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山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论] 【网上谈诗】格那丁论诗---28楼:七绝实战指导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05: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篇 高级


    如果说中级阶段所要解决的是“像诗”问题的话,那么高级阶段所要解决的就是“像好诗”问题了。谁不想写好诗?谁不想把诗写好?只是他不知道什么是好诗,或者知道了做不到。因此,判断什么是好诗,怎么才能写好诗便是高级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设想,进入高级阶段说明你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种写作技巧,你所关注的主要是诗的质量了。技巧是实现目的的一种方法或工具,目的在于省事省力,提高效率,古人说“得鱼忘筌”“得意忘言”,就是要你到最后阶段时忘记技巧,没有技巧(实是与技巧浑然一体,不分彼此)。到这时,技巧对你的帮助已经不大,作品效果的取得主要取决于你的先天禀赋与后天修养,比如你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感悟能力、情感深度、思想高度等等。“功夫在诗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人与人不同,花有几样红,有人天生肤浅,有人天生深厚,有人天生潇洒,有人天生沉稳,有人锋芒毕露,有人劲气内敛,这是个性,个性不同写出来的东西便不同,这个强求不得。“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有些人提倡学习就要学大师的作品,如学七绝就要学李白、王昌龄的,这是一个误解。大师之所以为大师,就因为他们具有不同于常人的禀赋与素质,而这个恰恰是不能学、学不会的,你只有根据自己的个性来形成自己的一套。我的体会是,与其学大师还不如学二三流作家,就像学棋,初学时看见大师的棋谱一片茫然,觉得他走得太平淡了,还不如隔壁“蔡包子”的棋带劲。记得当年学写五绝时我就使劲揣摩李白、王昌龄的诗,但了无收获,直到有一天阅读孟郊的诗才突然感悟到写五绝的奥秘:古朴浑然。所以,我们真正需要学习的是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技能后便是素质培养了(注意素质培养与技巧学习的区别)。

    那么,什么是好诗呢?怎样才算好诗?意韵顺畅是我们前面反复申说的,这个当然要做到。做到了意韵顺畅就要讲品位了,这就是一首诗所传递的一种系统性特征,又叫形而上品质(茵加登的),通俗地说这就是境界或意境。为了避免繁琐,我这里不对意境的历史、内涵和状态作阐述了,只以例证的方式来简要说明这个问题。

    不是是人写的诗就有境界,这一点必须明确,境界是进到高级阶段时呈现的一种状态。一首打油诗、一首老干体、一首涂脂抹粉的诗能有什么境界?最多也就合辙押韵,写得通顺而已。但当诗歌到达一定程度,比如写得较好时就有境界了,诗越好境界越明显,最后几乎就形成了风格。也许,境界就是作品风格的代名词,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应该好好去研读的,这是关于境界的专论,直观生动,容易领会,虽然他还没有穷尽所有的境界(谁能穷尽呢?)。下面举例说明。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这是清新。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这是俊爽。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雁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这是豪壮。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

    这是洒脱。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

    这是率真。

    满天风雪落珠玑,邻院箫声隔紫薇。十二楼台春似海,红灯簇处美人归。(陈小翠)

    这是华贵。

    算了,举不胜举,还是自己去体会吧。

    (土鳖抗铁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4-26 0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怎么才能写得有境界呢?

    在论述这个问题前有必要再次重温什克洛夫斯基的名言:“艺术旨在把对事物的感觉依照感受而不是依照众所周知的事实传授给人们。”对这种话,我是百读不厌,读一百遍仍觉得没有真正领会。再来一遍:“艺术旨在把对事物的感觉依照感受而不是依照众所周知的事实艺术地传授给人们。”怎么样,过瘾吧?这句话就是一本书,不,一本书也写不完。下面我稍稍地用这句话来解释曹唐的一首《小游仙诗》诗。

    玄洲草木不知黄,甲子初开浩劫长。无限万年年少女,手攀红树满残阳。

    这首诗说不上多好,只能说还看得下去,不至于污人眼目。能到这一步,全靠“手攀红树满残阳”这个特写镜头。想象这一句是“长生不老少年郎”会是什么效果?不忍卒读,几乎成了游仙诗中的“老干体”,可知这一景语的力量!

    景语属于“意象-图式”,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认知模式,也最容易被我们所理解。早在概念形成之前,人类就有了关于事物的这种心里印迹。写诗读诗,最早学会和感觉到的也是这种“意象-图式”。“意象-图式”具有直观、简洁、整体性特点,是文学特别是诗歌最重要的表意手段,它恰好符合“把对事物的感觉”“依照感受”“艺术地传授给人们”这一要求。常听说文学要形象思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你写七绝实在找不到好的结句,不妨偷奸耍滑,用景语来结尾,好的景语结句能够把诗的品质至少提升一个档次。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韦应物)
    昔年曾伴玉真游,每到仙宫即是秋。曼倩不归花落尽,满丛烟露月当楼。(温庭筠)
    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魂销百尺楼。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长流。(冷朝阳)


    应有所感悟了吧?你可以到结句时才用景语,也可以从第三句开始铺垫,渐入景语,效果都不错。当然,这景语须得吻合全诗情调,顺承前面意思而来,不能没头没脑地冒出一句。韦应物这首诗如果继续说理,不用“门对寒流雪满山”,将是恶诗,全靠结句挽救了全诗。温庭筠、冷朝阳这两首诗都用景语制造了一种不尽的情思,让你说不清道不明,但又能真切的感到,余味无穷。

    最厉害的是这种景语结句:
    相逢之处花茸茸,石壁攒峰千万重。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卢仝)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还应有恨无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陆龟蒙)
    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王士祯)


    不可小看“寒流石上一株松”,你不信试试,看看能否只用七个字就活脱画出这种清寒高古的精神画面?陆龟蒙这首更不用说了,写白莲花写绝了,后人都得束手,就像王维写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从此再也没人敢写大漠了。王士祯这首不是绝句是词,引过来的目的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可别轻易放过“绿杨城郭”,这是高难度的写景,就像“秋雨槐花子午关”一样。假设你游了上海,能用四个字写出上海的特征吗?“高楼大厦”?“灯红酒绿”?“吴淞黄浦”?这可不行,你得用四个字写出上海的“神”,让人觉得它就是上海而不是厦门、青岛。估计画画的人擅长这个,不妨向他们学习学习。

    下面举几首写音乐的七绝,都是以实写虚,以景语作结,有写得好的,也有写得一般的,你自己判断一下。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寒云一夜风。(张祜《听筝》)
    无事此身离白云,松风溪水不曾闻。至心听著仙翁引,今看青山围绕君。(王建《听琴》)
    禅思何妨在玉琴,真僧不见听时心。离声怨调秋堂夕,云向苍梧湘水深。(杨巨源《僧院听琴》)
    瑶琴夜久弦秋清,楚客一奏湘烟生。曲中声尽意不尽,月照竹轩红叶明。(司马扎《夜听李山人弹琴》)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郎士元《听邻家吹笙》)


    其实不仅七绝如此,其他篇幅短小的诗词也是这样,例如夏成焘的这首写景小词《望江南•避暑莫干山》:“吟未就,双鸟忽先还。云气黑沉千嶂雨,夕阳红漏数州山。欲画比诗难。”前两句不错,但到最后一句却坍塌下来,把整首词毁掉了。“欲画比诗难”太过熟软,就像万金油,哪儿都可以用,不是好结句。

    由此可见,七绝作法应该把最强有力的一句放在末尾,也就是说,七绝最关键的是结句,这一句需要撑得起才好,否则不论前三句如何强,都会因为这一句的疲软而废掉全诗。说到这里,有必要讲一讲另一种观点。有人认为写七绝最要紧的是第三句,一首绝句好坏主要看第三句转得怎么样,我认为这不正确。“转”是一种旁入,现在叫分岔,就是在前两句基础上异峰突起或“缘源路转幽”,或深入,或铺垫,或遮挡,或宕开,就像筑一道堤坝抬高水位,使结句奔流而出。因此第三句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说它最紧要。

    (土鳖抗铁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4-26 03: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菊 发表于 2015-4-25 14:46
    那么,怎么才能写得有境界呢?

