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2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转载】我对孩子教育的感想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16 17:1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wxmang
原文来自豆瓣社区,链接如下: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6454218/

在教育小孩上,我经验为零,因为我没小孩。虽然不知道怎么干,但是通过观察其他人的成败得失,我知道不能干什么。

就我观察别人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教育孩子一定要因材施教,不能拷贝复制别人做法,要开小灶,不能吃快餐,教育孩子没有捷径。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家长要自信,相信自己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是必须原创教育培养体系的(其实很多家长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在动脑筋建立培养孩子体系这个必须承担的最重要责任上,却放任一些打着专家头衔的骗子和害人精去蹂躏自己孩子,把自己的宝贝摧残成弱智脑残)。

也不能望子成龙,不能把你没能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是不公平的,你都做不到的事情,凭什么让小孩来完成。

更不能拔苗助长,这种做法是摧残孩子身心健康的。就我自己经历,如果能够推迟到18岁上大学,我一定比现在健康得多,作出的事情多得多(我因为上大学早,等我走上社会,我的同级别的同事一般都比我大十岁,甚至更多,结果既不能和他们交朋友,因为经历不同,也没有能力与他们竞争,因为没见过竞争残酷的现实,过于天真,成为菜鸟,被人当下饭菜。结果是一个人孤军奋战,且不断试错碰壁,浪费太多时间和精力)。

其实父母最要紧的是不能虚荣无知,未来孩子能否成功,其实取决于小时候的智力发育(当然情商也有点用,但是光有情商而智力较低,只能当公公或弄臣),而那种超负荷的教育方式,是残害孩子智商发育的。不能为了会弹几首钢琴曲,会背几首唐诗,就把身心发育需要的时间占用了,搞得疲劳不堪,畏惧学习,畏惧人生。结果会终身产生厌学情绪。一个人失去主动学习兴趣,也就相当于把人生爬山的梯子卸掉了,把人生马拉松的奔跑能力退化了。

一个不喜欢主动读书的孩子,与一辆不能持续加油的汽车没有区别。油箱库存用完,就歇菜。不管起步走了多远,起步跑得多块,都必然是半途而废的失败者。

会考试,能够上什么大学真的不重要,重要是自己有足够智力竞争。其实智力高的孩子,高考真不是什么问题,也就是小儿科而已。

就我接触的正部级以上官员,普遍智力都很高,比我认识的清华,北大,中国科大的长江学者,千人计划的教授们智力高一个档次(绝非胡说八道)。这些正部级官员智力高有三个特点:一是脑子很清楚,善于抓住重点,化繁为简,思考很有结构和层次;二是善于把自己想的东西用简单方法准确表达出来,让外行都能明白;三是极端善于学习,善于总结自己经验,学习别人教训,绝不会犯同样错误。当然他们普遍都能过目不忘(所有正部级以上官员都能很轻松愉快把一万多字的发言稿一字不落背下来,象黄菊只需要读一次,李鹏也只需要读两三次),性格都坚韧不拔,不会轻易认输。

智力高与学历高不是一回事,实际上刘跨越只有初中文化,戴相龙只有中专文化,前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也只有初中文化。他们特点是智力高。

中国最聪明的一批人,其实是正部级官员(副部级有照顾名额,里面饭桶不少)。

我的经验总结是:人生竞争成功失败,取决于:性格+智力+为人处事能力+机会+运气。

性格主要是遗传因素,例如脾气暴躁或温和面瓜,磨磨唧唧或眼疾手快,一根筋或八个大脑等等都是遗传导致的。一般说来,性格过于激烈的人不太容易在竞争中成功,因为优点和缺点都一样明显,容易被竞争对手抓住漏洞一击覆灭。不过性格中的冒险精神和勇气(俗话说的胆子大,敢玩命,敢冒险,敢赌博)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胆小的人,在任何时代,在任何年代,都是干电池的命,都是垫脚石的命,再聪明,也不过是增加一个愤世嫉俗,自怨自艾,顾影自怜,羡慕嫉妒恨的可怜虫而已。

