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618|回复: 7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新读毛选的一些感想 之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6-21 13:05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金丹

    楼主
    发表于 2017-6-15 17: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zilewang 发表于 2017-6-15 10:29
    情报分析比情报搜集重要一万亿倍。
    真正厉害的情报分析(尤其战略分析),多是从公开渠道获得信息,进行 ...

    延安可以获得的信息还是很多的。周的情报网覆盖面广,只要是国军、一线城市、境外重要城市能够得知的公开信息,延安可以做到同步。二是延安可以通过电台与共产国际或苏联中央联系(可能是靠苏联远东电台传递),苏派没倒台前可以第一时间翻译斯大林肃反期间的著作,说明中共和苏联的信息沟通是比较通畅的,苏联方面不时更换联络人,中共通过这些联络人可以获得一些延迟较高的情报。三是公开的报道,延安没法实现物资完全自给,哪怕是拓荒时期也有一部分物资从外面来,报纸、书籍一类公开媒体随着物资进入延安是肯定的。

    情报搜集是高级情报人员的工作。情报分析就看个人的阅历和逻辑分析能力了,当时没有现代的分析工具,对分析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6-21 13:05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金丹

    沙发
    发表于 2017-6-15 18: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zilewang 发表于 2017-6-15 13:59
    《论持久战》开宗明义批判了两种观点:速胜论和速亡论,全文都只是在作这个工作,就是劝说全中国把持久战 ...

    持久战是最符合土共利益的。一是土共羽翼未丰贸然大规模交战会拼掉老底,1944毛泽东的估计是1937土共只有三万余人的军队。二是中国是农业国,日本是工业国,没有速胜的可能。三是土共正好利用抗战壮大自己,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对彭德怀的百团大战后期是有一些批评的,土共也是借助联合抗日的旗号发展壮大的,1945土共正规军兵力保守估计50万以上。

    另外,汪精卫投靠日本人是利益最大的选择,当时的他在国民党内已经不是“男人”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6-21 13:05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金丹

    板凳
    发表于 2017-6-15 19: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Dracula 发表于 2017-6-15 18:46
    这里的预言也不像楼主说的那么神。象这句

    持久战的论断是没错的。

    假若实力强就一定能赢,抗美援朝赢的是美国,越南战争赢的同样是美国。1938年速胜论是有一定市场的,持久战有些政治不正确的味道。

    1937年的平型关大捷是中共抗日的第一场大胜利,按中共党史的说法是中国抗日的第一次大胜战;但是呀,按百度百科的数据【八路军12000余人;日军4000余人】,而【八路军伤亡600余人;日军死亡1000余人】,也有【在平型关战斗中就中方八路军伤亡数字而言,有表述伤亡600余人的、也有表述伤亡1000余人的】的说法,他的主指挥员可是素以灵活著称的林彪,由此可见它的象征性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另外百度百科数据台儿庄大战【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 (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 )。】。由此可见国共与日军刚正面是不明智的。当时也只有拖字诀行得通。

    持久战的论调有两个背景,军事方面只是其一。二是政治动员或称统一思想。1937年左右对中共的独立性问题在党内是有分歧的,毛泽东的看法是必须保证足够的独立性但可以与国军合作,而以王明、周恩来为首的一批人认为抗战优先并认为为了大局牺牲政治独立性是可以接受的。持久战的说法有从军事角度引出政治立场的味道,因为之前国军的几次硬战已经被证明战损严重不成比例,有以此证明自己政治正确的意图。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6-21 13:05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金丹

    地板
    发表于 2017-6-16 09: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节 发表于 2017-6-15 22:50
    你将毛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预言归结于苏联的战争局势的通报,只是自己的主观猜测,并无充分的证据。而毛依 ...

    日军大规模侵华是意外事件。918事件的时候日本国内已经形成侵华的共识,分歧主要是缓步蚕食还是一口吃。如果说日本国内危机导致战争的说法成立,日本就应该吃住朝鲜、台湾、东北,实际上这三个地方的资源已经足够豢养日本小岛了。以犬养毅遇刺为标志,日本此起彼伏的兵变促使激进军事集团掌权,文人内阁成为附庸,从此日本对华“一口吃”成为主旋律。另外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是自杀行为,在疯狂的民族主义驱动下不能以常理度之。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6-21 13:05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金丹

    5#
    发表于 2017-6-16 10: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zilewang 发表于 2017-6-15 22:52
    在早期TG那个年头,真正拥有情报分析能力的大师,毛主席肯定算一个,他在井冈山时期的宏观战略分析就已经 ...

