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www.aswetalk.net/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垃圾的清华大学经济系 ——— 30年代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的进展 ... ...

已有 696 次阅读2017-7-5 11:59

      在30年代初期的时候,经济学还没有合适的分析工具。

      “维克塞尔——凯恩斯”  革命,这里面有两个大师,一个是方法论的突破,一个是数学工具的运用。

      方法论是哈耶克,数学工具是希克斯。

      哈耶克是方法论里的大牛,对 波普尔 影响很深。

***********************************************************************


30年代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的进展


       莱昂内尔·罗宾斯、费利德里奇·哈耶克和约翰·希克斯都曾经对30年代伦敦 经济 学院经济学的状况作出过比较全面透彻的阐述,他们毕竟都是在那个时期对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的 发展 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物。相比之下,我在那个时候,期初仅仅是一名学生,稍后也只不过是一位资历较浅的教职人员,对于当时所发生的事情并未具备充分的理解能力。此外,我虽然是被任命在伦敦经济学院的经济学系任教,之前我已经攻得工商学士学位并已工作过一段时间。可是在留校工作以后,我与罗宾斯本人并无太多接触,同时却与阿诺德·帕莱特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虽然我也可以谈一些有关于30年代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进展的情况,但恐怕难免会出现挂一漏万的情形。 1929-1931年期间,我作为伦敦经济学院的一名学生,期间虽已通过了工商学士学位的中期 考试 ,却仍还留在学院;1931-1932年,我获得了卡塞尔出国奖学金,在帕莱特的指导下,赴美国从事 研究 工作。这一年的留学可以算作在伦敦经济学院的第3个学年,这是学院当时对学生申请学位的硬性规定,现在学院在解释类似规定时已不再那么严格了。1932-1934年,我在邓迪经济与商业学院任助理讲师,1934-1935年,转任利物浦大学助理讲师;直到1935年,我又重返伦敦经济学院任助理讲师。1931-1935年期间,我虽不在伦敦经济学院,但实际上一直并未中断与学院的联系。 留美期间,我在帕莱特的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同时,也与我的一位朋友暨同学罗纳德·福勒长期保持着 内容 广泛的通信。由于福勒已经留校在商业贸易系任教,这就使得我能比较及时地了解到伦敦经济学院的发展动向。在邓迪和利物浦任教期间,每逢假期,我就赶赴伦敦经济学院,在那里与福勒合作研究生猪的产销周期 问题 ,这也让我能够大致了解伦敦经济学院的各种情况。可是,1931-1935年期间,我毕竟未曾参加过在伦敦经济学院举行的各类研讨班活动。此后,从1935年起,我又返回了伦敦经济学院,直接经历了在那里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


        20年代后期,我刚开始 学习 经济学时,学生们所使用的经济 分析 工具,尽管在研讨许多经济问题已经足够了,然而,按照 现代 经济学的标准来看,仍然是很不成熟的。只要稍稍翻阅一下h·d·亨德森的《供给与需求》和爱德温·坎能的《财富》,对于那时传授给学生的经济分析工具就可以有一个基本的印象。姑且不论学生,即使是那些当时著名的经济学家在研究许多经济问题时实际上也都缺乏有效的分析工具,20年代《经济学杂志》关于价格 理论 的争论就清楚地表明了这种状况。可是,进入30年代后,经济学家所掌握和利用的经济分析工具有了很大的改进。举例说,教师原先在课堂上一直把边际成本概念解释为边际厂商的成本。大概是在1931年的某一天,我在与帕莱特的谈话中对这种解释表示了不满,帕莱特当时回答说,若把边际成本解释为厂商为增加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带来的成本增加量,可能恰当一些。在帕特莱的启发下,福勒和我做出了一张边际成本表,还考察了边际成本表与平均成本表两者的关系。可是,当我看到《福利经济学》一书中的一个注释时,才知道a·c·庇古早已得出相同的研究结论。



