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黄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 民族音乐点滴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651 天

    [LV.9]渡劫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1 12:37: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黄序 于 2023-12-24 00:32 编辑

    当我谈民族音乐时我在谈什么?


    广义的民族音乐应该有一个很宽的谱系。

    在这个谱系的一头是历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经典,包括宫廷古曲和文人雅乐。中华古韵有所谓十大古曲的说法,比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汉宫秋月》、《夕阳箫鼓/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等等,这些构成了谱系中阳春白雪的一端。当然经典不止十首,但对比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音乐遗产算不上特别丰富。而且这些古曲的原作者和原谱大多很难考证,有些已经可以认定是后世伪托古人所作。

    谱系的另一头来自乡野和市井,包括各民族各区域的民歌小调,地方戏曲,宗教和世俗仪式音乐等等,构成了谱系中俗的一端。不过其中以京昆为代表的一小部分,经过近现代的演化,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以前读白居易《琵琶行》里“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的诗句,心说他怎么一点没有对劳动人民的阶级感情呢。

    不过后来慢慢地觉得白老师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很多民间的音乐确实需要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才能给听者更完美的体验。与此相关的创作填补了民族音乐谱系里广阔的中间地带,而且是今天大多数音乐爱好者更经常接触到的一部分。

    这部分的曲目包括音乐家搜集整理加工的民歌民乐;根据民族音乐素材,使用中国传统作曲技巧谱曲,用民族乐器或民族唱法演绎的器乐和声乐,也有不少是把民族乐器的版本改编为西洋乐器版本,有些甚至就是直接为西洋乐器进行创作的;广义上说还应该包括基于特定的中式题材完全按西洋音乐的作曲和演奏技巧创作的作品。

    这些创作有些是从二、三十年代开始,代表人物包括刘天华、聂耳、冼星海、贺绿汀、任光等等,但是更多的作品是建国后前三十年当中问世的。

    抄一段我以前的帖子:

    建国后的前三十年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发掘整理和改造是空前的,也很有可能是绝后的。这里的原因,一方面是有政府层面文化部门的系统组织,另一方面也因为当时的文艺工作者,可以说既有饱满的政治热情,又有主动深入民间的意愿;既有从民族音乐中汲取养分的谦卑态度,又有去芜存菁推陈出新的使命感;还有通过苏联老师学习借鉴的现代西方作曲理论和技巧,和作曲家群体本身扎实的工作作风。

    当年李德伦还是谁讲起对民间音乐的再创作,说要达到做中国的巴托克这种高度。这比现在只会给自己作品加民歌佐料和所谓原生态噱头的艺人,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 土鳖扛铁牛 ~~~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26 学识 +2 收起 理由
    helloworld + 6
    老票 + 20 + 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6 16:57 , Processed in 0.03112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