    《毛选》不能当真的,一是删改过于严重,二是选择性太大。其他人要么是左,要么是右,只有他是正确的,这是明显不对的。要想知道毛泽东的思想蜕变史需要看这么几个方面的文字,官方《毛泽东传》为主轴+高华《红太阳》等一系列黑历史(这类书不多呀)+其他中央文献推的各种传记+王明、张国焘等中共高级领导人的著述+蒋介石等国军领袖的著作。但有两难,一是时间成本太高,二是信息多有矛盾之处。毛泽东应该是中国人民最熟悉的人,但他的思想蜕变和考虑问题的方式除非专门研究者,否则无法理解为何如此。即便这样,高华在香港作讲座刘少奇被毛斗的始末,讲两个小时依然说不清为什么被斗。

    光以对马列的阐述学习方面就有多种说法。一是毛始终热衷于学习马列原始文献,但条件不允许,所以他总是在得到一批著作后如饥似渴的学习,或是战争中占领某个地区,这些区域有马列的著作,毛立马组织人翻译后学习,所以毛是马列的忠实信徒并且有很深研究。二是苏联派掌握着马列的解释权,甚至毛1930后看到的著作大多也是这批苏派人士翻译的,所以苏派有研究而毛没有多少心得,于是乎毛批教条主义讲中国特色的马列斯主义实际是为了争夺意识形态解释权。三是毛的所有思维框架来自于心学,毛师从杨昌济,并与湖南地区的船山学派有各种渊源,他接触唯物论后的思想框架仅仅是一个皮,其内核还是中国儒心学的那些部分,正因为如此苏派鄙夷毛,因为毛没有从心底认可外国和尚的经书。

    总之毛泽东的思想特质难以琢磨,所以有些粉丝只研究他的军事部分。如看《毛传》只看军事部分,政治部分统统忽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6-21 13:05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金丹

    6#
    发表于 2017-6-16 11: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y_20002000 于 2017-6-16 11:29 编辑
    zilewang 发表于 2017-6-15 23:24
    不能说持久战最符合TG利益,而是,从国家民族的立场而言,就中日两国的国力差距,只有持久战才是唯一之策 ...

    抗日初期最有名的两场战役一是淞沪会战,二是血战台儿庄,都是战损严重不成比例的结果。淞沪会战的数据是:【中国参战兵力近70万 伤亡25万余人 日军兵力近30万 伤亡4万余人】。当时的日本有三月灭亡中国的说法,通过这两场会战可以看出日军的战斗力远高于中国军队。据中共官方的说法平型关战斗之前大陆主流思潮是日军不可战胜。持久战的论述在当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鸡汤的说法是给自己人以希望,严肃的说法是为抗日作战策略指明方向。我的看法是持久战不是主流,周是支持共军配合国军运动战抗日的,记得《毛传》里有大量论述运动战行不通的文字。

    王明等苏联派的倒台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毛泽东实际掌握着中共的军权与政权,而王明等是口水党只有意识形态解释权这一个权利,硬实力不成比例。二是苏德关系日趋微妙,斯大林一方面要巩固与德共同瓜分的利益,二方面要警惕德国随时可能的进攻,三方面经过大清洗斯大林需要重塑党内秩序,所以苏联当时的重心在西方无暇顾及东边不甚重要的中共。三是王明的靠山是他在苏联的老师米夫,但斯大林大清洗把米夫杀了,苏联派的靠山虽然是苏联却与共产国际关系复杂,1943年斯大林解散共产国际,而1941年就放出风声共产国际没有存在的必要,加之季米特洛夫给毛泽东带来所谓“口信”称毛泽东是中共的领袖,三重打击之下苏联派彻底失势。苏联派后来的转向与自保有关,与主张基本无关。