    在论述这个问题前有必要再次重温什克洛夫斯基的名言:“艺术旨在把对事物的 ...


    其实格先生已经看到了’境界‘二字的源头,只是在批评别人的作品时往往忘了这句话~~~或者说,对那些文字不入他法眼的作品,如果他肯撇开文字先去’感受‘一下作者的情感,或许能更好地以他的学问去帮助作者进步:)

    艺术旨在把对事物的感觉依照感受而不是依照众所周知的事实传授给人们。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05: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景语作结给了我们一种启示,对七绝来说,结句须得万分小心,只有结句写好了才能意气饱满,韵味悠长,否则任你前几句写得多好都不叫成功。下面来看一个例子。

    一图明媚尽春光,逆旅观来忽断肠。江北江南皆播种,家田新草胜新秧。

    这是一首题图诗,据作者说,这诗是要表达父母年老,自己远游无方,不知家田尚有谁耕种?“一念及此,不觉大恸”。前两句意思很明确,看图伤情,写得平实(“明媚尽春光”稍嫌随意,或可写得更好),第三句落到实处,也还可以,问题在第四句:这一句的重点落在了家田荒废上,如果不读序言只读诗是看不出有伤父母年老意思的。或许这是个重农的人,比如外出打工的人,看到春耕图便想起自己家田园荒芜,不禁感伤起来,这就偏离了主题。最关键的是,就算是表达田园荒芜,也有比“家田新草胜新秧”这种平铺直叙结句更好的选择,譬如可以写景,写得苍劲、悲凉、深郁、峭秀,现在这一句太过平庸,这叫功力不到或笔力松懈。如果这一景语写好了,是可以为全诗增色不少的,至少可以提升诗意一个档次。

    至此你也许会觉得:结句须得全力写景,写得越纯粹越好。这个观点不对!文学上没有一劳永逸的法则,只能视情况而定,看你要达到什么目的。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按理说没有必要用“唯见”来叙述,完全可以纯写景,比如写成“一帆东去碧空尽,渺渺长江天际流”“孤帆远去碧空里,一派大江天际流”“一片孤帆看不见,碧天无际水长流”等,但李白为什么非要说“唯见长江天际流”呢?这就是效果决定的。李白这首诗看似在表达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其实是写自己的孤独:帆影远去,江流远去,一切都在远离作者,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孤零零站在岸边,留在武汉,这样就好理解了。

    五绝20个字,是不妨全写景的,只要注意一下层次安排就可以,但七绝就很难做到四句全写景,这样会显得板结呆滞。“独怜幽草涧边生”这诗似纯写景了吧?非也,“独怜”“上有”“晚来急”“自横”等都是叙述语。阮亭说五绝易入禅妙理,七绝不得以禅求之,这里面颇有深意,容后再说。总之,以景语作结只有在结句适合写景的时候才能用,不能无节制地滥用,这是前提。凡是对文学理论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景语属于描写之一种,目的在于提供事物的某种特征,此外还有叙述和议论,这在诗歌里也很常见。七绝重后两句,这一点是正确的,但是写法不具有唯一性,只要写得好,描写、叙述、议论都可以,没有不好的方法,只有不好的意思,这一点须得注意。我自己的写作习惯是先有了三四句,如果这两句有新意再回头补足一二句,否则宁可放弃。写诗是一种触发而不是规划,很少有先构思好了再按部就班来写的,这种先难后易,先三四句后一二句的做法也许更切实有效,可以作为参考。


    说了这么多,目的无非是说七绝所要达到的效果:你写的七绝要给读者一种惊喜。亚里士多德早说过文学的“惊奇”“不平常”“奇异”问题。什克洛夫斯基更是提出了“陌生化”理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心理学证实,人们对外界的刺激有趋新与好奇性,那些“完全确实的情境(无新奇、无惊奇、无挑战)是极少引起兴趣或维持兴趣的”(克雷齐《心理学纲要》)。所以,写诗就是要追新,表达新经验,只有新奇的玩意儿才能激发人们的兴趣,“陌生化”正是实现新奇的必由之路。

    古人说写诗要警句,这警句就是新,使读者感到惊奇、欣喜,眼睛为之一亮。警句是什么?这个问题从来没人说清楚过,我认为警句就是言浅意深的那种句子。“言浅”好理解,看看古今诗歌里的警句,极少有堆满生僻字,詰曲聱牙的,都是些简明晓畅的句子,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每逢佳节倍思亲”“多情却似总无情”“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意深”需要作点解释,这里的“意深”实是意俗——这样说不太好听,也可说包含了生活的普遍哲理,揭示了某种普遍现象,这些普遍哲理或普遍现象虽然众所周知,但被你以简明的方式归纳出来,说得来干干净净,了无剩义,这就是警句。警句类似于成语、格言的这种东西,当你写诗凑巧遇到这种情况时,可别轻易放过,能提炼出警句千万别忘了提炼,说不定你就因为这一句诗搞得来流芳千古,永垂不朽了。

    苏东坡这人是很会提炼警句的,他的很多诗句都可以单独抽出来作为定理加以推广应用,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嘛,生活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当我们要表达这个意思又想显得文雅和诗意时,便喜欢引用这一句。还有“春宵一刻值千金”“春江水暖鸭先知”“多情却被无情恼”“一蓑烟雨任平生”“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哎,真是太多了,自己去体会吧。

    次一等级的如“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等也是警句。这些句子既切合该诗特殊的情境又可引申出某种普遍的哲理,是介于特殊与一般之间的一种类型。

    还有一种类型化的美句,不论它是写景还是议论、抒情,只要写得警策便行,如“闺中少妇不知愁”“商女不知亡国恨”“一片冰心在玉壶”“不废江河万古流”“一片伤心画不成”“春风不度玉门关”“古来征战几人回”等,道理的成立有赖于某些特定条件的满足,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推广应用的。

    最后一等警句基本局限在某个特定的范围内,只要写得有境界便被视为警句。这一类型的警句最常见,如“池塘生春草”“悠然见南山”“虫声新透绿窗纱”“两三星火是瓜州”“落花时节又逢君”“留得枯荷听雨声”“霜叶红于二月花”等。

    你是否对警句有所领悟了?警句体现了一个诗人从特殊到一半的归纳能力。写诗易于特殊,难于从特殊到一般,如能既特殊又一般,这便是高明。有时候一首诗并不咋的,但因为有警句便流传开来,成了名篇,如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全诗并不好,只因“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一警句,很是知名。


    (完)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03: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仁 发表于 2015-4-30 18:40
    要是像这样有话好好说就没问题了。

    静下心来写文章一般都没问题。问题都出在与人交流时~~~其实交流的内容也没问题,问题都出在双方的态度。作为批评者,高高在上的轻视态度自然会引出恼羞成怒的反唇相讥~~~最后失控就招呼上对方的长辈了。

    再转篇格先生的评论(蓝色是原作者的发言,黑字是格的批驳:)~~~看语气似乎这个已经不是初次交手啦:)

    【原创】关于昨夜一首诗的自解剖析      
    作者:格那丁  

    我(昨夜)给你串讲一下。
    霜凌红叶岂三番,-----------霜对红叶的欺凌又岂会停止?三:多次。如三人行,不是说三个人。

    //“三”用得着你说?为什么不说“红叶”?红叶用在这里恰当吗?“霜凌红叶”是否可用两个字解决?比如“霜叶”。你以为这是写散文?

