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7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 古典怀旧:听尤金娜弹莫扎特第23号钢琴协奏曲(1943年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1-27 07:5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1-10-9 12: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罢了 于 2011-10-8 22:07 编辑



    YouTube




    对莫扎特,我一向情有独钟,“第二十三号钢琴协奏曲”于我来说,是一首熟悉亲切的曲子,因为这是女儿弹过的曲子。所以,先是爱屋及乌,后是爱乌及屋,屋乌相辉,不亦乐乎!我非常喜欢俄国钢琴家,不仅因为他们的情感丰富,还因为俄罗斯有着很好的萧邦传统。 俄国钢琴家比较注重旋律的歌唱性,强调右手的力度,从鲁宾斯坦以降均如此。尤金娜的弹奏不落俗套,丰富且变化多端,虽然是女人,但她的弹奏很有气势,阳刚有余,力量十足。听说,当年斯大林就是听着她演奏的这首曲子去世的。尤金娜弹巴赫也极棒,也许是因为她虔诚的宗教信仰赋予了她深刻理解巴赫作品的能力。听过她弹奏由李斯特改编的巴赫管风琴前奏曲与赋格,她深厚的触键令钢琴展现出管风琴的壮阔与博大,饱满的低音像是用脚键盘踩出来的,声部之间清晰且融合。俄国钢琴家中有个叫纪辛的我也很喜欢,是个钢琴天才,十七岁时弹奏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以及拉赫曼尼诺夫《第二、三号钢琴协奏曲》就很见功力,可惜因其曲目的广度不足限制了发展。

    在众多演奏莫扎特的钢琴家中,印象最深刻的还属维也纳钢琴家克迪(Anton Kuerti,后赴美国最终又去了加拿大)。喜欢他以细腻安静娓娓道来的叙述手法,将丰富与神奇的音乐渗透到听众的内心。印象最强烈的非他弹奏的莫扎特C大调第25钢琴协奏曲K503莫属。这是莫扎特后期创作中最著名的三首协奏曲之一,是壮观交响曲型的协奏曲。第一乐章是庄严的快板,强调明亮与暗淡之间的对比,音乐在大调与小调之间不断做着巧妙的转换。许多音阶、琶音组合的十六分音符构成了连续跑动的音型,这些颇有难度的技巧,似乎不经意便从迪克指下流淌出了声音的颗粒性,并将这首乐曲的特点——音乐的神秘性也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听众。进入第二乐章,他弹得更加轻松抒情,充分体现了旋律之美之流畅。他在处理小快板的第三乐章上,在乐句的连、断处理上更见大师风范;他在处理三连音四连音的快速进行上,也非常旋律化和具有方向感。 特别喜欢看迪克贴近钢琴弹琴的样子,这是因为他在演奏时一直在倾听自己弹出的声音,享受自己演奏的音乐。他曾经对他的学生们强调:“你要弹得慢一点,要真正听到那个声音,才叫音乐享受。”

    音乐是灵魂的语言,它能融化人的心,给人以感动。古典音乐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不会因为日久年长而失去生命力。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13 学识 +2 收起 理由
    雪个 + 5
    山菊 + 4 + 1 油菜
    煮酒正熟 + 4 + 1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1-27 07:5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01: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罢了 于 2011-10-27 11:50 编辑
    谢花零落 发表于 2011-10-26 23:39
    我也很喜欢这首!可是我更喜欢《故乡原风景》《琵琶语》《出水莲》《平湖秋月》等罢了兄有时间的话可以听一 ...


    你说的这些俺也很喜欢,特别是《琵琶语》。曾在朋友文章后跟过相关帖子,搬过来与你分享。

    这首《琵琶语》曲子最早俺是从杨子那儿“偷”来的,它给了俺很大的震撼,于是有了下面的感受与感想。

    其实这世界上一切的孤独、寂寥都是因为渴望得不到满足而滋生。那是因为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渴望爱的滋润,每一个人都希望有人读得懂他,了解他内心的感受,欣赏并接受他。还有些人一直放不下心中那个渐行渐远的梦,苦苦地在往事的角落里寻找那曾经有过的温馨;于是,在繁华闹市,在尘世的纷扰中,在不经意间,一双双清澈的眸子渐渐染上挥之不去的忧郁和落寞。于是,人们便感叹生活中知音、纯真难觅,找不到人可以真正理解、分享、并拥有这份失落。
     
    每个人一生中总会遇到不少人,不少朋友,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也只能陪伴你走上一段而已,有得或许只能陪你走那么一小步,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真正永恒的, 真正的美丽或许只能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之中。其实人与人之间心的距离要比天上的星星遥远多了,虽然在物理上我们离得很近,有的或许还天天见面,可是在心里却如同陌路。难道我们能够真正了解一个人吗?我想也许不能吧,或许人的本性本来就是寂寞的?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寂寞悲秋怀抱。掩重门悄悄。清风皓月,朱阑画阁,双鸳池沼。不忍今宵重到。惹离愁多少。蓬山路杳,蓝桥信阻,黄花空老。”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寂寞最多当属古往今来文人骚客;李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俺说“寂寞”就像艺术一样,是有钱还得有闲阶层才能练就出来的技能。梁实秋说:“寂寞是一种清福。。。。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 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 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寂寞于俺更犹如蒲宁的那种流亡情绪,那是一种真美,凋逝的美,就像叹息落进了雨里。

    人生本来就是一张瞬息万变、风云突起的麻将牌桌,未来更是靠不住、押不得的,也无从押起。希望是什么?是一半可能、一半不可能,却让人轻易放手眼前。至于 “后来”就是“后来”,“当时”并不是“后来”的保证,不论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当时”,都不能保证“后来”万无一失。所以我们实在没有什么好遗憾,好叹息的,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当你终于有所感悟时早已事过境迁;我们能珍惜的只有一刹那间的永恒。人生太匆匆,没有谁愿意为你停留,哪怕是一刻;也许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人真正在乎你,因为你们(我们)实在太平凡,也因为人的自私。我们由不得别人在不在乎我们,但是我们一定要在乎自己。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3 09:40 , Processed in 0.03537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