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930|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死刑应该取消么。—————— 婴儿惨案有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8-10 16:37
  • 签到天数: 1067 天

    [LV.10]大乘

    楼主
    发表于 2013-3-6 12: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de_abc 于 2013-3-6 12:53 编辑 ! y# l2 ~* n& B( X0 S' A
    % [; K! H0 |& o5 k) Y$ I
    我总觉得取消死刑是一个很奇葩的想法。
    6 E9 t5 M2 T! I& t$ E8 ~- u- V. X从正义的角度看,正义不但要得到声张,还必须被公众看到(借用《间客》的观点)。就展示效果而言死刑远大于可能有假释和减刑的终生监禁。恶心犯罪不仅仅伤害了受害者,同时也伤害了其他围观群众。因此刑罚在很大程度上还起到安抚社会心灵的作用。死刑尤其如此。也许某些地方的人们心灵强大到不需要对恶性罪犯实施死刑来安抚,但目前至少在中国不行。而且我也不认为这是一种进步,我觉得这种心灵用麻木来形容会更贴切一些。
    6 [: p; w7 G. e- i
    % p5 c4 l: W0 ~% l9 [9 }3 d至于死刑对犯罪率的收益计算,我也有一些看法。首先我不清楚在那些统计数字中的犯罪率是怎么计算的,如果把刑罚上限不到死刑的犯罪也计算在内的话,这些统计至少是不严谨的。要统计死刑对犯罪率的影响应该仅仅统计那些上限到死刑的犯罪率。而且应该对比统一地区死刑废除前后的犯罪率。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的文化对犯罪率的影响更大,不排除这些因素仅仅说前后没有变化不足下死刑没有威慑力的判断。而且能够得上死刑的犯罪次数在整体犯罪率的贡献太小。如果没有正确统计的话,这类的言论就是典型的偷换概念。9 j  U) R+ _6 |( _9 x: ^9 Q
    : W; s; F+ Z# [, g3 m4 A, D8 ^
    另外,有许多恶性犯罪属于所谓的激情犯罪,事先并无预谋。我承认在这些非理性的人脑子里死刑对他们影响不大。但是还有类似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这类犯罪相对“理性”一些,那么死刑对这类犯罪的威慑力如何呢?要统计的话应该统计这类犯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8-10 16:37
  • 签到天数: 1067 天

    [LV.10]大乘

    沙发
    发表于 2013-3-6 16: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Dracula 发表于 2013-3-6 15:10
    ; E0 N  M* M0 YThere is a large literature in economics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micide rate and death ...
    + T  m8 A  k3 v& Q5 {6 H3 ~  g
    粗略看了一下,我认为这个分析有一定道理。不过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文中以死刑执行率的谋杀率做相关性研究。在美国一个世纪的图上看不出两者的相关性。而我想研究的是死刑实际废除与否与可判死刑的犯罪率的相关性。这两个概念相似但有本质的区别。5 y. c8 O6 q2 J; I( P! [

    / p# K9 Z1 Z1 `" K  R3 V首先在死刑存在的时候死刑执行率一定和谋杀率正相关,而死刑实际废除的时候(不是法律条文废除)死刑执行率一定和谋杀率无关。这样在数学上是很难得出死刑有威慑力的结论(有威慑就会是负相关)。我觉得应该是判断死刑实际废除和恢复点上谋杀率的变化趋势(有延迟)。事实上在那篇文章中第一张图倒是反映了这种跳变。不过我无法解释加拿大和美国,以及美国各州的对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8-10 16:37
  • 签到天数: 1067 天

    [LV.10]大乘

    板凳
    发表于 2013-3-7 09: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Dracula 发表于 2013-3-6 17:26
    " J6 P, Q6 R2 P0 DAs I said, Canada de facto abolished death penalty in 1963. This is from wikipeida:
    $ U6 M( r1 m9 d, {
    / k; w: ?' v3 b" t# x1 f7 p"Following th ...

    ( t2 c3 ?" |5 @  N" k; }事实上,整篇报告给我的感觉是模型不正确。从谋杀率和死刑执行率的关系来检查死刑威慑力的模型过于简单。够得上死刑的犯罪形成绝对不会是单一因素,而死刑在里面分量有多少我也存疑。而且死刑判决还受到很大的司法影响,这点中国和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差别。也许西方国家复杂的司法制度让这个刑法的威慑力打了很多折扣。很可能电影里律师的一句话就能减轻潜在罪犯的心理压力。
    1 `4 c/ ^! X$ ^* ^7 \
    + g0 _! N4 R$ h; Z; `8 i我赞成死刑的主要观点不是威慑力(见我第一贴),而是死刑对社会心理的影响。从那篇报告的数据来看,取消死刑后谋杀率上升,恢复死刑后谋杀率下降。报告中说这个上升和下降与死刑无关,而是普遍现象。因为没有改变死刑策略的州也有相同的现象。然而,很难想象民意在犯罪率上升阶段会取消死刑,而在犯罪率下降时恢复死刑。实际模型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
    # d$ P3 ~8 n: K. R# |9 r, v8 M1、犯罪率居高不下或者发生了恶性事件
    , ^9 S- N0 i, Q7 m9 |  `. j2、民意要求恢复死刑
    $ D, T$ J, ^; \  X, g3、在漫长的辩论过程中司法和执法部门有其他手段降低犯罪率
    / W$ [4 z, f. X, ^  `3 |2 w. t4、死刑恢复,我们看到犯罪率下降. q' C0 `. l/ P: t0 d- m8 [4 L
    反过来也差不多。由于分析中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同时忽略了滞后效应,因此仅威慑力方面的结论我认为也是不严谨的。因果关系颠倒了,在西方社会中我觉得更像是犯罪率是死刑取消或恢复的原因,而不是相反。因为这是法律,修改法律的是立法者,立法者是代表民意,民意受犯罪率影响。7 r3 y8 d' ]9 _6 v. j3 Z6 u2 M9 j' f

    # g" m3 E, K. ^( C/ W所以,我认为死刑更重要的作用在于社会效应而不是威慑力。这点在西方世界也是一样的。还是那句话,正义应该声张,而且必须被大众看到。这句的前一半通常还能做到,而后一半现在通常被认为太野蛮,因而刑罚威慑力大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8-10 16:37
  • 签到天数: 1067 天

    [LV.10]大乘

    地板
    发表于 2013-3-7 16: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Dracula 发表于 2013-3-7 15:24
    : |$ n3 G; J. A  }你提到的几点都对,除死刑外,还有很多其它因素影响杀人率,死刑和杀人率的关系可能是reverse-causality ...

    8 v- I# j! c: \! \说实话,成见有点,但不是很大,而且我也觉得死刑和杀人率关系不算很大,主要观点我都在第一帖写了。后面纯粹是一些技术细节的讨论。我一直没有完整看这个报告,都是随便挑着来看,你不说我还不知道后面有这些分析。不过我还是觉得这份报告的模型太简单,这是一个反馈模型或至少应有一个延迟,公式应该类似m(t)=a*d(t-u)+b*x+e。所以我认为报告的结论不算严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2 04:26 , Processed in 0.04272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