    速胜论者大多是有血气的,淞沪会战蒋介石可是出动了嫡系部队的。以汪精卫的立场来说,投靠日本人是没错的。但其他各路军阀就可能性不大了。短短两年不到时间,国军伤亡30万up的兵力,如果仅仅为了保存自己就不会死那么多人了;当时也只有抗战这一条路,因为日军使得军阀们没有绥靖的空间,要么放弃自己的势力投诚,要么就是抵抗。所以日本军政派做了一个愚蠢的决定,土共本没有壮大的可能,国共或国军内部本没有团结的可能,因为侵华而促成了中国人的团结,至少是形式上的。日本人搞死张作霖更是愚蠢之极,这基本断了军阀派投诚的念想。扯远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6-21 13:05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金丹

    7#
    发表于 2017-6-19 17: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zilewang 发表于 2017-6-19 11:02
    毛选改的主要是2点,一是文法,二是与政治人物评价相关的。文章的主旨没有动过。至于正确嘛,事实也的确 ...

    毛同志历来都是务实派,《毛传》有大段篇章讲他是如何实践与思考的,只有发动农民中共才有前途的想法很早就有了。自打1925年《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发表以来他的主张从未改变。秋收起义、南昌事变的背景是蒋介石1927年的4.12清党,在此之前中共党内的绥靖派是很有市场的。这属于不得已而为之,在当时只能考虑现实的生存问题。党内同意毛的“枪杆子底下出政权”也是对国民党右派的强硬回应。

    梳理一下毛的关键点可以看出他的头脑一直是清醒的,也可以看出他是务实的悲观主义者。他对党内或党外势力历来是以最坏的打算考虑问题,从未抱有幻想。

    1、1927前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他就提出过共产党发展自己武装的观点。基本论据是自己独立,他人才有与自己合作的可能,否则早晚被整。结果蒋介石、汪精卫清党。

    2、领导秋收起义,在井冈山建立中共早期的革命根据地,从此走上武装夺权的道路。

    3、上井冈山后与朱德就党内民主问题的争论奠定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古田会议确立了党对军队的严密控制。

    4、湘赣苏区清洗AB团的严重估计。这个事件高华解读为毛泽东登上神坛的起点。事实证明只有悲观主义者才能活下来,上海就因为顾顺章叛变损失惨重。中共的明日之星蔡和森被害,民国政府为毛未来登顶消灭了一大障碍。

    5、确立农民路线的正确主张,并且明确如何发动农民。1930年的中国是农业国,工人占比很少,这本就是不现实的。主张工人路线的认为农民觉悟低,很难理解马列等先进思想。的确农民没法教育,如整风期间有的农民干部审查知识青年就问“你在老家吃香喝辣,为什么来延安受苦?”而毛的做法是先打天下,坐稳后再行教育,实际上农民或其他群体是否懂马列不是最重要的,拥护中共才是最重要的。

    6、抗战期间确立游击战为主,运动战为辅的策略。周恩来作为正统军事派一直主张运动战。可结果是中共1937年后地盘大面积增加,正规军大幅度增加,到抗战结束后民兵+正规军据说有100多万。

    7、可以与国民党合作,但不能完全交底。王明代表了共产国际的主张,周代表了黄埔军政派的主张,甚至一度提出共产党保留党籍的情况下可以加入国民党。皖南事变项英遇害,又是一巴掌。

    8、苏联可以利用,但不能依赖。毛配合其他人接受共产国际联合抗日的主张,这是放水养鱼。学习斯大林的《联共党史》既有打击苏联派的目的,也有对斯大林表“忠心”的味道。靠季米特洛夫的口信登顶显示了毛对苏联的“敬重”。整风期间没有彻底打倒苏联派是为了不把中共与苏的关系搞僵。1945年后到1960年苏联对中共提供装备、资金、技术等等援助,毛的隐忍为中共换来了巨大的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也站稳了,苏联你就可以靠边站了。

    之后就不扯了。这几天与朋友讨论假如我是彭德怀,他们是项英或老周他们,要怎么斗垮老毛。结论是没法斗倒,毛伟岸起来是真男人,猥琐起来地洞都能钻,这种人比较无解。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6-21 13:05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金丹

    8#
    发表于 2017-6-19 17: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zilewang 发表于 2017-6-19 11:47
    关于《论持久战》,我正式地说说。
    先说说常见的误解:
    1,准确地预见了中日战争的进程。要我说,这是常 ...

