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茉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12期:说说你见过的伪科学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02: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2-2-26 14:07 编辑
    包子 发表于 2012-2-26 13:12
    中医啊,最常见的伪科学了.


    传统中医是经验理论总结,是前科学,不属于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体系,不是伪科学。但其中蕴含极大的现代科学价值,其观察到的现象,治疗的方法,药物等等都有重大科学上的作用。

    点评

    这个同意。  发表于 2012-2-27 22:56
    握个爪~中医的理论其实也是一种对大系统与小系统共生现象的探索与总结,只不过受限和被歪曲的太多  发表于 2012-2-27 22:32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沙发
    发表于 2012-2-27 02: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2-2-26 14:08 编辑
    寞洑 发表于 2012-2-26 13:38
    天地五行,唯一的出路是哲学化,神秘化,最后的结果就是巫医化,现在的情况看,现今的中医就是向这个方向 ...


    现在的中医学院出来的中医有多少阴阳术数的底子啊。说现今中医是这个方向不是笑话么。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板凳
    发表于 2012-2-27 11: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绿葱头 发表于 2012-2-26 21:37
    环保很热,但是很多都是伪科学吧,如“停电一小时"之类

    这个其实也谈不上伪不伪,算convenient truth,算不上 pseudo-science 。但这个活动的社会意义还是要得。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地板
    发表于 2012-2-27 11: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张西望 发表于 2012-2-26 21:46
    我不知道微波炉专用保鲜膜的材料?PE还是PVDC,或者是其它材料。

    很多情况微波炉都是热菜的吧,里面有油 ...

    水分子是有极性的。微波会导致水分子随波形不停反转,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以微波炉有时候热菜会爆。

    点评

    嗯,热鸡蛋需要把握火候,不然会爆!  发表于 2012-2-27 12:34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5#
    发表于 2012-2-27 22: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 发表于 2012-2-27 00:25
    我同意 过去一位河友所说 “中医就是一粗瓷大碗 ”  太粗野太奔放了

    虽说是粗瓷大碗,但也要理解正确才好用。比如你说得那么河里的吧,别看从中医学校毕业,后来学了西医。说起西医的东西,blahblah,但是我看中医水平本身都是打问号的。比如“肝左” 这么个中医里的基本理论都能被歪解了。那这样的人手里有没有粗瓷大碗是没有区别的。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6#
    发表于 2012-2-27 23: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雪个 发表于 2012-2-27 00:37
    我也觉得一切用“科学”来衡量很是莫名其妙。有好些东西肯定不属于科学的范畴啊,科学是解释不了一切的。 ...

    我一贯的观点。中国这个“科学”是有传统的,是从五四流传下来的。要德先生,赛先生。解放后,这个赛先生的地位就越来越高,非赛的都被横扫了。赛先生逐步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如今的社会都要“科学”发展。我是不知怎么发展才叫“科学”。赛先生既然成了威权,其它的东西没法生存,那么其它的就要攀附。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7#
    发表于 2012-2-28 04: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12-2-27 15:03
    中医有科学实践,比如种人痘,但无科学理论

    也不是无科学理论。比如脏器上,划分上与西医不尽相同,但很多功能的描述大方向上是对的。对待传染病,能提出类似病毒/病菌进行传染的初始概念,在没有显微镜的年代,也只能做到这么多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8#
    发表于 2012-2-28 23: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2-28 10:01
    二氧化碳没有味道。空气的主要组成是氮气,氧气,少量二氧化碳,惰性气体,以及其他杂质。主要成分各个地 ...

    据有论文说有人有分辨二氧化碳的味觉细胞,能够分辨fizzy drink 里的co2。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9#
    发表于 2012-2-29 00: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2-2-28 11:34 编辑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2-2-28 09:59
    你说的仅仅是提出科学假说的的方法,即我们常说的大胆假设,可是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是需要小心求证的,理 ...