智力不是智商,智商是遗传的,是智力的基础。智商高可以帮助智力提升,但是智商高的人,不一定智力很高。我理解的智力=逻辑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沟通能力+想象能力+计算能力+洞察力+预见能力+抓住重点能力等等。

为人处事能力的基础是情商,情商这玩意也是遗传的。但是情商高的人不一定会为人处事,为人处事也需要后天磨练和训练。当然情商高的人比较容易提升为人处事能力。我理解的为人处事能力=亲和力+带入能力(也即为人设身处地设想能力)+煽动能力+说服能力+表达能力+敏锐观察能力等等。

机会其实跟大时代有关系,如果正好在正确的年龄,碰到正确的时间,就有机会做大事情。例如20岁,正好碰到1925年代大革命时代,只要优秀,不是参加国民党去打军阀,就是参加TG搞土地革命。再例如20多岁,碰到1980年代改革开放,只要胆子大一点,不是下海,就是混政治,今天不是功成名就,就是逃亡海外,或者伤痕累累。不管如何,人生都很精彩。

运气这玩意是世界本质的体现:随机。我们可以把运气理解为系统不确定因素背景噪声,随时都在投射到一些人身上,投射到你身上,或者万事倒霉,或者幸运爆发。其实本质都一样。都是自然规律的体现,按照大数定律,世界是按正态分布的,少量的人会幸运,同样少量的人会倒霉,大多数人就什么也不会有,平静,平淡,平常,渡过一生。

我认为幸运和倒霉的人其实一样幸运,因为注定他们一生都是波澜壮阔的,都不虚此行,都真实的窥透了人生的本质,这个本质可能和生命的进化本质一样:无方向突变,活下来的,就是合理的突变,这种合理突变,我们叫进化。

同样,运气也是一种无方向突变,活下来的,就是成功,我们叫幸运,没活下来的,我们叫倒霉。

其实自然间并不能分清楚什么是幸运,什么是倒霉。而且有时天时、地利、人和不对,幸运也可能变成倒霉。古人说,骤得大名为不详,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当年如日中天的王洪文,是幸运还是倒霉?刘跨越是幸运还是倒霉?

所以,最关键是人生精彩,不虚此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6-16 17:13:33 | 只看该作者
问:请问5岁前怎么发展智力?  
答:
我只能讲讲我自己的经历(因为我母亲是学医的,所以下面这些行为现在回想起来不像是无意之为):

1、培养读书兴趣(这个成为我的习惯,估计会伴随终生,这是能够学习并突破自己瓶颈的主要工具和手段):2岁开始就引导看各种连环画(我估计我看过的连环画是同龄人中最多的哪一类),当时他们有一个同学(或同事,或右派难友?)家是开连环画店的,经常把我放在连环画店,一呆就是半天,吃完饭,再送来(我家当时没条件进幼儿园),这段经历是长大后才知道的,当时没印象;4岁左右开始给我读书,我印象听过:《播火记》,《红旗谱》,《三里湾》,《李有才板话》,等等国内小说,也听过大量俄罗斯小说,例如《猎人笔记》,《贵族之家》,《罗亭》等等,大概一周一本。等自己认识字后,就让我们自己看,不过看的都是高大上书,例如我大概5、6岁就开始看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本人小时候没有看过所谓儿童文学作品,不是没有,而是我母亲认为太脑残。

2、培养记忆力:经常让我们复述听过的,看过的东西,我大概3、4岁就能复述整本《西厢记》,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也能念: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3、培养表达能力:喜欢要我们给大人讲故事,我大概5、6岁就能凭给小朋友们讲故事换东西吃了。我讲过完整的《欧阳海之歌》(自己看完小说后讲的),也讲过《西游记》。

4、写作文:这可能是主要方式。我印象我五岁左右写了第一篇作文(可能有2000字,是描述红卫兵在我们住的大杂院里抄一个地主家的过程),大量不会的字是问大人写出来的。我母亲为奖励我,给我一个缎面烫金的大笔记本(可能是解放前的东西,因为照片是中央大学校园雪景),这个笔记本一直用到回城上初中,写了很多东西。

