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58|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语言的歧义与无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6-2-4 15:19
  • 签到天数: 7 天

    [LV.3]辟谷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21: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类的语言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发明者就是人类整体。尽管动物也有自己的交流方式,但是在意义表达的丰富程度和效率方面较人类就差的太多了。
    但是,也正是因为人类语言的丰富,在交流中产生的歧义和误解也是比比皆是。

    记得经典的电影“东方不败”中,有这么一个桥段:
    令狐冲遇见了东方不败,惊讶于她的美丽,误解为他是一个女子,并且听不懂汉语。于是自言自语:人的话意思太多。不说话挺好。如果你永远都听不懂我说话,就永远都不会有恩怨。

    这段对白恰恰说明了人类语言的问题。即使是同一语种,也由于每个人的使用习惯和经历的差异,以及语言环境的差异,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理解。

    比如,我在评价毛泽东时,往往会喜欢使用上帝视角这个词。在评价刘慈欣的三体的作品的意义时,也用了上帝视角。
    在很多人眼中,可能就会觉得我有夸大的嫌疑。但是,这其实仅仅是我的一个使用习惯,即表达了一种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看问题的方式。上帝视角本身是中性的(至少在我的表达习惯中是如此)。希特勒也具有上帝视角。

    河里有网友hullo(我戏称之位葫芦兄弟),其思考和学问都和了得。他自己发展了一套体系,称之为载体能动论。这套理论的价值暂时不评价,首先是其中的概念很容易引起误解。我与hullo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反复强调,希望他能够对所谓的载体,能动的概念予以界定。因为不界定,能动一词的常规意义与他在自己体系中赋予的意义其实完全不同。这就没法子交流和沟通了。

    在后来我在坛子里发帖的经历,也多次证明了语言这种东西本身的脆弱性。很多时候,我们在讨论时,其实还没理解对方说的 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的意思进行讨论,结果可想而知。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16 收起 理由
    云淡风轻 + 8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MacArthur + 4 淡定
    shijz + 4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0 12:51 , Processed in 0.03812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