    阴阳五行是否要发展千年就一定变,其实不是这么说的。人体的规律就摆在那里。千年前的人和现在没有什么不同。五行的使用在人体上是有现实和“科学”意义的。比如肺属金。按五行,金能生水。实际上往下去的生理注释之一就有肺能通调水道。也就是呼吸对人体内部水循环的重大影响。这个就是理法方药中的理。有了这个理,才能在治病的时候(比如某些病,水肿也许就要从肺治)才能有法。有了这个法才能找归脏腑/经络的药物,按君臣佐使配药,最终是药方。但古人因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又做了很多的发散。所以就造成了一种混杂的局面。我们现在反过来看的时候,就不能一锅水全倒了。可以保留合理的五行部分的使用(作为某些规律的,如疾病传变规律的总结)。
    总之,不管中医,西医,医本身包含的东西是很多的。有科学的,哲学的,伦理上,经验的等等。即使西医,在生理上遵循着科学求证体系,但实际治疗上又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经验。循证医学的热潮也不是很久的事情。所以讨论医的问题的时候是要很小心的。而现在的讨论经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就没有意义。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10#
    发表于 2012-2-29 00: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2-28 10:53
    这个说的是舌头上的?
    一般说气体的味道说的是鼻子上的,所指的浓度也是日常接触到的浓度。

    http://www.independent.co.uk/new ... drinks-1803637.html

    The human tongue can taste the "flavour"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bubbles of fizzy drinks, which may explain why flat Champagne is not so much fun as drinking it fresh from the bottle.

    Scientists have found that taste receptors on the tongue which detect the flavour of sour food can also respond to the gases of carbonated or fermented drinks, which may explain why the bursting of Champagne bubbles on the tongue is so pleasurable.

    Charles Zuker, a neuroscientist at Columbia University in New York, found that a class of taste-receptor cells in the tongue respond to carbon dioxide, and specifically identified an enzyme called carbonic anhydrase 4 in the detection of the gas. Previous research had concluded that the tingling sensation produced from fizzy drinks was due to the bursting of CO2 bubbles but the new research revealed that the way we taste may also be responsible.

    The study,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Science, was carried out on laboratory mice genetically modified to lack sour-sensing taste cells. The scientists found that the mice also lacked the ability to detect carbon dioxide in carbonated water, but those that retained the sour-sensing cells showed a neurological response when drinking carbonated water.

    The finding could explain why champagne, beer and other fizzy drinks taste flat and uninteresting when people are given acetazolamide, a prophylactic taken to avert altitude sickness. The drug is also known to inhibit the carbonic anhydrase 4 enzyme in the sourness taste receptors of the tongue.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11#
    发表于 2012-2-29 00: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2-2-28 11:57 编辑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2-2-28 11:31
    西方科学发展史上最早古西腊时期有四元素学说,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四体液学说,不要小瞧四体液学说,其 ...


    不是小瞧四体液说,而是四体液说是与生理不符合,属于附会,所以注定要淘汰。而中医是把五行用在五大脏器的生理上,这个落脚处是高明的,也更符合实际,也就有科学价值。

    传统中医对疾病信息的获取手段肯定是有限的,但其中的思想和方法是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比如诊断是肾阳虚。医生用提升肾阳的药物。我们可以直接用药在肾,可能是某种激素分子,也有可能是不同分子同时提升。我们也可以通过以往的五行总结,用药在其它脏器上,通过其它脏器分泌的东西来刺激“肾阳”。中医的实践提供了多种思路和认识人体疾病的途径。所以中医还远没有到退出的时候。但是呢,如果自己不争气,那也就没办法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12#
    发表于 2012-2-29 02: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landy 发表于 2012-2-28 12:00
    请教一下
    我也用玻璃的微波炉容器加热,但是为了防治水分蒸/挥发,我都在上面盖个盖子,这个盖子往往是 ...

