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www.aswetalk.net/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四万亿与 “山东辱母案 ”(转)

热度 2已有 535 次阅读2017-5-28 11:05 | 中国政府, 凯恩斯, 老百姓, 撒手锏, 兴奋剂

先说结论:凯恩斯主义作为抵抗短期经济冲击的手段,是有效的。凯恩斯主义政策的长期影响,是有害的。凯恩斯主义可以作为政府应对经济冲击和萧条的撒手锏,但并不能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常规武器使用。

凯恩斯主义之所以能火,有三个原因。第一,凯恩斯主义逻辑简单粗暴,老百姓能看懂。;第二,凯恩斯主义就像兴奋剂,相比于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之类的长期手段来说,见效足够快,是个纯短期的模型;第三,在应对某些短期危机时,凯恩斯主义确实能将经济拉回正轨。然而现在的中国用凯恩斯主义,我并不认为是好主意。

凯恩斯主义万能论,绝大多数都是用凯恩斯的短期供需理论去分析凯恩斯的模型,得出结论当然是凯恩斯主义是完美的。

要分析凯恩斯理论的缺陷,必须用长期模型
。凯恩斯在短期内应对冲击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这也是凯恩斯主义最重要的优点。比如信贷扩张过快的时候。国家收紧银根确实能把经济拉回正轨,避免经济剧烈波动。无论是凯恩斯还是新凯恩斯主义,本质都是短期研究。它的应用也只该在这个方面。如果把凯恩斯主义当长期手段,问题就出来了。


******************************************************************


那么我试着用通俗的方法解释下凯恩斯主义的缺陷。用的例子是凯恩斯主义最典型的运用,中国政府推出的四万亿政策。下面例子开始:

首先分析下四万亿的钱从哪里来?其中一部分是来自税收,税收包括直接税收和政府债务(实际上是拿未来的税收抵押)。税收对经济的作用,加入了政府部门的索洛模型的变型可以很好解释。索洛模型是个纯长期模型,优点是抛弃了货币政策对长期经济的影响,缺点是短期解释力有限,用来分析凯恩斯的缺陷再合适不过。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新古典主义比凯恩斯主义好,各有所长而已。我这里不讲模型,只讲通俗的例子。

举个例子。全国老百姓每年收入100元,老百姓可以选择投资还是消费。消费提升生活水平,投资提升明年的收入。但是投资有个问题,就是投资越多平均(边际)收益越少。比如一亩地一个人种收500斤,两个人种收750,三个人种收800斤,一亿人种也不会亩产万斤。虽然投资越多收益越少,但是没有投资明年就没钱。最终老百姓会取得一个平衡,比如投资50元,消费50元,双方各占一半,这样能保证明年依然有100块收入。但是如果把政府加入模型,情况就不同了。政府因为有统筹全局的能力,知道全国哪里更需要投资,哪里不需要投资(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你是没法了解这些信息的,你了解了也没能力筹集大量资金)。所以如果老百姓把10块钱交给政府,政府运营假设花1块钱,那剩下九块钱就可以作为政府投资。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一样都是投得越多,收益越少。但是政府因为只投资9块钱,民间投资50块钱,所以这时候政府平均每块钱的投资还是比民间的投资回报高的。可以假设政府的9块钱可以在明年赚回25元

那么总结一下:
没有政府税收的情况: 老百姓投资50 消费50 明年收入100
有政府的情况:老百姓投资45 消费45 政府投资9元 消费1元。老百姓投资的45,可以挣到超过90元(因为投资总量越少,平均收入越高),政府投资的9元,可以挣25。明年总共可以收入超过115,而老百姓只减少了5元的消费

这就是政府税收的作用。政府因为信息比老百姓多,在少量税收的情况下,政府投资的效率比民间高,能获得更高回报。也就是说在长期自由放任的市场中,政府介入后以政府的效率替代部分民间投资效率,可以使得社会整体效率提高。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点。


******************************************************************


但是当政府的比重越来越大时候,财政政策就逐渐失效了,因为政府效率之所以能比民间高,是因为政府有稀缺信息外加本身投资规模小。当政府投资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反而会拖累市场效率。当政府投资不断扩大到完全替代民间投资的程度,就是传说中的计划经济。

