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4-9-23 16:28 编辑  
 
一、詩部(35首)《讀老杜〈秋興八首〉有感》 
 
第二届國詩大賽復試詩詞題  
 
 詩題:七律,《讀老杜<秋興八首>有感》  
 用平仄和諧之正格,不用變格之拗體,不限韻。  
 注意:格律要求避免失粘失對、孤平、上句三仄尾、下句三平尾、語意合掌、句式雷同、不成對仗、字面重複、出韻。犯者扣分。 ============================================================ 
 
0011  煙雲了了(60分) 
 
慘綠腥紅夢底收,縈襟孤意冷於秋。 
猿啼巫峽聲何在,苦浸霜毫淚未休。 
掩卷遙憐城上月,隔江空照水邊鷗。 
合光一霎悲千載,忍扣詩窗問楚丘。 
 
注:楚丘:衛地,在今河南省滑縣東,衛文公遷都楚丘之事後人用為遷移之典。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篇云:“江南閭裏間,士大夫或不學問,羞為鄙樸,道聽塗說,強事飾辭……言食則“餬口”,道錢則“孔方”,問移則“楚丘”,論婚則“宴爾”。及王則無不仲宣,語劉則無不公幹…… 
 
〔評〕“慘綠腥紅”、“忍扣詩窗”,雕琢過甚,詩豈有“窗”乎?“合光”,不知所云。“楚丘”,自注用衛文公遷都之典,與老杜無關。唐代安史之亂及藩鎮割據,玄宗、肅宗、代宗雖避難而未遷都。通篇寫秋景並寫感,未顯示老杜精神,亦未聯繫當今現實以抒感慨。如果去掉題目,詩之內容看不出與老杜有何關係,只能說是一首普通的《秋感》。作者行卷作品頗有造詣,但這首復試詩卻未能把握題意,為之遺憾。 
 
--------------------------------------------------------- 
0032  李汝啟(85分) 
 
杜公秋興八首皆居夔州而懷長安之作也。前三就身邊景而起悲秋之慨,後五首雜憶長安,王侯第宅、蓬萊宮殿、曲江小苑、昆明池水、渼陂,皆舊遊之地也,其間穿插古今史實,悲憤莫名。其忠君、愛民、憂時、報國、作史、振騷,百種情懷無不畢具。真可謂以八首而壓三唐,因赤忠而高千古。 
 
玉露碧梧垂古今,百回重讀感彌深。 
一生長下憂時淚,九死難銷報國心。 
豈止文章驚宇內,更從衡向(謂匡衡抗疏、劉向傳經)識胸襟。 
青蓮去後誰堪語?萬世風騷力獨任。 
 
〔評〕第二聯最佳,高度概括老杜情懷,第三聯化用杜詩亦恰當。尾聯仍寫老杜,倘能聯繫今世風騷寥落之現狀以抒發感慨則更佳。首聯以《秋興》中“玉露碧梧”以指代杜詩整體,欠妥。杜詩可言“垂古今”,“玉露碧梧”則未當。 
 
--------------------------------------------------------- 
0038  顧青翎(80分) 
 
兵戈草木久支離,漂泊秋來更可悲。 
故國多違殘角外,孤城一臥夕陽時。 
許身稷契終何補,砥世風騷竟不遺。 
我亦平居同病日,蒼茫詠罷祇低垂。 
 
〔評〕前五句寫出老杜之身世與心志,意境沈鬱。第六句“竟不遺”不及上句,表意不清。尾聯衰颯,未能振起,更未扣住今世寫切實之感。 
 
--------------------------------------------------------- 
0040  負離子(75分) 
 
欲隨詩興和清吭,掩卷同憂玉露傷。 
落葉如鳶窗外面,孤城似島霧中央。 
無邊廣廈蝸寒士①,遍地空巢成故鄉。 
若有淳風②開氣象,也拈彩筆賦滄桑。 
 
注① :房地產不僅套牢了“寒士”,更套牢了整個經濟與政治。 
注②:“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奉贈韋丞丈二十二韻》,是杜甫終其一生的政治理想。 
 