    我一般盖张 paper towel, 然后洒点水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13#
    发表于 2012-2-29 23: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2-2-29 10:39 编辑

    @老虎,阴阳五行还是一种哲学。我前面说过,不管哪个中医,西医,医学本身不是只有科学的部分。传统中医在这方面纠缠得更深,自成体系。另外,阴阳五行具体到生理上,你可以看成是一个壳,可以用现代生理学的术语解释。

    点评

    常用中药药方/经方里,有几个方子在用熊胆呐?  发表于 2012-3-1 03:12
    那么,活熊取胆又是神马阴阳哲学在指导呢?  发表于 2012-3-1 02:40
    阴阳这东西,平时科研也用。生长/抑制,positive/negative。。。。为啥看到阴阳就觉得要扔掉呢?  发表于 2012-3-1 02:11
    另外,生理上,五行你可以换成其它符号。但没有意义呀。你去看中医教材,五行部分是很少的。基本上是疾病传变规律的应用,还有些天人合一思想  发表于 2012-3-1 02:08
    哲学这东西,生活中无处不在呀。就比如股市,你有了一堆技术手段,但怎么用怎么组合不同的人有不同方法。医学不仅仅是生理那一块东西呀。  发表于 2012-3-1 01:53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14#
    发表于 2012-3-1 01: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2-2-29 13:01 编辑
    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12-2-29 12:45
    科学本质是方法论啊。

    中医本来有些设想还挺有“逻辑”,比如吃什么补什么,问题是到了这一步就停了,没 ...


    你看我前面的帖子,我一直在说传统中医是前科学。我从来也没将中医划入现代科学范畴。但我承认传统中医从理论到实践都有重大科学价值,而不仅仅是“合逻辑”的猜想,从而得出在现阶段搞废医验药的错误结论。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15#
    发表于 2012-3-1 03: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2-29 13:38
    Nature去年最后一期专门有一个关于亚洲传统医学的系列文章,很值得看看。这个系列的序言是这样的。

    When ...

    很好的系列文章。踏实下来研究,逐步开发新的基础研究领域和相关工具技术,慢慢揭示传统中医中的科学成分。这个事情总能做成。

    点评

    +1  发表于 2012-3-1 04:04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16#
    发表于 2012-3-1 12: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2-2-29 23:36 编辑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2-2-29 20:48
    嗬嗬,我不太喜欢用中医这种统称来讨论.
    中医应该分为中医理论与中医实践,中医实践包括一些中医药的实际应 ...


    不是中医理论不允许被更改,而是以当时的知识和实践水平没有达到更改大理论框架的必要。在具体的对待疾病的理论上是一直有发展的。

    ps, 还有你这个中医理论是指哪些理论?理论是从实践中来,但又被拿来指导实践的。没有理论,药方都开不出来。前段时间陈竺的那篇论文所用的药是按中医理论(脏象,辨证,配伍等等)开出的药方来进行研究的。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17#
    发表于 2012-3-1 12: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月回春 发表于 2012-2-29 20:59
    恐怕最早是先有的实践,后来才寻找理论解释这些现象。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所以有很多东西应 ...

    这玩意儿也不全要剔除。医学不单纯是一个科学的东西。对待人的生理上,疾病的认识上可以做实验。但在治疗上也需要人文,社会等等方面的考量。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18#
    发表于 2012-3-2 03: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2-3-1 12:55
    你这里列举的都是中医各种分支,不是中医核心理论框架啊,中医核心理论就是阴阳五行。这就好比牛顿力学可 ...

    中医的核心理论仅仅是阴阳五行也是错误的认识,争论的根源。阴阳五行是对核心理论在哲学上的表述和应用。中医的核心理论仅仅是阴阳五行的认识就会把理论和实际的实践给割裂开来,对理论指导实践作用视而不见。中医理论是粗糙,粗瓷大碗,但毕竟也是一个碗。没有碗这个框架,水是装不起来的。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2 16:24 , Processed in 0.07463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