    以当时的格局来讲,持久战一直玩下去不仅日军要垮,连国军也吃不消。日军和国军都是打钱,而中共利用土改可以最大程度动员农民,可花费却可以做到最小。

    抛开毛泽东在关键点的作用,中共的组织形式也强于国军,甚至强于日军。毛泽东这么强势,1932年党叫他休息就只能休息,由此可见中共的组织性不是国军可以比的。而日军战争思想的形成几乎是激进兵变的结果,东京审判有几个重犯强调过,日军高层从来没有统一过团结过。国军更不用提了,蒋介石只是名义上的统帅,内斗使得长则生变。

    所以呀日军、国军的组织结构决定了没法持久战只能速战速决,而中共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6-21 13:05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金丹

    9#
    发表于 2017-6-19 20: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zilewang 发表于 2017-6-19 20:16
    务实不是能力。早期的社会各阶级分析,只是一种生活化的观察,还相当幼稚。
    他的牛X之处在于才华,比如宏 ...

    毛从来不幻想天上掉馅饼,他的决策可行性永远排第一,讲情怀多是政治需要。而他的同僚则做不到。他把中国史书读烂掉,对中国人的秉性有着深刻的认知,历次整风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还没开始剧本就已经写好了。

    早期的社会阶层分析有着重要意义,那可是发表在国民党的党刊上的。世俗的理解是,中国农民基数最大所以他们能够帮助中共夺取政权。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6-21 13:05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金丹

    10#
    发表于 2017-6-19 21: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zilewang 发表于 2017-6-19 20:29
    如果没有KMT的正面战场,单靠TG的持久战是持久不下去的,分分钟被大日本皇军团灭的命运,看看41-42年的 ...

    如果我是日军掌门人,我会这么干。

    1、吃住东北、朝鲜、台湾,不参与纳粹的形式联盟。

    2、对华以渗透为主,对军阀以拉拢为主。

    日本彻底吃掉中国需要稳固的后勤补给和兵源,而当时的日本不具备这个条件。在东北再运营些年,那里的“中国人”会彻底日化,东北成为日本的行政单位将为成为既定事实。另外参与了纳粹的形式联盟,这给美国反日派资源封锁提供了借口。

    对华宣战不是明智的选择,老蒋可不是吃素的。日本快速灭亡中国的企图就是坏在老蒋手里。抗日时期伪军比皇军还多,由此可见渗透是强于强攻的选择,当时的国人可没有国家的概念。日军低估了人口众多、土地广袤带来的持续扛击打能力。传说日军军纪严明,可还是发生了南京大屠杀这种事情,这给蒙昧的中国人上了一课,日本人不是来当皇帝的,经过中共、国民党的宣传1938年后国内联合抗日已经是大的共识了。

    日本人要是有能力灭掉老蒋早这么干了。抗日期间国共抽空就要给对方来一发,如果日军对中国军队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就不会有这种事情了。日军对华占有绝对优势是七七后的前两年左右,之后是双方均衡的态势。七七事变的时候正是罗斯福当政,他多少会给予国军一些援助。还有一个背景你可能忽视了,当时苏德没有宣战。苏联忌惮日本抢先对苏联远东动手,所以西安事变斯大林指示共产国际给中共做了一个紧箍咒,必须与国民党联合抗日。但是日本人同样忌惮苏联抢先动手,当年的日俄战争就是两国争夺远东利益引发的,日本人不能忽视苏联可能的进攻。1941年两国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这不过是短期内的平衡,1945年西线胜利这个条约就被废除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6-21 13:05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金丹

    11#
    发表于 2017-6-21 14: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zilewang 发表于 2017-6-20 22:22
    你说的这些东西,不是毛主席领袖群伦的能力,只是一个政治从业人员最基本的素质。
    他的能力,跟SC1里的Fl ...