〔評〕聯繫《秋興》詩意,重點寫今世之感受,切合題旨。第二聯“外面”與“中央”,對仗工卻呆滯,此聯若改為“落葉飄鳶風凜冽,孤城似島霧迷茫”,則有意境矣。第五句意謂無邊廣廈,寒士卻難有容身之所,“蝸”刻意煉字,卻表達不清。六句“空巢”謂青壯年外出老工,僅剩老弱,但為何“成故鄉”?語不達意。結句“賦滄桑”湊韻。詩能立意而工力未濟,七陽韻可選作韻腳之字甚多,惜作者思路未能開拓也。 
 
--------------------------------------------------------- 
0043  張應中(65分) 
 
歎昔傷今感慨頻,詩情頓挫世無倫。 
聯章照應針穿線,屬句新奇筆有神。 
白髪愁傾三峽水,蒼天難積百年身。 
孤舟淚濕還鄉夢,老蚌含珠萬古春。 
 
〔評〕“歎昔傷今”、“白髮愁”、“還鄉夢”諸句寫《秋興》之情感;“頓挫”、“聯章照應”、“屬句新奇”寫杜詩之藝術,然未能顯示杜詩之主要精神。“蒼天難積”句因對上句而拼湊,僅言老杜未享高夀而已。結句最成問題,以懷珠之蚌喻老杜,形象欠佳,比擬不倫。 
 
--------------------------------------------------------- 
0044  鳳凰山人(70分) 
 
雄篇讀竟作神遊,恍見先生對素秋。 
氣象秦中銷已盡,波瀾筆底縱難收。 
笳傳粉堞人初老,菊映滄江影欲流。 
不改惟餘蘿上月,夔州照罷照杭州。 
 
注:作者現居杭州,末句故云。 
 
〔評〕第三句表意不清,謂盛唐氣象“銷已盡”耶?言老杜秦中詩耶?老杜由秦入川,至成都至夔府,多有氣象沉雄之作,未嘗衰颯。杜詩“彩筆昔曾幹氣象”,承上而來,則無歧義。通篇未顯示老杜憂國憂民之精神,僅數處化用《秋興》中詞語。尾聯言月照杭州,大約言杜詩之光輝千古之後尚照耀今日作者,亦語意含混,未能明晰。詩固然要含蓄,但關鍵的意思不可模糊,表達清楚,使讀者確切瞭解方佳。 
 
--------------------------------------------------------- 
0074  扁舟(80分) 
 
故國風煙萬里秋,西南漂泊歎離憂。 
舜堯早信君能致,巢許空期夢未酬。 
有客江湖懷魏闕,異時天地感孤舟。 
欲尋夔府先生跡,來共群山拜冕旒。 
 
〔評〕老杜志存稷契,非以巢許之類隱士自期,第四句不切。尾聯寫仰慕之意,未能緊扣現實抒感。 
 
--------------------------------------------------------- 
0075  元元(75分) 
 
一從北極暗沉淪,落拓西南暫寄身。 
夔府登高秋露冷,京華望遠舊情新。 
心存家國悲誰遣,夢老江湖苦自詢。 
試看今朝廟堂客,挂懷黎庶竟何人。 
 
〔評〕“舊情新”三字未安,一則對“秋露冷”欠工,二則《秋興》之情感無所謂新舊,老杜畢生憂國,從青壯年到老,其情一以貫之。“苦自詢”拼湊,語不達意。尾聯佳,以今世廟堂為官者(“客”字欠妥,可改為“今日廟堂尸位者”)與老杜對照,頗含諷意。 
 
--------------------------------------------------------- 
0084  仙谿散人(65分) 
 
好去夔州入大唐,挑燈擊案閲滄桑。 
憫君吟瘦詩千卷,饒我澆愁酒一觴。 
獨泊扁舟羈思老,偶來秋興宦情長。 
蕭蕭又是凄風勁,更倩伊誰賦莽蒼? 
 