    又向斯时感冷温。-----------又到这个感受人间冷暖的时候了。
    //“又向斯时”纯属废话,浪费律诗有限的资源。“感受人间冷暖”不妥,只能承接上句的霜凌红叶来,这叫汉语语序的强制性和稳定性原则。既然第一句说的是霜叶,那就不能跑到人间冷暖去,只能是霜叶感受到冷暖,其它的感受冷暖是引申义,这叫什么?表层结构的圆融(教你一招!)。

    一二句的搭配有问题:第一句说红叶三番五次被霜欺凌,第二句只能说冷,不能说温,“温”字属于凑韵。

    海涌横流波不见,-----------如大海深层的洋流海面上看不到波浪,其实形势是暗流涌动。
    //“海涌横流”是大海深层的洋流纯属胡扯,没有任何依据,且四字这样配搭也是错误的。海涌横流会看不到波浪?亏你想得出来!荒谬!

    陆沉上国迹犹存。----------国家处于极端危险的状态,这些迹象是可以发现的。
    //陆沉上国配搭错误!陆沉已经包含了上国,意思是国土沉沦,完全没什么国家处于极端危险状态的意思(陆沉是“极端危险的状态”?查查字典嘛!)。后面的迹犹存更不是“这些迹象是可以发现的”。这句的意思只能是国土沉沦但还留存着一些迹象。自己写的什么都不知道了,词不达意!

    狐狼大野谁呵壁,----------“大野”到处都是狐狼,【犹存之迹也】有谁能如屈原犯颜直谏、呵壁问天?
    //“大野”到处都是狐狼?笑人,O(∩_∩)O哈哈~!“狐狼大野”等于到处都是狐狼的意思?要有“到处都是狐狼”的意思该怎么说?狐狼遍野或狐狼遍地,这么普通的意思也表达不清!现在这四字只能理解为狐狼在大野。“呵壁”意为失意者发泄胸中不满。这句意思为:狐狼在大野谁会发泄胸中不满?都什么话啊!不通之极!仍旧是词不达意。

    剑戟深围待破门。----------刀剑环立,期待先生能破门得新生。
    //剑戟千重见过,剑戟深围没见过。深围,动词,一般说万木深围、万竹深围,须带主语,但这和上面的大野就对不起来了。这还是小问题,重要的是剑戟深围和破门有什么关系?剑戟森森应该干嘛?如果要写破门应该怎么写?

    看见了吧?昨夜的诗就靠这些半通不通的东西拼贴在一起,使得初学者懵懵懂懂糊里糊涂,眩晕后就会以为他写得一手好诗了。真要写通了,他的诗几乎淡而无味(这是个小秘密,大家共享)。这也是此人为什么老是喜欢玩弄这种病句的真正原因!

    暂卸锒铛当此夜,----------暂时没有了牢狱之灾,这样美好的夜晚,
    诗书可读即天恩。----------(别想其他事了),有诗书可读,这就是“天”恩浩荡。天,要解释吗?
    //最后这2句不说了,小学生都知道什么意思,平常得很。顺便说一句:暂卸锒铛当此夜还是不通,算是留个思考题。

    总评:豕分蛇断,一堆遗骸。

    只有这个浮躁浅薄的时代,才能生出这种怪胎!


    钩得原诗如下:

    癸巳岁末题王功权
    霜凌红叶岂三番,又向斯时感冷温。海涌横流波不见,陆沉上国迹犹存。
    狐狼大野谁呵壁,剑戟深围待破门。暂卸锒铛临此夜,诗书可读即天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03: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仁 发表于 2015-4-30 18:40
    要是像这样有话好好说就没问题了。

    还有一首:)

    【原创】品读昨夜的一首诗      作者:格那丁  

    昨夜的诗在中华诗词律版受到热烈欢迎,被视为不可企及的精品。我也凑了个热闹,品读了他的压卷之作《韶山故居感怀》。下面是边读边做的笔记。

    七律·韶山故居感怀
    云横群壑势凌空,乱点居前杜宇红。日出东方驱肃气,陆沉上国得春风。
    百年血泪消亡后,万里山河指顾中。共许精魂长不朽,龙吟欲破水晶宫。

    云横群壑势凌空,//此句有语病,两处搭配不当。“云横群壑”不通。壑者,深沟也,云横在深沟干嘛?习见的说法是云归大壑、云埋众壑或云藏大壑,要说云横,那也是横在岭上:“云横秦岭家何在”。第二不通是云在深沟里,怎么突然又势凌空了?是云势凌空、壑势凌空还是其它什么势凌空?此句词语配搭错乱,意义暧昧。

    乱点居前杜宇红。//为照顾平仄而用“居前”,局促。“居”虽然有住所义,但不可以组成“住所前”意义的“居前”。“居前”意为位于前,与居中、居下相应,古诗未见住所前的用法。“乱点居前杜宇红”缺主语,不知是何物点得居前的杜鹃鸟红了?杜鹃鸟怎么会红呢?按照汉语语序的强制性和稳定性原则,可以认为这里的主语借自上句,是云点得居前杜鹃鸟像煮熟的螃蟹一样红。不过这虽然说得通,但到底有点稀奇。杜宇有二个含义:1、指人,望帝;2、指鸟,杜鹃鸟,作者为什么不去翻翻字典查证一下呢?

    日出东方驱肃气,//东方红,太阳升,杀气清,一句陈词而已。不知杜鹃鸟红时可有肃气?是否需要东方的太阳来驱除?的确没有顾及表层意象的圆融。

    陆沉上国得春风。//陆沉,国土沦于敌手。国土沦于敌手而得春风?这不是沉得好吗?陆沉托举、拯救还可以,最好别得春风。上句说东方日出驱散了肃杀之气,这句说国土沦于敌手得到春风,什么话啊?意思不好不说,还有重复之嫌,于史也无征,当然不是个好对子。

    百年血泪消亡后,//血泪应该被洗涤,不应该自己消失,力度不够。这还是在重复驱肃气、得春风的意思,本来该有所进展的,但就是喜欢画圈!

    万里山河指顾中。//这句与上句一样俗套。百年血泪消失后,他就指点江山了,也许只有文人才想得出来。据说那时可是百废待兴,战火熊熊呢!比如留下了一个后患:台湾不在手里,以致今天锁住了我们通往太平洋的门户,这是题外话。

    共许精魂长不朽,龙吟欲破水晶宫。//许者,应允、希望也。共许,大家都希望。希望什么?希望他的精魂不朽。不朽干嘛?一声龙吟挣破水晶宫钻出来。水晶宫,龙王住处,这个可挣破不得,一挣破就要地震,比较吓人。作者本意也许要说水晶棺,搞得更吓人的,但由于押韵需要,只能将就说说水晶宫了。一字之差,判然两物,意思也跑马了。

    整首诗歌功颂德,将一些俗见、物景分行押韵拼装起来,语病既多,脉络也乱,气格既卑,旨意也俗(中间两联特别烂俗),殊无凭吊之绵邈壮思。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27#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05: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月下 发表于 2015-5-1 15:56
    呃,省得山菊问,我直接说明白了吧。
    昨夜此人,一向反毛,其他诗作一般,但他骂毛的诗,颇值得一读。好诗 ...

