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59|回复: 1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 我在中国三个月的魔幻之旅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5 天前
  • 签到天数: 545 天

    [LV.9]渡劫

    楼主
    发表于 2022-4-7 02: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清零的次生伤害,如果新冠和非典一样几个月消失,甚至哪怕像禽流感一样一两年结束,这都是可以接受的代价。可是如果新冠从此就要像普通流感病毒一直存在下去,共存只不过是迟早的事情,以中国的管理力度,可以做到很多欧美国家做不到的事情,完全不需要像欧美一样躺平,为啥就不能找出一条合适自己的共存之路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5 天前
  • 签到天数: 545 天

    [LV.9]渡劫

    沙发
    发表于 2022-4-8 01: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梦之 发表于 2022-4-7 16:39
    打了mRNA的美国老人死了多少了,十万总有了吧。

    如果真想了解疫苗的效力,我觉得这篇论文可能不错
    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71/wr/pdfs/mm7104e2-H.pdf
    注意table2,25 U.S. jurisdictions§§ October 3–December 25, 2021,65岁以上感染者未注射疫苗的是89926,注射疫苗的是27596,死亡的人数未注射疫苗的是10006人,超过11%,注射疫苗的仅死亡242人,不到1%。当然这里面既有delta,又有omicron,而这2个变种的特性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直接看这个总数字的意义有多大还有待商榷。

    我只是觉得,从科学角度分析一下如果放开,如何能够保证死人数量低于一定比率,同时不会对医院造成击穿,还是非常有意义的。欧美因为制度的原因,不得不共存,共存情况下做得也不好,是一件确定的事情。这不代表着中国的共存就不能做好。或许现在因为疫苗效力或者普及度不足的原因,还不能放开,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新冠病毒和感冒病毒一样长期和人类共存,放开真的只是迟早的事情。早做研究,早做准备,而不是因为政治正确的原因,彻底放弃这条道路,才是真正该做的

    点评

    油菜: 5.0 给力: 5.0
    油菜: 5
      发表于 2022-4-11 05:35
    给力: 5
    同意,保持清零政策和研究如何共存并不冲突,尤其是很多具体措施可以更人性化  发表于 2022-4-8 15:37
    油菜: 5
    兄弟的发言,有理有据,客观平和,赞!!!  发表于 2022-4-8 02:25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2 收起 理由
    landlord + 12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5 天前
  • 签到天数: 545 天

    [LV.9]渡劫

    板凳
    发表于 2022-4-8 04: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旺旺的考拉熊 于 2022-4-8 05:30 编辑
    可梦之 发表于 2022-4-8 02:43
    疫苗是有用的,但是不足够。

    看看每天的死亡人数,还是大几百。如果不打疫苗,可能是每天大几千,但是大 ...


    从同一篇文章来看,omicron起来的12月,925999例感染者中,疫苗接种者只有682人死亡,死亡比例已经低于千分之一,对应delta肆虐的7至11月间,1862090例感染者中,有20313例死亡,略高于1%。文中没有提到这两个时期不同年龄组的数据,所以很难判断出老人对于omicron究竟怎样,不过不管如何,omicron和delta真的是两种特性完全不同的病毒,delta无法放开,不代表omicron无法放开。我还有一篇关于流感的资料,美国在2018~2019年流感预计有35.5M,实际有16.5M的medical visit和差不多34K的死亡数据,从数量级来说,和omicron已经相当接近了。

    至于你说每天死亡大几百,相信你在美国这么久,也该知道美国有些人是什么样子,口罩是绝对不戴的,疫苗是绝对不打的,而且这样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数以千万计。对此美国政府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在中国的管制力度下,我相信这绝对不会发生。即使放开,中国的放开不会也不可能是欧美式的躺平,而会是有各种预防和治疗措施的放开,疫苗必须接种,口罩必须坚持。你说的老人灭活疫苗都不打,我相信,只要政府坚持,能半夜被拉起来做核酸检测的人,肯定也可以接种疫苗。至于mRNA的强烈副作用,至今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例,缺乏统计学上的意义,至于吓退,这对于连城市都可以彻底封锁的中国政府,从来不是问题的。

    现在因为疫苗接种率和效果的问题,立刻放开可能是不现实的。但最最起码,这应该是一个可以讨论甚至是地方小规模验证的课题。全面清零固然是最大限度解决了新冠的死亡问题,可是代价是巨大的,如果说不计代价的话,中国为什么不实行全民免费治疗呢?所以归根结底是一个效果和代价的问题,而不应该是一个政治问题。而我最最反对的,是现在国内互联网上的语境,动辄上纲上线,把放开还是共存的问题上升到制度,主义,甚至文明之争,即便是爱坛这么个偏中立的论坛,因为这个问题攻击坛友,扣帽子也不是发生了一次两次了。基于政治正确作出的错误决定古今中外从不少见,我希望这个不是另外一次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20 收起 理由
    MacArthur + 8
    landlord + 12 淡定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5 天前
  • 签到天数: 545 天

    [LV.9]渡劫

    地板
    发表于 2022-4-8 21: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MaverickZ 发表于 2022-4-8 18:19
    换个角度来谈,新冠和流感的差别:
    英国人口6-7千万人,上海算上流动人口不到英国一半。

    先把能拿到通行证的人和他们的后台处理了再说吧,不然不管是放开还是严控,倒霉的真的都是普通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5 天前
  • 签到天数: 545 天

    [LV.9]渡劫

    5#
    发表于 2022-4-8 21: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梦之 发表于 2022-4-8 08:11
    我们的共识:
    1. 光靠中国无法做到清零,共存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2. 中国的防疫政策也要与时俱进的做调整

    求同存异就好,这才是讨论,针对你说的不同观点,我的回应如下:
    1. 国产疫苗的效力没经过充分验证和普及率没上去的时候,放开确实可能导致韩国,香港的地步。疫苗的有效性和副作用,
    2. 我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只不过分享我能看到的东西而已。不过我认为各国死亡数据高于流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大量人群不相信疫苗,不接受口罩,如果把口罩和疫苗强制管控下来,损失会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地步。
    3. 上海的奇葩和灾难在我看起来不仅仅是不防疫和侥幸防疫,而一定程度表现出了在超大城市严控O记的难度。如果一切都要做到最好,半点错误都不能有,才能严控,恰恰说明严控的不现实性。具体情况,或许等再有些大城市经受O记考验会更清楚。

    我的根本观点,放开是迟早的,大概率不是现在,但只要新冠病毒不完全消失,共存与否不是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所以要早做研究,探讨合理的放开方法和管控方式。闭上眼睛,大唱制度优秀的赞歌只能让人不能说真话,不敢说真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5 天前
  • 签到天数: 545 天

    [LV.9]渡劫

    6#
    发表于 2022-4-11 05: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隧道 发表于 2022-4-10 12:02
    Mr anderson的观点是,直到足够的人破产,或者民愤极大,疫情才能结束。
    你觉得在中国,新冠会以什么方式 ...

    这都是借疫情发挥夹带私货的人,以现在的节奏,新冠病毒可能会和流感病毒一样,永远伴随人类,永远不会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5 天前
  • 签到天数: 545 天

    [LV.9]渡劫

    7#
    发表于 2022-4-13 07: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隧道 发表于 2022-4-11 18:09
    你说anderson夹带私货,还是防疫产业链上的人夹带私货?

    “Mr anderson的观点是,直到足够的人破产,或者民愤极大,疫情才能结束。”
    我认为这句话夹带私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 02:13 , Processed in 0.03988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