〔評〕既未寫出老杜心志,又未寫今世之感,浮泛。首句欠妥,“夔州”非大唐國都之所在,老杜曾居夔州不能象徵“大唐”。三聯中“扁舟”與“秋興”對未工,律詩屬對雖不必字字精細,但不宜過於寬泛。 
 
--------------------------------------------------------- 
0086  陸離(75分) 
 
蜀江澄碧蓼花紅,憔悴湘累異代同。 
滿紙霞雲藏海雨,經年心事畢秋風。 
儒之大者家為國,世至艱時跡已鴻。 
禾黍蕭蕭千載下,聊將片語識孤忠。 
 
〔評〕第六句押“鴻”字韻勉強。“跡已鴻”,蹤跡已如鴻雁,與“世至艱時”無必然之關係(太平之世,遊人行蹤遠者亦可言“跡已鴻”),不及上句自然。這是有了上句,再湊出下句,二句不能工力悉敵。詩中無今日現實之感。 
 
--------------------------------------------------------- 
0087  月白風輕(80分) 
 
八章警粹聚精神,品格詩文老幷臻。 
一葉孤舟盛歲月,千秋大筆訴黎民。 
飢寒伏枕京華夢,奸佞當朝政路堙。 
演變滄桑天不變,九州風俗幾時淳? 
 
〔評〕第二句中“文”字多餘,杜甫不以文名,存文甚少,“臻”字勉強湊韻。第七句“演”亦冗字,可用“萬”或“巨”字。“天”,古人多指天道(宇宙之本體、規律),亦指君上,本詩指政治體制,亦通。三、四聯緊扣老杜(“盛”字宜再煉),尾聯貫通古今,有感慨。通篇尚可,惜字句鍛煉未精,議論多於形象,否則得分更高。 
 
--------------------------------------------------------- 
0092  東方麓台(80分) 
 
萬里飄蓬客路難,尙從字句感悲歡。 
亂離歲月情逾切,破碎山河劫未闌。 
豈直文章驚海內,久將名節著雲端。 
秋風今又振霜葉,掩卷燈前猶鼻酸。 
 
〔評〕于老杜之身世寄以同情,名節致以欽佩,通篇流暢,但未能顯示老杜主要精神並聯繫今世。“闌”字押韻弱。第七句“振”字欠妥,不若改為“凋”或“摧”字。 
 
--------------------------------------------------------- 
0095  雲夢浪子(80分) 
 
欲從高處眺皇州,巫峽重雲遮病眸。 
殿上春風勞客夢,山前木葉逐江流。 
他鄉白髮誰能惜,故國征鼙聲未休。 
獨對茫茫塵世路,停帆起舵兩夷猶。 
 
〔評〕能寫出老杜忠君憂國之心境,但無今世之感,又乏精采之句。“徵”字誤,應作“征”。“白髮”與“征鼙”對未工。 
 
--------------------------------------------------------- 
0104  子佩(85分) 
 
誰解斯人澤畔吟。靑霜白露濕幽襟。 
百年世事孤臣淚,千古文章野老心。 
夔府寄居秋瑟瑟,長安回首暮沉沉。 
聽猿啼斷西風裏,一色林嵐腐葉深。 
 
〔評〕氣格沉鬱,頗有杜詩風味;寫少陵忠愛之心,含而不露。惜未能聯繫今世之現實抒感。 
 
--------------------------------------------------------- 
0116  雲下吟唱(70分) 
 
萬裏秋風起鬢間,夔門濁酒不禁寒。 
幾回客夢聖顔渺,一去煙舟江色殘。 
吟筆深沉傷遠志,行雲厚薄過重巒。 
無端閲盡詩騷意,白首低垂形影單。 
 
〔評〕首句中“裏”字誤,應作“里”。第六句拼湊,寫景而無寄託。通篇寫老杜形象,無今世之感。 
 
--------------------------------------------------------- 
0121  羅衷美(70分) 
 
昔年玉露滴林楓,萬里煙塵漫復空。 
御苑梧桐鳳凰老,川江波浪古今同。 
曾傷明月霜前落,更待佳花雪後紅。 
安得拾遺堯舜志,剪除蔓草起王風。 
 
〔評〕第二聯“御苑”偏正詞,“川江”並列詞,對未工。第三聯浮泛,可用於任何詠秋冬景色之詩。尾聯方點出老杜之志,隱寓今世之慨,惜全篇寫景之虛語過多,未能突出重點。 
 
--------------------------------------------------------- 
0122  帝鄉子(80分) 
 