注:·庇古早年是经济学大牛。


***********************************************************************


话说回来,经济学家虽然开始掌握了边际成本概念,他们仍还缺少清晰的边际收益概念。 我还记得,福勒在1932年写信告诉我希克斯正在伦敦经济学院开课,并在上课时讲解边际收益表,我还真不明白他所指何物;同时,我还同样地对西奥多·亚蒂玛在1928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也涉及到边际收益问题)感到迷惑不解。然而,随着1933年琼·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理论》和爱德华·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这两本书的问世,所有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教室的黑板上也开始充斥着最复杂的几何学。这个故事确实说明了在30年代初期经济分析工具仍处于一种相当落后的状况。 30年代的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家都很乐意接受新的理论观点,在这一方面哈耶克功不可没。人们现在提到哈耶克时,马上就会联系到《通往奴役之路》和《自由大宪章》这两本名著的作者。可是,这两本著作在30年代都还未曾问世。30年代初期,哈耶克伦敦经济学院执教时,在提倡经济学严密的思维方式和鼓励学生扩大研究视野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尽管他是一位谦逊的学者,由于对于经济学理论富有洞察力的深刻理解,哈耶克在当时仍拥有巨大的 影响 力。可以说,哈耶克本人就是一位具有深邃的思想力量和极高的学术成就的典范。


       希克斯是另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人物。根据罗宾斯的说法,希克斯于1928年在伦敦经济学院获得教职后,“在最初的3年中,他只是在本 科学 生的一般教学中扮演了一个并不引人瞩目的平常角色。”①罗宾斯正是用他自己这样的一种表述方式道出了希克斯并不是一位成功的本科教师。作为一名听说过希克斯讲课的学生,我可以证实此言不虚。人们现在很可能会觉得,原因在于希克斯上的课太深奥了,学生们听不太懂,这肯定与事实不符。对于希克斯来说,可能是对所开设的课程缺乏兴趣,也可能是别的一些原因,他的讲课总是无法吸引同学。可是,希克斯在伦敦经济学院的地位还是迅速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31年,在罗宾斯的“怂恿”下,加上他原本就有过数学方面的训练,希克斯开始开设高级经济学理论课程,并很快显露了作为一名理论经济学家的才华。希克斯最初的有关高级经济学理论的课程是与r·g·d·艾伦合开的。艾伦——当时在讲授统计学和数理经济学——是一位极有造诣的数学家,而且也不藐视对数学不太懂的学者,他在伦敦经济学院进一步推动经济理论的严密性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希克斯在这门功课中讲授的内容涉及到洛桑学派的分析 方法 与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同时也对边际生产力理论进行了研究(这一研究的许多理论观点明显地反映在希克斯后来出版的《工资理论》一书中)。而后的几年中,希克斯还开设了垄断理论、非均衡经济学、汇率理论、风险与保险理论、价值理论和动态经济学等课程;同时,他也主讲高级经济学概论,用非数学的方式讲授瓦尔拉和帕累托的一般均衡理论。 罗宾斯认为,如果说“奥地利学派与维克塞尔的理论介绍到伦敦经济学院哈耶克的功劳,那么,希克斯的主要贡献则在于引入了瓦尔拉和帕累托的理论。”②


        伦敦经济学院在1935年没有给希克斯晋升职称,也没有能够劝阻他离开学院赴剑桥大学任教,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失误。根据罗宾斯的看法,导致发生这一切的原因在于“威廉·贝弗里奇爵士对纯经济理论莫名的敌意。”③希克斯离任后,尽管罗宾斯和哈耶克,还有艾比·勒纳和尼克·卡尔多仍在继续开始高级经济理论的课程,但是,实力已经大为削弱。 现在来谈谈当时在伦敦经济学院所有经济学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人物——莱昂内尔·罗宾斯。在爱德温·坎能于1927年辞去了 政治 经济学教授职位后,阿林·杨格接着出任这一教授职位,可是,杨格教授在1929年又突然去世了。在休·道尔顿先生的大力推荐(也许是非常关键的支持下),罗宾斯很快获得了任命,在1929年担任了伦敦经济学院的政治经济学教授;正是在这一年,我作为一名学生跨入了伦敦经济学院的大门。罗宾斯的任命显然遭到了某些人的反对,因为他太年轻了,才满30岁。