    赫,昨夜的诗作我应该比你读得多~~~再转一首他的得意之作并格那丁的评论:

    剖析昨夜的一首得意之作 [文]     文/格那丁

    花明楼感怀
    秋高望里岭如澜,白草悲同白发看。两故居邻三十里,床单布对水晶棺。
    难求此地营田舍,可悔当年树圣坛?已识真龙能覆雨,西风过尽莫凭栏。
    (注:少奇最后恳求回宁乡花明楼耕田,某不答应,遂不可得,后死于开封,死后仅床单裹尸。)


    这首诗是昨夜先生拿来打击犟驴的,是他很感得意的作品,下面便来解析一回。

    【注释】
    秋高望里:意思不明,需要作者特别解释,可改为“登高一望”。
    岭如澜:澜,大波,山岭像大波,这个有意思,容易理解。
    白草:指牧草,一般用于北方草原,如我们熟悉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湖南是否有这种草有待考证。

    两故居邻三十里,床单布对水晶棺。
    这是说刘、毛出生地近而结果不同,一个床单裹尸,一个盛在水晶棺里。这两句对仗不工整,像写散文(30里怎么对水晶棺?晕啊!)。如果上句说出生地,下句应该说埋骨地才铢两悉敌,现在这样写叫“乱”,不合律诗的基本规则,属于功底较差者,很差!

    难求此地营田舍,可悔当年树圣坛。
    难求此地营田舍应该放在上一联的,在这里叫错位。难求此地营田舍,意思模糊,是指难寻一块葬地还是求田问舍呢?不清楚。此外,意思上也对不起来,难求一块葬地应与当年广有田产才相称,或者当年树立圣坛(树立毛的权威)应与今日臭名昭著才相称。怎一个“乱”字了得!

    已识真龙能覆雨,西风过尽莫凭栏。
    真龙能覆雨为病句,真龙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是不能简化为覆雨的,覆水、覆卵均可,但就是不能用覆雨代替覆雨翻云,不信去找找有这种说法没有。还有,真龙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之后怎么与西风过尽莫凭栏衔接?这叫文理不通,可见语文基础知识不过关。

    【串讲】
    秋天登高望见山岭像大波一样,白草悲啊跟白发一样看,两家故居(相)邻三十里啊,床单布对水晶棺啊!居然难以在此地找一块田地,是否后悔当年树立他的权威?已经认识到真龙能够覆雨,西风过尽后千万莫凭栏啊!

    什么意思?你的明白?我是不明白。原来不明白就是好诗,好诗啊!难怪他要得意!

    得意什么呢?得意生造乱编,任意对仗还是文理不通?其实,这首诗真正的问题还不在这些表象而在诗意上。作者不过把一些报纸上的陈词滥调分行押韵改编一番便万事大吉了,哪里有一点自己独特的东西?诗最重要的是新意,这首诗哪有新意?这样写诗也太容易了,这不叫创作而叫改写,就像把方药改写成汤头歌诀一样。对于初学者,你也许还看不出来,说不定还会叫好呢。这恰恰可以作为一块试金石测试你的诗词欣赏水平:如果你一看见这种诗就从内心里涌起一股欣羡,可以说你还不懂诗,离诗的正道远着呢;如果你一眼就看出这是乔装打扮的“假诗”,说明你已经有了一定功力,值得庆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28#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05: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仁 发表于 2015-5-1 15:36
    我的理解跟这位先生十分接近。

    再来个反唇相讥的:

    格那丁自诩的一首绝世好诗,并临屏学写一首  by 昨夜

    《雷电》 (by 格那丁)
    雷公徒有声,电母方遗患。可笑世间人,怕雷不怕电。


    格那丁自评:通过寻常的雷电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人们不怕真正能伤害人的电,反倒怕徒有声音的雷,并由此引出了一个寓意,揭示了某种世相。有史以来从未出现过的新经验,被我独具慧眼发现了。这就是新意。

    昨夜评:佩服,仰慕。临屏学写一首:

    屎能肥菜园,格那丁多伪。可笑世间人,喜格不喜屎。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29#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23: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平 发表于 2015-5-1 22:27
    花明楼感怀中二联非一般人所能得,若从格律对仗强求,无异匠人。

    有趣的是格那丁对于自己的孤平、失粘, ...

    是啊,一般人对自己并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件哪来的这么大的恨意呢

    谈论历史人物,如果不站在历史的高度,没有宽广的视角和悲天悯人的胸怀~~~不谈也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30#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04: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血树 发表于 2015-5-3 00:32
    若论诗词,反毛党要一辈子吐血,凭谁的拿出来都没法和毛相提并论。费心搞这种骂毛诗词,还不如给老百姓写 ...

    格那丁说诗:

    李清照《夏日绝句》

    李清照 -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古来咏项羽的诗很多,李清照这首诗应该是最有名的了。通常的说法是,此诗赞美了项羽的英雄本色,做人就要这样雄豪。这当然不错,业余读者读到这层意思也就够了,算是励志的格言吧,但是作为专业读者却不能这样。为什么?首先,赞美英雄本色,做人要做得雄豪只是前两句的意思(所以我叫它格言),后两句怎么办?在说王之涣《登鹳雀楼》时我也说过,人们只读懂了后两句而没读懂整首诗。要是这样,何必写出四句来?不如就写两句省事?其次,诗不是干巴巴的格言,诗有诗的规范要求,还是把它当诗看好一些。

    杜牧写过《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渡过乌江后卷土重来也未可知。这是坚韧者言,很是替项羽惋惜,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于季子也有《咏项羽》:“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有惋惜的意思,但批评成分多一些:项羽这人不仅不识时务,还特好面子。杜诗是在作翻案文章,四句话就一个卷土重来的意思,略显单薄,于季子的《咏项羽》比他的含蓄,境界较高。

    人们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确如此,你是什么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历史不过是我们眼中看到的历史,它并不客观存在。例如项羽这事,古今看法很多,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说项羽行,赞美的,一种是说他不行,批评的,李清照这首诗属于前者。咏史诗须得有见识,出新意,要不就不是好诗。李清照这首诗并不怎么新鲜,司马迁早表达过这种意见,胡曾也有“耻向东吴再起兵”的诗句,为什么它老调重弹却能广为流传,成了咏项羽的名诗呢?

    这就与文学的功能有关了。文学作品不仅要传递信息(意思),还要表达情感态度。其实,任何话语都是有态度的,哪怕是客观中性的描述也有态度,目的是要你相信。“两个黄鹂鸣翠柳,”翠柳上有两个超语言的叫黄鹂的东西,这东西具有一种“叫”的功能,相信了吧?“黄四娘家花满蹊,”不仅要你相信,还要你欣赏。那么,李清照这首咏项羽诗是什么情感态度呢?当然是赞赏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对得工整,大气,尤其 “雄”的选择很有讲究,换一个低沉的韵试试,就没有这种效果了。上两句是个大前提,相当于普遍原理:生得伟大,死得壮烈,做人做鬼就应当按这个标准来。接下去进入主题:“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你看至今还有人怀念项羽,这是因为他头可断,血可流,就是不肯包羞忍耻过江东,哪像现在这些人,一打起来就溜过江,甚至跑到杭州去了!借咏项羽趁机敲打一下南宋那群当权者,这是李清照写此诗的目的。但是这层意思又不是直接端出来,是顺着项羽那事顺理成章引出来的,你说是说项羽可,你说是借古讽今也可,这叫引而不发,这是此诗的高明处,含蓄得好。如果直接跳出来说就很低劣,成了老干体了。高手写诗往往含而不露,引而不发,既具体又超越,既超越又具体,意思总是有些朦胧,这可作为一个例子。

    可见,李清照此诗好在情调:慷慨雄壮。但它又不是一路雄壮到底,而是在下二句作了调节,使其略带悲凉。这首诗难写在后二句,尤其第三句的回档,是很高的技巧。我们很容易一路慷慨到底,一泻无余。看看人家高手是怎么写的,回环往复,阴阳互补,举重若轻。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31#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03: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血树 发表于 2015-5-3 00:32
    若论诗词,反毛党要一辈子吐血,凭谁的拿出来都没法和毛相提并论。费心搞这种骂毛诗词,还不如给老百姓写 ...