其他就是创造一个文化环境,没有刻意让我们背唐诗宋词,但是随时都在教,以至于我长大后才发现,从小学会的很多名句,就是唐诗宋词。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板凳
    发表于 2015-6-17 10:04:35 | 只看该作者
    完全是自说自话。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7:18:37 | 只看该作者
    补充2:
    中国传统教育孩子,平民家庭与贵族家庭是不一样的,举例来讲,贵族家庭(也包括官宦之家)教育孩子:三五岁就教洒扫庭除,走卧坐行,礼貌谈吐;六七岁发蒙读书,就开始《诗经》,音乐,纯化学生心灵,培养审美情趣,塑造优雅气质;十来岁,就开始读《春秋左传》,知道中国历史的运行素材;再稍微长大一点,《周礼》和《尚书》这种描述政府运行和政府文告模板的教育就开始了;再大一点,《易经》就成为掌握总结自己经验的工具开始讲述。

    所以历史上中国贵族和世家教育与科举书呆子教育是不同的,因为他们并不着急通过考取功名去谋生,光宗耀祖,他们有时间来锻炼自己治国理政能力,他们培养模式不是混饭吃的办事员,更不是培养只会口若悬河的江湖骗子或想了=说了=做了=做成的口水党。他们培养目标是既能高瞻远瞩,又能脚踏实地的务实的政治家和领导人。只是这种培养模式,一直不能普及到平民百姓中,所以中国虽然因为王朝更替频繁而没有西方意义上的贵族世家传承历史,但是却有书香门第传承。

    实际上现在的红色贵族培养方式也是如此,他们很多人很小就有做领导人的意识和做具体事情的意识。当然有的人限于智商不高,做起事情来比较搞笑,有东施效颦的喜剧效果。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7:56:39 | 只看该作者
    补充3:
    我的经验和观察是人生其实有几个阶段,不能跨越,也不能落后:5岁以前是发展智力,建立健康的身心基础;10岁以前学会基础语文知识,基础表达能力,基础沟通能力和基本社会礼节,为为人处事打下基础;15岁以前学会怎么样自律,怎么样自学;20岁以前基本完成一生的基础知识框架学习;25岁以前基本完成谋生技术学习;30岁以前,完成职业方向选择;35岁以前,完成职业技能和职业经验积累;40岁以前完成初步的职业成就展示;50岁以前完成主要的职业成就目标;55岁以前完成经验总结;60岁开始套现积累,享受人生。

    我觉得养成好的健康生活习惯,五岁以前就要开始,15岁就要学会自律。

    其实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没有好的心理素质,碰到困难就畏缩,碰到失败就悲观,碰到挑战就逃跑,碰到大事情就彻夜难眠,碰到没把握就心惊肉跳,这种人什么事情也不会成功。

    还有那种小肚鸡肠,耿耿于怀,自怨自艾,顾影自怜,羡慕嫉妒恨,都是心理不健康,都不会有大出息。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7:58:33 | 只看该作者
    补充4:
    教育孩子,没有定律,各显其能,因材施教,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只要能够成功都可以,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是不是走到死胡同都行。

    其实环境不是那么塑造的,社会影响比家庭影响大多了,父母苦口婆心一天,往往不如狐朋狗友一句话:你不要老土好不好?

    曹雪芹其实因为家世失败,本身心理是不健康的(其实大多数文学家心理都不健康,健康人做不了大文学家,因为心理不变态,就没有欣赏价值,这是艺术审美的定律)。所以他的很多观点其实是错误的,用他的观点来指导人生行为,只能指导出自己人生愤世嫉俗,失败惨败。
    心理不健康,我觉得三个要素:一是看不到事实或歪曲事实(这是精神病人典型特征);二是恶意猜测别人,人为塑造恶劣环境(自我防备过当就是典型);三是缺乏正确判断自己能力的标准(不是自暴自弃就是自以为是)。

    曹雪芹其实这三个特点都有。其实放纵自己的人,自卑的人,悲观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这些特点。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7#
    发表于 2015-6-18 01:48: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5-6-17 12:55 编辑

    这个智力的定义,除了沟通能力,其它都是智商考察的范围。沟通能力一般也划入情商中吧。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30 10:41 , Processed in 0.03909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