如果把上图的例子转化为微分方程,带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证明:政府税收存在一个最优数值。也就是说,政府收税进行投资,只有在政府税收本身偏低的情况下有用。而中国税收一直是偏高的。所以继续增加税收增大投资对经济是没有任何好处的。而且索洛模型是去通货膨胀的一般均衡模型。也就是说只要认定了投资收益递减(种田的例子解释,就是一亩田投入多少也不可能亩产万斤),规模效应中性(用种田的例子解释,就是1单位土地1单位人生产1单位粮食,2单位土地2单位人生产2单位粮食)两个先决条件,结论一定成立,无视任何通货膨胀等其他因素。

四万亿中第二部分来自于政府注入流动性,也就是俗称的印钞。不过央行肯定不会粗暴的印钞就对了,但是效果和印钞差不多,以下就简称印钞吧。

印钞最大的后果就是通货膨胀。虽然从短期看政府印钞带来的通货膨胀很难感受到,但从长期看老百姓是能看出通货膨胀的。一旦感受到通货膨胀,老百姓就会对未来通货膨胀进行预期。这就是所谓理性预期。凯恩斯主义假设老百姓感受不到政府印钞,这是肯定站不住脚的。短期看感受不到,长期看一定能感受到。市场摩擦理论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老百姓在短期内被政府印钞导致的虚假繁荣蒙蔽了

那么总结一下。四万亿的两部分,第一部分税收,因为我们国家税已经很高了,所以并没有起正面作用,但是我们也并没有感受到负面作用。因为很大一部分政府投资是靠借贷而不是加税,但是借贷的钱总归是要还的,这就是个定时炸弹,把问题留给未来,并不是没有后果。印钞则像是经济致幻剂,当时大家high了一下,钱一花完,需求和生产又萎缩回去了。而且更严重的是,生产不是需求,不是想萎缩就能萎缩的。企业买了机器,并不能瞬间原价再卖回去。而机器砸在手里,就凭空占用了大量资金,如果本身资金链就紧张,唯一的结果就是破产。即便企业还能坚持,但是由于没法随意收缩生产规模,在全球需求复苏(主要是美帝)的情况下,我国产能居然依然过剩了!

产能过剩,导致我国的资本收益率持续下降,企业贷款无法实现效益,就不会去贷款,也就是市场不再自己创造信用,银行杠杆失效。又导致了现在通缩的预期出现。而且这个通缩预期比通胀更加可怕。因为现在面临的通缩,是去杠杆化的通缩,也就是说,现在市场上流动的资金总量是非常大的。但是经济增速一旦有大滑坡,就出现因为流动性不足导致通缩的风险。这种通缩风险是没法通过发钞票克服的。因为此时市场上的资金总量已经非常大了,再注入资金就是玩火自焚。


******************************************************************


现今政府意识到了中国产能过剩的危险,情急之下只能打出一带一路(拉动海外需求),万众创业(产业升级)等牌来。效果我们也看到了,聊有胜于无而已。

凯恩斯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抗冲击稳定经济环境的手段,在这点上凯恩斯主义无可替代,你不能因为凯恩斯主义是短期模型,就说它没有用。这就是为什么凯恩斯主义有缺陷但不会被淘汰的原因。

但它现在被各国出于各种目的当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万灵药在用。

--------------

注:理论内容大多是出自  《宏观经济学》课本。

税收部分的例子就是加了政府部门的索洛模型,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解微分方程可以证明税收存在最优值。货币政策部分的内容是最基础的宏观经济学。包括生产过剩,货币乘数,通胀预期之类。

都是长期分析,不考虑短期影响。




膜拜

鸡蛋
1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龙血树 2017-5-28 12:07
赞!专业人士未必达到这样的认识
回复 loy_20002000 2017-5-28 13:32
龙血树: 赞!专业人士未必达到这样的认识
Gordon的经济学水平爱坛第一。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7 12:33 , Processed in 0.02892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