    龙MM大概喜欢格先生的'干货',那就再转点:)


    简单地说几句写好古诗的标准(仔细说来是一本大书):
    1、写得像,
    2、有警句,
    3、有新意。第三条最重要!

    章学诚说:“古诗去其音节铿锵,律诗去其声病对偶,且并去其谋篇用事琢句炼字一切工艺之法,而令翻译者流,但取诗之意义演为通俗语言,此中果有卓然其不可及,迥然其不同于人者,斯可以入五家之推者。苟去是数者,而枵然一无所有,是工艺而非诗。”(《陈东浦方伯诗序》)

    不妨用章学诚的法子检验一下。


    关于诗的核心要素,我在《七绝实战指导》里早就说过了,不必再重复了。下面引我另一篇短文来作为方法论参考。

    夏成焘的词论读过一些,也很佩服他的鉴赏力,但其词作却不太好,虽然多作雄壮语而实无苏辛之底蕴,《当代诗坛点将录》竟以呼保义宋江视之,殊为可笑。兹举一首写景小词《望江南?避暑莫干山》为例。

    “吟未就,双鸟忽先还。云气黑沉千嶂雨,夕阳红漏数州山。欲画比诗难。”

    前两句入味,但最后一句却一下子坍塌下来,把整首词毁掉了。“欲画比诗难”太过熟软,就像万金油,哪儿都可以用。这使我想起他激赏张曙《悼亡》、皇甫松《浣溪沙》、王世贞《望江南》结句的事来《唐宋词欣赏.说小令的结句》,以夏的功力,怎会明知故犯呢?看来鉴赏力与创造力并不是一回事,所谓非不愿也,是不能也。这种现象也出现在王力、龙榆生、钱钟书、叶嘉莹等诗词研究鉴赏专家身上,值得深思。

    事实上,我认为这里有一个关系文学创作生死的大问题,这就是灵感。夏这首词的末句是不能硬想的,任你怎么想也是枉然,而必须有灵感闪现,天然妙成地冒出来,以致连他自己也感到吃惊,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写的,这就算成功了。但是往往有这种情况,面对这一句时你可能十天半月也不来灵感,越是没有灵感越是着急害怕,越是着急害怕越没有灵感,反之,越有灵感越自信,灵感也来得越容易,事情就是这样。对此,高水平的读者是能一眼看出来的。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诗就是杜甫凭着他深厚的功力硬想出来的,仿佛截取了律诗当中的两联,画面结构得绚丽,但对自由洒脱的七绝来说却未免呆板。可能一般人是喜欢这诗的,我不想剥夺人家的快乐,只是就诗论诗。看看钱起“只疑云雾里,犹有六朝僧”,三四句就要有灵感才出得来,而不是冥思苦想的结果。李白的“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是硬想出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灵感闪现的结果。这样的例子太多,不妨自己印证。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32#
     楼主| 发表于 2015-5-17 08: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夜《立夏前日独坐山中至中夜》赏析 (by格那丁)

    立夏前日独坐山中至中夜
    迥临孤寺半山亭,坐到深时酒未醒。偶落闲云僧饭白,夜分松气佛灯青。
    摩崖有字凭苔古,野水无人借衲听。隐约飘花亲鬓发,残春消息在前汀。



    经过一番耐心的等待,我们终于盼来了昨夜的又一首歪诗。之所以说它“歪”,是因为它不正,不正就“歪”,道理很浅显。
    先来理一理此诗的脉络。

    迥临者,远出也,相当于迥出、迥立,说白了就是高耸,“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第一句说高耸孤寺半山亭,到底是孤寺高耸还是半山亭高耸或者两者一起高耸?不明确。一般而言,半山的寺庙亭子是藏着掖着的,要说“迥临”,那得好几百层。寺庙可以一层层加上去,但亭子这么加就不是亭子了。所以,这一句有问题。


    第二句意思很直白,不用解说了。提示一下,这是昨夜的惯用伎俩,第一句交代背景,第二句赶紧补一句说说自己如何,譬如“卌年生长帝王州,此日坟前始吊游”。不知你注意到没用,这一句里有个词:“深时,”什么意思?什么叫“深时”?我们见过“夜深时”,就是没见过“深时”。如果这个“夜”可以省略,那么“坐到怨深时”是否可省作“坐到深时”?意思还一样吗?


    厉害的来了!“偶落闲云僧饭白,夜分松气佛灯青,”这一联是被普遍看好的,比如省吾斋主人就赞叹道:奇!柳梦塘先生也佩服不已:极妙极妙!云梦浪子也随声附和道:亦觉颌联奇。且不说“坐到深时”能否看到闲云松气,那偶尔落下的闲云像和尚的白米饭,这是什么话啊?没吃饱?喝醉了?怎么尽往食物上想?典型的吃货!闲云多么雅致,现在倒好,跟僧饭一样伧俗了,还是白的呢!这不等于废话吗?黑的那叫豆豉。还有夜怎么分松气从而使得佛灯青幽幽、绿惨惨的?这讲不通啊!别急,我突然想起了昨夜的另一首诗,里面好像也有这种东西:“万岭青来松气壮,一碑红到夕阳稠。”看见了吧?万山青得来搞出了松声,这是咋啦?如果说“一杯红得耳根痒”还差不多,因为从饮酒到脸红再到耳根红,红得发痒,这是有生理依据的。现在,万山青得来搞出了松声,暮夜分配松气把佛灯也搞青了,实在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昨夜诗通常是这样,不是松气就是闲云,不是夕阳就是野水,不是摩崖就是青苔,就这几个词转来转去,中心意象带十分狭窄。当然,这样做也有个好处,简单省事,稍不留神说不定还可以搞出“高古”味道呢。


    这不,这就来了:“摩崖有字凭苔古,野水无人借衲听。”山崖刻得有字“凭”苔古,多好的眼力啊!大半夜的看见摩崖有字凭借古苔,你是千里眼?雷达眼?“野水无人借衲听,”哪里跟哪里啊?怎么突然又冒出个和尚来了?纯属拼凑。


    最后这一联就不说了,那是纯粹为凑数写的,属于赘疣。


    读这首诗,你会得到什么印象?一个喝得醉醺醺的人夜里来到半山亭(浩然亭)胡思乱想、胡编乱造一通,这就叫诗,还是好诗。是好诗吗?来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


    华严顶(刘光第)
    闻说金刚台外地,夜灯浮上独兹峰。老猿抱子求僧饭,闲客看人打佛钟。
    下界云霞招仗屦,夕阳红翠动杉松。风吹铎语天中落,似惜尘凡去兴浓。


    观瀑亭(陈曾寿)
    百丈飞泉挂一亭,岩栏危坐俯冥冥。松身独表诸天白,石气寒嘘太古青。
    涧草无心来鸟啄,梵潮如梦起龙腥。元坛真宰愁何事,滃涌炉香会百灵。



    这种诗的主要问题是拼贴痕迹太重。这说明作者心中本无那一种意趣素养,却想通过词句组合来达到目的,外行看来好得很,但是内行一看就知道是假货。韩愈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姚鼐说:“文字者,犹人之言语也。有气以充之,虽百世而后,如立其人而与言于此,无气则积字而已。”(《答翁学士书》)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33#
     楼主| 发表于 2015-5-20 03: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仁 发表于 2015-5-19 09:14
    我知道这两个杠上了,才有这个评论。但我也看衲不好,再就是僧饭白和佛灯青了。前一个把美的说丑了,如同 ...