巴國蕭蕭兩鬢斑,布衣纏骨滯江關。 
眼穿白日虞淵墜,腸斷蒼生禹域艱。 
茅舍三間天下小,塞魂萬里夢中潸。 
遽憐異代飄零地,五夜西風動客顏。 
 
〔評〕第二聯佳,寫出老杜憂國憂民之心。三聯欠斟酌:老杜居茅舍而憂天下寒士,可見心胸大而非“天下小”,亦非欲天下之士居其茅屋。“塞魂……潸”,“潸”乃水流之意,可言淚潸,不可言“魂潸”。結句弱,湊韻。 
 
--------------------------------------------------------- 
0124  柴門犬吠(75分) 
 
夔州秋色動淒涼, 北望長安淚幾行。 
萬里蕭條憂社稷, 百年寂寞入文章。  
情懷耿耿誰堪解, 羈客棲棲我獨傷。 
讀罷臨風無限意, 沈沈暮靄下斜陽。 
 
〔評〕通體暢達。第三聯兩句只是一意,內涵單薄。尾聯略有今世之感,而語意虛泛。“情懷”改“憂懷”,與“羈客”對方工。 
 
--------------------------------------------------------- 
0125  逸卿(85分) 
 
菊老故園,朝班幾替。帝座無扶,平居何恨。子美之悲秋非止詩人之悲秋,誠乃孤臣孽子之悲秋也。 
 
社稷艱危許自任,泣麟人倚楚江潯。 
霜欺白髮銷寒骨,淚濺殘花感舊吟。 
諫草成灰忠可鑒,孤臣飲恨日將沉。 
千秋未散蒼涼氣,劍閣雲橫北斗深。 
 
注:1,自任,《孟子·万章下》: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2,諫草句,杜甫《晚出左掖》詩“避人焚諫草,騎馬欲雞棲。” 
    3,泣麟句,子美病歿於湘江舟中,時蜀中兵燹未平。 
 
〔評〕老杜作《秋興》時居夔州,“楚”字不切,可改“蜀”字。通首情韻沈摯,結句雄渾,頗見工力。惜未能聯繫今世,須懷古而傷今,方有現實意義。西哲云“一切歷史皆是當代史”,然需明確揭示古今相似之現象與規律,懸為鑒戒方佳。 
 
--------------------------------------------------------- 
0129  簫心劍氣(80分) 
 
荻花瑟瑟葉辭柯,逐客逢秋感慨多。 
夔府久畱無雁使,鳳城遐望滿霜戈。 
生涯濩落眞如寄,詩律精嚴自不磨。 
斯世未容風雅絶,端宜吾輩起疲疴。 
 
〔評〕老杜自辭官職,居蜀時尚有“工部員外郎”虛銜,非“逐客”,詩中用字不可苟下。尾聯言今世吾輩宜繼承老杜詩風,自屬正論,惜未能緊扣現實顯其精神之所在。 
 
--------------------------------------------------------- 
0130  紫荷葉(70分) 
 
漂泊傷春經歲月,天涯回首意何長。 
峽幽浪蹴重巖立,地迥楓凋玉露涼。 
萬里關河供彩筆,百年身世倚斜陽。 
至今歸夢山城繞,故國思深菊未荒。 
 
〔評〕通篇概括《秋興八首》意境,寫老杜身世,而無作者今世之感慨,亦未能深入抉發老杜精神,惟對仗工整,語句無疵耳。“萬里”、“百年”,虛泛幾成套語,可用於任何詩人。 
 
--------------------------------------------------------- 
0131  韋散木(65分) 
 
巫峽猿歌浪作愁,一胸竒氣吐成秋。 
此生于世拾遺耳,到處爲家飯顆頭。 
汝道非耶猶抗疏,秋風起矣竟浮舟。 
唐音變雅寕全墜,獨譲八章千古流。 
 
〔評〕“飯顆山頭逢杜甫”,李白贈杜之詩,縮為“飯顆頭”則有歧義,病句。“此生”、“汝道”兩句皆議論,用於律詩則乏味。尾聯仍是議論,無一唱三歎之情韻。 
 
--------------------------------------------------------- 
0133  空山靈雨(80分) 
 