    毛泽东能够登顶源于对中国人的理解与中国历史的洞见。但他不是没有缺陷的,他对基督教文明知之甚浅。正因为如此他需要提出“马列在中国”的口号,纯粹讲理与论他是比不上留欧、留苏派的,所以他需要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按一些老鸟提供的信息,蔡和森是比较全面的早期元老,如果活着中共的政治生态会比较平衡,反智倾向不会这么严重。由于毛对基督教体系下的伦理体系了解不多,加之早早定下马列的方向,使得他对中国人极度内行,对其他国家的意识形态极度外行。必然的结果是一辈子停留在“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怪圈中。

    《毛泽东传》说他当初没有选择留洋有一个原因是“不了解中国的情况就去学洋学问,没法比较中西的优劣”。但他的经历反复说明了一个道理,对中国的理解远重要于对洋人的认识,所以有人评价中共是“新瓶装老酒”的农民起义,而毛泽东身上尤其明显。毛泽东上井冈山之前对江湖生态所知甚少,他是通过读《水浒传》研究对方心理的(《毛传》记载)。解放前甚至没有放松过对中国历史的学习,一部帝王书《资治通鉴》读到可以全文背诵的地步,正是这些东西帮助他读懂中国人。但结果是,毛泽东对自己意识形态外的东西一律排斥。早年因为不了解中国,所以选择着学外国先进理论用以指导实践;而晚年他已经没有这个学习的动力了。

    Flash解决的问题是有最优解的,而人的事情是没有的。游戏有套路,现实无套路。毛泽东因为陷入到自己的“执着”里,晚年的悲剧也有可以理解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6-21 13:05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金丹

    12#
    发表于 2017-6-21 15: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zilewang 发表于 2017-6-20 22:38
    你说的方案不是以灭亡中国为战略目标,而是以占领东北为目标,自然是有可行性的。不过,如果这样,日本的 ...

    日本没法学满清的。

    第一满清收买知识分子,用儒教的伦理治理天下。儒教历来都有有道者得天下的说法,而明亡于农民起义是为无道,这就为满人接手汉人的江山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则是明的知识分子满清照单全收,除了真反贼和文字狱下的所谓反贼。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已经被收买了。

    第二则是天下久乱,民心渴望秩序。封建伦理束缚的是知识分子和地主阶层,对底层民众几乎没有约束作用。这点看日本在东北、台湾的同化教育就可以知道。所以只要满清能为民众提供大一统的秩序,并且能让他们活下去,民众并不关心谁做皇帝。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京大屠杀加之1939年后“三光政策”的实行,再加上中共+国民党的宣传使得民众对日本人有着本能地抵触情绪。

    第三满人面对的是已经事实灭亡的大明。日本人面对的是中华民国,带头人老蒋经过前面几次征战正是威望最高的时候(连汪精卫都靠边站了)。满人对付的是流寇,人数再多也是乌合之众。而日本人面对的是有江浙财阀+美国人撑腰的老蒋和各地军阀,他们手里的部队可是正规军呀。连老周都对黄埔系持肯定态度,可见这些人不是肉包子想吃就吃的。

    第四是满人没有外部威胁。清后虽然与沙俄干过,但当时的沙俄是农业国连资本主义萌芽都没有,沙俄是不可能把重心放在远东的。满清只需要肃清流寇,灭掉明残余重建秩序就行了。而日本侵华的时候苏联在斯大林的带领下已经初步具有工业化气息了,1937年离苏德正式宣战还有4年,日本人不能忽视苏联的存在。以下摘一些苏联间谍理查德·佐尔格的360百科:

    1937年7月7日,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莫斯科指示佐尔格搜集有关情况,预测战争前途。同月,佐尔格以记者的身份到沈阳、张家口、南京等10多个中国城市及其附近乡村采访中日军人、老百姓和中国抗日组织的领导人,他访问南京时,正直侵华日军对南京进行大屠杀,于是他拍摄了大量关于日军罪行的照片并传回德国,我们2013年看到的很多照片都是他拍摄的。他综合有关情报,最后向苏联报告:战争将是长期的、日本难以取胜。斯大林参考佐尔格的报告,决定援华抗日,让中国拖住日本,减轻日本对苏联的压力


    日本面对的是多方援助的中国。

    1938年,日苏关系十分紧张。佐尔格从日本社会的种种事件和收集到的有关材料分析得出结论并报告莫斯科;关东军正在积极准备向苏联发动武装入侵。苏军为此加强了战备。哈勒欣河之战前夕,关于关东军部署、武器装备、战争物资的运输等详细情报,又及时送到了莫斯科。开战后,苏军获胜。日本被迫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签订停战协定


    日本进攻苏联,必然的推论是苏联也有可能进攻日本。

    1941年8月23日,日本最高统帅部在东京开会,作出"今年不向苏联宣战"的决定。佐尔格立即向莫斯科报告了会议情况。斯大林从东线抽调准备用于对付日本进攻的11个步兵师约25万人到西线作战,将德军遏制在莫斯科城下。