    僧饭白,清人或许是跟明人学的,看这个:
    白云滃作团,回风吹不散。截置一钵中,与作山僧饭。(明·王世贞)


    这两位,碰上碰不上都掐~~~说是很早就结下梁子了。格指控说昨夜擅自在菊斋用他的网名注册发诗挑战菊斋的诗人(这个帖子我看见的,被刷黑了:),故宣称跟昨夜有私怨。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34#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02: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诗学研究:以深南和昨夜的一首诗为例



    1. 母逝世整七天深夜不寐,闻母原来卧室有床铺板响动以及翻检声音,久乃绝。魂魄归来复归去乎?以此记之。

    缘何披雨独伶仃?料峭春寒我亦醒。白屋十年应不舍,红尘双泪只幽听。
    推门又恐惊人去,似此相逢叹梦零。想见泉台寻旧路,深围如铁夜天青。

    2.旅次长沙晤堂兄缅怀伯母

    初入王春复远行,尘途薄暮抵星城。枫山已改流霞色,湘水犹惊拍岸声。
    棠棣情深违十载,稻粱事拙话三更。抚今追昔无何有,高卧轩堂梦未成。

    这是两首人情诗。

    先不必急于知道这两诗的作者是谁,仔细读读,感受一下,看看哪首诗好,好在哪里,为什么。这既可以考考你的鉴赏力,也可以学习提高。

    人情诗一般要去装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其优劣主要体现在这感情的纯度和深度上,装饰性的东西多了反而是一种干扰,会造成不必要的审美注意力偏移。

    第一首诗

    写的是一种特殊情景,母亲逝世,自己七天不寐,恍惚中似闻母亲居室里有床板响动及翻检声,久之乃绝。这种情景是很典型的,也很感人,说明作者善于抓取典型情节,感情也有深度。

    汉武帝为李夫人招魂,曾经发生过类似事件,可以对比看看《落叶哀蝉曲》《李夫人赋》。

    “缘何披雨独伶仃,料峭春寒我亦醒”

    这一联的“雨”“伶仃”“春寒”“醒”选取得好,但组织得不好,不仅废词多,逻辑关系也成问题,容易造成“我亦醒”的原因是春寒料峭的错觉。

    上句问为什么冒雨孤零零的,下句说春寒料峭睡不着,没有切合主题,表达上有问题。本来这一联是可以写得更好的,作者也意识到了,但由于格律、惯例或笔力原因没有写到位,尤其是居室的响动声这个关键意象没有出现,很是可惜。

    “白屋十年应不舍,红尘双泪只幽听”

    这一联是作者的揣度。“白屋十年应不舍”很好,但对句“红尘双泪只幽听”就弱了,还是应该继续从母亲角度着想,别一下子拉回到自己这里。

    “推门又恐惊人去,似此相逢叹梦零”

    这一联与上联一样,“推门又恐惊人去”甚好,但“似此相逢叹梦零”泛泛感叹,太稀松平常了,殊不相称。

    “想见泉台寻旧路,深围如铁夜天青”,这一联味道足,结得幽深。

    来看看第二首。

    “初入王春复远行,尘途薄暮抵星城。枫山已改流霞色,湘水犹惊拍岸声。”

    这四句叙述旅途及所见所闻,似乎有些离题。律诗就八句话,资源有限,不能这样信马由缰,言不及义。即使这四句有烘托氛围的作用,但是下笔太重了。

    “棠棣情深违十载,稻粱事拙话三更。抚今追昔无何有,高卧轩堂梦未成。”

    这四句乃寻常语,寻常情,大家都道得,说不上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的主要问题是跑题和肤浅。左看右看我硬是没看出“缅怀伯母”这层意思,哪一句是“缅怀伯母”呢?就是兄弟情也不过是暌违十载、话稻粱、高卧梦未成,好像感情也不深嘛,所以这首诗是平庸之作,也就把兄弟见面的情景叙述一番,一切都浮在面上。


    还有一点要说一下。写悼亡、亲情诗需要细节支撑,往往一个典型细节就能救活一首诗,如无细节支撑则容易流于空泛,随便你说你怎么痛不欲生、痛彻肺肝、痛入骨髓都没用。元稹《悼亡》诗之所以横绝千古,就是细节抓得好:“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我们看这里两首诗,

    第一首诗
    有细节支撑(专业上把这叫做展示),如“白屋十年应不舍”“推门又恐惊人去”的心理描写,

    第二首诗
    全是泛泛而谈,没有细节支撑(专业上把这叫做叙述)。想想高手鲁迅的《孔乙己》,吃茴香豆那个细节一出,整个孔乙己就活了,这是要注意的。

    言为心声,亲情诗要写得感人首先你得感动自己。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人生才力的高下与作品的优劣于是判然。

    你现在看出两首诗的作者没有?我透露一下,写得好的那首诗的作者是昨夜。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35#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02: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那丁)我欣赏的是如下这种骨格凛凛的诗,它们代表着一百余年来七律的最高水平,不妨比较一下。

    王闿运
    雪霁登玉皇顶
    黄河如带海如杯,表里泱泱四望开。战国曾嫌天下小,登封常见圣人来。
    扶桑浴日光先照,匹练浮云首重回。一片空明尽冰雪,便疑身在九璜台。

    泰安岱祠
    三重门阁敞清晖,碧殿丹墀对翠微。路入仙坛孤影静,气通天座百灵归。
    泰碑古藓青成字,汉柏神风绿晕衣。祠令奉高严祀久,不同诸岳倚岩扉。


    太山瀑桥
    天门溪响静声闻,玉峡丹梯两界分。柏上雨成松上雪,山中花落水中云。
    骖龙正有徘徊处,回马谁从七二君。便与灵仙约来往,不须挥手谢人群。

    刘光第
    峨眉最高顶
    白龙地上走轻雷,万瓦如霜日照开。诗客入天争秀骨,神僧埋地结真胎。
    三秦鸟道衣边接,六诏蛮云杖底来。南北风烟通一气,雪山西望是瑶台。


    华严顶
    闻说金刚台外地,夜灯浮上独兹峰。老猿抱子求僧饭,闲客看人打佛钟。
    下界云霞招仗屦,夕阳红翠动杉松。风吹铎语天中落,似惜尘凡去兴浓。


    夜灯
    阴火潜然海上生,名山怀宝肯藏精。二更出地金银气,万丈腾空木叶声。
    久抱尘心伤黯淡,迟来世界住光明。如何无尽漫天焰,不照穷檐照化城?

