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876|回复: 1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 转帖:印度人统治硅谷:儿子成绩全A,可校园大赛PK...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2-6-19 00:00
  • 签到天数: 2264 天

    [LV.Master]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5 13: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煮酒正熟 于 2019-12-15 00:08 编辑
    机器猫 发表于 2019-12-12 17:55
    每次看见这种黑印度人的帖子,我总是怀疑我们到底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的吗?

    在美国也工作生活了快20年了 ...


    斗胆冒昧猜测一下:您和楼主松叶牡丹都不在加州湾区

    我也不在湾区。我在东北部某白人文化占主导性的城市

    目前对印度员工评价一致性大负面的,都是加州湾区flag那类公司的老中们。这里我再武断一次:我相信他们所述为实

    但以我个人在美十几年的工作经历,印度同事给我的整体印象还是比较好的。再说句让人不快的 --- 我共事过的印度同事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和为人处世等综合得分,高于我们老中。本来想加个“略”字,但想想还是不加了,因为他们的优势不是很大,但也不是一点点

    我身边的印度同事都比较随和,完全不是湾区那些如狼似虎的印度人的嘴脸。我觉得这可能是个自然选择的结果:特别聪明也特别有进(钻)取(营)精神的老印都去了湾区,在东北部的老印总体来说不那么钻营和富于侵略性


    回来说说我共事过的老印们吧,我觉得他们的优势或者说老中们的相对劣势,主要是心态上或思维模式上的:

    一,干活 vs 解决问题
    老中普遍的心态是,上边给出明确指令,我就按照指令把东西给你做出来
    但霉果职场的要求是:我这儿有个问题,需要你给我解决。你如果总是要我给出明确指令(实际上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案),那说明你缺乏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只具备实施方案的技术。老中里面较大比例都是这种

    二,做好自己的工作 vs 达成目标
    这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上一个问题。老中的普遍心态是,我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了,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就好了呗。这个心态很糟糕。说个具体的例子:我组里一下属,女同胞,统计学硕士,也是七八年工作经历了,有一次销售计划部要 state x county x plan level lapse rate,那天我恰好请假开车去纽约给孩子办旅行证,她打我手机,我告诉她怎么extract data,然后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只给lapse rate,要同时给出 base and #lapse. 她还问我,对方只要lapse rate,为啥还要给那俩东西?当时窗口叫号叫到我,我匆忙说抱歉回去我再解释但是一定要三个都给。然后周一上班赫然发现,人家只个了lapse rate。我问她为什么不给base and lapses,她回说对方只要lapse rate,他们要什么我就给什么。这就属于完全不走脑子,没有真正的责任心。我反问她:如果对方要aggregate 到 plan level, or state level, or market level,你不给那俩东西,他们怎么aggregate? 她像看白痴一样看着我:just take average... 到此我已无话可说了

    印度同事里可没有糊涂到这个份儿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2-6-19 00:00
  • 签到天数: 2264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19-12-15 14: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晨枫 发表于 2019-12-15 01:19
    嗯,我也凑个热闹,谈谈我对印度同事的看法吧。

    印度人和中国人一样,不能一概而论。就个人在学校时代和 ...

    确实就是个ownership的问题,而ownership在一定程度上和兴趣有关。ownership翻成中文的话,我更喜欢译作“上心”。其实我自己做的东西有些我自己也没太大兴趣,但长年的职场生涯让我变成一个非常上心的人,关注点也早就从把一个孤立的项目做好,扩展到这个项目的上游 input 有没有什么疑点、我该做什么 due diligence? 以及我这个项目交付给下游后他们有可能在哪里会产生错误认识,导致不能正确使用我提供的solution? 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脑子里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东西 --- 我要达成一个什么目标 或者是要解决一个什么商业问题。在做东西的时候,其实是一系列的小决策,而在做这几十个小决策时会反复要求自己去从要达成的目标 这个角度去思考。这也算是“不忘初心”吧,就是不能因为做非常detailed and hands-on stuff 淹没在细节之中而忘记了整体目标。

    自己有没有ownership其实很容易判断,就是你下班以后休息的时候,早上醒来的时候,是不是还在琢磨着某个技术或商务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收起 理由
    脊梁硬 + 4 涨姿势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2-6-19 00:00
  • 签到天数: 2264 天

    [LV.Master]无

    板凳
    发表于 2019-12-16 08: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煮酒正熟 于 2019-12-15 19:44 编辑
    松叶牡丹 发表于 2019-12-15 18:47
    煮酒兄咱们遇到的情况相反啊,我遇到的中国人同事业务都不错,再不行至少能带的出来。当然白眼狼也遇到过 ...


    看来和区域很有关。中国人高中低三档在美国各地的分布差不多,除掉湾区的偏高;而老印在霉果各地的分布很不一样。再就是和公司的面试严格程度也有关。我们公司也是最近两年一下子变得非常严格起来了,这也得益于我们这群常年负责面试的hiring manager之间的无私分享和迅速学习能力。效果真的是立竿见影,新招进来的人普遍职业素养优秀,不仅极其渴望学习,而且上手快,踏实认真,出了错第一时间承认,不厌其烦地修改。

    有了这样一批优秀的新鲜血液,从前那些有能力但想吃老本的老员工也感受到压力,这样非常有利于我们推行一系列standard practice --- 其实就是end to end documentation:你写的code每一步都要有source,比如你用了其他人做出来的成果,那么你必须把那个人做这个成果的原始代码以某种形式给出来;然后你做的每一个小决策,都必须注明为什么要这么做。你deliver 的分析结果如果是excel,你必须把你的script拷进去;如果你做了一个模型,那么要明确给出 train set, score set hive tables,要给出 confusion matrix, AUC or R2, feature importance list, tuning parameters, univariate analysis visualization,以及一堆其他deep dive,还有使用Python里面的shap帮助layman理解 model features contribution等等。这意味着大工作量和大量加班。如果没有有效的面试选入的新鲜血液,这些规定要推行下去是无法想象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收起 理由
    松叶牡丹 + 6 涨姿势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3 20:41 , Processed in 0.04586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