夔府秋聲楚澤心,劫餘雄筆動商音。 
意馳八陣神龍化,律則三唐罔象尋。 
高峽悲廻天地氣,遠臣淚逬鳳麟吟。 
衣冠第宅終陵替,依舊霓裳舞院深。 
 
〔評〕三四聯刻意鍛煉。然“麟”不能吟,詩意為傷麟悼鳳之吟詠,未免迂曲。結句有今世之感,言霓裳歌舞,風氣奢靡,未汲取歷史教訓,此聯尚佳。“動商音”湊韻,“雄筆”非樂器,不可動“音”也。 
 
--------------------------------------------------------- 
0135  鄭力(75分) 
 
峽豎峰危日月摩,亂離都遣客中過。 
冕旒早去收三輔,帶甲遲來捷兩河。 
終歲雲橫湮壁狖,極天鳥墜下漁梭。 
枯塵不賤惟衰鬢,念到蒼生淚更多。 
 
〔評〕第二聯中“冕旒”並列詞,“帶甲”動賓詞,對未工。此聯寫老杜所處時代之史事。第三聯“漁梭”不知所指。按“梭”字,《辭源》釋為“牽引緯線的工具”。梭子兩頭尖形,用於織布,遂用以比喻形似之物,如梭船、梭鏢等。“漁梭”指漁人之船如梭,或指漁人所用打魚之標槍、織網之工具?與“鳥墜”聯繫,言飛鳥下墜如梭之迅,或指鳥為梭標擊中?語意多歧,含混不明。此聯寫景,寓意似言亂世中人才被埋沒、摧殘,或指民眾在戰亂中流離失所,過於虛泛。第七句“枯塵不賤”亦生澀未達意。杜詩“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楊倫《杜詩鏡銓》云:“同學少年指長安卿相,言謀國者用此等人,宜乎如弈棋之無定算矣。”此句似指老杜風塵潦倒、年衰體弱,仍保持高貴情操,然“衰鬢”無所謂“貴賤”。詩詞語言需典雅而流暢,通篇要自然渾成,煉句精警而忌生硬,寓意深沉而戒晦澀。觀作者行卷中詩,用字亦每每力求戛戛獨造,而多有表意不清、形容不當之病。此詩極力鍛煉而用思失之穿鑿,惟氣骨尚佳。 
 
--------------------------------------------------------- 
0141  霜晨月(65分) 
 
夔州氣象正蕭然,老杜才思萬古傳。 
九域浮沉詩作史,半生漂蕩淚成篇。 
青春抱志依依在,皓首持心耿耿懸。 
獨對窮秋寥落甚,題詩望岳記當年。 
 
〔評〕第三聯“抱志”與“持心”合掌。結句仍是“青春抱志”之意,未能進一步開拓變化,才窘力弱。為寫杜而寫杜,無今世之感。 
 
--------------------------------------------------------- 
0143  太陽風(70分) 
 
工部行吟秋興頻,而今賞讀感前因。 
八章清詠唐音盛,兩地綿聯物勢新。 
夔府京華共沉鬱,藤蘿花萼各精神。 
但憑憂國承詩教,杜律惠吾風雅真。 
 
〔評〕詩平平無奇。尾聯聯繫詩教,“惠吾風雅”,略有所感。 
 
--------------------------------------------------------- 
0155  朵爾(65分) 
 
詩到渾然已忘情,評人論史寂寥生。 
江潮涌月涵秋色,楓露侵軒過雁聲。 
幾度飄蓬悲世事,一生羈旅念神京。 
忍看巴蜀孤臣淚,惟伴西風共落英。 
 
〔評〕通篇詠杜,無今世之感。三四聯上下句後五字結構皆動賓十動賓、雷同無變化,律詩易犯此病。 
 
--------------------------------------------------------- 
0170  彧靈子(65分) 
 
落葉飄零夔府道,秋風獨守浣花溪。 
玉禾青鳥誠難食,桐樹鸞凰不可棲。 
彩筆自來多屈賈,薇歌何故少夷齊。 
長江壹怒悠悠去,留得巴山杜宇啼。 
 
〔評〕鸞鳳非梧桐不棲,以喻賢人君子高潔之志,言“不可棲”,用意恰反。老杜先居成都浣花溪,欲下三峽回鄉而暫居夔府,所處之地皆非如鸞凰所棲之桐樹,比喻欠妥。老杜非不食周粟之“夷齊”,第六句不切。“壹”字誤,應作“一”。 
 