    陈曾寿
    观瀑亭
    百丈飞泉挂一亭,岩栏危坐俯冥冥。松身独表诸天白,石气寒嘘太古青。
    涧草无心来鸟啄,梵潮如梦起龙腥。元坛真宰愁何事,滃涌炉香会百灵。


    湖斋坐雨
    隐几青山时有无,卷帘终日对跳珠。瀑声穿竹到深枕,雨气逼花香半湖。
    剥啄惟应书远至,宫商不断鸟相呼。欲传归客沉冥意,写寄南堂水墨图。


    夜过黄河桥
    飞车度险出重扃,箭激洪河挟怒霆。万点华灯照秋水,一行灵鹊化明星。
    横身与世为津渡,孤派随天入杳冥。地缩山河空险阻,朝来应见太行青。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36#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02: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5-6-7 13:33 编辑



    (格那丁)深南诗简评

    山居二首
    此間造化得天工,居卜浮邱霧靄中。稻種梯田纏嶂嶺,崖垂瀑布掛霓虹。
    觀棋蔭庇千年柏,歸牧誰吹一笛風。偶與東鄰泥飲後,籬前袒腹數飛鴻。
    格那丁评:终是浅人浅语,俗人俗语(熟语)耳。

    形骸獨許白雲隨,疏放行藏可屬誰。泉釀高粱詩客酒,風裁細葉美人眉。
    酡顏每惹山花笑,臞影何勞水月窺。夜上峰頭看下界,晨星寥落掛天陲。
    格那丁评:泉釀酒,風裁眉,山花笑,水月窺,疏放不过如此,尾联便是故作。

    西樵山游
    諸峰環抱勢嵯峨,磴道盤雲一線過。寶鐸含風鳴邃洞,古榕連理附煙蘿。
    歸休難坐三湖月,鼎革何聞七子歌。大我慈悲參巨像,未知能鑄幾銅駝。
    格那丁评:于表象上打转,卒不得山骨水魂,下品。

    旅次長沙晤堂兄緬懷伯母
    初入王春復遠行,塵途薄暮抵星城。楓山已改流霞色,湘水猶驚拍岸聲。
    棠棣情深違十載,稻粱事拙話三更。撫今追昔無何有,高臥軒堂夢未成。
    格那丁评:情不够,景来凑,情浅凑泊也。此类诗无典型细节支撑便是空壳。

    離粵返湘道中作
    萬籟無聲夜色闌,長車呼嘯過重山。經年望北藩羝夢,茲日圖南倦鳥還。
    負襁可曾萌孺齒,倚閭何以報蒼顏。晨曦一線穿窗外,已到瀏陽第幾灣。
    格那丁评:浮在面上,犹不及人家一句“近乡情更怯”也。

    戊子端陽次日京郊青龍峽蹦極賦此值汶川大難廿七日
    慷慨青龍峽上行,京畿四望暮雲橫。蜀途蟾卜凶中吉,天難誰忱死後生。
    跬步危臺悲退路,瞰臨堰水痛蚩氓。何成屈子懷沙恨,一縱微軀萬念輕。
    格那丁评:都是泛泛语,况蹦極賦此,轻佻。

    6月10日登天安門城樓有記
    畫棟飛檐接昊天,星旗招展國門前。何欣帝業千秋止,堪訝碑陵一線穿。
    黌塌成墟今有據,血稀於水古無傳。城樓極目皆熙攘,休溯流光十九年。
    格那丁评:少警句便觉苶然。吾国登楼之诗何止万千,一至于此,良可叹也。

    過居庸關登八達嶺長城
    城堞盤紆萬仞山,中原曾此倚雄關。千尋巉峭浮雲外,一片蒼茫落照間。
    破竹勢何嗟李幟,引兵恨莫責陳顏。前朝風物今猶在,贏得遊人半日閑。
    格那丁评:笔力不过“千尋巉峭浮雲外,一片蒼茫落照間”,中等才具者亦道得,结得尤弱。吾国登临诗何止万千,一至于此,良可叹也。

    祭神農氏
    紛紜身號久稽名,簡冊訛傳事莫爭。堪慟腸為民疾斷,始教耒作穀田耕。
    安邦自可無刑政,攘外何曾有甲兵。鑒古興衰遙酹酒,至今猶憾弗能征。
    格那丁评:枯索。


    2046
    輪迴六道問摩耶,劫數恒河幾粒沙。久指廟堂言鹿馬,忽驚大澤起龍蛇。
    雲煙已鎖津門渡,羽檄猶違瀚海槎。一夜西風催羯鼓,冰山開滿雪蓮花。
    格那丁评:电影俗,诗也俗,该读读博尔赫斯了。

    兩會
    諸公袞袞幸依劉,天姓由來據帝州。百副棺前誰盡瘁,千門柳外血空流。
    私囊未許公於世,異議何求契在舟。礁海不無攘外意,只緣安內是前籌。
    格那丁评:只是讥刺便落下乘。此与网民啧言何异?写诗何为?

    萬物生
    梨雲夢斷景風軒,恍聽笙竽萬籟喧。磨蠍長天睽北宿,羸駒經歲走南轅。
    漢之廣矣何思泳,澧有蘭兮未敢言。久已冰封傷草木,萌生猶自待新元。
    格那丁评:佛乐深邃宁静,《万物生》喧嚣狂野。此诗狂野也无,不过闻听之浅近表象而已,一切皆在肤部。

    秦淮河泛舟
    画舫停桡月半弦,清波潋滟近谁边。微微风动桃花扇,淡淡诗成燕子笺。
    十里珠帘灯不熄,六朝金粉事犹传。繁华沈淀浮光底,掠影他年记并肩。
    格那丁评:秦淮河诗车载斗量,须得十分用心,岂可连缀几个专名完事?

    总评:格调不高,才具庸常,笔力孱弱,其佳处但词句圆熟耳。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37#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02: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事哼两句 发表于 2015-6-9 09:52
    忽然想起我曾经在天涯的一首步韵之作:

    醒复醉兮醉复醒,飘然欲往浩然亭。

    你是感觉无聊,但尚能倾听;格那丁则只要人家听他的~~~恃才自傲的人大多如此,所以才有'文人相轻'一说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38#
     楼主| 发表于 2015-6-18 03: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陈衍说过:“诗最患浅俗。何谓浅?人人能道语是也;何谓俗,人人所喜语是也。”他又说:“诗有四要三弊:骨力坚苍为一要;兴味高妙为一要;才思横溢、句法超逸,各为一要。然骨力坚苍,其弊也窘,才思横溢,其弊也滥,句法超逸,其弊也轻与纤,惟济以兴味高妙则无弊。” 这也是说骨力,拒斥浅俗。

    这样说有道理吗?当然有。一个人写作诗文总要有些新意,没有新意就是俗见,写它干嘛?岂不是浪费自己和别人的时间精力?

