2人负责这一事务。

        两人选择的火炮原型是M1939年版本的52-K型高射炮。作为一款优秀的防空火炮,它其实对空的战绩非常不错(4047架轴心国的飞机),只是平均每击落一架飞机52-K型火炮都要发射598发炮弹。而战后为了对抗北约的飞机,几乎每个华约组织的成员都采用了这型火炮在山岭地区进行防空。他的特点是初速不错达到每秒近800米。

       率先开发出来的是D-5T反坦克炮,这门在52-K型上发展而来的火炮略微改变了身管的比例,采用51.5倍口径,可以确保在1000米内打击虎式坦克的前装甲。而由它发展而来的D5T-85BM型长径比达到了70倍,而它弹体后部采用的是D-10T的100毫米弹药药筒的缩小版。D-5T坦克炮被广泛用于KV-85、SU-85、T-34和斯大林1型坦克上。

        但是由于D-5T坦克炮并不稳定,所以国防委员会要求改用更可靠的的火炮,于是ZIS-S-53型85毫米坦克炮也就应运而生了。为了避免T34的炮塔安装了S-53过于拥挤,于是183厂设计了新的炮塔用于取代老的T34上六角形炮塔,之后S-53可以没有任何问题地安装在183厂的炮塔上,于3月开始生产。174厂6月投入生产,从此T34-85出现在苏德的战场上,红色帝国终于可以找到了战胜对手的杀器。战后随着T-34的出口,ZIS-S-53也来到了更多的共产主义国家,有的甚至服役到了21世纪前。

×××××××××××××××××××××××××××××××××××××××××××××××××××××××××××××××××××

美国与希特勒
   
      「米格走廊」是 MiG Alley 的中译,「米格」不用解释,Alley不知道在什么时代被译成「走廊」。Alley 一般指的是小巷,特别是在临大街的建筑物旁侧或后面的小巷,这里会翻成「走廊」大概是比照「空中走廊」(air avenue of approach)。

        MiG Alley这个词是韩战中美国喷射战斗机飞行员用的切口,开始出现的时间大约在1951年年中左右,那么Alley该当何解?在英文中有个词叫做alley fight,指的是不良少年和帮派间的斗殴,这通常都不会发生在大街上,而是发生在小巷、后巷里;在电影中大家应该也常常看到一些犯罪或打斗的场合都是发生在阴暗的后巷里。Back alley 这个词也往往会给人一种阴暗、危险的印象,是一些恶棍(villians)、罪犯、瘪三等才会使用的地方,一般正常人通常会避免进入。

       “MigAl-ley”的英语原意是“经常有米格出来打闷棍的小巷”,这个绰号可说与中国空军的战术十分神似。突然袭来的米格战斗机加上它一打一个大窟窿、挨上就要命的37毫米航炮,确实活像突如其来的闷棍。

        但大家想过没有,在米格出来打闷棍之前,步兵就要承担美军轰炸机致命的活力,所以为什么说步兵是老大哥呢,正是高射炮兵撑起的雨伞才使得所有的一切构成了一个系统。

        希特勒空袭伦敦被打败以后,有个二傻子又过来了,历史在重演,其实美国知道中朝联军拥有雷达,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心理,很蹊跷的一件事。

×××××××××××××××××××××××××××××××××××××××××××××××××××××××××××××××××××

        中国与日本

        毛时代的中国军队和二战时的日本有些相似,有一些 “ 高、精、尖 ” 武器,然后是庞大的陆军。

        改开时,遗留下来的遗产,也正好能走日本的道路。

        永远的80 年代,只是不再有了。



膜拜

鸡蛋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16 11:16 , Processed in 0.02613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