    苏联的军队随时可能发动进攻。

    第五满清不存在后勤补给的问题。满清入关时旧势力没法抵抗,也就不会形成持久性的消耗。而日本面对的是5亿以上人口的大国,兵源储备保守算也有5000万以上,而满清入关的时候顶多一个亿人口。中国有苏联、美国的多方援助,而日本自然禀赋糟糕,东北尚未完全开发,遇上苏美联合封锁日本资源会严重吃紧。日本偷袭珍珠港,流行的说法是美国断了日本的石油供应,由此可见持续消耗下去日本是全无胜算的。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6-21 13:05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金丹

    13#
    发表于 2017-6-21 23: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zilewang 发表于 2017-6-21 17:49
    搞复杂了。
    人再多,不能组织起来,就不会有任何战斗力。而当时的中国,唯一成建制有组织力量的势力只有 ...

    你的说法假设太多了,只要有一条不满足日本人就是主动送死。

    不要低估苏联的作用,苏联1939年与纳粹瓜分波兰并在卡廷森林屠杀2万名波兰精英人士。从这个吃肉事件看,苏联是不惧怕德国的;同理,苏联是不惧怕日本的。德国对苏闪电战巴巴罗萨计划是1941.6.22实行,而《苏日中立条约》是1941.4.25正式生效,条约包括苏联不得进攻满洲国,日本不得进攻蒙古共和国。在德国全面进攻苏联前双方签订这么一个协议,并且是日方提出的。由此可见日本不忌惮苏联是不可能的。

    三大战役与国军对日是不一样的,心态是差异巨大的。一个是被国军追着打的土共,一个是汪精卫都投靠的皇军。当时老蒋抗日几乎都是被迫的,不抵抗连老家都丢了。西安事变后国共进入第二次合作时期,对外名义就是抗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6-21 13:05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金丹

    14#
    发表于 2017-6-23 19: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zilewang 发表于 2017-6-23 18:50
    以当时的中日军力的悬殊,除非美苏直接出兵,否则,只靠间接的禁运和军火援助,中国军队没办法与日军做长 ...

    我已经强调很多次了,你一直在假设苏联不会出兵。1941年苏德交战后苏联在远东尚有近30万军队,1937年日本按照你说的动员所有力量灭掉中国,苏联背后捅它一刀该怎么办。教科书定义的二战是1939年苏德瓜分波兰开始的,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苏联完全有可能进攻满洲国,因为他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利益动机。

    第二个假设是老蒋和其他军阀包括土共不会联合起来。淞沪会战和南京的故事已经告诉其他势力,不团结起来是什么下场。手里有兵权有地盘的军阀,除非是万不得已没有谁会主动归顺的。

    第三个假设是军阀们会主动把所有兵力拼掉。淞沪会战是不打不行了,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会蠢到主动送掉自己的主力。日军的战斗力与土共不是一样的,你不能拿对中共的战略来套对日本人的战略。好比意大利足球国家队打中国是全攻,他们面对巴西还会这么玩吗?

    第四个假设是日军能快速灭亡中国,中国军队连两年事件都拖不到。看一看美国的越南战争就知道了,论国力军力美国远在日本之上,越南都是些土到掉渣的游击队跟蒋介石的部队根本没法比。结果呢,美国打了这么多年赢了吗。

    你的问题在于所有假设都是最理想化的设计,这样设计战争进程是要出事情的。当年我打星际1的比赛,双方对拼的时候被对方投了俩坦克把2矿农民杀光。我在领先一矿的情况下经济再也追不上T了。补充probe则对方会一波推,不补2矿就是成摆设了,最终我输掉了比赛。具体的战争博弈中不要说这么多假设,只要有一个关键点没考虑到结局就会很惨很惨。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6-21 13:05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金丹

    15#
    发表于 2017-6-23 22: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cloudian 发表于 2017-6-23 21:37
    越南这个例子不好,越南那是越南么?跟朝鲜一样,那是中修加苏修,美帝怎么可能怼得过。 ...

    说得好像抗战期间苏联、美帝没有援助中国一样。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 05:21 , Processed in 0.04557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