    不过近来由于物欲横流,价值观念转变了,特别是商业化的冲击,使人们似乎忘记了这一点,以为越俗越好。即使品格独立的人,也难以度过这一关。谁不希望自己的诗看的人越多越好?谁不希望自己的诗赞的人越多越好?诗写来难道是束之高阁,被人遗忘的?于是拼命迎合流俗,唯以和光同尘是务,比如骂贪官、抒民愤、歌弱者、吊功臣,连篇累牍,往往一出笼就会赢得噼里啪啦的掌声,更助长了这种气焰。

    民愤传千里,天雷降九州。今宵风雨乱,通缉一工头。(《闻山西黑窑童工事有感》)

    领带西装正,摩丝短发匀。喜忧皆是笑,过往尽为宾。苦挣三餐费,闲谈百万薪。江东多父老,不许此身贫。(《推销员》)

    如何?很能满足你当下的某种需要吧?古人把这种诗人叫做“诗佣”。这跟顶头上司过生日写首诗祝贺一下没区别,只不过把讨好官员换成了讨好大众,心机更是深沉。应上官之请,朋友之托,馆寺之征,写首诗表示表示也未尝不可,世故人情嘛!但是这只是人情,不能把这种馈赠礼品当做真诗看待。

    艺术的目的在于拓展我们的经验域,避免日常生活的单调乏味,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和生存体验,要不艺术就没用了。作为艺术的诗歌恰恰是对世俗情态的一种抗争,是对日常经验的一种颠覆。看看古来大诗人,哪个不性情乖张,心高气傲?心宽体胖的谦谦君子很少能成为大诗人的,屈原如此,李杜如此,嵇阮如此,苏辛也差不多。所谓“不平则鸣”“愤怒出诗人”,他心中一定有一股不平静的风暴,一定有某种不可压抑的情感需要发泄,少了这种强大的内驱力成不了诗人。托尔斯泰对一个青年作家说:“你有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所有优点,但是你没有他们的缺点,所以你成不了伟大的作家。”保持自己的品格,坚守自己的底线,涵养自己的气骨,这是作为诗人的基本要求。骨力学不来,这是遗传或养成的,你只有自己是个有骨力的人才能写出有骨力的诗来。——格那丁《骨力与做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39#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02: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事哼两句 发表于 2015-6-20 23:14
    当代诗词也确实需要有人出来作当头棒喝。

    找到格那丁早期诗作一组,贴这里吧,以后好找@李寒秋


    客行遇雨
    适惬初凉意,翻成如晦天。云开半江水,雨合一峰烟。

    客梦惊蝉里,病身残照边。唯应从此去,芳草共来年。

    22岁时作于简阳道上。

    横断山中
    山中期节晚,六月始繁花。涧谷涨春水,雪峰生紫霞。

    柴鸡乍栖树,牛马自回家。野采聊充膳,田园多蠚麻。
    23岁时作于西藏昌都芒达乡。


    打猎
    谁边宜逐猎,弃马涉龙渊。落日回重岭,飘风出大川。

    云翻千嶂墨,雨挂一幡烟。古寺闻雷鼓,悠悠不计年。
    23岁时作于西藏昌都芒达乡。


    亚东行
    广漠连天去,行人下亚东。曾峰片云起,山雨满城空。

    野潦寒生石,瓜藤老入松。崇崖有飞瀑,日夜在帘栊。
    26岁时作于西藏亚东县。


    江楼独坐
    惆怅边城雨不收,楼头日日对江流。离情总是愁中见,旧梦何须身外求?

    路失寒云横玉岭,潮平野岸拥虚舟。等闲莫向林皋去,一叶犹知天下秋。
    23岁时作于西藏昌都马草坝桥头茶馆。


    登临有感
    水绿云寒影半开,关山日落起尘埃。岂无豪杰窥神器?唯有黄金筑隗台!

    地利曾经沧海泪,天时不复霸王才。可怜满纸书生气,都付麻衣如雪来。
    23岁时作于拉萨。


    吊黄国泰先生
    幽魂岂料到黄泉,惆怅烟波又一年。血泪已销沧海外,桃花遍种白云边。

    夕阳解道还空照,逆旅无端只自怜。蝶梦有心招不得,最高枝上送啼鹃。
    25岁时作于拉萨。


    读《史记》
    吴楚边村争采桑,九江燹火及庐江。可怜一座桃花庙,冷月无声上小窗。
    徐君坟上草青青,野鸟如讴不忍听。挂剑应知犹有恨,残阳碧树满官亭。
    真意从来不可寻,人间最是此幽深。咸阳纵有秦方镜,只见赵高忠烈心。
    19岁时作于成都。


    卧龙山
    入夜不能寐,但闻惊鸟声。磷光浮古木,明月满空庭。
    静坐孤灯下,无人访幽独。蛩声起庭隅,林涛过老屋。
    朝朝盼家信,家信有时来。又怕其中语,闲置不敢开。
    日暮荒郊路远,秋风秋雨独还。隔山遥闻犬吠,灯火明灭林端。
    18岁时作于遂宁广德寺。


    山中杂诗
    独坐南高峰,冥漠忘所处。太古一片云,悠然江上去。
    平生好丘山,溪亭又晚夕。微脉出石棱,寒光生青壁。
    晚风来池上,飒然入林间。满庭皆松影,冷月在西山。
    20岁时作于灵岩。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思君属小照。一看肠一断,当时不合要。
    自君之出矣,居处漫经过。飞鸟去复来,空庭落叶多。
    自君之出矣,神色时挣痴。笑我二三子,人情知不知?
    22岁时作于拉萨。


    赠人
    白云影里上瑶台,仙洞灵扉处处开。十二阑干忍分别,宫鞋踏尽岸边苔。
    玉镜妆成态更娇,三生石上已相邀。可怜一别无消息,几度春风翠柳桥。
    刘郎一去竟沧桑,底是仙家属意长?自隐多情送幽梦,松阴满地对斜阳。
    氤氲天气不胜春,闻道云车接洛神。留枕余香别时泪,故人犹是画中人。
    即日重逢又别离,夜阑何处寄相思?魂归不识江南路,独向春流憔悴时。
    郎君一去不知归,水远山长音信稀。目断云天送迁鸟,奈何鸿雁不东飞!
    22岁时作于拉萨。


    澜沧江上
    澜沧江上雨如烟,两岸青山自俨然。总是天风妒云雨,随车直到夕阳边。
    澜沧江上驻离愁,一片云阴不可收。坐断山溪风水细,和烟和雨下汀洲。
    积雪未消层岭头,满山寒木似新秋。断云斜日前溪上,裸鲤纷纷跳瀑流。
    客里生涯梦里家,澜沧江上日西斜。牛羊自向层峰去,山脚遍开狼毒花。
    寒风吹雨过松坡,荦确山田积石多。罂粟花中觅胡菜,冬葵丛里见青稞。
    松影层层落峡湾,岸边秋叶已斑斓。思情恰似川江上,回首东山是雪山
    23岁岁时作于横断山中。


    小词

    南柯子.夜归
    古寺青灯暗,长林片月明。夜来岭上断人行,唯有路边啼鸟,两三声。
    18岁岁时作于遂宁广德寺。


    鹊桥仙.过唐古拉
    石龙吐雹,商羊散雨,唐古山中凄绝。悬车未及问前途,却又是、漫天飞雪。
    层峦裹素,深谿流玉,一霎长风栗烈。浮云扫尽月当空,但只有、光明洞澈。

    21岁岁时作于唐古拉山口。

    踏莎行
    老树初荣,新园未扫,落花满地青青草。生涯恰似燕飞忙,朝来暮去何时了?
    一段姻缘,几曾懊恼!行人远在西山道。料知闺阁梦中人,相思可比行人少?!
    23岁岁时作于拉萨。


    唐多令
    远梦结春愁,春归梦未休,到而今、去处荒陬。横断山中风送雨,六月雪,满山头。  
    晴日照高楼,林寒涧户幽,又匆匆、碧水西流。闻道前村传浊酒,拼一醉,更何求!
    23岁岁时作于横断山中。


    十八香
    谁说无情,无情只为多情故。去年把晤,携手春山路。
    别梦悠悠,策马归何处?岁已暮,西风高树,一夜声如雨。
    25岁时作于拉萨。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40#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02: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仁 发表于 2015-6-22 18:23
    那么年轻就有这么好的作品,到老了无法突破自己。很多人写着写着就不写了,就是这个原因。其中有些人就去 ...

    那多半是因为他们把诗词当成了事业,成天梦想着跟古人较劲,后来发现很难PK过古人就泄气不写啦:)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15 12:42 , Processed in 0.07249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