--------------------------------------------------------- 
0176  山水一文(70分) 
 
少陵椽筆愈縱橫,夔府重章取次成。 
危峽秋飇猶望日,故園棊劫竟推枰。 
慟嗟前路身如寄,漫卜中興意轉酲。 
蕭瑟文心千古事,依然黃卷伴寒檠。 
 
〔評〕“竟推枰”、“意轉酲”,皆語未達意,押韻欠安。寫杜未聯繫社會現實,惟結句略及今世寒士耳。 
 
--------------------------------------------------------- 
0178  紅塵邊上客(80分) 
 
八闋歌闌興未收,夔州煙雨最關愁。 
烽塵澒洞斯人老,草木凋傷故國秋。 
風景不殊憂半壁,痌瘝在抱寄孤舟。 
憐君罷作河西尉,仍向長安正首丘。  
 
〔評〕第五句“風景不殊”用《世說新語》中典,不切。唐代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非東晉、南宋之江山“半壁”。通篇詠杜,無今世之感,惟語句尚流暢,對仗亦工。 
 
--------------------------------------------------------- 
0179  江海客(70分) 
 
秋風驟起感蕭森,夔府京華兩處心。 
畫省香爐長耿耿,孤城楓樹祇陰陰。 
江樓況味經年薄,金鼓關山塊壘深。 
椽筆落時驚海內,埋輪意氣更誰尋? 
 
〔評〕“江樓”、“經年”為偏正詞,“金鼓”、“塊壘”並列詞,對仗欠工。“埋輪”未妥。詠杜而無今世之感。 
 
--------------------------------------------------------- 
0184  王曉春(70分) 
 
讀過秋興淚潸潸,千古騷壇尊圣顏。 
失道君臣留痛史,同仇將士逐兇蠻。 
乾坤處處高樓立,霹靂聲聲正氣還。 
一介匹夫身許國,不關誰又列朝班。 
 
〔評〕第二句“顏”字湊韻。尊杜為詩聖,乃尊其品德與集大成之詩藝,非尊其“顏”也。“凶蠻”、“霹靂”,用詞欠佳,杜詩沉鬱頓挫,非“霹靂聲聲”可比。尾聯較有作意,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與官職無關,然“列朝班”者更應負國家之責也。 
 
--------------------------------------------------------- 
0187  洛溪遊子(70分) 
 
久淹漸識故園心,捧玉江幹悟雅音。 
去國頻成開府賦,感時獨敞仲宣襟。 
似聞砧急舟如泣,未忍楓凋夜欲臨。 
回首京華同濺淚,戎車裘馬恨交侵。 
 
〔評〕“幹”字誤,應作“干”。“捧玉”不佳,宜改為“懷玉”(君子被褐懷玉)。“舟如泣”,勉強;“未忍”句更弱,湊句。七律須字字精切,一字不可苟下。 
 
--------------------------------------------------------- 
0190  謝郎(75分) 
 
何堪衰颯獨憑髙,繚亂風塵滿客袍。 
夔府秋深惟寂寞,長安夢遠竟徒勞。 
聽猿已灑三聲淚,吊影空嗟五色毫。 
永憶朝班非昔日,為誰著意賦離騷? 
 
〔評〕詩句順暢。惟“寂寞”與“徒勞”,對未工。第五句用杜詩,僅改“實下”為“已灑”,太偷懶。通篇無今世之感。 
 
--------------------------------------------------------- 
0192  咿呀學語(85分) 
 
讀罷杜陵心鬱紆,秋風秋雨滿夔巫。 
情懷稷契雙愁眼,身世漁樵獨客艫。 
三賦聲名空炫赫,九圍魑魅正睢盱。 
吟魂千載同悲慨,飯顆無嘲病骨枯。 
 
〔評〕第四句表意未清,少陵與“漁樵”為侶,然身世究非漁樵。第六句奇語,從杜詩“魑魅喜人過”化出,煉句頗見工力,寫出賢人君子遭奸邪忌害之處境。第七句寫感慨,惜未能切入今世之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