        同一年,哈耶克还不到30岁,希克斯仅有26岁。30年代在伦敦经济学院所涌现出来的丰硕的研究成果,正是这一批风华正茂的经济学家的杰作。 令人遗憾的是,罗宾斯本人在自传中很少提及自己关于经济学演变的看法,可是,他所谈到的那些内容都是十分重要的。罗宾斯在伦敦经济学院曾经是坎能的学生,可他却很早就迷上了欧洲大陆和美国经济学家的著作,透过他那时所写的文章中的脚注就可以看出,他的经济学 文献 阅读面之广泛。罗宾斯对哈耶克的任聘和给予希克斯的鼓励支持,实际上也反映了他对于源自英伦三岛之外的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关注。


***********************************************************************


       哈耶克怎么被聘到 伦敦经济学院的,就是因为罗宾斯 刚刚当领导,年轻气盛,要和 剑桥大学的凯恩斯 一较短长。


       当时凯恩斯太火了,罗宾斯要维护学院的名声,所以找 高人,想和凯恩斯一较短长。


        那时候,他们都年轻,才30岁左右。


***********************************************************************


大富之家


        恩格斯是 曼彻斯特大纺织工厂主,家族控制伦敦15%羊毛纺织


***********************************************************************


李嘉图并非是一个学者


        李嘉图这个人也是不写著作的, 并非是一个学者。属于业余爱好者。



注:( 自己爆有钱,业余爱好者)


***********************************************************************


        英国好多这种人,就是家里爆有钱, 业余爱好者


***********************************************************************


在虾虎鱼研究方面,明仁天皇是世界权威,可能是世界唯一的权威。明仁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虾虎鱼分类。他建立的虾虎鱼类分类体系己被世界大多数鱼类学家所接受。虾虎鱼是一类体型极小的鱼。它们种类繁多,是鱼类中最大的一个科,已知的种类已经超过了2000种。大多数种类的虾虎鱼体长短于10厘米,最小虾虎鱼的体长还不足2厘米,是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动物之一。


明仁的首篇论文《关于虾虎鱼科类的肩胛骨》在《日本鱼类学刊》杂志上发表之后,便引起科学界的注目。

1985年,在东京“第二届太平洋、印度洋鱼类国际研讨会”上,明仁用英语发表了有关虾虎鱼系统进化论的演说,推翻了虾虎鱼的祖先是日本产乌塘鳢鱼的结论,提出了虾虎鱼是由鲈鱼进化而来的新论,在世界生物学界引起轰动。

1994年他写了论文《虾虎鱼种系的形态学特征之重要性》。2008年,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基因》上发表论文,用分子生物学及形态学分析太平洋与日本海两个虾虎鱼物种:蛇首高鳍虾虎鱼(Pterogobius elapoides)与白带高鳍虾虎鱼(Pterogobius zonoleucus)种群的演化。

明仁天皇为第一作者,关于虾虎鱼演化的论文,2008年发表于《基因》。注意他的通讯地址为皇居(The Imperial Residence)。

如果你搜医学及生物方面的专业论文库PubMed,以作者Akihito(明仁)为关键词,可找到相关论文。

自1963年以来,他在《日本鱼类学刊》和《基因》等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了38篇经过了同行评议的科学论文,专著3册。

明仁发表虾虎鱼类系统发育论文,建立了虾虎鱼类分子系统发育树,首次提出虾虎鱼类的演化是在一个特定的短时间内发生和完成的。

为了追寻虾虎鱼,明仁到日本各地捕捉:冲绳岛、西表岛、石恒岛、屋久岛、八尾市、北海道等地,采集了许多虾虎鱼活标本,有时候还弄得满身泥。明仁在猿涧湖亲自采集到的三叉虾虎鱼,证明了他之前“刺虾虎鱼与长虾虎鱼之间必有中间种”的断言成为现实。

明仁天皇是2500页厚的巨著《日本产鱼类大图鉴》(Fishes of Japan with Pictorial Keys to the Species)的19位作者之一(并不是挂名的!),负责撰写此书350页关于虾虎鱼亚目(Suborder Gobioidei)的全部内容。其中介绍了日本虾虎鱼的518个种类,其中有一个虾虎鱼物种是天皇本人发现的;总共有五百多幅插图,相当一部分是天皇本人描绘的。




膜拜

鸡蛋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22 05:44 , Processed in 0.02498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